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在线查询网 > 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 韩城古门楣题字

韩城古门楣题字_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请输入要查询的词条内容:

韩城古门楣题字




基本信息


所属地区:陕西韩城

文化遗产名称:韩城古门楣题字

遗产编号:I-7

遗产类别:民间文学

申报人/申报单位:陕西省韩城文化馆

遗产级别:省

内容简介


韩城古门楣题字分布在韩塬大地的村村寨寨,其中以党家村,金城区最具代表性。党家村位于韩城市东北方向,是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历史文化名村。现存完整的传统民居四合院一百多座,历史悠久,古朴典雅,布局紧凑,工艺精湛,精美考究的走马门楼格外引人注目。韩城民居四合院浓厚的文化特色,不仅体现在建筑艺术上,更多地体现在家家户户的门楣题字、对联、壁刻家训上,门楣题字在明清时期的四合院中走向鼎盛。古门楣题字从内容上看,最早的“三槐世家”、“延陵旧家”等都是家族姓氏的标志。作为权贵标志的古门楣题字,如“父子御史”、“十马高轩”、“太史第”等,在文运昌盛的党家村比比皆是。平常百姓家把信仰、追求作为标志题写于门楣,此类门楣在韩城最为普遍,如“孝弟慈”、“谦受益”、“和为贵”等。古门楣题字言必称圣贤,语必出六经,内容丰富多彩,寓意深刻;题字书法多出自文人墨客名家之手,配以精湛的雕刻技艺,呈现出文史之乡特有的文化魅力。门楣题字仍然盛行于韩城城乡,所不同的是在内容上更富于时代气息,古门楣题字特有的文化内涵褪色不少。随着社会的发展,民居不断革新,一些极具文化内涵和观赏价值的古门楣题字逐年破损、消失,修复保存难度较大,加之年轻人对此知之甚少,参与保存和研究的更是寥寥无几,韩城古门楣题字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形态,急需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对其进行抢救和保护,并继承发扬。

艺术特征


一、文笔高雅,寓意深远。韩城城乡的古门楣题字,言必称圣贤,语必出六经,文笔高雅的儒家传统人文思想作为信仰的依托和家风的昭示,敬醒当代,教化后人。

二、书法秀美。韩城古门楣题字多出自当代的文人墨客名家之手,多彩多姿,或砖刻于门额,或悬匾于门楣,浑厚雄逸,刚健秀美,潇洒传神。它和四合院的建筑一样,成为子孙后代的宝贵财富。

三、工艺精湛。韩城古门楣题字的雕刻工艺精良,或阴刻,或阳刻,或阴阳相间。砖雕刀工精美,木雕古朴典雅,石雕凝重大气。最普遍的砖石灰色古文楣题字,色彩柔和协调,古色古香,清雅大方,不落俗套,与韩城特有民居风格浑然一体,相得益彰。

主要价值


韩城古门楣题字作为一种遗存的历史文物,是传统文化的载体之一,是体现古老地方风俗的物证,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观赏价值和保存价值。

一、研究价值

首先,韩城古门楣题字是中国古文化的组成部分,其历史悠久,对中国古文化的研究有着重要作用。其次,是名个不同历史时期政治、经济、生活的反映,具有鲜明的社会时代气息,同时也是考察这个古城旧日风貌的珍贵资料。再次,它是研究韩城民众社会心理的有力凭证,从旧的古门楣题字:“勤俭传家”、“孝第慈”……到现今的门楣题字“自立自强”、“和谐门第”等都能反映出民众不同时期的心理。

二、观赏价值

韩城古门楣题字均出自当代的文人墨客名家之手,多彩多姿,是书法艺术的荟萃和展示,它和四合院的建筑一样,极具观赏收藏价值。

三、保存价值

韩城古门楣题字在当地犹如人们的家风一样,深入人心,内容、书法和雕刻工艺的完美结合,让人们在欣赏之余感受到传统儒家人文思想的教益,极具保存价值,这一独特的文化表现形式在全国各地是很少见的,有待继承和发扬。

基本内容


韩城古门楣题字从内容上看,大致可分为以下三大类:

一、家族的标志

这应该是门楣题字最早的形态。现在在长江以南居住的客家族应是宋时南迁的,这家客族古居门楼上仍有这样的门楣题字:“三槐世家”。这个王姓家族显然以此自豪,他们来自中原的名门望族,五代时王佑亲手植三槐于庭院之中,并说吾子孙必有为三公者,天下谓之“三槐王氏”,“三槐世家”就成了王姓的标志。在金城区吴家巷有一户门楣题字为“三槐世泽”,其家是状元王杰之后,已故书法家王紫岫之家;这样的例子还可找到,延陵是春秋时吴王少子季札的封号,季札自号日延陵季予。金城吴家巷一户吴姓人家的砖刻门楣上题字为“延陵旧家”,显然自称是吴太伯的后裔。“延陵旧家”成为吴姓的标志。这一类门楣题字数量较少,但却应受到较多的关注,韩城当地的文史专家认为它应是门楣题字的源头。

二、权贵的标志

明清时期,是韩城四合院建筑的定型时期,而韩城的文化事业也在这个时期进入了“解状盛区”、“户尽可封”的繁荣阶段。于是,在四合院的门楼上,权贵们都在炫耀自己的官衔和地位,“父子御史”、“十马高轩”、“世进士”、“文魁”、“武举”、“登科举”,不一而足,在党家村,这一类的门楣题字可以见到不少。清光绪进士党蒙,曾在翰林院任职,古时称翰林为太史,其家门楣题字为“太史第”。清末举人贾乐天,中举不仕,热心教育,其家门楣题字则为“诒谋燕翼”。此外还有如“外翰第”、“文林第”、“登科”等。

