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在线查询网 > 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 海洋渔业增殖

海洋渔业增殖_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请输入要查询的词条内容:

海洋渔业增殖


海洋渔业增殖是指运用人工干预的办法,合理而有效地利用广大海域的生产力,增加海域中可利用的经济动物的种群数量,补充或提高自然种群数量的不足,达到有用资源丰度和开发价值同步增长。

海洋渔业增殖技术主要包括人工放流增殖和工程技术增殖。

人工放流增殖是把人工培养的生物种苗投入适宜的渔业资源水域,达到提高该海域渔业资源量和改善该海域渔业资源结构的目的。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人工放流发展较快,到1988年,仅对虾放流就达到50亿尾,估计回捕量为8 700 t。此外,海蜇、梭鱼、大马哈鱼、毛蚶、扇贝、鲍、海参的人工放流也取得了一定进展。有些品种已经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有些品种经人工放流后形成了自然种群,或者自然种群有了明显增长。

工程技术增殖是指采用建造和布设人工鱼礁、营造人工海藻林等工程技术措施,创造适于鱼、虾、贝类等海洋生物的栖息、繁衍、索饵和躲避敌害的生态环境,提高海洋生物资源数量。建造和布设人工鱼礁是指将人造或天然的固体物质投放到适宜的海域,以改善该海域的生态环境,为海洋生物提供新的栖息繁衍场所,从而达到增殖海洋生物资源的目的。人工鱼礁通常是利用废弃船只、石块、钢筋水泥或煤渣等构造而成的。我国沿海地区从1979年开设试验研究人工鱼礁,到目前为止,投放了各种类型的人工鱼礁,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例如,广东省南澳岛北角鱼礁区,在未投放人工鱼礁前,仅能捕到低质鱼类16种,1982年投放人工鱼礁后,1983年就捕到32种,1984年捕到45种,1985年捕到53种;产量也逐年增加,分别为1 000 kg、2 000 kg、3 400 kg,捕获品种中有石斑鱼、黄鳍鲷、中国鲳、鲈鱼、大黄鱼、中国龙虾等优质鱼虾。

海水增殖业的发展促进了“狩猎型”渔业朝“畜牧型”渔业的转变。有人认为,在陆地上由狩猎转变为畜牧,使人类动物性食品的生产率提高了20倍,可以说是人类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一次飞跃。如果今后海洋渔业也能实现“畜牧化”,更加充分利用广阔的海域水体条件,充分利用海洋生物的生产力,那么,海洋为人类提供动物蛋白的数量将是非常巨大的。

相关分词: 海洋 渔业 增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