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在线查询网 > 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 海澄

海澄_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请输入要查询的词条内容:

海澄




概况


海澄镇,古称“月港”,福建历史上四大商港之一,位于今龙海市海澄镇西南九龙江下游江海汇合处。从海澄镇顺九龙江而下至海门岛的这段河道,其形如月而得名月港。 明代时期是我国对外贸易的著名港口、闽南一大都会,素有“小苏杭”之美誉。“市镇繁华甲一方,港口千帆竞相发”是其生动的历史写照。

明初漳州平原的粮食与经济作物生产进入黄金时代,以纺织业为代表的手工业迅速发展,造船业和航运业相当发达。九龙江上游的南靖、平和等县和九龙江北溪上游的漳平、华安以及汀州府地生长的大量亚热带雨林,为九龙江下游修舶造船提供廉价的材料。早在宋代,月港与福州、兴化、泉州并称福建四大造船地,到了明初成为著名的“福船”制造地。 大量农作物的商品化输出和手工业原料的输入,民间海上贸易传统的兴盛,加上远离福建行政中心的九龙江港汊曲折、岛屿棋布而易于违禁通番,地处九龙江口的月港在元末泉州港因淤衰落后,逐渐登上了历史舞台。然而月港仅仅风光了约二百五十年,十七世纪中叶,九龙江口的厦门港开始崛起。

全镇东西长 9.5 公里,南北宽 6.46 公里,境域面积 61.4 平方公里,全镇辖设 23 个村(居)、 2 个农场,总人口 7.56 万人。 先后被福建省评为“明星乡镇”、“百强乡镇”、“沿海规划试点镇”、“文明乡镇”,被漳州市评为“十大卫星乡镇”。

海澄县城


治所

海澄置县后,县治地在月港。

官署

县署,隆庆元年建,址在月溪东岸(今海澄镇民政路27号),占地长四十五丈,阔二十五丈,四围土墙。主建筑分为正堂、二堂、三堂、内堂四进。四堂的周围设军器库、粮饷库、号房、库书房、幕厅、书斋、书吏房、架阁库、延宾馆、牢狱、谯楼等。至清乾隆年间,先后修建二堂、内堂、谯楼及大堂。县署大门外建有旌善亭和申明亭(在今月港公园,已废)。

其它公署有:龙亭库,县丞署,典史署,海门巡检司署,岛美巡检司署,海防馆,圭屿公馆,安边馆,游击署,守备署,左哨千总署,右哨千总署,左哨头司把总署,右哨头司把总署,左哨二司把总署,右哨二司把总署,军器局。

城池

隆庆元年(1567年)海澄城池连结为三堡:东北一带修葺一土堡,西一带沿月溪筑灰土堡与土堡相连,南一带草坂堡附之。四年,撤草坂堡,五年始建石城,六年建成。城周长522丈,高2.1丈。辟四门:东门“清波”,西门“环桥”,南门“扬威”,北门“拱极”。共有3个月城,12个窝铺,2045个垛口。又于新亭辟小东门,便利往来。

海澄城池自明万历六年(1578年)至清乾隆二年(1737年),历经九次维修。其中万历十年(1582年)在县治东北跨城筑晏海楼,今尚存遗址。城池毁于民国时期。

相关分词: 海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