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在线查询网 > 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 共和国六十年法学论争实录:宪法卷

共和国六十年法学论争实录:宪法卷_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请输入要查询的词条内容:

共和国六十年法学论争实录:宪法卷




图书信息


出版社: 厦门大学出版社; 第1版 (2009年10月1日)

丛书名: 共和国六十年法学论争实录

平装: 358页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开本: 16

ISBN: 7561533934, 9787561533932

条形码: 9787561533932

尺寸: 24 x 16.8 x 2.4 cm

重量: 581 g

作者简介


韩大元,1960年生,现任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帅,法学博士。中国法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法学会宪法学研究会会长、中国法学会法学教育研究会副会长、海峡两岸法学交流协会副理事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等。土要代表著作有《亚洲立宪主义研究》、《宪法学基础理论》、《1954年宪法与新中国宪政》、《感悟宪法精神》等。

总主编简介:

江平,1930年出生于大连,原籍浙江宁波。我国著名的法学家、法学教育家、社会活动家,中国政法大学原校长,终身教授,兼任北京仲裁委员会主任。1948年至1949年就读于北京燕京大学新闻系;1951年入莫斯科大学法律系。1956年毕业回国。曾任北京政法学院副院长,中国政法大学校长,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七届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法学会副会长,中国法学会经济法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法学会比较法学研究会会氏。曾赴比利时根特大学、意大利第二罗马大学、日本青山学院大学、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讲学,被授予比利时根特大学名誉法学博士,秘鲁天主教大学名誉法学教授。2008年入选为“中国改革开放30年30名杰出人物”。

内容简介


《共和国六十年法学论争实录:宪法卷》由著名法学家、中国政法大学终身教授江平总主编再现六十年法学历史进程的恢弘之作,以史家的笔法真实记录法学重要问题论争首次以“实录”的方式研究法学学术史。

目录


总序

前言

第一专题 宪法学研究对象之争

一、50-60年代:短暂兴起的讨论

二、60-80年代:法学的研究对象是国家还是法

三、80-90年代:众说纷纭,走向深入

四、21世纪:趋于理性,重视论证

五、宪法学研究对象的未来

参考文献

第二专题 宪法概念之争

一、“教导型”宪法理论中的宪法概念

(一)“正统性”问题——新中国宪法理论的语境

(二)阶级分析——50年代宪法本质与概念认知的方法

(三)新生——50年代宪法概念与理论的意义

二、“反思型”宪法理论中的宪法概念

(一)“正统性”问题的继续——80年代宪法理论的语境

(二)“根本法”与“阶级性”——方法上的修正

(三)承启——80年代宪法概念与理论的意义

三、“重构型”宪法理论中的宪法概念

(一)“合理性”的追问——当下宪法理论的语境

(二)回归法学——当下宪法概念界定的方法

(三)变革——当下宪法概念之争的意义

参考文献

第三专题 宪政概念之争

一、新中国成立以来宪政概念的发展和争论概况

(一)新中国成立以来宪政概念的使用概况

(二)新中国成立以来宪政概念的发展概况

(三)新中国成立以来宪政概念的争论概况

二、宪政概念的基本谱系

(一)一要素的典型宪政概念

(二)二要素的典型宪政概念

(三)三要素的典型宪政概念

(四)四要素的典型宪政概念

(五)从要素角度探讨宪政概念的其他典型观点

(六)不从要素角度探讨宪政概念的其他典型观点

三、宪政概念的存废之争

(一)“宪政概念弃用论”的主要观点和理由

(二)“宪政概念续用论”的回应

(三)宪政概念存废之争的简单评价

参考文献

第四专题 宪法学的范畴之争

一、宪法学范畴研究的历史概述

二、宪法学的基石范畴是什么

(一)“权利和义务”说

(二)“公民权利与国家权力关系”说

(三)“法权(社会权利)”说及其与“人民主权”说的论争

(四)“人权-主权”说

(五)其他观点

三、宪法学范畴体系(范畴群)的结构是怎样的

(一)“单层结构”说

(二)“双层结构”说

(三)“三层结构”说

(四)“四层结构”说

四、具体的宪法学基本范畴有哪些

五、如何认识和确定宪法学范畴

(一)认识和确定宪法学范畴的方法是什么

(二)认识和确定宪法学范畴的切入点是什么

(三)对宪法学范畴,究竟是从整体上进行把握,还是从

单个(具体)范畴开始认识和研究

六、小结——争论还将继续

(一)称谓不统

(二)对宪法学范畴体系的逻辑层次认识不

(三)对宪法学范畴的认定、范畴体系的构建

与逻辑学、哲学之间的知识关联缺乏研究

参考文献

第五专题 宪法学方法论之争

一、阶级分析方法主导下的法律之阶级性与继承性之争

(一)阶级分析方法运用状况

(二)法律的阶级性与继承性之争

二、转型时期宪法变动的优先途径之争

(一)修宪优先说与释宪优先说

(二)两类观点的共识与分歧

三、多元方法初显端倪后的方法论争鸣

(一)宪法解释学

(二)规范宪法学

(三)法政宪法学

参考文献

第六专题 宪法序言的性质和效力之争

一、宪法是否必须要有序言

二、宪法序言是否具有法律效力

(一)无效力说

(二)有效力说

(三)部分效力说

(四)模糊效力说

参考文献

第七专题 宪法基本原则之争

一、建国初期对宪法原则的研究

二、80年代至90年代间的宪法基本原则之争

(一)宪法基本原则内涵之争

(二)宪法基本原则外延之争

(三)关于特定宪法原则之争

三、21世纪的宪法基本原则之争

(一)宪法基本原则内涵之争

(二)宪法基本原则的外延之争

参考文献

第八专题 宪法规范的稳定性与适应性之争

一、引言

二、官方话语对宪法稳定性的强调

三、“无形修改”与宪法变迁的论争

四、“良性违宪”之争

……

第九专题 “良性违宪”之争

第十专题 特权法与宪法的关系之争

第十一专题 违宪审查的机构之争

第十二专题 基本权利的效力之争

第十三专题 人权条款入宪之争

第十四专题 齐玉苓案的论争

第十五专题 基本法律的性质与效力之争

第十六专题 国务院的立法权之争

第十七专题 宪法的司法适用之争

第十八专题 检察机关的宪法地位之争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