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在线查询网 > 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 共生经济

共生经济_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请输入要查询的词条内容:

共生经济




什么是共生经济


共生经济是指独立的经济组织之间以同类资源共享或异类资源互补为目的会形成共生体,这种共生体的形成所导致的经济组织内部或外部的直接或间接的资源配置效率的改进。

共生经济的分类


共生经济的分类。共生经济可分为互补共享型和互补竞争型。互补共享型共生经济是合作各方各自的经营资源形成一种“优势互补”,对原资源形成一种放大的互补效应,共生共荣。互补共享型共生经济是共生经济最常见的形式,其“互补效应”取决于合作各方互补方式和互补强度、。互补方式是指互补共生体的结构形态,互补强度取决于各方相互依赖的程度,依赖程度越高,强度越大,共生效益越好。反之越差。

互补竞争型共生经济是指合作各方整体上是一种竞争关系,但在合作领域不构成竞争关系或暂时不构成竞争关系。互补竞争型共生体往往处于一种不均衡结构形态,合作各方资源梯度相差较大,互补强度大,因互补效应比较明显,其稳定性也必然较差。

共生体是共生经济形成和发展的核心,因此共生体稳定与否是共生经济存在的基础。当共生体的不稳定因素使其解体或蜕变后,原共生体的“生命”便结束或犹如蛹变蛾一样,另形成一个新的共生体。

共生经济的来源


共生经济有六个来源:改善资源结构、分散或降低风险、缩短创新周期、扩大创新空间、减少无效投资、降低交易成本。

1.改善资源结构

(1)缓解或消除资源瓶颈。在创新中,经常存在某种资源不足或某种资源缺乏,而使创新过程难以顺利进行。通过水平合作或垂直合作,可以将不同单位的资源有机组合起来,从而消除或缓解资源瓶颈,促进创新的顺利进行。

(2)促进创新过程中技术结构的优化。由于技术进步越来越专业化,而一些创新又越来越要求多种技术的组合。通过合作可以扩大技术信息的来源,促进技术信息的交流,提高创新技术选择的科学性和时效性。合作可以汇聚不同领域的技术专家从不同角度考察、分析和研究创新,可以在少投资或不投资的情况下,充分利用合作各方已有的技术设备,对加速创新,减少创新成本具有现实意义。

2.分散或降低风险

风险是影响创新的重要因素,包括市场风险和技术风险。技术风险可以通过创新资源结构尤其是技术结构的改善得到削减甚至消除。市场风险同样可以通过合作得到分散或降低。

3.缩短创新周期

要缩短创新周期,必须既缩短创新形成的周期,又缩短创新市场化的周期。

创新形成周期主要取决于三个因素:一是创新投入的规模;二是创新资源结构;三是创新过程组织。合作有利于提高单项创新的投入规模,有利于改善资源结构,也有利于创新过程的一体化及加速各环节之间的反馈和沟通,从而有利于缩短创新形成周期。

创新市场周期主要决于四个因素:一是市场渠道;二是创新技术或产品对市场的适应性;三是技术或产品标准的统一性;四是创新技术或产品的配套性。合作有利于拓展市场渠道,有利于提高创新对市场的适应性,有利于形成统一的技术或产品标准组织生产,也有利于配套技术或产品的发展(在供应商与用户的合作中还有利于新的创新思想的形成),从而也就有利于缩短创新市场化周期。

4.扩大创新空间

创新空间是指创新的可能技术和市场范围。由于合作创新有利于优化资源结构,降低信息不完全性,提高技术知识沟通和学习的效率,激发技术人才的创造性,实现技术和市场的有效结合,从而使创新空间扩大。

5.减少无效投资

在竞争环境中,无论是竞争型合作还是供需型合作都有利于减少无效投资,提高创新投资的效率。

6.降低交易成本

合作创新有助于创新过程各环节的一体化,使各环节之间的物质、知识和信息由市场不稳定交易变成完全内部化的或半内部化的交流,既降低了创新各环节之间交易成本,又缩短了创新在各环节的停留时间和环节之间的转换时间,同时内部反馈系统使创新的质量保证程度提高。

共生经济和合作创新的关系


共生经济是合作创新的内在依据,它决定合作行为的可能性、效率、体制、组织形态和演变方向。

1.共生经济决定合作创新的可能性

合作创新能否发生取决于共生经济是否存在。共生经济是企业合作创新决策的基本依据。只要企业或单位之间存在某种性质的共生经济,合作创新就可能发生,但并不一定能发生,关键取决于这种合作创新是不是在所有可能的合作中共生经济最大。

2.共生经济均衡条件决定合作创新的规模

理想的合作创新规模由共生经济均衡条件决定。即当增加一个单位的共生经济效益与所增加的共生成本相等时对应的合作创新规模就是合作创新的最大规模或临界规模,超过这一规模将不仅不会增大共生经济,反而会缩小共生经济。

3.共生经济结构决定合作创新的效率

共生经济结构可能是对称的,即对所有成员都具有相同的创新投资收益率;也可能是不对称的,不同合作成员之间存在创新投资收益率的差异。在既定的资源结构和组织模式条件下,合作创新的效率主要取决于共生经济的分配结构。合作成员之间分配的对称性越高,合作创新的效率越高。

4.共生经济的外部性决定合作创新的体制

如果共生经济的外部效果为零,即合作创新只存在合作者的共生经济,对非合作者不存在影响,则应采取政府倡导企业自由合作创新的体制。如果合作创新不仅存在合作者的共生经济,还存在本产业内和相关产业非合作者的共生经济且外部效果为正,则应采取政府诱导企业自主合作创新的体制。如果合作创新不仅存在合作者的共生经济,还存在国家战略意义上的共生经济且外部效果为正,则应采取是政府主导企业参与合作创新的体制。

5.共生经济的性质决定合作创新的组织形态

共生经济性质主要是指共生经济的资源特性,即资源互补性和资源共享性。如果只存在资源互补型共生经济,则创新的合作就会采取完全市场交易的形式,即通过技术交易完成合作,而不形成新的组织形态。如果只存在资源共享型共生经济,创新的合作就会采取完全内部化的形式,即通过企业产权交易形成新的一体化的创新组织。如果既存在资源互补型共生经济,又存在资源共享型共生经济,则创新的合作就会采取一种半市场交易半内部交易的形式。资源共享型共生经济的比重越大,内部化的程度就会越高,合作创新越倾向于采用合同合作等松散性的组织模式;反之,资源互补型共生经济的比重越大,市场交易的程度就会越高,合作创新越倾向于采用合资公司等集中性的组织模式。

6.动态共生经济决定合作创新组织形态演化

共生经济往往随合作各方的资源条件的变化和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原来的共生经济可能变为共生不经济,原来的互补型共生经济也可能变为共享型共生经济。共生经济的动态变化决定了合作创新的组织形态会呈现多种变化。当共生经济变为共生不经济时,合作组织就会解体,合作各方会撤出合作。当共生经济由互补型共生经济变为共享型共生经济时,合作创新组织就会由合同合作向企业合作演变。共生经济的均衡条件也会发生变化,均衡条件的变化会引起合作创新规模的变化。如果合作创新中边际共生经济增大,合作创新的规模就会扩大;反之,如果合作创新中边际共生经济缩小,合作创新的规模就会缩小。

相关分词: 共生 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