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在线查询网 > 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 关于我母亲的一切

关于我母亲的一切_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请输入要查询的词条内容:

关于我母亲的一切


这部现实主义风格的女性电影,由西班牙著名导演佩德罗阿尔莫多瓦编剧并导演,该片目前已获得众多奖项。

中文名:关于我母亲的一切

外文名:Todo sobre mi madre/All About My Mother

其它译名:我的母亲/论尽我阿妈

制片地区:西班牙

导演:佩德罗 阿尔莫多瓦

类型:剧情

上映时间:1999年



基本信息


原 名:Todo sobre mi madre/All About My Mother◆译 名:我的母亲/论尽我阿妈/关于我母亲的一切

演 员:丝莉亚 洛芙 Cecilia Roth

马里莎 帕雷德斯 Marisa Paredes

安东尼亚 圣 璜 Antonia San Juan

佩内洛普 克鲁兹 Penélope Cruz

语 言:西班牙语

评 分:7.8/10 (16,449 votes)

角色介绍


主人翁曼努埃拉:一个在某家医院器官移植部门工作的护士,她同她的儿子埃斯特万一起生活。在儿子眼中,曼努埃拉是一位值得崇拜的母亲。曼努埃拉会抽出时间陪儿子看话剧《欲望号街车》,在儿子生日时又送他最喜欢的诗集作礼物。埃斯特万为索要女演员的签名,被车撞死,而曼努埃拉也有了一个新的使命:以希腊悲剧英雄似的方式,哀悼儿子的“丧失”,同时去治疗像她一样的无数个绝望、不幸的灵魂。在前往巴塞罗那为儿子寻找他从未谋面的父亲途中,曼努埃拉同修女、话剧演员、变性妓女等另外五个女人结识并组成了一个“特别的家”,最终通过个体之间的关怀,实现了灵魂的赎救。从更深意义上讲,曼努埃拉就是北欧神话传说中的“地母”,具有承受人世一切苦难的坚韧和广博胸怀;她还是终极的“器官捐献者”,她把自己已经受伤破碎的心,撕成一片片,分给了每一个受难的女人。最后曼努埃拉又带着另一个埃斯特万,这个生下来即失去父母的爱滋病患儿,像十八年前一样再一次离开了巴塞罗那。

所获奖项


1999-2000年度,西班牙影片《关于我母亲的一切》在国际影坛占尽风光,此片主要获得了如下奖项:

2000年 第72届奥斯卡最佳外语片2000年 第57届金球奖最佳外语片

1999年 第52届戛纳电影节最佳导演奖(康城影展)

1999年 第12届英国影艺学院最佳外语片、最佳原著剧本

1999年 第12届欧洲电影节最佳影片、最佳女主角。观众票选最受欢迎的电影

1999年 法国恺撒奖最佳外语片、荣誉奖(当年吕克贝松凭借《圣女贞德获得包括最佳影片在内的多项大奖》)

1999年 洛山矶影评人协会最佳外语片奖

1999年 纽约影评人协会最佳外语片奖

内容简介


女主角曼纽拉是一位年近40的单身母亲,17年前怀着儿子从巴塞罗那离开了自己不男不女的丈夫罗拉(他没有变性但给自己隆了乳)。曼纽拉很爱儿子依斯特班,母子之间感情深厚。在儿子17岁生日这天,母子去看由嫣迷主演的话剧欲望号街车,然而儿子追车去索要嫣迷的签名时被车撞死了。曼纽拉伤心万分,他看到儿子在生日那天写的日记里充满对父亲的渴望,于是便决定回巴塞罗那找到丈夫罗拉告诉他曾有个一个儿子。

回到巴塞罗那曼纽找到了之前的朋友阿悦,阿悦也是个男不女的男人,但没有找到罗拉。机缘巧合下,曼纽拉给嫣迷做了助理,并结识了社工露莎,然而露莎怀上了罗拉的孩子,并被他传染上艾滋病。曼纽拉承担了照顾露莎的责任,两人情同亲姐妹,露莎说孩子取名就叫依斯特班。

后来阿悦接替曼纽拉给嫣迷工作并找到了自己的一片天,露莎生下一个男婴后死去,罗拉也出现在露莎的葬礼上,并且已经病入膏肓不久于世,罗拉对自己的所为深感抱歉。曼纽拉告诉了罗拉他们曾有过一个儿子并让他看到了自己与露莎的儿子。曼纽拉带着患有艾滋病病毒的小依斯特班离开了巴塞罗那,两年后奇迹出现,依斯特班体内的病毒奇迹般的消退……

曼纽拉是一个过度宠爱儿子的母亲,为了让心爱的儿子有更完美的生活,她隐藏了他的父亲已经由于毒瘾而隆胸变性当了妓女拉独自坐在医院的长廊中,泪水流尽。但是她眼前的未来,却仍凭回忆与现实相互交织消逝在黑暗中...清晨,她仍待在医院内迟迟不忍离去。在打开儿子随身携带的笔记时,她发现笔记本上最后一行写着这样的话:“...有天早晨,我偷偷进了母亲的卧室,突然发现一叠剪掉了另一半的照片。照片上被剪去的一半,我想应该是我的父亲,我不在意他是谁,或者他曾对母亲做过什么,没有人!没有人能剥夺他是我父亲的这种感觉。”曼纽拉从来没有告诉艾斯提本他的父亲是个什么样的人,每当艾斯提本问起这事,她总是说:“你父亲在你出生前就死了。”她不愿意回忆往事,但是现在为了她死去的儿子,曼纽拉决定离开马德里,到巴塞罗那去寻找这个可怜的人。因为有一孩子充满了对父亲的想像和渴望。曼纽拉想要告诉他,十八年前当她离开他时,她已经有了身孕,之后她为他生下了儿子。她曾为了儿子,在医院的器官捐赠部门工作多年,为的就是将他养大成人。而他本来可以成为这个孩子称职的父亲,但是如今已没有了机会,因为他们的儿子在不久前已经死了。她还要告诉他,他的儿子名叫艾斯提本,与他的名字一样。但是造物弄人,当玛努薇拉知道另一位善良的修女生下了这个男人的孩子,并且已染了艾滋病死去,她决定带着这个名字与自己死去的儿子相同的孩子去见那个已经改名为“萝拉”的男人。

