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在线查询网 > 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 格奥尔基耶夫斯

格奥尔基耶夫斯_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请输入要查询的词条内容:

格奥尔基耶夫斯


彼得堡大学东方系教授,博士。

格奥尔基耶夫斯1851年出生于科斯特罗马神父家庭。1868年毕业于该地十年制中学,1873年毕业于莫斯科大学历史语文系,获副博士学位。在科斯特罗马中学教俄语和历史两年。1875年入彼得堡大学东方系学习,为В.П.瓦西里耶夫亲传弟子。1880年汉语班毕业,获副博士学位。随即前往中国,服务于茶叶公司两年。回国后又在东方系深造。1885年以《中国初史》一文进行硕士学位论文答辩。同年在东方系开始授课。开汉语和中国史讲座。1889年以《对反映古代中国人民生活史的象形文字的分析》一文进行博士论文答辩,1890年获教授职称。1893年出差法国梅茨时因肺病去世。他第一个提出了中国学应成为多部门科学的总和的见解。

格奥尔基耶夫斯基的学术兴趣主要集中在中国传统文化领域,在其短暂的一生中为俄国汉学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留给后世几部重要的汉学著作。第一部是他的硕士论文《先秦史》,1885年在圣彼得堡出版。这是俄国汉学史上第一部论述秦始皇之前中国历史的力作。格奥尔基耶夫斯基在充分研究中国文献的基础上,对公元前的中国历史进行了系统的阐述。因为此书一反流行于西方的欧洲中心论历史观,出版后引起社会强烈反响。苏联汉学家尼基福罗夫(1920-1990)则视格奥尔基耶夫斯基是“俄国第一个真正的中国历史专家。”格奥尔基耶夫斯基的第二部著作是出版于1888年的《中国的生活原则》,全书分为12章,介绍了中国的灵魂不灭、祖先祭祀、长幼礼序、多神宗教、儒家学说等中国文化思想和现象,其中儒家学说占去了5章的篇幅。此书出版后引起的反响更大,报纸和杂志上发表了大量书评。圣彼得堡大学教授维谢洛夫斯基(1848-1918)认为这是研究亚洲民族祖先崇拜最好的著作。格奥尔基耶夫斯基的第三部著作《中国人的神话观和神话》,出版于1892年。该书是俄国历史上第一部论述中国神话的著作,他也因此而成为国际汉学界从事这个领域研究的鼻祖。此外,格奥尔基耶夫斯基在汉语研究上也颇有心得,除了作为博士论文的《对反映古代中国人民生活史的象形文字的分析》外,他还于1888年出版了《汉语的根本结构和中国人的起源问题》。

格奥尔基耶夫斯基是俄国汉学史上一位很特殊的人物。他在俄国汉学发展的低潮时期为圣彼得堡大学东方系汉满语专业注入了活力。他冷静思考俄国汉学的命运,首次在俄国提出汉学应是多学科总和的见解,为汉学的近代化指明了道路。他在短暂的一生中完成了数部汉学专论,向俄国民众系统介绍了中国古代历史、象形文字、儒家学说、神话传说及神话观念,发出了捍卫中国文化尊严、反对欧洲中心论的历史强音,在俄国社会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伊萨基耶夫斯基大教堂景区介绍

位于市中心的伊萨基耶夫斯基大教堂与梵蒂冈、伦敦和佛罗伦萨的大教堂并称为世界四大教堂。教堂宏大的规模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教堂高102米、长112米、宽100米,整个建筑可同时容纳1.2万人。教堂于1818年开工,1858年完工,历时40年,用工44万人。

教堂的四面各有16根巨大的石柱,成双排托起雕花的山墙。每根石柱就重120吨。四面的柱廊建完后砌墙,再竖起上层的细石柱,最后覆盖上回顶,整个建筑蔚为壮观。大教堂外墙用灰色大理石贴面,内部装饰用了大理石、斑岩、玉石、天蓝石等材料,装饰用黄金就达410公斤。其中仅穹顶外部镀金就用了100公斤黄金。教堂自1858年建成后,一百多年来没有重新镀金,但穹顶依然光彩夺目。大教堂在二次世界大战中遭到严重破坏,战后用了20年才修复。现在光洁的花岗岩石柱上仍弹痕累累,怛没有进行修补,目的是让后人不要忘记过去。伊萨基耶夫斯基大教堂现设有一博物馆,游人参观完博物馆后,还可登上大教堂的屋顶,登高远望,圣彼得堡市的美景尽收眼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