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在线查询网 > 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 格拉斯

格拉斯_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请输入要查询的词条内容:

格拉斯


格拉斯,既可以作为名字又可以作为地名使用,比较著名的人物有德国作家君特格拉斯和美国作曲家菲利普格拉斯,另外法国的城市格拉斯是世界香水之都



德国作家格拉斯


个人简历

1927年君特格拉斯出生于但泽市。父亲是德国商人,母亲为波兰人。

1944年,尚未成年的格拉斯被征入伍。1945年负伤住院。战争结束时落入美军战俘营。

1946年,当他从美军的战俘营获释时,他已经是一个无家可归的难民了。战后曾从事过各种职业,先当农业工人,学习过石雕和造型艺术,后成为职业作家、雕刻家和版画家。他是“四七”社成员,政治上支持社会民主党,主张改良。

1955年,他的《幽睡的百合》获斯图加特电台诗歌比赛头奖。次年,他的第一本诗集《风信旗的优点》出版。他举家迁居巴黎,靠卢赫特汉德出版社每月仅三百马克的津贴维持起码的生活并创作广播剧。

1958年10月,“四七”社在阿德勒饭店聚会。

1961年和1963年,格拉斯又发表了中篇小说《猫与鼠》和长篇小说《狗年月》。

在1970年社会民主党上台执政时,曾积极投入支持勃兰特竞选的活动。他的政治态度和作品中过多的色情内容曾在国内外引起过不少批评。

写作生涯

1927年10月16日,格拉斯出生在但泽一个小贩之家,父亲是德意志人,母亲是属于西斯拉夫的卡舒布人。爱好戏剧和读书的母亲使格拉斯从小就受到文学艺术的熏陶。格拉斯的童年和青少年时代正值纳粹统治时期。他参加过

希特勒少年团和青年团,未及中学毕业又被卷进战争,充当了法西斯的炮灰。1945年4月,17岁的格拉斯在前线受伤,不久又在战地医院成了盟军的俘虏。1946年5月,他离开战俘营,先后当过农民、矿工和石匠学徒,1948年初进杜塞尔多夫艺术学院学习版画和雕刻,后又转入柏林造型艺术学院深造。

格拉斯最初是以诗歌登上文坛的。1955年他的《幽睡的百合》在南德广播电台举办的诗歌竞赛中获得了三等奖。1956年的诗集《风信鸡的优点》和1960年的《三角轨道》既有现实主义的成分,又受到了表现主义和超现实主义的影响,联想丰富,激情洋溢,具有较强的节奏感。1967年的第三部诗集《盘问》政治色彩较浓,格拉斯也一度被称为“政治诗人”。

格拉斯几乎在写诗的同时开始创作剧本。早期的剧作如1954年的《还有十分钟到达布法罗》、1957年的《洪水》、1958年的《叔叔,叔叔》和1961年的《恶厨师》,明显受到法国荒诞派戏剧的影响。后来他还写了两个剧本,即1966年的《平民试验起义》和1969年的《在此之前》,试图将戏剧情节变为辩证的讨论,力求揭示人物的内心矛盾。格拉斯自称这两出戏是布莱希特“从叙事戏剧发展到辩证戏剧”方法的延续。然而,《平民试验起义》却歪曲了布莱希特在东柏林工人暴动期间的形象,因而遭到普遍非议。

