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在线查询网 > 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 韩建业

韩建业_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请输入要查询的词条内容:

韩建业


甘肃通渭人,1967年出生。1982年初中毕业后考入甘肃省陇西师范学校,1985年分配到通渭县陇山乡苟家川中学任教。1987年考入北京大学考古学系,分别于1991、1994、2000年取得历史学学士、硕士、博士学位。为应用文理学院历史系教授。

中文名:韩建业

国籍:中国

民族:汉

出生地:甘肃通渭

出生日期:1967年

职业:教授

毕业院校:肃省陇西师范学校

主要成就:国家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

代表作品:聚落演变与早期文明



人物简介


曾任历史系系主任,现任北京联合大学国家级应用文科综合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主任、校专门史学科带头人、学院党委委员、学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和历史系学术委员会主任等职。被选拔为国家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市级人选、北京市高层次人才、北京市拔尖创新人才,获得北京市级教学名师、北京市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和首都劳动奖章。曾被聘为北京大学中国考古学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

研究范围


主要从事先秦时期考古学和物质文化史研究,主讲的《考古学通论》被评为北京市高等学校精品课程。曾主持或参加过河南驻马店杨庄、湖北天门石家河、内蒙古凉城板城和西白玉等遗址的发掘工作,主持完成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国西北地区先秦时期的自然环境与文化发展》,结题成果被鉴定为优秀。参加完成国家重点咨询项目《西北地区水资源配置生态环境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教育部人文社科基地重点项目《聚落演变与早期文明》等。曾对中国北方和中原地区先秦时期的文化谱系、聚落形态及其与自然环境的关系进行过全面综合地研究,初步建立了五帝时代古史和中国新石器时代文化的对应关系框架。

研究成果


已在《考古》、《文物》、《考古学报》、《北京大学学报》等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出版专著《中国北方地区新石器时代考古学文化研究》、《中国西北地区先秦时期的自然环境与文化发展》、《新疆的青铜时代和早期铁器时代文化》、《五帝时代——以华夏为核心的古史体系的考古学观察》、《北京先秦考古》、《驻马店杨庄──中全新世淮河上游的文化遗存与环境信息》、《岱海考古(一)——老虎山文化遗址发掘报告集》、《岱海考古(三)——仰韶文化遗址发掘报告集》等10部。专著《中国北方地区新石器时代考古学文化研究》获北京市第八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2004年)和第四届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三等奖(2006年),《驻马店杨庄》一书曾获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夏鼐考古学研究成果奖”(2000年)和中国环境考古学会“第三届中国环境考古学大会优秀专著奖”(2002年),博士论文《中国北方地区新石器时代考古学文化研究》获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奖和北京大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二等奖(2003年)。

主持主要科研项目


2004~2007年,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国西北地区先秦时期的自然环境与文化发展》。

2005~2008年,在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支持下,进行《新疆的青铜时代和早期铁器时代文化》、《北京地区先秦时期的自然环境与文化发展》等项目的研究。

2009~2010年,主持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十一五”规划重点项目《北京市地下文物保护现状与对策研究》的研究。

2010~2012年,在北京市属高等学校人才强教深化计划“高层次人才资助计划”项目资助下,进行《中国新石器时代文化谱系和文化局势研究》项目的研究。

2010~2013年,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早期中国文化圈的形成和发展研究》。

学术成就


学术专著

《驻马店杨庄——中全新世淮河上游的文化遗存与环境信息》(合著),科学出版社,1998年4月。

《岱海考古(一)——老虎山文化遗址发掘报告集》(独著),科学出版社,2000年9月。

《岱海考古(二)——中日岱海地区联合考察报告集》(合著),科学出版社,2001年10月。

《中国文明起源的人地关系简论》(合著),科学出版社,2002年9月。

《岱海考古(三)——仰韶文化遗址发掘报告集》(独著),科学出版社,2003年7月。

《中国北方地区新石器时代文化研究》(独著),文物出版社,2003年9月。

《西北地区水资源配置生态环境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自然历史卷合著),科学出版社,2004年4月。

《五帝时代——以华夏为核心的古史体系的考古学观察》(第一作者),学苑出版社,2006年12月。

《新疆的青铜时代和早期铁器时代文化》(独著),文物出版社,2007年3月。

《中国西北地区先秦时期的自然环境与文化发展》(独著),文物出版社,2008年9月。

《北京先秦考古》(独著),文物出版社,2011年1月。

学术论文

《墓葬的考古学研究——理论与方法论探讨》,《东南文化》1992年3-4期。

《什么是民族考古学》,《东南文化》1993年2期。

《大汶口墓地分析》,《中原文物》1994年2期。

《禹征三苗探索》,《中原文物》1995年2期。

《河南驻马店市杨庄遗址发掘简报》,《考古》1995年10期。

《中国上古时期三大集团交互关系探讨——兼论中国文明的形成》,《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年1期。

