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在线查询网 > 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 共用知识空间

共用知识空间_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请输入要查询的词条内容:

共用知识空间


本书是“社会学视野中的教育丛书”之一,该书分6个章节对新课程改革行动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具体内容包括魂灵意识与观念秩序、合法化表达、改革行动的组织化等。该书可供各大专院校作为教材使用,也可供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作为参考用书使用。



作者:高水红

ISBN:10位[7811017202] 13位[9787811017205]

出版社:南京师范大学

出版日期:2008-1-1

定价:¥26.00 元

内容提要


在新课程改革中,被动员起来的行动者借助国家力量所展开的改革行动,使得教育知识的建构过程与秩序格局忍不住让人浮想联翩:这些具备了改革资格的行动者,在实践的紧迫性与偶然性面前,在生存的考虑与策略的选择中,在群体间的利害博弈与相互妥协中,既有对控制性力量的寻求与再生产本阶层文化的可能,亦有相反力量的冲撞;既有对已有秩序的屈服与妥协,亦有充满激情与个性的困惑与努力;既有寻觅的坚持与异化,亦有变通的策略与智慧……在这种丰富、复杂的共用空间中建构出来的教育知识,不会是只有生机没有危机,只有希望没有虚妄,它很可能是个“混合范畴”。

目录


总序

引言 成为“教育知识”:何以可能?

第一章 “社会行动”的理论视野

一、行动者意义的凸显

二、行动的动力:行动者与结构的二律背反

(一)道德个体的诞生:社会分化的紧张

(二)生活风格的凸显:现代性的文化悖沦

(三)有纪律的激情:行动者与秩序的张力

三、行动的规则:从科尔曼到布迪厄

(一)理性行动:资源和利益的获得

(二)沟通行动:协商与共识的达成

(三)实践行动:资本和场域的建构

四、行动者及其关系网络

五、朝向建构主义的分析思路

(一)现实之维

(二)时间之维

(三)关系之维

第二章 以何名义启动改革?

一、以“时代”的名义

(一)时代的需要

(二)“个体”言说与“总体”言说

(三)有时代感的人

二、以“国家”的名义

(一)“找到共识”

(二)政治话语的修辞

(三)作为话语的政策

(四)个性的力量

三、以“知识”的名义

(一)第八次课改

(二)为学生立言

(三)学生知识命运

四、改革行动的“意义化”

(一)背景权利与话语实践

(二)借口:作为一种话语实践技术

(三)改革行动的意义域

第三章 魂灵意识与观念秩序

一、作为“魂灵”的素质教育

二、大概念诱惑

三、“理论”角色与意识形态

四、一场争论:在真与假之外

(一)只是观点之争?

(二)弦外之“因”

(三)争沦的继续

(四)延展事实:隐蔽语本的作用

五、批评的可能空间

(一)声音与立场

(二)说法与秩序

(三)在矛盾中生存

(四)为教育立言:何以可能?

第四章 合法化表达

一、表达的坛场

(一)会议:“共识”的达成

(二)培训:仪式化改革与资本形成

(三)出版物:“人物”的生产

二、表达的视界

(一)东西比较:他者想像

(二)新旧划界:破与立

(三)关键词的生产:“标准”的新说法

三、表达的立场

(一)上与下:不同的力量

(二)快与慢:不同的声音

(三)城与乡:不同的设计

四、合法化的延伸

第五章 改革行动的组织化

一、常设机构:“课程中心”的创建

(一)角色模糊与改革行动

(二)从附属性组织到公益性组织

(三)组织空间的拓展

二、临时性组织:项目组及其网络

(一)案例:一个网站的筹划

(二)国家、市场与知识生产

三、改革行动的组织化动员

(一)行动者国家社会

(二)组织化动员:从“命令”到“参与”

(三)改革行动的多元参与

第六章 讨论:“旁观者”知识学与“参与者”知识学

一、“旁观者”与知识社会学的传统

(一)别处的生存

(二)漂浮的立场

(三)绝望的话语

二、“旁观”与“参与”:社会变迁中的视角选择

三、行动参与:作为一个分析框架的提出

(一)共用的行动空间

(二)参与行动的逻辑:相容与排斥

(三)行动的意义域

四、“参与者”知识学与当下中国的教育知识变革

(一)叙拉古的诱惑与尴尬

(二)参与者知识学与理论建构

(三)教育改革与教育社会学的使命

参考文献

后记

相关分词: 共用 知识 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