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在线查询网 > 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 工业装备结构分析国家重点实验室(大连理工大学)

工业装备结构分析国家重点实验室(大连理工大学)_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请输入要查询的词条内容:

工业装备结构分析国家重点实验室(大连理工大学)




基本情况


工业装备结构分析国家重点实验室依托大连理工大学,实验室是世界银行贷款重点学科发展项目的一个子项目。1988年开始可行性论证,1989年6月经国家计委确认,1991年启动建设,1995年5月通过国家教委验收并正式对外开放。工业装备结构分析国家重点实验室,以大连理工大学的力学以及相关学科为依托,以计算力学和工程科学计算为核心,充分利用近代计算技术,通过大规模数值计算和计算机仿真,结合一定的实验方法,研究解决工程结构设计中共性的关键力学问题以及多学科耦合问题、特殊工程环境下的结构与材料性能问题。

科研领域


实验室目前的主要研究方向是:

(1)计算力学及工程结构分析、优化、控制;

(2)工程力学的现代理论与工程科学计算方法;

(3)大规模工程计算、仿真与优化软件的研究开发和应用;

(4)多学科耦合与非线性力学问题的理论、数值与实验方法;

(5)特殊环境下材料与结构性能研究。

学术团队


实验室现有固定人员30人、流动人员19人、博士后研究人员7人,有3位中国科学院院士:钱令希教授、钟万勰教授、程耿东教授。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首批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顾元宪为实验室主任,中国科学院院士闻邦椿教授任学术委员会主任,实验室副主任是杨海天教授、刘迎曦教授、张洪武教授、岳前进教授。实验室有曙光3000超级计算机,200多台奔腾计算机组成的网络系统,Cray-S-Mp/11小巨型计算机,以及MTS新810(10吨)万能材料实验机、动态测试仪器等90年代的先进实验设备。实验室目前在研课题75项,其中包括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1项、863计划项目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重点及面上项目共24项、国家教育部资助项目10项、辽宁省及大连市资助项目3项、横向协作项目37项。1996~2001年,在国际期刊和国内核心期刊发表论文共497篇,获省部级科技奖19次。

项目成果


实验室近年来的主要研究成果有:工程力学中的哈密顿体系和对偶理论研究,突破了传统的工程力学理论体系,发展了辛空间的对偶理论和力学与控制的模拟理论,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原创性研究成果;离散结构拓扑优化的奇异最优解理论及求解算法研究,被国际权威学者评价为“Milestone contribution”,得到广泛引用,在国际理论与应用力学大会(IUTAM)上作为大会特邀报告;自主版权的有限元分析和优化设计软件系统JIFEX,获国家“八五”科技攻关重大科技成果奖和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在工业和国防领域取得重要应用成果,成为我国有代表性的重要CAE软件产品;还有饱和非饱和土中动力-渗流耦合过程有限元方法及应用、精化有限元及非线性分析理论、随机响应分析的系列高效计算方法等等,在数学模型和有限元计算方法研究中取得重要成果,获得部省级科技进步奖多项。

人才培养


实验室建立了一支学术素质高、年龄结构合理的学术梯队,高级职称占57%,博士生导师占45%,三分之二是45岁以下的中青年教师,实验室和各个室的正副主任基本由青年人担任,年轻的教授和副教授绝大多数都独立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实验室重视研究生培养,现有58名博士研究生和106名硕士研究生,成为科学研究中的一支重要力量。有1篇博士论文被评为2002年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3篇博士学位论文被评为2001年辽宁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占全省13%)。实验室自1995年对外开放,完成开放研究基金项目38项,发表108篇论文。实验室共获得10项“高校国家重点实验室和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访问学者基金”的资助,自1999年10月开始实施聘请访问学者的工作。

交流合作


实验室与一批海外大学和科研机构建立了广泛长期稳定的学术合作关系,其中包括英国的斯旺西大学、威尔士大学和利物浦大学,比利时列日大学,丹麦技术大学和阿尔堡大学、美国南加州大学、密苏里大学和南卡大学等。实验室平均每年出访20多人次,接待海外访问学者14人次、国内访问学者10人次,平均每年组办1次国际学术会议和1次全国性学术会议。工业装备结构分析国家重点实验室已成为有特色、有活力、有凝聚力的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的国家基地和学术交流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