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在线查询网 > 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 贵州荔波喀斯特

贵州荔波喀斯特_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请输入要查询的词条内容:

贵州荔波喀斯特


贵州荔波喀斯特位于贵州省东南部的荔波县,是贵州高原和广西盆地过渡地带锥状喀斯特的典型代表。贵州荔波完好的生态系统,是当今申报世界自然遗产的主流,具有优先被列入世界自然遗产的优势,具有突出的遗产价值,被认为是“中国南方喀斯特”的典型代表。



特色景观


荔波喀斯特最醒目的景观是锥状喀斯特,最典型的类型是峰丛喀斯特和峰林喀斯特。作为世界遗产提名地,荔波喀斯特满足了世界自然遗产的多个标准。峰丛景观与峰林景观呈有序排列,展示了相互地貌演化与递变;具有特殊的喀斯特森林生态系统与显著的生物多样性,包含众多特有和濒危动植物及其栖息地;代表了大陆型热带-亚热带锥状喀斯特的地质演化和生物生态过程,是研究裸露型锥状喀斯特发育区喀斯特森林植被的自然“本底”及森林生态系统结构、功能、平衡的理想地和天然试验场所;区内90%的人口是少数民族,文化底蕴丰富,其中主要是水族、瑶族和布依族等少数民族文化。

人与自然的和谐荔波茂兰,是至今保存着的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喀斯特原始森林。茂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生物多样性茂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处云贵高原向广西丘陵盆地过渡的斜坡地带上,因地处中亚热带南缘,加之喀斯特地貌生境复杂多样,森林生态空间广阔,蕴含着丰富的动植物种类及遗传种质资源。各种森林植物、各类动物及部分大型真菌,共有4000余种。除有大量的国家重点保护的珍稀濒危动植物外,由于岛屿状的喀斯特地貌和特殊生境,产生了许多新的特有物种,是亚热带喀斯特地貌上生物多样性保存最为完好的一块宝地,是一个巨大的生物资源“基因库”。

生物资源


植物类

茂兰现有维管束植物154科514属1203种;种子植物143科494属1172种;裸子植物6科12属17种;被子植物137科482属1155种。珍稀濒危植物———有国家一级保护植物8种:单性木兰、掌叶木、红豆杉、南方红豆杉、硬叶兜兰、小花兜兰、白花兜兰和麻栗坡兜兰;二级保护植物139种:翠柏、广东松、八角莲、秋海棠等20种及兰科植物的119种(如春兰、墨兰、建兰、虾脊兰、鹤顶兰等)。古老孑遗植物———有起源古老的裸子植物如罗汉松、三尖杉、穗花杉及被子植物中的四药门花等。一些濒临灭绝的孑遗物种在这里还保存完好。如被誉为植物界的“大熊猫”单性木兰,在全世界几乎灭绝的情形下,在茂兰还保存着2万余株。特种植物———41种,如荔波大节竹、荔波鹅尔枥、荔波球兰、荔波唇柱苣苔等。钙生植物———特殊的钙质生境,使茂兰植物大多具有钙生特性。其中的典型嗜钙植物155种,占茂兰植物总数的12%。如石山木莲、黄枝油杉、掌叶木、贵州悬竹等。动物多样性茂兰水文地质条件特殊,气候温暖湿润,森林保存完好,洞穴资源非常丰富,为野生动物提供了良好的生存和栖息环境。保护区现有脊椎动物334种,其中鸟类15目40科143种,兽类8目24科61种,爬行类3目10科39种,两栖类2目8科34种,鱼类5目10科39种,昆虫1468余种。此外,还有大量的环节动物、软体动物和其他节肢动物。

动物类

珍稀濒危动物———茂兰动物中,属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有云豹、蟒、白颈长尾雉、林麝、中华秋沙鸭5种;二级保护动物有猕猴、黑 熊、穿山甲、白鹇、虎纹蛙等100余种。洞栖和岩栖动物———喀斯特地貌典型发育,林区内洞穴丰富,因而茂兰动物中洞栖和岩栖种类所占比例较大,如翼手目、啮齿目的鼯鼠科等种类。特别是大量洞穴的存在,为诸如蝙蝠、洞穴鱼、洞穴蜘蛛等提供非常好的栖息场所。特有动物———由于特殊的植物多样性、食物链结构、栖息环境等原因,也产生了许多动物新种和特有种。到目前为止,已经发现的茂兰动物特有种有200余种,如荔波壁虎、荔波盲条鳅,长须金线鲃、大鳞金线鲃等,其余的大多均为昆虫和其他无脊椎动物。

申报世遗


1、1995年,荔波县开始申报世界自然遗产工作,主要开展探讨、呼吁、游说、资料收集等前期准备工作。

2、2002年11月1日至5日,荔波樟江风景名胜区管理处作为贵州世界遗产申报地代表应邀参加在云南石林召开的“石林的保护和管理国际研讨会”,会议认为中国喀斯特应捆绑申报世界遗产。

3、2003年11月30日,省建设厅申报世界遗产办公室在贵阳组织召开荔波喀斯特森林申报世界自然遗产初审会。

4、2004年9月20日,荔波县参加在云南昆明召开的中国世界遗产生物多样性保护国际研讨会暨建设部申报世界遗产工作会议。这次会议基本确定了“中国喀斯特”的提名,名称定为“中国南方喀斯特”,并确定预选地大致的地点。