马努艾拉是一位年过40的女人,她是一名护士,同时是一个单亲母亲。18年前她从巴塞罗那移居到马德里,并生下了自己的宝贝儿子依斯特班。对于自己的父亲,伊斯特班只是从母亲那了解到在他出生前就已去世。

母子的关系非常好,儿子是马努艾拉的全部精神寄托。依斯特班是一个文学爱好者,他最大梦想就是成为一名小说家,目前他正在为了参加一个文学竞赛而创作一部关于自己母亲的小说。一天母子两人去剧院看演出,散场后依斯特班冲入大街想得到一张女演员胡玛罗乔的相片,这时正好一辆小汽车飞驰而过,在母亲的眼前儿子被撞死了,马努艾拉悲痛欲绝。

经过这一变故,马努艾拉决定返回马德里寻找依斯特班的父亲,但令人无论如何想不到的是,依斯特班的父亲已经成为一名异装癖者,名叫罗拉。马努艾拉再次深受打击,她又回到了巴塞罗那,寄居在一片贫民窟里。在这里她遇到了一个老朋友、好心肠的变性人拉阿格拉多,也处于崩溃的边缘。马努艾拉在寻找工作的过程中又遇到了形形色色的不同境遇下的女人们,仍然在做着相同演出的胡玛-罗乔,纯洁的修女罗萨,以及她的歇斯底里的母亲……马努艾拉发现所有的女人们都在承受着情感的折磨。

当今最负盛名的西班牙导演之一派德罗阿莫瓦多的作品【我的母亲】,是一部献给全天下所有女人,尤其是为人母亲的沥血作品,过去阿莫瓦多的作品以狂傲不羁的超现实风格显示出众,但【我的母亲】手法呈现极度的女性世界,涵盖了母亲、女儿、女演员、甚至女同志、修女、妓女、变性人等的角瑟诠释。整部片不办淋漓尽致,生动炫丽的景象与对白,加上全体出众的女演员,将阿莫瓦多的片子发展到完美无尽的视野。

幕后


幕后制作

美国《时代》专门介绍了西班牙著名导演阿尔莫多瓦尔,他的电影《我母亲的一切》All About My Mother。

阿尔莫多瓦尔,这个西班牙影坛的顽皮男孩,通过其最新作品《我母亲的一切》,向世界上所有坚强的女人奉上了最深的敬意。与此同时,他的影坛生涯可以说也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许多人不约而同地认为,这是阿尔莫多瓦尔充满传奇色彩的导演生涯中最为令人满意、也是最为成熟的一部影片。

在外语片很少有市场的美国,他的影片出奇地卖座。好莱坞的制片商看中了阿尔莫多瓦尔色调明快、刻画情感细腻的风格。自从1988年阿尔莫多瓦尔的影《快要发疯的女人》在国内市场红极一时以来,好莱坞就力邀他前往美国拍片。他们购买了重拍《快要发疯的女人》一剧的版权,还先后准备邀请红影星简方达、乌比戈德堡出演该片。尽管由于诸种原因,该片还没有拍成,但随后他还是接到了执导《修女也疯狂》、《落跑新娘》等多部大制作的片约。

实际上,除了《一切为了母亲》这部片子是在巴塞罗那拍摄以外,他从未在老家马德里以外的任何地方拍过电影。当然,巴塞罗那之行也给阿尔莫多瓦尔带来了极大的好处:《一切为了母亲》这部片中蕴涵的细腻对白和喷涌的情感,同他早期作品中最深刻的生命主题丝丝入扣。看这部片子,就如同站在一个即将喷发的火山口观赏大自然的奇观一样。

当被问到性取向等一些敏感话题时,阿尔莫多瓦尔情绪有些激动。他认为,人们不应该抱有这样的观念:同性恋导演只能制作有关同性恋的片子。他说:“我自然知道,同性恋或双性恋者的感觉有异于普通人。但是最重要的是,我并没有按照导演的性取向来划分一部影片。(曾有人)问我到底是哪一类人?我的回答是,我就是你眼中所看到的阿尔莫多瓦尔。”

花絮

1988年曾以《女为悦己者容》扬名国际的西班牙电影鬼才阿尔莫多瓦以本片再次在欧美大获好评。他的电影一向古怪精灵,以情欲为题材,他描写的男人大多被性欲困扰,女人则被情爱所迷。但本片中的女人们,却归于母性的纯情爱心,全无性接触,集中于亲情、友情与人情味,成为他的“圣母片”。阿尔莫多瓦显然是很想做女人的男人。全片通俗而趣味丰富,融合了很多经典美国片的桥段,特别适合女性观众捧场。

这部几乎包揽了1999年所有国际重要奖项的《关于我母亲的一切》准确地描写了人们丧失亲人、面对死亡的痛苦和哀思,阿莫多瓦更加成熟的表现手法,使这部电影格外细致、感人。

阿尔莫多瓦获奖后回到他的故乡--马德里一个贫困的农业镇上时,小镇的广场上到处充满了摄像机、人群和自豪,一些人在阳台上伸长了脖子观望,烟花在在沉闷的天空上不停地爆响。

自从阿尔莫多瓦的母亲去年在这个小镇上以83岁高龄去世以来,这只是他第二次回乡。

阿尔莫多瓦曾受到了他的家乡以及家乡的人们特别是他母亲弗朗西斯科的强烈影响。

阿尔莫多瓦的父亲是一位到处走的酒类推销员,长年累月经常用马驮着酒到农场和牧场推销,经常不在家。

阿尔莫多瓦曾不断收到美国电影制片厂的邀请,希望他能拍摄一部有关唐吉诃德的电影,他认为不能来到这块出生地,拍摄一部唐吉o诃德和他的同伴讲着英语的电影。

阿尔莫多瓦获奖后回到他的故乡--马德里一个贫困的农业镇上时,小镇的广场上到处充满了摄像机、人群和自豪,一些人在阳台上伸长了脖子观望,烟花在在沉闷的天空上不停地爆响。

