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在线查询网 > 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 肛门脱垂

肛门脱垂_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请输入要查询的词条内容:

肛门脱垂


肛门直肠脱垂是指直肠或乙状结肠下段的黏膜层或全层肠壁经肛管向外突出于肛门外的一种病理状态,临床上并不常见。如脱出部分仅为直肠黏膜,称部分性脱垂;如为全层肠壁,则称完全性脱垂。挤出的直肠呈多个同心圆黏膜环,有不同长度。这与黏膜脱出有区别,后者较多见,呈放射型黏膜皱折,从肛门脱出一较短距离。除以上分类外,尚有内脱垂,即近端较活动的乙状结肠或直肠向远端较固定的直肠套叠,而未脱出于肛管外,亦称套叠性脱垂。



概述


该病可以发生在任何年龄,以小儿和老年多见,高峰发生率在60~70岁。女性较多,男女比例为1:5。

该病的病因迄今未能肯定,可能与腹内压升高、营养不良、年老体弱和幼儿发育不全造成盆底组织软弱有关,如小儿骶骨曲发育不全,直肠正常平面位消失,直肠前陷凹腹膜返折过低,老年性肌肉松弛,生育过多或分娩致肛提肌分离或会阴撕裂等。此外,长期腹泻或便秘、排尿困难、慢性咳嗽、重体力劳动等引起腹内压增加,也常为本病的诱因。另外,直肠脱垂常伴有精神或神经系统疾患。当有神经系统病变时,排便的控制力与调节功能障碍,直肠慢性扩张,对粪便等刺激的敏感度减弱,因而产生便秘与自制力的下降,有利于直肠脱垂的发生。长期以来,对直肠脱垂的形成机制存在着滑动疝和肠套叠两种主要学说的争论,而Goldberg认为两者基本上是一回事只不过是程度上的不同,滑动性疝型也可以说是一种肠套叠,只是未影响到整圈肠壁。

病因


肛门脱垂与腹内压升高、营养不良、年老体弱和幼儿发育不全造成盆底组织软弱有关,如小儿骶骨曲发育不全,直肠正常平面位消失,直肠前陷凹腹膜返折过低,老年性肌肉松弛,生育过多或分娩致肛提肌分离或会阴撕裂等,都会导致肛门脱垂疾病发生。

导致直肠不完全脱垂的原因是什么?


直肠脱垂可以分为完全脱垂和不完全脱垂,那么直肠不完全脱垂的原因有哪些呢?临床研究表明,导致直肠不完全脱垂的原因有:

1.骶骨曲未形成 婴幼儿发生不完全性直肠脱垂的一个重要原因。在新生儿期,骶骨曲尚未形成,骨盆和直肠几乎笔直,以致直肠和肛管成一直的管腔。当腹压增加时,压力从上而下集中在直肠上,易造成直肠粘膜和直肠全层脱垂。随着骶骨曲发育完善,发病率也随之降低。

2.肛门括约肌无力和直肠周围脂肪含量过少。体弱无力,括约肌松弛,骨盆直肠窝、坐骨直肠窝中脂肪量减少,是老年人发生不完全性直肠脱垂的原因之一。

3.痔环切术后直肠粘膜脱垂也很常见。直肠粘膜脱垂也经常发生于肛瘘切开术后,当括约肌被切开,其相反一侧的直肠粘膜失去支持.必然脱垂进入肛门裂隙。其他一些破坏肛门直肠环的手术也经常造成直肠粘膜脱垂。

4.盆腔组织和肛管的松弛无力 由于骨盆底肌群和肛管松弛,失去了支持固定直肠的作用,腹压增高时,直肠发生移动可引起脱垂。对肛门外括约肌、耻骨直肠肌的肌电图研究,证明骨盆底肌群或括约肌麻痹也是造成发病的原因之一。

临床表现


1.病程发展缓慢,多数病人早期常有轻微症状,如肛门直肠痛、排便时不适、排便开始时困难、排便不净感和不同程度的肛门失禁。脱出肿块在便后可自行缩回。内脱垂病人常有便秘、排便不畅、排便未尽感,有时并有带血黏液,

