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在线查询网 > 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 国民革命军第七十五军预备第四师

国民革命军第七十五军预备第四师_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请输入要查询的词条内容:

国民革命军第七十五军预备第四师


国民革命军第七十五军预备第四师,在抗日战争期间由师长傅正模带领下,与日本军正面作战,转战于河南、湖北,参加了武汉保卫战、忻口保卫战、随枣会战和襄樊、沙宜等战役。曾在湖北宜昌与日军对峙、鏖战近四年,该师牺牲的将士超过3000人。2010年9月,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黄花乡南边村宜巴高速公路工地,发现当年牺牲将士遗骸。



军团介绍


抗战爆发后,先期的正面作战,国民党军特别是中央军嫡系部队损失巨大,因此国民党政府从1937年8月开始对部分伤亡惨重的军、师以及前期未完成的川军等地方军阀部队进行整编,并新建了部分军、师。预备第4师在这样的条件下于1938年5月编成,师长傅正模(字镜磨、号汉卿),隶属于第3战区第32集团军(司令官上官云相)第75军,属于中央军嫡系部队,并参加武汉会战。会战结束后,该师随第75军改隶长江上游江防司令部(湖北宜昌),属于第5战区序列。在军编成内参与随枣会战,1939年冬季攻势等作战行动。特别是1939年冬季攻势作战给驻守武汉地区的日军第11军造成了重大威胁,并牵制了日军大量兵力,为改变不利局面,日军调集第6师团、第40师团各一部,会同原驻湖北的第3、13、39师团,采用奇袭和机动作战的手段,击破和消灭第5战区的国民党军部队(史称枣宜会战)。国民党军事先未判明日军企图,仓促应对,使第5战区部队造成严重损失,第33集团军总司令张自忠,第173师师长钟毅等在此役中为国捐躯,后不得不从重庆调来整训中的第18军,勉强巩固了防线,此时鄂西重镇宜昌已入敌手,国民党军退守三斗坪防线。预备第4师爷是防线中的一员,随着整训深入,预备第4师已成为国民党军陈诚军事集团麾下一员,1941年底原师长傅正模升任第54军副军长,师长由原陈诚军事集团第11师的旅长王中柱继任。对峙局面一直维持到1943年,该年2月至6月间,预备第4师在军编成内相继参加鄂西会战(宜昌战役),常德会战等作战行动。1945年4月,该师被裁撤。

国民革命军第七十五军预备第四师曾在宜昌与日军对峙、鏖战近四年,该师牺牲的将士超过3000人。1940年6月宜昌失守后,预四师师长傅正模、副师长王中柱率部退居晓峰一带,而师部就在位于南边村枣子树岭的一个大地主家里,该师野战医院就位于河边的平地上。抗战将士在保卫宜昌的战斗中受伤后都被送到这里治疗,由于伤员众多,当时的医疗条件又有限,许多受伤的将士都在这里牺牲。

战役介绍


对峙

宜昌沦陷日军西进四川,中日两军在黄花乡一带对峙

1940年6月宜昌沦陷。日军向西北方向进犯。

黄花乡两河口以东地区一些地方,均被日本占领,并修筑了大量半永久性工事,明碉暗堡密布,铁丝网拉满山头,企图步步推进,西犯四川。

这里是进入陪都重庆的重要关口,战略意义显著。

国民革命军第七十五军预备第四师,下辖三个团。1941年春担负该地的防守,这一年敌我双方拉锯战极为频繁。

据宜昌市夷陵区黄花乡政协做统战工作的魏启俊介绍,这段历史在《宜昌县政协文史资料》第11辑中有详细记载。

书中前预四师已故战士易行锡生前曾口述:“有一次,他帮通讯兵抬电线杆时,与师长傅正模同行,看到师长一路心情沉重,不时用手帕擦眼泪”。

年纪较长的人告诉他,“前线战斗激烈,将士伤亡太多,傅师长很痛心。”

深夜血战

1941年冬天,预四师奉令全师开赴晓溪塔地区,准备与日军作战。那日当晚该师三个团冒着凌厉的寒风连夜出发。

某日凌晨一时许,师指挥部向10团下达了夜袭沙坝店子日军据点的命令。约二点时分,主攻团进入预定区域,在离敌军阵地约300米的山地中潜伏下来,工兵排余排长带领1人在前面排除障碍,他们摸到敌前沿阵地,用虎口钳子剪断敌人第一道铁丝网,又顺利地剪开了敌人第二道铁丝网,把敌人的阵地撕开了一个口,10团向前跃进了100多米。

当我工兵剪第三道铁丝网时,触动了敌人的警报。一时敌军军犬狂叫,照明弹立即升空,我部1000余人顿时暴露干日军视线与火力网之下。此时此刻,似乎除了主动进攻已别无良策,团长立即下令强攻冲锋。敌阵中六挺机枪一齐向我军开火,我军一无掩体,二无战壕,一排排地被敌火力扫倒。冲一次倒一批,二营营长当即阵亡。

第二次冲锋时全团已伤亡过半。三营高营长冒着弹雨,带领50多人从侧面迂回,接近敌阵,连炸敌碉堡两个,接着与300多名日军短兵相接,展开了惊心动魄的肉搏战,终因寡不敌众,我50多名官兵全部与敌同归于尽。10团在此次血战中,仅剩下1人。

3000将士埋葬在金鱼坪的山坡

七十五军的野战医院那时设在南边村的养老坪,也就是现在的金鱼坪。

这里与易行锡的老家只隔着一条河。关于野战医院的一些情况,十六七岁的他是亲眼所见。

入伍前,他每天都看到成批的伤亡战士从前线运回,轻伤员住轻伤室,重伤员住重伤室,死了的立即掩埋。

由于日军封锁了我军的运输线,医药奇缺,全靠人工从三斗坪下面的地方运送,数量有限,而且不能及时送到。因此,一般到了重伤室的战士,百分百的没得救了。

有一次,担架排三天没回后方,医院就死了60多个伤员。起初的对死去的还能用白布裹一下,一人一个土坑掩埋,坑里垫一点稻草。后来战争激烈,伤亡人数倍增,医院就顾不过来了,干脆几个人一个坑或几十个人一个坑。

在预四师驻南边村的4年多时间里,养老坪野战医院后面的山坡上,一共掩埋了3000多位抗日战士的忠骨。凡排长以上的军官都单独刻了小石碑,凡士兵都把姓名集中刻在几块大石碑上。易行锡记得其中一个石碑上刻有800多名士兵的姓名。

将士遗骨被发现


2010年9月,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黄花乡南边村宜巴高速公路工地,在施工时发现了3000余具遗骨。经当地文史专家考证,遗骨为抗日战争时期国民革命军第七十五军预备第四师将士遗骸。

该施工坑位于黄花乡南边村村委会背后的一片山坡上,工地负责人刘先生描述了当时的情景:挖掘机挖了一个小坑,因为下雨,部分泥土被冲刷后露出了白骨。经询问周边群众后得知,这里曾埋葬过许多抗日牺牲的将士。随即工人将这些遗骨集中起来,小心地存放到另外的地点。

据当地时年73岁的村民秦德标介绍,在抗日战争时期南边村村委会一带是一处野战医院,抗战将士在保卫宜昌的战斗中受伤后都被送到这里治疗。由于伤员众多,当时的医疗条件又有限,许多受伤的将士都在这里牺牲。

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政协文史委员会专家简兴安称,《宜昌县文史资料第9辑》中对这段历史有真实的记载,根据抗战老兵的回忆以及后来发现的一块残碑记载,国民革命军第七十五军预备第四师至少有3000余牺牲的将士埋葬在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