自从阿尔莫多瓦的母亲去年在这个小镇上以83岁高龄去世以来,这只是他第二次回乡。

阿尔莫多瓦曾受到了他的家乡以及家乡的人们特别是他母亲弗朗西斯科的强烈影响。

阿尔莫多瓦的父亲是一位到处走的酒类推销员,长年累月经常用马驮着酒到农场和牧场推销,经常不在家。

阿尔莫多瓦曾不断收到美国电影制片厂的邀请,希望他能拍摄一部有关唐吉诃德的电影,他认为不能来到这块出生地,拍摄一部唐吉诃德和他的同伴讲着英语的电影。"

穿帮镜头

片中舞台剧《欲望号街车》的对白来自伊力亚卡赞1951年导演的电影版《欲望号街车》,而不是田纳西威廉斯的舞台原作。

作品相关


《关于我母亲的一切》

阿尔莫多瓦作品

写作者伊特班

十七岁。我死在十七岁。我死在十七岁生日。十七岁生日那天晚上开始下起雨,马德里的街头让我觉得分外恍惚。白天我想写点儿什么,可是我不知道写什么,我就枯坐着等待流动的水。写作是我骨头里的冲动,是我的源头。写作让我活到十七岁。我妈陪我活着,陪我看电视,陪我看电影,陪我看话剧。我希望上帝赐给她一个真实的男人,在她床上。要知道十七年终究是漫漫长路不堪回首。没有爸爸。爸爸是消失的幻影。妈能否把关于我爸的一切讲给我听作为我的生日礼物?昨晚妈给我看了半张照片,是撕去了一半的老照片,她在上面风华正茂是个美人儿。其实我的生命也丢了一半啊,妈不明白。今天早上我翻了她的抽屉,又看到了一些照片,它们全都只剩下残破的躯体。

谁不见了?是父亲吗。

谁都不能否定存在的东西,谁都不能否定。

十七岁的晚上著名的女演员哈玛将在马德里演出著名的话剧《欲望号街车》。我敬佩哈玛。她让灵魂起舞,她让心飞扬。妈带我去看,坐在第一排。我觉得妈在悄悄哭泣,身子轻轻颤抖。她想起了什么?哈玛还是那么出色,把这出戏演透了。所以我决定找她要个签名。我和妈在散场的后门等待,妈没有骂我。

今天,是我十七岁的生日。

哈玛。我看到了哈玛。我冲过去,拍打车窗,雨落到我年轻的脸上,我觉得滋润。车窗没开,车却开走了。哈玛怎能离去?我知道我无法放弃。我在十七岁的时候怎能放弃?我狂奔。我追。我追逐的是在我心中抚慰我的光与影。

在路口,一辆车疾驰过来,撞我。

我坠落了。我不痛。我最后看见马德里的夜空。夜空广漠雨滴凄绝。最后的时刻原来是一首诗。

曼努拉在路上

伊特班死了。伊特班死了曼努拉的十七年也死了。

曼努拉像个疯子一样哭泣。曼努拉像个傻子一样发呆。曼努拉跑到遥远的哥鲁那去看那个移植了伊特班心脏的男人。

伊特班,儿子,你还在尘世吗?擦肩而过的是不是你的气息?

曼努拉对自己说我要回到巴塞罗那去。曼努拉决定告别马德里。

曼努拉原以为马德里是此生最后的归宿,谁知道十七年后耳边的声音说那是一个错误。儿子丢失了。潮湿眼眶的曼努拉要重返巴塞罗那。他要告诉罗拉:我们的儿子死了。

罗拉啊你这杂种。

曼努拉在路上,心里充满了忧伤。曼努拉想起十七年前家乡的业余戏剧社团,她就是在那儿爱上了罗拉。在《欲望号街车》里,罗拉演卡斯其,曼努拉演史黛拉。开始的时候他们多么相爱,天与地不分开。曼努拉恋着罗拉就好像起初史黛拉多么爱着卡斯其啊。

罗拉你为什么要离开?

罗拉跑到巴塞罗那,罗拉要在那里开酒吧。曼努拉怎能忍受无边的等待?追逐的曼努拉也跑到巴塞罗那。

天,一切都变了。

罗拉变了。

罗拉失去了喉结拥有了乳房他描眉画眼涂脂抹粉变成了喷火女郎。

他在九月的巴塞罗那海滩和一个又一个的陌生男人或者女人做爱。

为什么变了?为什么天与地都变了?

一个人的改变竟然可以如此飞速如此彻底如此让人心碎。

那时候曼努拉对着镜子里的自己说我不再是你的了罗拉虽然我已经怀了你的孩子。曼努拉说我不需要告诉你任何事。曼努拉选择逃离。

到陌生的城市马德里去。

十七年过去了。

现在,在路上,从马德里返回巴塞罗那,火车在轰隆隆地往前跑,曼努拉擦不干自己的泪水。

罗拉,你的儿子死了。

阿哥达的奇异之旅

夜上浓妆,阿哥达打扮妥当,拎起包,丰姿绰越地走上街头。阿哥达今晚决定要找一个帅一点儿的家伙让自己也开心一下。每天都为那些肮脏的混蛋吹喇叭,他烦透了。

他挨揍了。

在变性妓女出没的地方,有个混蛋痛扁他,抢他的钱。他不是女人,可他也不是对手。

这就是他的人生。

他的眼角眉梢都是血。然后他看见了曼努拉。

曼努拉回来了。

十七年前的曼努拉回来了。

那时候,阿哥达刚刚变身女人,欢喜雀跃,以为自己从此终于找到了第二个春天。曼努拉成了他的第一个好姐妹。曼努拉是个爽朗开心的家伙,什么都不介意。曼努拉让阿哥达觉得自己是个地地道道的女人。