在尝试了诗歌和戏剧之后,格拉斯又开始写作长篇小说。1958年,“47社”成员在阿尔盖恩的大霍尔茨劳伊特聚

会。格拉斯朗读了尚未完成的长篇《铁皮鼓》的第一章,受到了与会者的一致赞扬,格拉斯为此也获得了该年度

的“47社”文学奖。评论界对它倍加赞赏,称之为联邦德国50年代小说艺术的一个高峰。随后他又连续发表了中篇《猫与鼠》(1961)和长篇《狗年月》(1963)。前者叙述了纳粹统治时期一个少年受法西斯英雄崇拜宣传的毒害走向毁灭的故事;后者描绘了一幅从希特勒上台前夕到战后初期德国历史的画卷,揭露了法西斯对人们在肉体上的折磨和心灵上的摧残。这三部作品虽然在作品内容、主要人物、故事情节、时间顺序等方面并无直接的联系,但自从作者在1974年再版这三本书时补加了“但泽三部曲”作为总书名之后,越来越多的评论家将其作为整体加以研究,人们普遍认为三者之间有着相互关连的内在联系:三部小说不仅有着共同的时空范围(20年代中期至50年代中期德国历史和现实以及但泽地区的地理环境),而且还有一些贯穿始终而又时隐时现的人物。更重要的是,它们有着共同的主题:探索德意志民族为何会产生纳粹法西斯这个怪物;在艺术风格上,它们也有着许多共同的特点,代表了作家创作中的一个统一的发展阶段。“但泽三部曲”被认为是德国战后文学早期重要的里程碑。

60年代中期,格拉斯积极参与联邦德国左翼政党--社会民主党的竞选活动,小说《蜗牛日记》(1972)追述了作者参加1969年竞选活动的经历和对纳粹统治的思考。自1972年起,格拉斯潜心于长篇小说《比目鱼》(1977)的写作。这部巨著通过一条学识渊博而又会说话的比目鱼和渔夫艾德克的故事,从新石器时代一直写到20世纪70年代,诗歌、童话、神话和民间传说穿插其间,现实和历史相互交织,展现了一个光怪陆离、神奇虚幻的世界。评论家认为,作品的主题是表达对现实的厌倦,而作者则声称是要再现长期以来被掩盖着的妇女在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探讨妇女解放的可能性。

1979年出版的中篇小说《特尔各特聚会》是格拉斯为德国文学团体“47社”的创办人汉斯里希特而写的一部借古喻今的作品。它通过描写1647年夏天一群德国作家在明斯特与奥斯纳布吕克之间的特尔各特的聚会,反映了300年以后的“47社”作家的活动。读者从西达赫、格里美豪森、马奥皮茨、安格吕菲乌斯等经历了“三十年战争”的巴罗克时期的德国作家身上,不难看出里希特、格拉斯、伯尔、赖希-拉尼茨基、恩岑斯贝格这些战后德国作家的影子。1979年秋,格拉斯偕夫人访华,回国以后写了长篇散文《头脑中诞生的人或德国人死绝了》,书中记录了一对在中学任职的德国夫妇游历亚洲期间的见闻和思索。经过五年潜心创作,格拉斯在1986年出版了长篇小说《母鼠》,这部小说仍然保持了作家惯以动物隐喻人类的特点,构思奇诡,故事怪诞,通过第一人称叙述者与一只母老鼠在梦中的对话,展现了从上帝创造世界直到世界末日的人类历史,反映了作家对于处在核时代的人类社会的思考与忧虑。 格拉斯亲身经历了二战和战后德国的分裂,对于德国重新统一、结束东西方对峙历来是赞成和支持的,但是,面对东西德长达40年的分裂这一现实和科尔政府采取的类似“用金钱买下东德”的政策,格拉斯对德国统一的进程始终持有异议。为此,他于1995年出版了长篇《旷野》,以德国统一这一政治事变为背景,通过波茨坦的冯塔纳资料馆工作人员之口,叙述了在东德生活了40年的主人公武特克在1989年至1991年期间的生活经历及其对这一巨变的思考,格拉斯通过这个酷爱德国19世纪大作家冯塔纳作品的主人公,有机地将1871年的德国统一和1989年的德国统一作为一个整体加以反思。这本书在德国文坛引发了一场激烈的论争。格拉斯的最新作品是今年07月出版的《我的这个世纪》,它由100个故事组成,即20世纪的每一年一个故事,作者让不同的人物从不同的视角叙述了20世纪在德国发生的或者与德国有关的重要事件以及似乎不太重要的事件,涉及政治、军事、科技、文化、体育各个领域,力图向读者展现一幅20世纪德国的全景图。这本书在德国文坛引起了新的轰动,也引发了世界各地新一轮的格拉斯作品翻译热潮。