《河南驻马店市党楼遗址的发掘》,《考古》1996年5期。 《西山古城兴废缘由试探》,《中原文物》1996年3期。

《苗蛮集团来源与形成的探索》,《中原文物》1996年4期。

《试论豫东南地区地考古学文化与古农业形态》,《中原文物》1996年4期。

《王湾三期文化研究》,《考古学报》1997年1期。

《殷墟西区墓地分析》,《考古》1997年1期。

《试论豫东南地区龙山时代的考古学文化》,北京大学考古学系编:《考古学研究》(三),科学出版社,1997年6月。

《夏文化的起源与发展阶段》,《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年4期。

《先商文化探源》,《中原文物》1998年2期。

《河南驻马店杨庄遗址龙山时代环境考古》,《考古与文物》1998年2期。

《湖北随州市西花园早期遗存分析》,《考古》1999年3期。

《唐伐西夏与稷放丹朱》,《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4期。

《斜腹杯与三苗文化》,《江汉考古》2002年1期。

《涿鹿之战探索》,《中原文物》2002年4期。

《先周文化的起源与发展阶段》,《考古与文物》2002年增刊(先秦考古)。

《略论中国铜石并用时代社会发展的一般趋势和不同模式》,《古代文明》第2集,2003年7月。

《朱开沟文化研究》,《考古学研究》(五),2003年8月。

《论雪山一期文化》,《华夏考古》2003年4期。

《论新石器时代中原文化的历史地位》,《江汉考古》2004年1期。

《先秦时期长城沿线陶器遗存的北界线及相关问题》,《中国历史文物》2004年2期。

《内蒙古朱开沟遗址有关问题的分析》,《考古》2005年3期。

《新疆青铜时代——早期铁器时代文化的分期和谱系》,《新疆文物》2005年3期。

《论早期中国文化周期性的“分”“合”现象》,《史林》2005年增刊。

《中国古代屈肢葬谱系疏理》,《文物》2006年1期。

《晋西南豫西西部庙底沟二期-龙山时代文化的分期与谱系》,《考古学报》2006年2期。

《距今5000年和4000年气候事件对中国北方地区文化的影响》,《环境考古研究》(第三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159~163页。

《老虎山文化的扩张与对外影响》,《中原文物》2007年1期。

《半山类型的形成与东部文化的西迁》,《考古与文物》2007年3期。

《中国先秦洞室墓谱系初探》,《中国历史文物》2007年4期。

《试论北京地区的新石器时代文化》,《文物春秋》2007年5期。

《试论作为长城“原型”的北方早期石城带》,《华夏考古》2008年1期。

《仰韶文化的研究》,《中国考古学研究的世纪回顾——新石器时代考古卷》,科学出版社,2008年4月。

《中国西北地区先秦时期的人地关系特征》,《北京联合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2期。

《大汶口文化的立鸟陶器和瓶形陶文》,《江汉考古》2008年3期。

《春秋战国时期长城沿线游牧民族的地下世界》,《南方文物》2008年4期。

Different Traditions of Flexed Burials in Ancient China. Chinese Archaeology volume 8, 2008.

《论二里头青铜文明的兴起》,《中国历史文物》2009年1期。

《裴李岗文化的迁徙影响与早期中国文化圈的雏形》,《中原文物》2009年2期。

《全新世黄土:早期中国文明的物质基础》,《中国文物报》2009年4月24日。

《重读<仰韶文化研究>——严文明先生仰韶文化研究的理论与实践》,《南方文物》2009年3期。

《试论嵩山文化圈在早期中国文化圈中的核心地位》,《中华文明与嵩山文明研究(第一辑)》,科学出版社,2009年。

《试论北京地区夏商周时期的文化谱系》,《华夏考古》2009年4期

《晚期红山文化南向影响的三个层次》,《文物研究》第十六辑,黄山书社,2009年。

《试论北京地区夏商周时期的文化谱系》,《华夏考古》2009年4期。

《晚期红山文化南向影响的三个层次》,《文物研究》第十六辑,黄山书社,2009年。

《试论北京地区夏商周时期的文化谱系》,《华夏考古》2009年4期。

《良渚、陶寺与二里头——早期中国文明的演进之路》,《考古》2010年11期。

《初期仰韶文化研究》,《古代文明》(第8卷),文物出版社,2010年。

《试论跨湖桥文化的来源和对外影响——兼论新石器时代中期长江中下游地区间的文化交流》,《东南文化》2010年6期。

《龙邱庄文化的北上与大汶口文化的形成》,《江汉考古》2011年1期。

《以考古学为基础,全方位研究中国古代文明——严文明先生聚落考古和文明起源研究的理论与实践》, 《南方文物》2011年1期,第42~46页。7500字,独立完成。

教材

《中国古代钱币》,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

重要获奖


1998年,《王湾三期文化研究》一文获首届“苏秉琦考古学奖”。

2000年,《驻马店杨庄》一书获“夏鼐考古学研究成果奖”。

2002年,《驻马店杨庄》一书获“第三届中国环境考古学大会优秀专著奖”。

2003年,博士学位论文《中国北方地区新石器时代考古学文化研究》获北京大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二等奖。

2003年,博士学位论文《中国北方地区新石器时代考古学文化研究》获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论文奖、北京大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二等奖。

2004年,专著《中国北方地区新石器时代考古学文化研究》获北京市第八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2005年,被选拔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

2006年,专著《中国北方地区新石器时代考古学文化研究》获第四届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三等奖。

2006年,被选拔为北京市拔尖创新人才

2007年获“首都劳动奖章”。

2007年,主讲的《考古学通论》被评为北京市高等学校精品课程。

2008年,被选拔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北京市级人选。

2008年,专著《新疆的青铜时代和早期铁器时代文化》获2007年“全国文博考古十佳图书”。

2009年,被选拔为北京市高层次人才。

2009年,北京市属院校人才强教计划——拔尖创新人才计划项目结题并被鉴定为优秀。

2009年,任主任的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科综合实验示范中心被评为北京市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2009年,任主任的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科综合实验示范中心被评为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2010年,作为带头人的应用文科综合实验教学团队被评为北京市优秀教学团队。

2010年,获得北京市政府颁发的“北京市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

2010年,获得第六届北京市级教学名师奖。

相关分词: 建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