曼努拉你他妈的回来了。

一种隔了很久的甜蜜拥抱,阿哥达流血的眼角开始流泪。

然后阿哥达就又开心起来了。

曼努拉你看我已经有了丰满的胸部较小的红唇纤细的身材娇媚的声音这都是十七年的结晶啊我准备再去隆一次胸好吗。

虽然,我老了。

我好累,不做妓女了行吗哈哈。

你看着我的眼睛。

罗莎修女的悲剧

这天早上美丽的罗莎修女在社会边缘人救济所里接待了变性妓女阿哥达还有陌生女人曼努拉。曼努拉希望可以打听到另一个变性人罗拉的消息。

罗拉?他不见了。修女的心里隐隐作痛。

修女也是小女人修女也会迷醉。那个名叫罗拉的变性人在某个夜晚和修女上了床之后就再也不见了好像已经消失巴塞罗那的茫茫人海中啦修女就怀孕了。

修女其实心乱如麻可是修女还要充满希望。她希望可以帮曼努拉找到一份工作。她以为曼努拉也是个妓女。修女想挽救这个堕落世界。

可惜找不到工作。修女的心里很过意不去。

修女开始呕吐。

这样一来修女倒是要感谢曼努拉了。曼努拉关怀她带她到医院替她做挡箭牌为她打点好一切事情。

罗拉早就不再是那个英俊男人了。他成了她。她已经病入膏肓就要死了。在修女罗莎的葬礼上,罗拉坐在角落里默默哭泣,责备自己为什么又害了一个可爱的女人。谁都知道这种责备有多么无聊多么无用。

罗拉看见了曼努拉。

罗拉:曼努拉,我就要死了。我刚从我们的家乡阿根廷回来。我最后一次看看你和我的河流你和我的街道。我终于可以死去了,我多么令人恶心。

罗拉:什么?我们有一个儿子?伊特班。他死了?

罗拉:罗莎也为我生了一个儿子?伊特班。

罗拉大声地哭起来,悲天怆地。罗拉在将死的日子里像一个真正的女人一样号啕大哭伤心欲绝。

你们就要永远失去罗拉了。

伊特班二世

我的父亲是罗拉,我的母亲是罗莎,现在抱着我的这个女人名叫曼努拉,她也是我的妈妈。我就快要一岁了,我坐在火车上,我天真活泼。我看见各种各样的脸,看见车窗外飞逝的风景。我没事儿。我是说我没有染上艾滋病。我百毒不侵。也许,生命中的伤痛煎熬都被死去的灵魂带走了,我注定拥有幸福美好的未来生活。我有着一个英雄般的名字,伊特班。妈妈,别哭了,我会为你们好好活着。

罗拉:罗莎也为我生了一个儿子?伊特班。

罗拉大声地哭起来,悲天怆地。罗拉在将死的日子里像一个真正的女人一样号啕大哭伤心欲绝。

原来曼努拉不是妓女。她要找那个可恶的罗拉。她当初为他生了一个儿子,可惜十七岁的时候死了。

修女躺在床上看着曼努拉的眼睛,修女说我肚子里的孩子也是那个罗拉的。

修女看的出曼努拉快要气疯了,不过她知道曼努拉不会对她发火不会骂她只能忍着。

因为修女就要死了。

艾滋病。

这个世界就是这样子的。

修女在病中好像看到得了老年痴呆症的父亲正在黄昏的广场上遛狗,斜阳默默地照到他的额头上。可爱的狗,沙比。一声口哨就能把它唤进自己怀里。

修女好像看到对自己又爱又恨的母亲正走在来探望自己的小路上,风风火火的样子。

修女倦了。

修女把曼努拉唤过来,说:我要把这个孩子生下来。他也叫伊特班。

伊特班二世。

哈玛的戏梦人生

在角色的世界里,哈玛永远全情投入如痴如醉。多少年了,演绎了多少别人的故事啊。哈玛在舞台上有着一颗永远年轻的心,可是卸装的时候她立刻觉得苍老无比。无止境地抽烟吧,舞台背后的哈玛是个烟囱。

剧团从一个城市巡演到另一个城市,时光随之寂寞流逝。哈玛真的老了。

尼娜爱她吗?

尼娜是个年轻演员,年轻人会尝试任何事。在演出之外的光景里,尼娜混迹在吸毒者的部落里醉生梦死挥霍岁月。她总是脸色苍白身体战栗。

哈玛无法离开苍白的尼娜。

哈玛想:除了她还有哪个年轻姑娘会和自己上床还有谁会抚慰我这苍老的女人心?

女人,都受伤了吧。

那个在后台名叫曼努拉的女人肯定也受了伤,她的眼神多么无助忧伤。哈玛就要看穿这破烂世界了。

忧伤的曼努拉帮助哈玛找到了混在瘾君子中的尼娜,哈玛就把曼努拉留下了。哈玛说你帮帮我吧做我的助手吧噢我不会和你上床的。我活着总是依赖陌生人的仁慈。

曼努拉笑了。

哈玛绝对想不到这个看起来伤感平凡的中年女人有一天竟然会在舞台上容光焕发光彩照人。

那天尼娜吸毒过量无法演出,曼努拉说她记得台词儿并且会演戏就匆忙上了台。

曼努拉把史黛拉演的多出彩啊。哈玛发现这个女人已经被角色融化了。

原来她年轻的时候也演过戏啊。

哈玛明白,女人们会因为一出戏而感动一辈子。女人们会一辈子都活在一出悲剧里。

谢幕了,曼努拉问哈玛:你记得在马德里那个下雨的晚上有个男孩找你要签名吗?

哈玛很快就想起了那张英俊稚气的脸。

哈玛听见曼努拉说那个男孩死了他为了要你的签名追你的车结果被撞死了他就是我的儿子。

哈玛听见曼努拉的哭泣声一点一点地蔓延开来一直蔓延到她心底。

曼努拉,我是一个罪人吗?