君特格拉斯 - 文学创作

格拉斯的创作活动从诗歌开始,自1956年起发表3部诗集《风信鸡之优点》、《三角轨道》等,同时创作了荒诞剧《洪水》(1957)、《叔叔、叔叔》(1958)、《恶厨师》(1961)等。其中反响较大的是关于1953年柏林事件的《平民试验起义》(1966)。他最主要的成就是小说。1959年问世的长篇小说《铁皮鼓》使他获得世界声誉。此外还有《猫与鼠》(1961)、《非常岁月》(1963,亦译《狗的年月》),合称为《但泽三部曲》,成为一幅描绘德国社会生活的画卷。长篇小说《鲽鱼》(1977)和《母老鼠》(1986)都继续使用了怪诞讽刺的手法,将现实、幻想、童话、传说融为一体。《蜗牛日记》(1972)则为一部纪实体的文学作品。格拉斯为当代联邦德国重要作家,语言之新颖,想象之丰富,手法之独特使他在当代世界文学中占有一定地位,曾多次获奖,几次被提名为诺贝尔文学奖的候选人。

创作风格

一是从纳粹时期德国人的过错问题着眼写的;二是地点(但泽)和时间(1920年至1955年)一致;三是真实与虚构交替;四是作者私人的原因:“试图为自己保留一块最终失去的乡土,一块由于政治、历史原因而失去的乡土”。作品极富想像力,生动、感人、清新。

获奖争议

德国著名作家、1999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君特格拉斯自曝曾效力于臭名昭著的党卫军,无疑为近期有点平淡的世界文坛扔下了一颗重磅炸弹。自首次承认这一人生污点后,君特格拉斯受到了文学界、政界等各方的猛烈批评。但也有许多人认为,应该对格拉斯半个多世纪前的行为持宽容态度;更多出版界人士则表示,君特格拉斯在自传《给洋葱剥皮》上架之前承认曾参加党卫军只是为了炒作需要。

批判

格拉斯一生作为道德说教者已经因为持久的沉默而一钱不值这份迟到了半个世纪的忏悔带给德国文坛的是一片哀叹。格拉斯曾经是德国文坛乃至整个欧洲知识分子的良心。格拉斯曾经振聋发聩地责问:德国人的集体罪行被表述为某个独裁者“以德国人民的名义所犯的不义之举”;更多当年助纣为虐者的纳粹党员,则摇身一变继续在政界、商界和学术教育界呼风唤雨。德国历史学家米夏埃尔沃尔夫松表示:“格拉斯一生作为道德说教者已经因为持久的沉默而一钱不值。”波兰前总统、诺贝尔和平奖得主瓦文萨表示,无法原谅格拉斯过于推迟的忏悔,甚至公开要求他归还波兰格但斯克市荣誉市民身份。人们不禁想,如果格拉斯在7年前承认党卫队历史,那么,他还会是1999年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吗?这是一个大大的问号。

辩护

当各方为格拉斯忏悔一事争论不休时,作家本人也开始了反击。格拉斯在接受德通社采访时为自己作了辩护:“我知道那是耻辱,60年来我一直把这段历史视为耻辱,并努力忏悔。对战争的反思也定义了我后来作为作家和公民的行为方式。”格拉斯在接受德国一家电视台采访时说道,“该审判我的必将审判我……我是被迫加入党卫军的,从来没有参与过任何战争罪行。几十年来一直期望有朝一日在一个适合的场合说出这个秘密。”萨尔曼拉什迪也为好友辩护,他认为,这事和格拉斯的文学成就没有关系,用“虚伪”来形容格拉斯是错误的。

市场回报

格拉斯自曝家丑还是收到了很好的市场回报对于格拉斯的真诚我们不应表示质疑,但为什么憋到自传上市前才作忏悔?“这和娱乐明星炒作绯闻是一个道理,这是成功的炒作。”出版界人士评论道。尽管招致各方质疑和批评,格拉斯自报家丑还是收到了很好的市场回报。格拉斯曾在许多场合暗示,对于战争和党卫军经历的反思将是自传的主题,“自传花了我三年时间,我想说的都在里面。”格拉斯的忏悔和神秘的党卫军史显然引起了读者的极大兴趣,原计划9月1日出版上市的格拉斯自传《给洋葱剥皮》被Steidl出版社提前至上周三正式发行。出版社发言人表示,“我们是应许多书店的强烈要求才提前把自传摆上书架。”