三、信仰的标志

对于普通百姓而言,既没有高贵的门弟,又没有显耀的权位,他们则把自己的信仰、追求,用格言赞句题写在门楣之上,既用以律己,又用来警后。在韩城,这一类门楣题字是最多的, 内容也是最丰富的。有的在门楣上宣讲忠恕之道,如“忠厚”、“笃敬”、“忠信”、“谦受益”、“和为贵”、“平为福”、“孝弟慈”、“树德裕”、“积善堂”等。有的则在为子孙后代祈求幸福吉祥,如“庆有余”、“安乐第”、“安贞吉”、“迓天休”、“瑞气永凝”等。但也有志向不俗之人,情趣卓异之家,则在门楣上写出另外的题字,如“清白传家”、“淡泊”、“清平乐”、“芝兰其室”、“陋室清馨”、“诵清芬”等。他们或者对世俗不满,不愿同流合污;或与权贵不和,声明自己的生活信条,古门楣题字上也反映出社会的动荡与思想的变革,这是显而易见的。这一类古门楣题字,在党家村比比皆是。如“安详恭敬”,因其为状元王杰所书,在韩城广为流传。

历史渊源


自古以来,韩城就是人才荟萃堪称、士风醇茂之区、世传文史之乡,历史名人辈出,文物古迹丰富多彩,古建筑居全省之首。金城区保留着明、清时期的街巷建筑布局和古老风貌;“民居瑰宝”党家村仍保留着明、清时期“四合院”123座,户户有门楣题字、家训、对联,石雕、砖雕、木雕随处可见。古门楣题字在韩城由来已久,蔚为风气,而且流风余韵,至今不衰。韩城现存最早的古门楣题字是昝村镇南潘庄的“秩重华封”,题于明万历年间,具有珍贵的历史价值。家族标志应是古门楣题字的最早源头,多为名门望族,并以此自豪,于是所题门额便成了家族姓氏的标志,如“三槐世家”为王姓标志,“延陵旧家”为吴姓标志等,明清时期是韩城四合院建筑的定型时期,而韩城的文化事业也在这个时期进入了“解状盛区”、“户尽可封”的繁荣阶段, 以至于韩城民谚讲:“上了死牛坡,秀才比牛多”,于是四合院的门楼上,权贵们炫耀着自己的功名和地位,如“父子御史”、“十马高轩”、“世进士”、“文魁”、“武举”不一而足,在文运昌盛的党家村,此类门楣题字可见不少。这一时期门楣大盛,进入寻常百姓家,他们没有高贵的门第,没有显耀的地位,于是把自己的信仰、追求用格言赞句题写在门楣上,既用以律己,又用来警后,这一类古门楣题字,最为普遍,在党家村,佥城区比比皆是。时至今日,门楣题字仍然得到韩城群众的特别喜爱,新民居的门楼上,石刻或砖贴的门楣题字更富于时代气息,古门楣题字特有的文化内涵褪色不少,人们根据自己对生活的理解进行创新,“自立自强”、“和谐门第”、“处乐知苦”等,其中因袭旧的也不少,以“耕读第”、“居之安”、“和为贵”、“平为福”最多。现虽有所继承,但其文化精髓的黄金时期再未重现,因此韩城古门楣题字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表现形态,目前的研究恢复和今后的继承发扬则是人们必须关注的重要课题。

道具资料


一、工具:

锯:木锯、砖锯、铁锯

钻:木钻、砖钻、铁钻

各种刻刀:方、圆、三角等形状均采用

砂石:粗、细、平等均采用

二、雕刻:多采用阴、阳、戥、皴、葳、刮、铲、点等工艺进行雕刻

三、上色:红、黄、绿、黑等颜料,金粉、金箔

四、油漆:古时多用桐油、古漆

五、作品:《韩城门额题字浅探》 党丕经著

《韩城古门匾集锦》 罗建民著

分布区域


韩城古门楣题字分布在韩塬大地的村村寨寨,其中以党家村、佥城区最具代表性。

党家村位于韩城东北方向,属西庄镇所辖,全村占地一百六十五公顷,距今已有670多年的历史。地处东西走向的葫芦状沟谷中,东北为塬,泌水绕西、南蜿蜒而过,寨堡与村庄连成一体,坡上坡下,梯田建筑,是北方典型的传统村落,依塬傍水,避风向阳,一年四季气候温润。村中有建于明清至今保存完好的四合院一百多座。雄伟高峻的文星阁屹立在党家村塬头,据传塔内供奉有一颗神奇的避尘珠,所以瓦屋千宇,不染尘埃。石砌村巷纵横交错,曲直有序,一座座精美考究的走马门楼昂首挺立在村巷两旁,门楣题字、对联、家训、砖雕、木雕、石雕无一不呈现出浓郁的古文化气息,被誉为“人类古代传统居住村寨的活化石”,是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历史文化名村。韩城人在过往千年的岁月中,生活劳作在这样的四合院里,创造了灿烂的历史文化。现在的党家村人,仍然生活在这古老的四合院中,远离钢筋水泥、城市喧嚣,承继了祖辈的传承,开启着美好的未来。

相关分词: 韩城 门楣 题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