我早就被判了死刑。

最后的罗拉

你们就要永远失去罗拉了。

伊特班二世

我的父亲是罗拉,我的母亲是罗莎,现在抱着我的这个女人名叫曼努拉,她也是我的妈妈。我就快要一岁了,我坐在火车上,我天真活泼。我看见各种各样的脸,看见车窗外飞逝的风景。我没事儿。我是说我没有染上艾滋病。我百毒不侵。也许,生命中的伤痛煎熬都被死去的灵魂带走了,我注定拥有幸福美好的未来生活。我有着一个英雄般的名字,伊特班。妈妈,别哭了,我会为你们好好活着。

影片赏析


女性世界奇观

在这部电影里,男性几乎不见了,导演构建了一个奇异、丰富的的女性世界,这里一共只有7个主要女性角色,如果细分,就会发现有高贵的女人(嫣迷)也有卑贱的女人(阿悦),有正常的女人(罗萨母亲),也有生活在边缘地带的(阿悦们),有从男人变性而来的女人(罗拉),也有原本就是女人的女人(罗萨),有同性恋女人(嫣迷),也有异性恋女人(曼纽拉),有双姓恋女人(妮娜),也有搞不清是同姓恋还是异性还是双性恋得女人(罗萨),有做了母亲的女人(罗萨母亲),也有没有过孩子的女人(嫣迷),有品行恶劣的女人(罗拉),也有心地善良的女人(罗萨)……这些形形色色的女人,高贵或卑贱的,正常或边缘化的贫穷或富有的……几乎涵盖了所有的女人。更为奇妙的是。这些原本不同的甚至相互只是一面之交的女人们却迅速自然的组成了一个平等相处互帮互助紧密团结的女性群体。罗萨母亲惊讶女儿早上刚认识曼纽拉就可以真诚地帮她找工作,罗萨在发现自己怀孕后,走投无路便来到了曼纽拉家里,一切都是那那自然。在这个温馨地女性世界里,曼纽拉、阿悦、罗萨、嫣迷、妮娜她们尽管也有嫉妒、争吵,转瞬就会消失。曼纽拉在第二次回到巴塞罗那时,旁白时这样说道:“两年后,我重返巴塞罗那,但这次我不再逃避了”。似乎,曼纽拉是在逃避马德里的伤痛,而在巴塞罗那找到了更多。

故事主要发生在巴塞罗那,片中两次出现的铁路隧道似乎是个时空隧道,马德里的故事一直是悲伤压抑的,混沌低沉的钢琴曲渲染了忧郁的意境,天空阴沉沉的,病人死去捐出器官……而到了巴塞罗那,仿佛到了另外一个世界,当曼纽拉前往巴塞罗那时,随着航拍镜头响起的清澈音乐。灯火辉煌的巴塞罗那美丽夜景展现在观众面前,那场景中的音乐原来出自塞内加尔歌手IsmaelLo,曲名为波浪,他抒情迷人的嗓音,他穿插在曲间的口琴声,是如此扣人心弦,欲罢不能——<TadieuBone>。阿莫多瓦也一直为他自己挑了这个曲子而感慨着:“我永远记得,当我在巴塞隆纳拍摄”我的母亲”时,我就已经决定用“TajabonedeIsmaelLo”的音乐衬托主角抵达巴塞隆纳的场景。我并不知道这些歌词的意义,但是当我听到这首歌曲时,我便立刻明了,这首歌曲无疑是巴塞隆纳这城市张开双臂抚慰并保护剧中由CeceliaRoth所诠释的心碎女子的最佳写照。当我在巴塞隆纳街头勘景时,我听到从汽车音响中传出的歌曲,我问我的助理,“看看窗外,你不觉得这首歌曲很适合这城市吗?”之后证明,这首歌曲果然是一时之选。

巴塞罗那、温馨的女性世界张开双臂迎接心碎的曼纽拉,轻柔的抚慰她那受伤的心!

对男性世界的嘲讽

男人在影片里集体失语,没有一个好男人,三个医生,一个嫖客,一个演员,还有罗萨的父亲。马德里的两个医生,也是曼纽拉的同事,他们是以向曼纽拉索要她儿子的器官的方式出现的,嫖客是强奸阿悦未遂,巴塞罗那的医生视受伤的阿悦为怪物,他始终没有打开隔在他们之间的那道冰冷的铁门,剧院的那位演斯坦立的男演员在演出出现危机时刻,却仍然向阿悦索要性服务,无耻、贪婪,而罗萨的失忆父亲能熟练的叫出狗的名字却视自己的女儿如同路人,罗萨去医院生产的路上,这父女最后的生死之别,罗萨只能泪流满面的目送父亲远去,而在罗萨父亲的眼里,也许女人只有多大多高的生物特征!影片中还有以个最关键的角色视艾斯特特班,准确地说是三个艾斯特班。一心想做女人的艾斯特班就是后来的罗拉,第二个艾斯特班是曼纽拉含辛茹苦的养大,却突然离去的儿子,第三个艾斯特班居然是自己的丈夫和别的女人所生,而曼纽拉又打算把他抚养,曼纽拉把自己所有的爱都给了艾斯特班,同时也从艾斯特班们那里无尽的伤与痛,她的生命、哀与痛都是与艾斯特班连在一起,而艾斯特班们给了她什么呢?

女性主义电影批评理论认为,传统影片的控制者是男性,男人在有意无意的操纵着电影的书写方式,女性在电影中是受排挤的,男人把女人当作书写的“客体”,按照男权文化背景下的道德规范来塑造女性形象。女性主义电影理论认为真正的女性电影就要观点鲜明的提出对这种压迫女性的男权中心文化进行反叛和消解,在影片开始部分,一心想成为剧作家的儿子准备以母亲曼纽拉为题材写剧本参加比赛时,曼纽拉回答说:“我不太愿意成为你的题材”!

这是一部纯粹的女性主义的电影,对女性的赞歌,给女性的献礼。对女性的欣赏甚至膜拜。片尾的字幕写着:谨以此片献给比提戴维丝、珍娜罗兰丝、洛美诗妮特,献给所有饰演女演员的女演员,所有演戏的妇女,所有变性的男演员,所有希望为人母亲的人,线给我的母亲!

