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在线查询网 > 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 广东协和神学院

广东协和神学院_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请输入要查询的词条内容:

广东协和神学院




广东协和神学院起源


广东协和神学院其前身是广州协和神学院(Canton Union Theological College),创立于1913年,由美国长老会、加拿大长老会、新西兰长老会、英国伦敦会、美国公理会、美国同寅会、英国圣公会及英国循道会八个差会,以及中华基督教会广东协会、中华圣公会华南教区和中华基督教循道公会华南教区三大公会,先后加入,联合兴办,故取"协和"(Union)之意。后来两广浸信会联会、粤赣信义会总会、崇真会总会和礼贤会总会加入,曾一度成为岭南大学的一个学院,称“岭南大学协和神学院”。1962年停办,1986年复办。为表示对神学院的历史传承和服务广东基督教会的宗旨,故取名为:广东协和神学院,英文名为;Guangdong Union Theological Seminary。

广东协和神学院复办之初设于广州市寺贝通津9号东山基督教教堂内,1994年迁至沙面原圣公会主教楼,2001年11月30日迁入现址:广州市白云区白云大道东平中路9号新校园。现校园占地面积10000㎡(约22亩),建有教学与行政综合大楼、图书馆、礼拜堂、学生宿舍(全天候太阳能供应热水)、室内活动场、室外运动场、食堂和正在筹建中的教牧楼等建筑物,环境优美,果树林立。广东协和神学院是广东省基督教培养神职人员的高等神学学府,复办时为二年制专科,目的是以最快的速度为教会培养传道人,后来改为三年制专科,目的是为教会培养素质高的人才。现阶段还办有一年制的教牧进修班和一些短期的研修班、培训班。为扩大办学规模,推进神学院发展,以满足广东省各地教会的需求,上级主管部门已批准神学院提升学制,在办好专科班的同时,增办本科班,第一届本科班已2010年3月份开学。针对当前部分信徒对圣经和神学知识的急切需求,学院积极筹办信徒延伸课程班。

课程设置


专科班课程分两部分,一是基督教专业课,包括圣经背景、新约旧约导论、圣经各卷研究、圣经神学(新、旧约神学)、圣经地理、系统神学、实践神学、灵修神学、历史神学、基督教伦理学、中国基督教神学思想建设、西方教会史、中国教会史、基督教思想史、教牧心理学、崇拜学、释经学、讲道法、教会管理、基础乐理、圣乐鉴赏等课程;二是文化课程,包括大学语文、英语、哲学、历史、心理学、逻辑学、法律、政治、宗教法规、教育学、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理伦、体育、声乐等方面的课程。到目前为止,神学院培养了500多名教牧人员,大多数在广东省内教会中服事,少数在海南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的教会中事奉。其中超过四分之一已被按立为牧师或长老,并有十多位任各市县基督教两会的主要负责人,是广东省教牧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

目前在校学生分三个年级进行教学。学院的生源主要是广东省。现有宗教专业课教师10名。其中有神学硕士学位以上教师7名,博士学位3名,在读博士生1名。除本院专职教师外,还聘请了13名在穗的高校教师担任公共文化课程的教学。同时,每学期都有境外友好教会或学院之名牧、学者应邀前来讲学授课。

学院的图书馆藏书已近三万册,并已实现电脑数字化的流程管理,即所有的图书借阅业务全部采用自动化管理,替代了原有的借阅模式,并已开放接入互联网服务,供师生收集学习资料和对外联络之用,以补图书资源的不足。

学院的费用主要来自教会的奉献和支持。学生的生活费来自当地教会的支持。

广东协和神学院招收的是高中毕业的学生,由当地教会推荐,由神学院出试题考试,需要经过笔试、面试、心理测试和体检这四方面的考核,择优录取,一般招收的人数是考生的1/2,男女生各占一半,他们在学院经过三年的学习,毕业后回当地教会工作,一般经过三年的学习事奉,可以被按立为牧师。广东协和神学院将立足广东,依托全国,连接港澳台,放眼世界,力求把神学院打造成一所高水平的高等基督教神学学府,努力为教会的复兴及人类社会的福祉做出应有的贡献。

招生:

专科,目前主要在广东省内招收高中毕业生,由当地教会推荐,由神学院出试题考试,需要经过笔试、面试、心理测试和体检这四方面的考核,择优录取,一般招收的人数是考生的1/2,男女生各占一半。学生在学院经过三年的学习,毕业后回当地教会工作。

本科,招收的对象主要是本院的历届毕业生,他们要在教会工作三年以上,经入学考试成绩优良者录取。一般经过两年的学习后毕业,发给本科毕业证书,若通过论文答辩和英语四级考试,成绩及格者可授予神学学士学位。

广东协和神学院历任院长:


1. 梁福寰牧师(1986-1990年)

2.黄广尧牧师(1991-2004年)

