当前位置:在线查询网 > 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 寒亭记

寒亭记_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请输入要查询的词条内容:

寒亭记




作品概况


作品名称:寒亭记

创作年代:唐代

作者:元结

作品体裁:散文

作品原文


寒亭记[1]

永泰丙午中[2],巡属县至江华[3]。县大夫瞿令问咨曰[4]:“县南水石相映,望之可爱。相传不可登临。俾求之[5]。得洞穴而入,栈险以通之[6],始得构茅亭于石上[7]。及亭成也,所以阶槛凭空[8],下临长江[9],轩楹云端[10],上齐绝颠[11]。若旦暮景气[12],烟霭异色[13],苍苍石墉[14],含映水木[15]。欲名斯亭[16],状类不得[17],敢请名之[18],表示来世[19]。”于是休于亭上[20],为商之曰[21]:“今大暑登之[22],疑天时将寒[23]。炎蒸之地[24],而清凉可安。不合命之曰‘寒亭’欤[25]?”乃为寒亭作记,刻之亭背[26]。

作品注释


[1]寒亭:在唐代道州江华县,今湖南江华县南。

[2]永泰:唐代宗的年号,共两年。丙午:干支纪年,即766年(永泰二年)。这年十一月,改年号为大历。

[3]巡:视察。属县:指道州所辖的县。作者在763年(代宗广德元年)九月被任为道州刺史,于764年(广德二年)五月到任。766年(永泰二年)奉命再任道州刺史。这年夏天,他视察道州所辖各县,到了江华县。

[4]县大夫:尊称县令。瞿令问:当时江华县令。作者《阳华岩铭序》称他“艺兼篆籀”。咨:询问。

[5]俾:通“便”。求之:谓寻找登临山峰的道路。

[6]栈险:在危险的地方,修筑栈道。

[7]构:建筑。

[8]所以:因果连词,承上文所述寒亭通道在山洞里面。阶槛:指寒亭的台阶和栏杆。凭空:指山峰表面没有道路通往寒亭。

[9]长江:长长的江水,指潇水。

[10]轩楹:指寒亭的屋脊和柱子。云端:喻高与云连。

[11]绝颠:最高峰顶。“颠”,一作“巅”,字通。

[12]景气:天气晴朗。“气”,一作“风”。

[13]烟霭:指萦绕山顶的云雾山气。异色:异常美妙的色彩。

[14]苍苍:青绿浓郁。墉(yōng):高墙。石墉:指寒亭四周的围墙。

[15]含映水木:谓寒亭在水光林色的辉映之中。

[16]欲名斯亭:要想给这个亭子取个名称。

[17]状类:形容的意思。

[18]敢:大胆地,对尊长表示谦卑的语气。名之:给亭子取个名称。

[19]表示来世:意谓把筑亭的因由表达出来,告诉后代人。

[20]休于亭上:在寒亭上休息的时候;同时包含登临游亭的意思。

[21]为商之:为了取亭名的事,与瞿令问商量。

[22]大暑:农历的二十四节气之一,是农历六月的第二个节气,夏末最热的天气。

[23]“疑天”句:意谓寒亭十分凉快,使人怀疑天气的季节快入寒冬。“时”,季节。

[24]炎蒸之地:指江华属于南方天气炎热地区。

[25]合:宜,应当。命:命名。

[26]亭背:寒亭的北墙。

作品赏析


这篇文章出自《元次山集》。这是一篇题记,作于766年(唐代宗永泰二年)夏天,当时作者任道州刺史。它的主题是记叙给寒亭取名的经过。全文构思精到,剪裁工巧,景由主叙,意从名出,文词雅瞻,风格清朗,而主客神情若见,兴寄似浅而深。如果作为游记,则别有一种情趣。作者巡视到江华,是上司尊长,而他谦谦如客。瞿令问身任江华县令,作为当地父母官,应是东道主,但对当州长官,不敢作主。所以瞿令问以咨询请教的态度请作者为亭取名,而其实是得意地夸耀自己的一个发现、一项德政,显示出一种博取青睐的神情。同时,这座独立险峰石顶之上的亭子的奇丽风姿也得到尽致的描述。瞿令问的一段话,在表现上具有一举两得的功能,使文章简洁而巧妙。然后,作者略去一同登临游亭的记述,直截了当地就说在亭上与瞿令问商量取名。这是为了简洁,更为了突出主题思想。作者以商量的口吻说了五句话,取了一个意想不到的亭名。而最有意味的是,作者说明取名的理由时完全不顾瞿令问的咨询意图,既不涉风景胜概,亦不及瞿令问的才识政绩,而只是强调亭的高寒,好处是“疑天时将寒”和“清凉可安”。作者仿佛随意结合道州和此亭地理气候,即兴取名。面对瞿令问的咨询,作者说的这几句话等于给瞿令问迎头泼了一瓢冷水,给他服了一味清凉剂,使他头脑清醒。实质上,这就是该文的主题思想。宋代大诗人苏轼的《水调歌头》中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正可为元结所取的这个亭名“寒”的意义作注。

作者简介


元结(719—772),字次山,河南鲁山(今河南鲁山县)人,唐代文学家,唐代古文运动的先驱者之一。753年(天宝十二年)举进士。曾任山南西道节度参谋、水部员外郎、道州刺史等官职。他同情人民疾苦,在道州任职期间,曾两度上书,请求蠲免百姓租税,深受道州人民的爱戴。其诗文大部分都能反映政治现实和社会矛盾,文风质朴,清淡简洁,纯真自然。明人辑有《元次山集》。

作品翻译

永泰二年夏天,作者巡视道州到了所辖的江华县。向身边的江华县令瞿令问问询道:“县南边河水山峦相映成趣,看上去很可爱呀。据说这山峰无法登顶,(有人)便想办法寻找登临的道路。后来找到一个洞穴进入,在危险的地方修筑了栈道来拾级而上,看到了这座建于山峰上的亭子。到了亭子跟前才发现,(由于通道在山洞里面)台阶和栏杆看上去悬空而立,下面紧临长江,屋脊和柱子则高耸入云,上面和山峰的最高点在一线上。如果天气晴朗,萦绕山顶的云雾山气会呈现出异常美妙的色彩,四周的围墙内外青绿浓郁,亭子在水光林色的辉映之中。想给这个亭子取个名称,(却)又找不到合适的词,想请您给亭子取个名称,把筑亭的因由告诉后代人。”于是登临游亭在上面休息,为了取亭名的事,与瞿令问商量道,“今天我们在大暑这个最热的节气登山,可亭内却十分凉快,使人怀疑快入寒冬。我们本处天气炎热的南方,而这里却是一片清凉。命名为“寒亭”您意下如何?”于是为寒亭作了注解,刻在了亭的背面。

相关分词: 寒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