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在线查询网 > 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 稿模标本

稿模标本_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请输入要查询的词条内容:

稿模标本




简介


稿模标本是为了长期保存动物的特征,采取物理或化学手段,对动物整体或部分进行制作处理。目前,通常的稿模标本制作方法有浸制和剥制两大类。

动物标本浸制法


所用的保存药剂,以酒精及甲醛液最为普遍。采到的动物标本,可直接浸存于70%的酒精或5~10%甲醛液或二者各半的混合液中。活的标本,要首先在纯净甲醛液或95%酒精的固定液中浸泡,然后再移置于保存液中。大形动物标本要在杀死后,将标本复面剖一小缝,使保存液易于渗透内部,或用注射器向体腔注射保存液。浸制动物标本,要在标本未固定变硬时,将附肢及其他体部伸直,成为适当姿势,并在附肢或其他位置拴上标签,用黑墨水注明该标本名称、采集期与采集地。标本浸入保存液后,药液如变为污浊,应随时更换。装标本用的瓶,应在瓶塞处用石蜡密封,以防保存液蒸发。

动物标本剥制法


鸟类和兽类标本保存,大都使用剥制法。鸟类标本采得后,要首先对采集期、采集地、性别以及软体部分做详细记录,测量体长与体重后,再按下述程序剥制。①去秽:用湿棉花揩去鸟体上血渍,务使洁净。再将鸟嘴张开,用棉花塞入喉中,防止剥制时血水和污液流出,污染鸟的羽毛。②剥皮:用解剖刀沿鸟体腹面正中切开,自喉向后切至前腹,继而推出鸟颈,使与外皮脱离,并在紧接肩部处把气管、食管剪断,续剥胸皮至两翼基部,再剥背部及腰部,最后剥至尾部。③去肉:鸟剥皮以后,其躯干肉块虽然剥去,但头、翼等部的肉尚未去尽,要仔细地将头和翼的余肉去掉。④防腐:用毛笔将防腐剂遍涂于鸟类各部的里皮上。⑤填装:用棉花搓成小球,填塞于鸟的眼窝,再用棉片薄片填补头骨上刮去肌肉的部分,随后将头与颈部向外翻转,恢复原形,再用棉花缠于后肢胫骨上,代替剪去肌肉,然后将后肢、翼、尾等部,依次向外翻转,复回原状。比较大的动物,可改用木丝、竹茹填装。填塞完毕,自前至后,将腹皮缝合,最后用薄棉一片,紧紧包裹鸟体,使全体羽毛亮润。兽类标本剥制,方法上与鸟体大同小异。

相关资料


以稿模标本的形态和解剖上的相似度为基础,按照国际性和统一性的定名原则,鉴定出分类上最基本阶元──种或亚种。

动物标本以种为单位,相近种集合为属,相近属集合为科,科属隶于目,目隶于纲,纲隶于门。动物标本的鉴定,以种群而非以个体为单位,因而,不应专靠个别标本,而应以一系列标本为依据,从中选出模式标本。物种是分类系统最基本阶元,是客观性的,有自己稳定明确的界限,可以与别的物种相区别,而且,它还是一个繁殖的群体;至于种下的鉴定,现代以亚种为种下分类阶元,也是种内唯一在命名法上被承认的分类阶元。亚种主要是一个种内的地理种群或生态种群,与同种内任何其他种群有别。标本鉴定时的分类依据不同类型而不同。目以上阶元的分类依据结构基型,即动物体内部特征;科属的分类依据比较突出,并且有一定适应性形态特征。例如,燕科具有短阔而平扁的嘴,绣眼鸟科的舌尖,生有两簇角质纤维;属的分类依据是以共有的形态特征为主,如鸟类尾羽的数目、羽冠的有无等;种的分类依据,不仅在于形态特征,而且还在于生理上的特征,即不同种在自然界中彼此间不互配生育。凡是种别未见亚种分化的,称为单型种,有亚种分化的称为多型种。博物馆在进行动物标本鉴定时,要将未经研究的标本按目分档,或将数量多而易于认别的门类,按科或属分档。一般首先检索到目和科,如果有专著或动物区系论文,可检索至属和种;还要查考新近发表的目录及原始描记,与正确鉴定过的标本或模式标本作对比。鉴定后,每一个标本或一系列标本都要做出标记,标签上应写出学名(属名和种名)与命名者。此外,还要写出鉴定者姓名以及进行鉴定的年份。在动物种数繁多而分类文献分散的门类里,做出种这一水平鉴定往往是困难的。现在,依靠一个人能够在所有动物门类都能作出权威性鉴定是不可能的,因此,必须依靠不同门类专家负责不同门类的鉴定。

稿模标本的命名,需使用世界统一的二名制,即以拉丁文或合于拉丁文格式的文字记载物种属名及种名,再把二名连缀起来,作为该种的学名,如麻雀的学名,由属名Passer与种名montanus合成。属名第一个字母皆须大写,以示主格实词;种名常为形容词,为首字母皆用小写。属名与种名文法皆须吻合。凡新种发现时,在学名后面应附加n.sp.或sp.nov.略写,即新种之意。种名不能确定时,在属名后附以sp.为别。如有亚种变化时,应使用三名法,在种名后面,再加亚种名称,如中国沿海一带的麻雀,其学名为(Passermontanussaturatus)。拉丁名后,通常要附记命名者姓氏。动物种的命名,应按国际上规定的优先律,最初命名为有效学名。凡同物异名、异物同名、无物命名者皆应废除。

相关分词: 稿模 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