3.现任院长为陈逸鲁牧师/博士(2004年至今)。

广东协和神学院图书馆


一、起源

广东协和神学院图书馆的前身可以追溯到1914年的创立的广州协和神学院的图书馆,当时的藏书量最多达到20万册。到了文革时期被烧毁,一夜之间,烟消灰散,化为乌有。

二、重拾旗鼓

1986年广东协和神学院得到政府的支持,重新开办,图书馆也从零开始,通过国内、外的主内弟兄姐们及各教会机构、出版社的热心捐赠,还有本院有限的购买,逐渐的积累起来。在沙面的时候,因场地的限制和没有专人负责管理,藏书数量仅有7000本左右。

三、搬进新"家"

2001年4月10日,新校舍正式落成,图书馆有了新的"家",使用环境与藏书空间大大的改善(见附图),截至2003年4月份,现有藏书11000本,仍是一个极小数字。

新图书馆为一圆形建筑,外观极具美感,内分两层,每一层可放书30000多册。书架采用现代先进的喷漆钢板,坚实防锈、防蛀。第二层作为阅读使用。数量增多时,二层可增放10000--20000册。图书馆最大容量可存放数量达50000本书。

四、近期发展

在协和神学院不断发展的过程,该院图书馆也被列为重点发展项目,逐渐实行专人、专业管理。2003年3月,薛海安牧师全面负责馆藏工作;2005年开始着手正规合理的编目,并实行电脑化管理。目前该馆采用两种图书编目,属于神学专业(宗教书籍)采用“美国国会图书分类法”(Library of Congress Classification);属于国内出版非神学专业的书籍采用“中国图书分类法”(以下简称“中图法”)。

在中国内地,大部分图书馆采用中图法,可是在神学院并不适用。这和中图法中对基督教的分类不够详细有关,仅有的一点粗糙分类远远不能够满足神学专业书籍的需要。于是,就采用两种分类方式,便于管理。目前,华东神学院图书馆也采取这种模式,而金陵神学院图书馆除了以上2种模式以外,还有原先自身一套的编目模式。神学院图书馆藏书比较专业,加上神学院校在资金和专业人才方面的缺乏,这也给一些神学院校图书馆的管理和发展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随着电脑的广泛使用,协和神学院图书馆也建立起了电脑自动化管理及编目系统,目前使用的是“英美编目规则”和“中国文献编目规则”,图书馆管理系统同时可以支持“USMARC”和“CNMARC”,逐渐使图书馆走向标准和正规化,为图书馆今后的发展奠定了重要的基础。目前,截止2010年10月统计,该馆藏书接近3万册。藏书中,宗教类的书籍占70%,30%则是哲学类书籍及其它科目书籍。图书馆其它很多工作都是培训一些同学来做义工。义工同学主要负责:借还登记、排架、报刊杂志分类、打印书签、贴分类书标,有些还可以帮忙编目方面等繁琐的工作。

协和神学院图书馆现在实行了标准化编目,对于馆藏的情况和书籍的采购方面更加清楚了,哪一类型的书籍缺乏,哪一种主题的书籍不够,哪一些书会重复,一目了然。购书时,一般都是根据老师提供书籍列单、根据教学的需要,同学对某些主题的书籍用得比较热门、留意各出版社新出版书籍等。大多数书籍在香港购买。

图书馆采取开放的管理方式,一般在馆内借阅,无需登记,借出馆外才需登记。学生往往会在图书馆写论文,开放时间比较长,从早上8:30至晚上10点。大多数学生喜欢阅读报纸、期刊及与学习科目有关的书籍。馆内也有很多英文书籍,可是使用率不高。神学院图书馆是至关重要,特别是中国教会在提倡神学思想建设的今天,图书馆需要有丰富的藏书及相关的书籍。尤其在基层教会工作的牧者们,平时很难能够接触到足够的书籍和资讯,很难有实质性或学术性的内容出来的。在未来我们希望能够把服事的范围增大,不止是提供给神学院的老师和学生,也能够提供给各地教会的牧者同工。现在关于中国本土文化的风俗习惯、民间信仰等方面的书籍我们都有仔细收藏。因为教会要融入中国的社会,必须对中国文化有充分的认识,这对于推进中国教会建立自己的神学思想有很大的帮助。由于图书馆的局限,图书馆的藏书也有一定的着重点。尤其近些年关于神学思想建设方面的主题,一些专辑、文章等,图书馆都仔细收集装订加以收藏。目前图书馆着重于收藏广东各地教会的资料,包括广东各堂点的点滴资料,新堂落成的专刊。这些都反映了改革开放之后广东教会的发展情况,也反映了中国教会在这段特别的历史时期的发展状况。由于神学院校图书馆规模不大,各个图书馆应该有自己的特色,广东协和神学院图书馆在未来应该会有自己的独特之处。

曾有来自香港崇真会的会长、德国的一位研究生到协和神学院图书馆查找神学思想建设资料,他们想要写论文的资料都能够满意的找到。与其他大学馆藏相比,协和神学院图书馆藏书量远远不够。可是,神学院的可以是专业的图书馆。

协和神学院图书馆未来的发展的目标是实现网络化,以会员制的形式,给服侍教会的教牧同工、平信徒提供资源。通过电脑,实现远距离外借,或以快递方式等方式提供借阅。这能满足信徒对属灵知识日益渴求的需要,使图书馆能够发挥其更大的作用。

相关分词: 广东 协和 神学院 神学 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