死亡与情感的交响

一、 死亡

影片以一组医疗设施、不断打印僵直曲线的脑电图开始,展现了第一个也是最直接的死亡图景,作为整部“交响”的引子,预示了死亡与再生的矛盾主题。死亡之时,生命一切特征只剩下身高、年龄、体重。这个死亡的身份象征在后面两次重现:罗莎的父亲分别问罗莎和曼奴埃拉几岁几高,体现了父亲身份的死亡和曼奴埃拉身份的重新确立。这也是死亡主题的深入。

在这里值得一提的是,父亲角色的缺失作为次主题在阿尔莫多瓦的电影中被多次表现,在本片不仅体现为罗莎的父亲由于老年痴呆忘记了自己的父亲身份,也体现为罗拉一开始对于两个埃斯特万的存在干脆毫不知情。此外,乌玛对尼娜的感情之浓烈、全身心付出毫不索取的特征无疑含有母爱成分,这一点也传达着难以摆脱的炽烈母爱的同时父亲角色的缺失。

第二个死亡图景是埃斯特万被车撞中的场景。埃斯特万的视角镜头,雨中昏暗的倾斜街道与母亲的红色风衣一角的构图加上仿佛遥远的悲痛哭喊,透出很强的悲剧感染力。阿尔莫多瓦的电影中很少出现成功的自杀,乖戾无常的命运往往直接执掌了死亡,因此死亡的最大悲剧感在于其带给生者的离丧之痛,而非死亡本身。下一个通知曼奴埃拉儿子死讯的场景,模拟短片复沓,此手法多次出现譬如四次往返于巴塞罗那与马德里的火车。情节复沓蕴含着预示与追忆的双重寓意,且必然建立在复沓物被呈现之时,因此表达着重现的不可能以及预示的欺骗性,或者说预示的后见之明。正是复沓的“不可能”使情感加倍,甚至不堪其负。模拟短片宣传了怎样接受现实同意器官移植,却没有说明这之后该如何从巨大的悲痛中得到救赎,如何在生命的意义骤失已如行尸走肉之境实现自身的再生,而这正是影片要表现的主题。

第三次死亡的复现是在罗莎的葬礼,但更重要的层面是罗拉--曼奴埃拉口中的恶魔和瘟疫以一个绝望美艳的形象第一次出现,阿尔莫多瓦称其为“死亡的出现,有点像《第七封印》中那个穿黑衣服的那个白脸男人”“一种高雅的、伟大的、粉饰的死亡”。罗拉丰富的人格和内在被不断讲述而从未被呈现,她是永远的缺位者、解构者、将死者和伤害者,而这也正是死亡的特征。于此相反,变性人阿格拉多无所不在、生机勃勃。罗拉在成为女身之后仍保留有某种男性特质如父爱,这也许是最美的情感。罗拉他太高、太漂亮、太男人、又太女人,他没有分寸;阿格拉多则几乎完全女性化:“我们越接近理想中的自己,就越能成为自己”。变性人的这两种可能的生活方式和不同的生活信念,无论怎样极端,都是生活凝华中呈现的本来面目。另一方面,罗拉对生命的过度消耗与曼奴埃拉

的内敛悲痛也形成强对比,而前者最终由死亡得到救赎也与后者在奉献自己中得到自身的再生形成对比。

二、女性与情感

阿尔莫多瓦的电影中内质酷烈残忍的绽放如西班牙斗牛者的红布般的情感是情节发展和人物行动的唯一动力,情感成为了这部交响的第二个主题。

本片中曼奴埃拉的丧子之痛是整个情节的推动。阿尔莫多瓦说过“直至现在我谈论的痛苦都是因失恋、孤独和对爱的不确定引起的……但丧子之痛,它们是无法比拟的。”曼奴埃拉完全绝望,她的一系列行动都是在生活的巨大惯性下不能自已的机械化行为:在捐献器官的同意书上签字、追寻儿子的心脏、乘上开往巴塞罗那的火车。阿尔莫多瓦曾评价塞西莉亚(饰演曼奴埃拉):“她的面孔很有张力,但这是因为她面无表情”。女人的身体是储存全部的悲痛的容器,面孔的无表情正体现了行动的机械化。她暴露于每一个可能性之前:帮助被殴打的妓女、走进开着的化妆间、回答乌玛“没有,你要去哪?”, 毫无知觉的每一步都如踩在虚空之上的不真实同时反而愈发勇敢,在自身身份缺失下反而希望尽可能的帮助别人。而她也在对别人的帮助中逐渐找到了自己的坐标,在与罗莎的儿子组成新的家庭中实现了自身的再生。

乌玛对尼娜的情感是另一个动力。乌玛说 “她迷上了毒品,我迷上了她。”从乌玛的出场那张印有惊诧的对峙的不妥协的脸孔的巨幅海报到最后对曼奴埃拉说“我看见你了”时的绝望眼神,直视观众的某种纯洁性将绝望的爱情贯穿始终。排练《怀念罗卡》那场戏,乌玛用力揉搓混着血的泥土,将情感高度概括到艺术。她是这样一类女子的极端:斯人优雅独立,掌控一切又完全被爱掌控,孤独而烟感(“我的生命好像一缕烟”),拥有强大的情感知力和表现力,通常是作家或演员。

在四个女人偶聚一堂的场景中,导演表达了其女性主题。即使她们经历着各自的悲伤绝望和永恒孤独,女人天性的的善良也可以使她们自然的走到一起。或许比天性的善良更重要的,是不必倾诉就已互相理解的能力,像曼奴埃拉的对乌玛的一针见血的评价“你戏演的一流,感情上却当局者迷了。”这基于她们拥有同样身体、同样储存痛苦的容器的懂得的慰藉,是冰冷的异性群体难以给予的。在之前的看医生的场景中,曼奴埃拉对罗莎讲自己的故事,说“女人为了怕孤独什么都可以忍受。”罗莎说“女人是宽容。”而后曼奴埃拉却说“女人是狗屎”。女人溶解生命之绝望的能力才是阿尔莫多瓦试图探寻的而非仅仅礼赞女人的宽容,而女人内心的答案,也许正是“芳华怕孤单”。