据统计,首版15万个“洋葱”半天内就卖出13万个,为满足世界各地对《给洋葱剥皮》的巨大需求,出版社随即又加印了10万册《给洋葱剥皮》。《给洋葱剥皮》的畅销也带动了格拉斯其他著作的销售,其近作《蟹行》也在全世界售出40万册。

人物成就

格拉斯的主要成就是小说。长篇小说《铁皮鼓》(1959)使他一举成名,该小说以一个畸形儿(侏儒症)的眼光描绘了二次世界大战整个时期但泽地区的世界,作者通过独特的视野想大家展示了一个混乱的世界.因此被誉为50年代西德小说的高峰,战后德国小说复活的标志。它与格拉斯的另两部小说《猫与鼠》(1961)、《狗的岁月》(1963)合称“但泽三部曲”,但它们在情节上没有联系,只不过故事发生的地点都在但泽。长篇童话体小说《比目鱼》(1977)对70年代欧洲“妇女解放”风潮作了反讽。小说情节离奇:埃德克是新石器时代的渔夫,与被他捕获的比目鱼订立条约,得以长生不老,摆脱妇女的统治过渡到父系社会,经历青铜时代、铁器时代直至当今。正当埃德克向妻子讲述自己的这段历史时,比目鱼被三个妇女逮住,并把它告上法庭,要求记载妇女对人类文明的贡献,写出男性统治下的两性关系中女人的历史。他的重要小说还有《局部麻醉》(1969)、《蜗牛日记》和《在特尔格特的聚会》等。长篇小说《母老鼠》(1986)讲述“我”与母老鼠的对话:母老鼠经历了地球的毁灭,预言人类没有希望,没有未来。近年来,还有长篇小说《铃蟾的叫声》(1992)、《广袤的土地》(1995)、《我的世纪》(1999)等。《广袤的土地》提醒人们注意德国统一的代价,警惕狭隘民族主义复活。《我的世纪》别具一格,写了1900年至1999年一百年间发生的一百个与德国有关的故事,起于八国联军入侵中国,终于对作者故乡但泽百年历史的回顾,每个故事都有一个叙述者。

格拉斯喜欢用荒诞的笔触描绘历史与现实,作品中的主人公多是畸形人或者拟人化的动物。语言多采用第一主人公叙事性描写,1999年,格拉斯“以嬉戏的黑色寓言描绘了历史被遗忘的一面”而被授予诺贝尔文学奖。其著名作品"但泽三部曲"也被翻译成多国语言在世界上广泛流传.

香水之都格拉斯(GRASSE)


拥有世界香水之都格拉斯是法国的荣幸。格拉斯被称为是嗅觉的天堂,它拥有众多的香水博物馆、试验室以及生产厂。

格拉斯坐落在ALPES-MARITIMES的山梁分支中,一直以来都以香水而闻名于世。这里的博物馆向人们展示爱情和美丽的象征——香水的历史。此外,这里的许多化妆品制造场所也揭开神秘的面纱,向游人们展示制造香水、化妆水以及香皂的“秘密”。

格拉斯的国际博物馆收藏了4000年以来的有关化妆品的物件。在这里,参观者可以了解到从古埃及到现代的所有香水制造技术。游览结束后,您还会带上满身香气。从温室花房里散逸出的香味会使您陶醉于其中。您首先会感觉到香子兰的味道,接着便是茉莉花和玫瑰的熟悉香味。

在博物馆的玻璃橱窗中,您还会见到各个时代用来盛香水的容器。其中有古代的双耳尖底翁、MARIE-ANTOINETTE的小匣子以及现代的玻璃小瓶。这些容器都被当作艺术品展出。

香水旅游

在格拉斯共有FRAGONARD、GALIMARD以及MOLINARD这三家香水制造企业面向好奇的游人开放,介绍制造香水的一些“秘密”。GALIMARD推出的游览服务包括:讲解香水制造的基础知识、提供各语种的免费导游。游客还有机会进入香味工作室去配制自己创制的香水。出于同样的想法,MOLINARD香水制造厂推出了名为“香水大师”的旅游项目,向游客介绍提炼香精的“秘密”方法。FRAGONARD还向游客展示了香味可以给人的身体带来的好处,并采用香精油来给游客进行“香味理疗”。

