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在线查询网 > 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 固定期限交换利率

固定期限交换利率_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请输入要查询的词条内容:

固定期限交换利率


固定期限交换利率即CMS(Constant Maturity Swap),是由ISDA(International Swaps and Derivatives Association, Inc,;国家互换与衍生金融商品协会)所定义的利率互换报价。ISDA为了促进金融机构间的利率交换发展,而制订出此标准定价(fixing)。CMS以纽约时间早上11:00的多家参考银行所报的利率互换(Interest Rate Swap)中间价,剔除极端值后的平均报价为订价基准。



CMS时效


CMS固定年期最短为1年,最长为30年;为市场广泛使用的利率参考指标。在实务操作过程中,美元CMS报价对应为3个月LIBOR,欧元CMS对应为6个月LIBOR。CMSn是指n年期限的调期利率。例如:USD CMS30Y就是30年期美元掉期利率,EUR CMS2Y就是2年期欧元掉期利率。

CMS案例分析


假设国内有一家外贸企业,准备扩大生产经营,因此它拟向银行借入大笔人民币贷款,期限为5年,企业想将利率成本控制在7.3%左右,每季度付息一次。但是目前市场上的五年期的贷款利率为7.74%,就连一年期的贷款利率也在7.3%以上,为7.47%,可见当前的利率水准很难满足企业自身的需求,这个时候企业就急需一种产品能够帮助它来降低整体的财务成本。

我们假设企业采用了欧元CMS产品。

期限:5年

交易本金:人民币

付息频率:每季度一次

交换汇率:参照付息日当天人民币兑美元的中间价(在此过程中,企业利息收支均使用美元进行交割)

观察区间:EUR CMS30Y-EUR CMS2Y>=0

企业支付:r×人民币贷款本金÷汇率

企业收入:R×n/N×人民币贷款本金÷汇率

其中, n为计息期内EUR CMS30Y-EUR CMS2Y>=0的天数;N为计息期;r为企业支付给银行的利率;R×n/N为银行支付的利率;r<R,r,R的具体数值可以由企业与银行进行协商而定,也可以由企业根据自身需求设定收入利率或者支付利率,之后再由银行计算出另一价格。在这里我们暂且假设r=6.7%,R=7.3%。

那么如果在每个计息期内,EUR CMS30Y均大于等于EUR CMS2Y,那么挂钩的欧元CMS利差就始终在观察区间内,那么

企业收入:7.3%×n/N×人民币贷款本金÷汇率

企业支出:6.7%人民币贷款本金÷汇率

企业实际收入=7.3%×n/N×人民币贷款本金÷汇率-6.7%人民币贷款本金÷汇率=0.6%×人民币贷款本金÷汇率

通过以上数据,我们得知,银行支付给企业的利率是以7.3%作为基础的,高于企业支付给银行的固定利率6.7%。很明显,企业购买了欧元CMS产品之后,就将企业的贷款成本降低了60点。

另外我们设挂钩指标在区间外的天数为X,通过计算可得:

7.3%×(90-X)/90=6.7%

X=7.39

也就是说如果在每个计息期内,挂钩指标在区间外的天数累计超过7天的话,企业就将面临损失,那么这样的话,企业选择CMS不仅不能达到债务保值的目的,还有可能面临更大的损失风险。利率倒挂的天数越多,企业获得的利差就越小,甚至出现严重的亏损。

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企业还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对于交易期限、付息期、观察区间、利率等进行自由的选择。在选择的过程中企业也需要注意以下一些问题,因为这可能会影响到企业进行债务保值的效果。例如:企业在调整交易期限的时候,如果交易期限太短的话,给企业带来的收益就很不明显,因此在进行CMS操作的时候还是建议企业选择较长期限的CMS;企业可以自行决定付息方式,如按月、按季、按年,但是频繁地变动付息方式通常会对银行的报价产生一定的影响;

另外企业还必须清楚的意识到,影响企业最终债务保值效果的主要是利率水平、挂钩指标、观察区间,虽然每个付息期最后结算的汇率都不相同,但是汇率的变化并不会直接影响到债务保值效果。挂钩指标可以由企业自行选定,案例中使用的挂钩指标为欧元30年期CMS和2年期CMS的差值,在实际操作时企业还可以选择其他指标,如美元30年期CMS和2年期CMS差值等。企业除了挂钩指标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设定,观察区间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如案例中观察区间为欧元30年期CMS与2年期CMS的差值是否大于0%,同样这个观察区间也可以设定为-0.1%或者-0.05%等。挂钩不同指标以及采用不同的观察区间将会对报价产生一定的影响,通常观察区间越窄,则企业的约定收入利率将越高,同时也将承受更多挂钩指标落在区间之外的风险。

风险与收益并存


在人民币升值以及信贷紧缩的压力之下,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青睐于CMS这种金融衍生产品,其交易规模也出现了持续攀升。不可否认的是CMS的确是一种高效的债务保值产品,它既能与银行传统的人民币贷款产品进行匹配,又能用以匹配企业已有的贷款,在人民币面临加息的时候,规避了人民币利率风险,起到降低企业贷款成本,节省财务费用的目的。另外CMS挂钩产品对企业来说最大的吸引力就在于其保证金交易,具有杠杆效应,企业可以在不动用大量资金的情况下,获得相对高额的收益。

而且从历史的数据来看,通常情况下,长期利率都要高于短期利率。美元CMS历史上虽然出现过几次倒挂,但每次天数很少,总共加起来也不过十几天。自欧元诞生至2008年5月29日,欧元30年固定期限掉期利率与2年固定期限掉期利率从未发生过长短期利率倒挂的现象。从过往的数据来看,这种利率衍生品对于企业来说相应的风险系数比较低。

风险低,并不意味着就没有风险。企业想要通过CMS来达到降低债务成本的目的,其前提必须是长期利率一定要高于短期利率,而不会出现倒挂现象。但是自2008年2月起,欧元固定期限掉期利率(EUR CMS)30年与2年价格走势一直处于比较胶着状态,在2008年5月23日EURCMS30-2实时市场价格出现小于零,最终定价为0,而2008年5月30日终于出现倒挂至今。由于欧元区通货膨胀率持续超出欧洲央行的控制上限,不断增强的加息预期导致欧元长短期利率倒挂,那些购买了欧元CMS产品的企业正蒙受着巨大的经济损失。

CMS是主要针对在海外有负债的一些国内大型企业而推出的负债管理产品。该类产品包含两个部分,一方面客户向银行支付一定费用,即可以一个较低的利率代替实际需要支付的高利率;另一方面,银行则与国际投行或对冲基金等进行等额的方向交易以对冲自身的风险。在整个交易中,中资银行只是承担一个中介的角色,并不持有敞开的头寸,其只是从中赚取一定的差价。真正和企业进行对冲的是那些国际投行。

目前国内许多企业对投资理财的观念还不成熟,对市场上推出的类似于CMS的衍生产品的了解还不够。再加上市场上一味地夸大CMS的债务保值功能,大大弱化了发生倒挂而产生的潜在风险。企业一度被CMS的优势所蒙蔽,忽略了其实际上参与的却是复杂多变的利率衍生品交易。在CMS发生亏损的时候,有的企业根本无法终止该合约,有的企业只能用很糟的价格反向平盘,企业承担着一定的净损失风险。

另外CMS挂钩产品结构和定价都较为复杂,银行往往根据客户的风险承受能力与偏好单独制定相应产品方案,因此企业在此过程中和银行的议价能力较弱。还有就是方案不改变原有贷款利率,如人民币利率大幅上扬,企业仍未能锁定利率风险。

相关分词: 固定 期限 交换 利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