5、2005年7月,荔波县制定了《“中国南方喀斯特”申报世界遗产荔波提名地综合整治方案》,对荔波提名地环境进行综合整治。

6、2006年2月16日,滇、黔、渝申报“中国南方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工作座谈会在贵阳召开。

7、2006年3月1日,“中国南方喀斯特”申报世界自然遗产项目顺利通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的筛选,成功进入预选评估名录之列。

8、2006年8月31日,荔波县申遗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全部完成。

9、2006年9月8日至10日,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专家吉米桑塞尔博士对荔波提名地进行实地考察评估。

10、2007年4月10日,荔波“中国南方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展示中心开工建设。

11、2007年6月24日,第31届世界遗产大会在新西兰基督城开幕。大会将对由贵州荔波、云南石林、重庆武隆捆绑申报的“中国南方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项目进行表决。

12、2007年6月27日,由云南石林、贵州荔波、重庆武隆共同组成的“中国南方喀斯特”申报世界自然遗产,在第31届世界遗产大会上获得全票通过,跻身世界自然遗产大家庭。

民族文化


水书

乍眼望去,茂兰喀斯特自然保护区一片片峰丛景象,而它装满的却是人与自然生物圈中的智慧和绝唱。生活在这里的各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孕育和造就了灿烂的民族文化,形成了神秘古朴和独具特色的自然和人文景观。水书是水族人民千百年来的精神信仰、伦理道德、哲学思想以及生产生活经验等诸多方面的累积。是古代水族先民用类似甲骨文和金文的一种古老文字符号,记载水族古代天文、地理、民俗、宗教、伦理、哲学、美学、法学、人类学等的古老文化典籍,它所涵盖的内容充分的展示了水族人民的智慧,至今都深深地影响着现代水家人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2002年3月,水书纳入了首批“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在茂兰保护区,水族文化和水书传承至今依然保存相当完好,逢年过节或重大择日活动,当地的水家人都要请水书先生设祭,祈求获得保佑。在打开水书之前,人们会用五谷、鸡、鸭、鱼、肉祭水书祖先,然后才开始翻阅,以消灾避祸,祈求平安。在茂兰这块神秘的土地上,还有着众多为之惊叹的民族民间文化,其中有着悠久历史的布依古法造纸就是代表之一。在保护区尧古寨的纸坊可以看到:直径约五米的石圆台上,被牵引的一头水牛在石台外转着圈,与牛脊以绳相连的十八角石碾研磨着土黄色的竹渣。不远处,有人正把水池中泡过的竹段砍碎,还有人在一旁用方形网筛,从纸浆池“舀”纸。半米宽的网筛入池,左右摇晃两下轻轻提起,池中淡黄色的纸浆薄薄地附在筛底。随后,将竹筛倒扣在木板上,揭起竹筛,一张湿漉漉的“纸”便留在上面。

水族马尾绣

水族马尾绣是水族妇女世代传承的以马尾作为重要原材料的一种特殊刺绣技艺。这种水族独有的民间传统工艺,分布在三都境内三洞、中和、廷牌、塘州、水龙等乡镇的水族村寨,是贵州省三都水族自治县一种现存最古老而又最具有生命力的原始艺术,被称为刺绣的“活化石”,是研究水族民俗、民风、图腾崇拜及民族文化的珍贵艺术资料。

水族马尾绣的起源已不可考,主要产品形式有马尾绣背带和马尾绣花鞋等。四川成都织绣和其他民族的刺绣技艺也用马尾为原材料,但只有水族才如此集中地将之用于背带等绣品。

布依纸

当地人讲,布依造纸有十多道工序。先把从山上砍下来的泡竹截成半米多长,捶烂,放进石灰池浸泡四五个月,捞出用清水漂一个月,再把泡好的竹材剁碎,用碾子磨细,入池加入切碎的糯叶(一种有粘性的树叶)搅拌均匀,然后“舀”纸,压榨、晾干、压平,然后再切成合适的尺寸。来这里的客人如果亲身体验这布依造纸,心底一定会有种别样的感受。

纺织

荔波的布依族、苗族、水族、瑶族村寨中,几乎每家都用一台木质的织布机,各寨沿用的纺织工艺大体相近,而其中属布依族村寨水平最高。布是用纯棉线织成的,纯棉线是用自家地里种的棉花纺成的,布依族的女人们坐在织机后,娴熟地操作着磨砺得光滑无比的线梭。种棉、采棉、纺线、染线、织布,都由织布者独立完成,连染线、染布用的蓝靛(从当地一种植物中提取的颜料)都是织布女者亲手加工。纯蓝色土布是为做衣服,花格的作床单用,格子的花样由不同颜色的棉线织成的,雅致美观,做工也精细。在当地寨子里家家户户屋檐下、房顶上都时常能见到晾着的扎染布和染色漂洗后的土布。水书、造纸、织布,都在以它们浓烈、古朴、神秘的方式向我们讲述悠久灿烂的历史。

综合

今天山寨的老人们依旧在婚丧嫁娶中祭祀着水书、现代文明的洗礼也没能让世代流传的造纸术变为历史,妇女们还是常常坐在一直陪伴着她们的织机后…… 荔波全力加强环境综合整治荔波取得申报世界自然遗产的初审后,举全县之力加强了环境的综合整治工作。

相关分词: 贵州 荔波 喀斯特 喀斯 斯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