格拉斯人十分喜爱美丽迷人的鲜花,每年都要举行两次与花有关的节日庆典活动。其中的玫瑰花节是在5月举行,而茉莉花节在8月举行。

在法国别的地区也有展示香水的博物馆。比如巴黎的FRAGONARD博物馆、离老歌剧院(L’OPERA GARNIER)不远的LE MUSEE RUE SCRIBE博物馆以及LE THEATRE-MUSEE DES CAPUCINES博物馆。这些地方向参观者展示了与香水有关的艺术品以及小型香精提炼场所

美国作曲家菲利普格拉斯


菲利普格拉斯,美国作曲家,1937年1月31日,这位立陶宛的犹太移民后裔出生于马里兰州巴尔的摩城。他的父亲拥有自己的唱片商店,因此格拉斯从小就接触了从贝多芬、舒伯特到巴托克、兴德米特和肖斯塔科维奇等人的作品。他自幼在皮博迪音乐学院学习长笛,15岁就到芝加哥大学速成班学习,同时学习数学及哲学。随后到朱利亚德音乐学院学习键盘。他的作曲老师有帕西契第(Vincent Persichetti) 和贝格斯玛(William Bergsma)。1960年夏,他师从米约,并为一位学生同伴皮克西雷(Dorothy Pixley-Rothschild) 写下了他著名的《小提琴协奏曲》。1963~1965年,他到巴黎师从鲍朗格(Nadia Boulanger) 习作曲,分析巴赫、莫扎特和贝多芬等人的作品。

现年七十二岁的格拉斯是极简主义音乐的代表作曲家,他也曾是位计程车司机. 格拉斯的因乐迄今听起仍相当前卫,不仅贯穿现代音乐与另类摇滚乐的领域,更同时横跨了电影配乐和剧场音乐. 在巴尔的摩出身的格拉斯先是在大学修习数学与哲学後再至纽约茱莉亚音乐学院学作曲,在那里他碰到了史蒂夫.莱希 (Steve Reich),当时两人的创作方法皆不同,不过後来皆被称为极简音乐,日後两人的名字也一直被相提并论.

在七十年代,现代作曲方向有两大主流,一是将数学运算引用至作曲上的序列音乐 (Serialism),另一个是约翰.凯奇 (John Cage) 融合禅学的机遇音乐 (ChanceMusic),然而这两种音乐却未得到听众的心,因为演奏困难,而且不容易唱. 当现代音乐学院主流似乎正面临乾枯之际,另外的前卫实验音乐与摇滚乐却正蓬勃发展. 使就在这时,格拉斯发展出了新的音乐风格.相对於之前的机遇音乐艰深几近无调,新的音乐回归调性,并由数个单纯组合旋律一直重覆,产生出让人印象深刻的强烈力量感. 这种新的风格正好填补了常久以来界於现代乐与前卫摇滚等音乐间的空差. 之後,格拉斯到巴黎为拉费.尚卡 (Ravi Shankar) 的电影配乐. 他从这位印度乐手处开始对东方音乐产生兴趣. 1966 年时,葛拉斯即前往印度学习当地音乐. 葛拉斯音乐中不断反覆的节奏循环与变化极微的合声等技巧也在此确定下来. 1968 年後,他回到纽约组织了他自己的乐团,"The Philip Glass Ensemble". 1970 年开始,他和莱希等人的音乐开始被叫作极简主义音乐,不过格拉斯自己倒是认为,那是指他以前写的,现在他的音乐则不太适用. 这时期的格拉斯也成立他自己的唱片公司 Chatham Square Lebel,不过唱片销售却奇惨,这种由电子键盘合奏加上扩大过的人声与管乐组成的声响,只吸引了对音乐抱持热忱的年青人而已. 格拉斯因此只有打工开计程车以维持他的音乐理想. 这阶段的作品有 Strung Out,amplified Vn. (1967); Music in Similar Motion (1969); Music with Changing Parts (1970); Music in 12 Parts (1971-4) 等,1975 年的专辑 "North Star" 则是有关於雕刻家 Mark Di Surero 影片的音乐.

相关分词: 格拉斯 格拉 拉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