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在线查询网 > 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 国民政府国防部第二厅

国民政府国防部第二厅_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请输入要查询的词条内容:

国民政府国防部第二厅




国民党国防部二厅是情报厅,负责军事情报收集。

日本投降后,国民政府从重庆撤回南京。蒋介石于1946年6月选定南京黄埔路原中央陆军军官学校旧址成立了国防部。

1、郑介民亲抓筹组工作


国防部第二厅是参谋总部“一般参谋”中的一个组成部门,掌管战略情报。它是在原军事委员会军令部第二厅的基础上扩大改组成立的。厅长仍由原军令部第二厅厅长郑介民充任。在国防部第二厅成立时,国防部保密局也成立了,郑介民对两者采取了完全不同的态度。自戴笠死后,军统局缩编改组为国防部保密局,蒋介石又指定郑介民接戴笠的班,郑一跃成了军统局的第一号人物。然而他却对保密局很冷淡,以忙于北平军调部的工作为借口,尽可能避免插手保密局的工作事宜。之后不到半年时间,郑介民便卸掉保密局局长的兼职。而与此同时,郑介民对筹组国防部第二厅却是全力以赴。尽管1946年夏秋之交北平军调部的所谓调处工作十分紧张,但郑介民仍抽身赶回南京,亲自主持国防部第二厅的筹组工作。第二厅的业务执掌和重要的人事安排,都是郑介民亲自作出决定的。

2、成立初期的组织和业务概况


(1)组织系统

1946年6月,按照美版国防部第二厅体制,国民党国防部第二厅成立时,采用两司制,其组织系统,概况如下表:

(2)业务分工

厅长郑介民在国防部第二厅的筹组工作基本完成后,即返回北平军事调处执行部,第二厅工作由副厅长龚愚以代厅长名义主持。

龚愚又名龚乐愚,贵州人。1929年5月毕业于黄埔军校第六期交通兵科。他不但是何应钦的小同乡,而且是何的近亲。龚愚是经何应钦的保荐到军令部第二厅出任副厅长兼代厅长并全权主持厅务的。像他这样一个既非军统系,又非武官系的厅外人士,如果不是有何应钦这样的背景,是不可能这么快走上指挥整个情报厅工作的代厅长岗位的。由于他在第二厅内没有可靠的班底和处理情报的基础,仅三个月之后,就被刚从美国回来的武官系首领侯腾轻易挤下台去。

厅长,副厅长之下设厅长办公室,政策计划处和第一、第二两个司,其工作执掌分别叙述如下:

厅长办公室:设办公室主任一人,专员若干人,办公室下设四个组,分掌厅本部人事、财务、总务和文书等事宜。

厅长办公室主任是李崇诗,黄埔军校六期毕业,军统系人员,曾任广东省财政厅厅长,军统局驻香港华南办事处处长,西南运输处组长,军统局东南办事处处长,中美合作所参谋长。

政策计划处:处长曹士潋,日本士官学校毕业,是曾任蒋介石侍从室主任的贺耀组的女婿。日本投降后曾任南京陆军总司令部参谋处副处长。

政策计划处是国防部第二厅内唯一的厅直属处,它是在厅长的指挥下,拟定全厅的工作计划和协调两司各处之间的工作关系。按照美国顾问的说法,这是一个搞全厅平衡工作的优先处。

因为全厅有十几个处和很多附属机构,在工作上难免有互相矛盾和不协调,须由政策计划处进行协调以提高工作效率。

国防部成立后,主要任务是打共产党,因此担任反共情报的第二厅第三处的重要性显然比抗战时期的军令部第三处大大增加,郑介民认定杜逵不能胜任这个重要职务,所以另外找来非军统系的钮先民膺此重任。郑介民提升杜逵担任二司副局长,绝非出于对杜的信任,恰是对他另有看法。

第二厅成立后,很长时间拿不出中共方面的军事、政治情报。这一点,蒋介石无法理解。因为在北伐和抗战中容易得到的东西现在得到却如此困难,其根本原因就在于第二厅本身所存在的问题。这是亟需加以整顿的,由此加快了第二厅的改组。

(3)改组的经过

1946年9月,成立已4个月的国防部第二厅工作仍处于杂乱无章状态。厅长郑介民正驻在北平,一时难以回南京亲自主持工作。而坐镇南京的代理厅长龚愚早已焦头烂额束手无策。第二厅的整顿已势在必行。正在这时,原军令部第二厅剐厅长兼代厅长,后出任驻美大使馆武官的侯腾率其他几名武官从美国返南京述职。在第二厅内,除郑介民之外,侯腾是资历最深、对厅务最熟悉的一个人。因此,整顿第二厅的任务自然落在他身上。侯腾此番受命来第二厅整顿,还带有更大的个人企图,即准备在适当时机取代郑介民,把第二厅完全控制在自己手里。

此次整顿第二厅,身为厅长的郑介民始终没有从北平返回南京,并非他不能回来,而是他不愿回来参加整顿。第二厅的第一次整顿在人事安排方面,第一步是赶走了原代理厅长龚愚,侯腾取而代之;第二步是将一向对侯不满的军统分子如杜逵、魏大铭等排挤出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