三、艺术表现特征

影片叙事紧凑,运用大量省略。譬如一个镜头在拉科鲁尼亚曼奴埃拉窥视接受儿子心脏的人出院,咚咚的心脏渐隐到马德里儿子房间的镜头,而后切到火车上的特写,三个场景跨过了曼奴埃拉最绝望的时间,紧凑使画面和事件具有倾倒感,带来强烈的心里震撼。又如几个火车场景,没有车外风景,没有其他旅客,没有站台,一张特写一段独白,与仿若没有尽头的记忆之隧道紧接。不同于庸常的火车场景,导演叙事如此精准,正所谓“没有新鲜的故事,只有新鲜的嘴唇”。

导演在本片加入了很多他最喜欢的元素--创作,例如埃斯特万作为作家,罗莎的母亲作为二流画家,乌玛、曼奴埃拉和阿格拉多分别以专业或业余的风格化创作方式演戏和生活。埃斯特万无疑带有导演本身的影子,他们经历过类似的创作过程,只是形式不同,他们都想听母亲讲创作的事,他们甚至可能都喜欢在咖啡馆里创作或构思,导演在这个人物上倾注了很多个人情感。在这部影片中女主角们几乎都不同程度的有演戏的天分,乌玛、曼奴埃拉、阿格拉多,她们在演戏中将生命之美舒展到极致。

影片对电影《彗星美人(All About The Eve)》和戏剧《欲望号街车》的借用具有后现代和元电影特征。除片名(本片英文名为《All About My Mother》)外导

演还戏仿了《彗星美人》女主人公夏娃的经历:原片中夏娃怀着成名和报复之心而偷记下台词,而曼奴埃拉则是为了帮助乌玛和救赎自身。让-马克-拉兰内写到:“曼奴埃拉这位‘新夏娃’……推翻了起源神话中赋予她的不良角色,她安抚每个人的痛苦,全身心地帮助他人。”阿尔莫多瓦逆用《彗星美人》其实也是改写起源神话女人受邪恶的蛇诱惑的原罪而使其回到最初繁衍一切、包容一切、安抚一切的角色,对基督教潜意识的男权的嘲讽。

《欲望号街车》作为本片最重要的线索之一,两句台词反复出现:“我总是仰仗陌生人的仁慈”、“我永远不会再回来了,永远不”。前者突出乌玛的入戏,更是对抵住生活的考验的女性团结的礼赞,后者则应和了曼奴埃拉的生命轨迹:她就是某种意义上的史黛拉,彼时她带幼子离开罗拉时,这句话也许曾在她的脑海里盘亘不去,后来她在马德里又一次重复了史黛拉的经历。

《关于我母亲的一切》主题丰富而有层次,几乎包含了阿尔莫多瓦电影中贯常的每个主题。死亡与情感如两条交织的主旋律,潜入、旋转、滑行、飞荡,一些乐句的复现贯穿于整部作品,嵌构成绵密而扑面的重奏,而那个唯一可能的中心则是阿尔莫多瓦的西班牙,永远的马德里。

导演介绍


简介

阿尔莫多瓦 Pedro Almodóvar

男, 生于1951年 9月24日 ,西班牙

座: 天秤座

阿尔莫多瓦尔这位集编剧、导演于一身的西班牙影坛奇才,在过去20年中成为欧洲影坛最活跃的力量。他善于讲故事,无论是在他一手导演的13部精彩的影片中,还是出门旅行寄宿的旅馆中,他总能告诉人们一个个动人的故事。他出生贫寒,很早就对真实世界及宗教价值产生疑惑与失望。省吃俭用购买了摄影机,并在友人的资助下拍摄不少短片。其间还从事漫画、小说的创作,参与摇滚乐和舞台剧等的演出。 《崩溃边缘的女人》为他赢得威尼斯影展最佳剧本奖以及欧洲影展最佳青年电影奖,使他成为西班牙最受欢迎的新锐导演。其后作品屡获国际大奖。被称为布努艾尔以后最有影响的西班牙导演,作品具争议性,着重表现欲望、暴力、宗教等议题,并通过鲜艳的色彩,展示出一种后现代的审美眼光,以及对权威的极大藐视。

主要获奖纪录

2003年因《对她说》获第75届奥斯卡奖最佳导演、最佳编剧 ,2003年因《对她说》获第60届金球奖最佳外语片 ,2003年因《对她说》获第56届英国学院奖(原作)最佳编剧、最佳非英语片,2003年因《对她说》获法国恺撒奖最佳欧盟影片,2002年因《对她说》获美国国家评论协会最佳外语片,2002年因《对她说》获洛杉矶影评人协会最佳导演,2002年因《对她说》获第15届欧洲电影奖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剧本。2000年因《关于我的母亲》获第72届奥斯卡奖最佳外语片,2000年因《关于我的母亲》获第57届金球奖最佳外语片,2000年因《关于我的母亲》获第53届英国学院奖戴维-利恩(David Lean)最佳导演、最佳非英语片,2000年因《关于我的母亲》获法国恺撒奖最佳外语片,1999年获法国恺撒奖荣誉奖,1999年因《关于我的母亲》获纽约影评人协会最佳外语片,1999年因《关于我的母亲》获第12届欧洲电影奖(观众奖)最佳导演,1999年因《关于我的母亲》获第52届戛纳电影节最佳导演,1993年因《高跟鞋》获法国恺撒奖最佳外语片。1989年因《斗牛士》获美国影评人协会最佳长片,1989年因《濒临精神崩溃的女人》获美国影评人协会最佳长片,1988年因《濒临精神崩溃的女人》获第1届欧洲电影奖最佳青年电影,1988年因《濒临精神崩溃的女人》获第44届威尼斯电影节最佳编剧。1987年获洛杉矶影评人协会新生代最佳导演。1987年因《欲望规则》获柏林国际电影节最佳长片 。

