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在线查询网 > 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 海滨书院

海滨书院_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请输入要查询的词条内容:

海滨书院


海滨书院位于福建省莆田市秀屿区笏石中街翁厝里的东南侧、“笏山”西南麓,现私立笏石实验中学校园内(莆田第十中学旧址),门对壶公山,占地300多平方米。旁边建有“文明书社”。这座书院按中国古建筑的对称结构建造,保持了明清代的风格。院堂雄伟高大,金碧辉煌,蔚为壮观。旁有左厢房、右厢房。院堂内供奉文化圣人孔子及理学大师朱熹先生。朱熹塑像高3至4米,威灵显赫。左右供有“北斗魁星”、“破激将军”。院堂大门上挂有一幅大匾额———“理学正宗”,俗称“朱子殿”。院堂前有一大庭院,植栽两株古荔树,左右两侧有石阶,可拾级而上院堂。从庭院里望去.可见屋脊高低起伏,灰雕巨龙相对,栩栩如生。书院大门为朱漆大门,上有匾额“海滨书院”。院内有一石柱楹联,上联是“奎壁光分天以上”,下联是“诗书化普海之滨”,楹联内镶“海滨”二字,对仗工整,寓意深刻,出自名家之手。据悉,1934年,笏石地区两股土匪械斗,一匪藏匿于“朱子殿”内,另一股匪帮见书院大门紧闭,攻打不进,遂用火焚烧,导致大门被烧坏。

海滨书院乃古代学子读书和文人研习或藏书的场所。它始于唐,兴于宋,衰于清末。笏石海滨书院始建于清雍正八年(公元1730年),迄今已有二百七十多年。究其历史,其创建时间较城厢、涵江、黄石的一些书院为迟。如建于宋代的梅峰书院、闽阳书院,建于元代的瑶台书院,建于明代的水南书院(后称红泉书院)、凌云书院、寿泽书院、立诚书院、兴安书院、钟山书院等。在全县有记载的书院中,海滨书院亦算是历史悠久且有一定规模及影响的。沿海还有书院:凤岗书院(东庄)、岭南书院(笏石岭美)、开文书院(北高)、霞峰书院(月塘霞塘)、浔江书院(前沁)、凌烟书院(东峤凌烟)、逢壶书院(月塘水头)、紫山书院(笏石吴厝)、汇三书院(笏石岐厝)、观澜书院(笏石后湖)、月塘书院(笏石濑塘)、琼林书院(东峤珠江)等等。

海滨书院乃当地十八个姓氏家族集资筹建的。考其取名,一曰取莆阳的美誉“海滨邹鲁”之意,故称“海滨书院”。海滨书院自创建以来,曾有两次大规模整修,一次为清咸丰元年(1851年),另一次为光绪十六年(1890年),其整修捐助者均勒石立碑以志之,至今碑石尚存(郭大卫同志在秀屿区文史资料第一辑里撰写的海滨小学校史一文中有记载具体碑文内容)。为维持书院日常开支和春秋二祭之需,社会贤达、有识之士纷纷慷慨解囊,或助金银,或献田产,或捐店房。至鼎盛时海滨书院在笏石拥有店房十多间、租田20亩左右。在书院创建、整修、置业活动中,贡献较大者擢为坛越主。诸如笏石翁氏,捐献田产,作为修建书院的宅基地和“学田”。坛越主享有入学优先权,在书院埕里曝晒物品的优先权,享受胙肉(猪、羊祭品)等。每逢春秋二祭,或书院置办祭品,或祈求考场取胜、人登魁榜者谨具祭品。祭品有猪羊、果品物,酒醴庶馐,届时信众在朱子像前毕恭毕敬,拈香百拜,祭仪庄严肃穆。祭祀毕,坛越主各执一份胙肉等祭品携之而归。书院西侧不远的笏石沟底曾建一“字纸炉”(解放后被拆毁),高约4米,四侧有孔。当时尊孔思想浓厚,写有字迹的纸张不可随意丢弃,需放进“字纸炉”内烧毁。据此,海滨书院之鼎盛以及尊孔重文的思想可见一斑。

书院负责人古称山长,有的地方称洞长、山主、洞主、洞正、堂正,设有副职。书院乃群贤毕至的地方,多有名儒讲学,贤者为长。书院集学术研究和教学于一体,当时海滨书院设有文会,入会者参加会文等活动,世称文人。从清代两次大整修可推测出当时的海滨书院从学者甚众,且课徒有方,学者有成,声名远播。

清末废科举,兴学堂。一度兴旺的海滨书院逐渐走向衰亡。民国期间,地方政府设址于书院内。解放初期,海滨书院被毁。于是古老的海滨书院销声匿迹。

历史嬗变,海滨书院虽不复存在,但它曾经铸造过辉煌,人们难忘这一育人摇篮地。1930年,笏石镇商民协会主任刘季与发动商民自发筹款,在海滨书院内创办商民小学;1944年,莆田砺山(今莆田市秀屿区月塘乡砺山村)留美学者郭学章借用海滨书院之名在笏石本店头村创办海滨职业中学,开设农科、工科两个专业。1947年,宋增佑等热心人士把海滨职业中学的部分财产及书院接管起来,在海滨书院建立“中正小学”,次年更名为“海滨小学”,直至1958年,海滨小学迁往顶社村。其间,笏石民中(笏石农业中学前身)曾寄在海滨小学数月。从此,莆田第十中学创办于斯,发展于斯,辉煌于斯。

相关分词: 海滨 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