精彩影评


生与死

也许生与死并不是这个电影的主题,但在影片中导演阿莫多瓦有意识地向人们透露着关于生与死的微妙联系。曼妞拉的儿子依斯特班在17岁生日的晚上为了拿到嫣迷的签名而意外车祸死去,露莎修女生下自己的儿子之后也离开了人世。在电影的开始和依斯特班的意外死去之后两次讲到器官捐赠,一个生命的消逝也许不是一种绝望的终止,而是另一个生命的延续和希望。

有时候生与死就像一对伴侣一样互相伴随着,无论时间和空间如何变迁,生死总是被人们联系在一起。生死的轮回在世界上悄然进行,带着人们的喜悦和眼泪。

自我的迷失

在这个现代文明高度发达的国度里,人们的生活依然紊乱,灯红酒绿的社会一如电影中炫丽迷人的色彩,太多的男男女女在这种参杂着原始欲望的色彩中迷失。

曼妞拉的情人罗拉成为了一个不男不女的“人妖”,一直沉迷在情欲中的“他”也许是为了满足更多的欲望而放弃自己的性别,影片中的“人妖”其实不止罗拉一个,性别迷失带来的不单单是双性的性欲满足,还伴随着男人与女人两种不同的痛苦和罪孽。罗拉的罪过在“他”两个情人曼妞拉和露莎身上的留下了深深的伤痛,同时“他”自己也得到了命运的报应,他在自己第一个儿子依斯特班死去之后才得知自己有过这个孩子。

年轻的妮娜有着无限光明的前途,却在毒品中冲昏头脑;事业有成的嫣迷因为迷上妮娜而不能自拔……电影中似乎每一个女人都迷失了自我,修女露莎看上去是最有信念的人,她的工作是要帮助别人,她甚至要到有战争的地方去做修女。但其实她是一个感情家庭双失的女人,罗拉的离去,和母亲无法很好相处,她还有一个老人痴呆的父亲。她深爱着他们,但自己却无能为力,远离家乡是要坚持信念还是逃避,抑或去寻找自我呢?

男人,伤害

在这个电影中,男人一直是一种缺失,男人在这里好像没有一点力量,但他们却让女人们留下很多的眼泪。正如开篇时所说的“男人只给女人带来了伤害”。

18年前曼妞拉怀上了罗拉的儿子,但她并没有让罗拉知道,她一个人独自离去,甚至连她最好的朋友啊悦也没有告知。就像电影中反复出现的“欲望号街车”里的情节一样,她永远的离开了这个男人,孤独地承担着一切的痛苦。本来一直是曼妞拉的幸福和希望的儿子意外离去,让这个苦苦生活十几年的单亲妈妈一度处于崩溃的边缘,这种痛苦犹如那个雨中的慢镜一样漫长而嘶哑。出于对儿子的承诺,曼妞拉决定去寻找罗拉,把一切告诉这个男人,但却遇到了另一个被罗拉伤害的年轻女子露莎。露莎怀上了罗拉的儿子,更加让人绝望和痛心的是她也被传染到了艾滋病……这一切的一切都是一个男人所带来的伤害……然而,电影中所谈到的罗拉一直没有出现,直到最后露莎的葬礼才带着那张不男不女的面孔出现。显然,阿莫多瓦有意让男人“消失”,而痛苦和伤害留下。

片中露莎的父亲也算是一个比较重要的男人,但他只不过是一个连自己女儿也不认得的老人。当露莎抱着从父亲身边走来的沙皮时,他却说这只狗什么人都跟。沙皮虽然只是一只狗,但它也能认出露莎,而这位父亲却只能用“什么人”来称呼自己的亲生女儿。面无表情的父亲跟平时一样问“你几岁,多高”的问题,露莎只能强忍着眼泪回答这两个熟悉的问题。也许关于母亲的电影都无法避免的去削弱父爱,但在《关于我的母亲》中的这种父爱缺失并不仅仅是刻意的削弱,它同时让人感觉到了孩子对父爱的渴求。露莎父亲的行为虽然并不是有意的,却无形中伤害了女儿脆弱的心。

女人,爱,忍受

有人说女人忍痛的能力比男人要强很多。

这是一部伤感的影片,它细说了女人很多的痛苦。如果说阿莫多瓦是个女性主义者,大概一点不错。虽然女人们承受了很多的苦难,但她们并没有怨恨,曼妞拉没有怨恨间接害死她儿子的嫣迷,罗莎没有怨恨使她怀孕患病的罗拉,她们没有埋怨命运,啊悦甚至还给一个对她动粗的嫖客指路……在这部电影中,所有痛过的女人都无比宽容地去忍受了一切。也许是因为她们可以流泪,有时候能哭出来也是一种勇气。有时候我会想,女人比男人长命,是不是因为女人比男人哭的多呢?

曼妞拉说:“女人为了避开寂寞可以忍受一切。”单纯的露莎说:“女人宽容,是种美德。”而曼妞拉的反应却是“女人都是狗屎”。我认为这里并不是在否定容忍,而是一种自嘲,也许是因为女人有很多时候都无能为力,对命运的折磨无可奈何。

失意的女人,带着各自的烦恼走在一起会怎样呢?抱头痛哭?曼妞拉救了啊悦,露莎帮曼妞拉找工作,曼妞拉一直在照顾患病的露莎……她们如此走过来,几个女人在房子里喝酒谈笑风生,生活的阴霾好像根本不存在。女人在痛苦中所爆发出来的能量是巨大的,这种能量也许就是爱。有了这种爱,她们才能坚持下去,不被命运所打倒。虽然所这是一部伤感的电影,但故事中没有人去尝试自毁,她们都如此地坚强。

影片的最后,曼妞拉带着露莎两岁的儿子依斯特班回来,这是另一个依斯特班,这时他身上的艾滋病病毒已经完全清除了,也许这是个母爱的奇迹。两岁的依斯特班象征着希望,他是罗拉和曼妞拉的依斯特班的延续,是生命和爱的延续……

相关分词: 关于 母亲 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