2.随着病情发展,脱出肿块须用手帮助回纳。长期或晚期病例,大小便均可失禁。在少数病例,脱垂肠段未能及时复位可发生水肿、绞窄,甚至坏死。

3.检查时可先发现病人内衣沾有黏液或粪渍,直肠指诊常可发现括约肌松弛,黏膜光滑。令病人取蹲位,往下用力作排便动作,可使直肠脱出。

4.黏膜脱垂可见到约长4~5cm呈淡红色皱纹或放射状黏膜,指检触诊为双层折叠黏膜,质软。

5.完全性脱垂,则见到长度在5cm以上的黏膜皱襞,呈环状沟,手指扪之甚厚,直肠腔位于脱垂端中心。

6.脱垂复位后,以手指压迫前壁,令病人增加腹压,脱垂多不致发生;但如压迫后壁,病人用力排便屏气,脱垂即可重演。

诊断依据


1.排便时肿物脱出肛门外,轻型者可自行回纳,重型需用手慢慢托回。

2.反复脱垂,黏膜受损,常伴有黏液或血性分泌物,肛周皮肤瘙痒。

3.令患者蹲位做排便动作时,可见直肠黏膜呈“放射状”皱襞或“同心环状”皱襞,黏膜表面充血、水肿、溃疡等。

4.直肠指诊见括约肌松弛。

预防保健


直肠脱垂患者要坚持作体育锻炼和强壮腹部肌肉锻炼,以改善人体气血亏虚及中气不足的状况,这对于巩固疗效和预防直肠脱垂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具体预防措施有:

(1) 积极除去各种诱发因素,如咳嗽、久坐久站,腹泻、长期咳嗽、肠炎等疾病,婴幼儿尤要注意。

(2) 平时要注意增加营养,生活规律化,切勿长时间地蹲坐便盆,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防止大便干燥,便后和睡前可以用热水坐浴,刺激肛门括约肌的收缩,对预防直肠脱垂有积极作用。

(3) 有习惯性便秘或排便困难的患者,除了要多食含纤维素的食物外,排便时不要用力过猛。

(4) 妇女分娩和产后要充分休息,以保护肛门括约肌的正常功能。如有子宫下垂和内脏下垂者应及时治疗。

(5) 经常做肛门体操,促进提肛肌群运动,有增强肛门括约肌功能的效果,对预防本病有一定作用。

治疗原则


1.儿童直肠脱垂大多为部分黏膜型,在积极改善体质,治疗诱发因素后,多能自愈,故不必手术。如非手术治疗失败,可考虑硬化剂注射疗法,即用酚甘油注入直肠黏膜下起到固定松弛的黏膜下层组织的作用。亦可注入95%酒精。只有极少数需作类似成人直肠脱垂的较大手术。

2.成人直肠脱垂以完全性全层脱出为主,故多需手术治疗,手术方法较多,大致可分下列几类:①脱垂肠管切除术;②脱垂黏膜切除或折迭术;③肛门环缩小术;④骨盆底修补或加强术;⑤直肠悬吊和固定术;⑥提高或封闭直肠膀胱或直肠子宫陷凹手术;⑦肠管或肠系膜缩短术;⑧修补会阴部滑动性疝。手术的途径有经腹部、经会阴部、经腹会阴及经骶部。以上这些手术各有其优缺点及复发率,应该根据病情决定手术方式,有时对同一患者用以上几种手术方法才能治愈。过去不少手术只注意修补盆底缺损,复发率较高。

3.直肠悬吊式手术方法

⑴Ripstein提倡用Teflon悬吊术:Ripstein认为完全性直肠脱垂是一种肠套叠,直肠失去其固定处,变成直型管道,就能发生肠套叠。因此,1969年他提倡用Teflon悬吊术,经腹将直肠后壁游离到尾骨尖,提高直肠,然后用阔Teflon带子,包绕直肠上部,并固定在骶骨隆凸下的骶前筋膜上,手术简单,不需切开肠管,复发率及死亡率较低。

⑵Ivalon海绵植入手术:该方法是经腹游离直肠至肛门直肠环的后壁,分开侧韧带部分,然后用不吸收缝线将半圆形的Ivalon海绵薄片缝合在骶骨凹内,将直肠向上拉,并置于Ivalon薄片前面,缝合直肠侧壁于薄片上,盲肠前壁保持拉开约2~3cm宽,以避免肠腔狭窄。盆底腹膜缝合于固定的直肠上,此法死亡率及复发率均较低。术前结肠应作充分准备,海绵薄片内放置抗生素粉剂,术后用预防性大剂量广谱抗生素,术中止血彻底,以防止感染。术中如不慎将结肠弄破,就不宜植入。

⑶Nigro手术:Nigro认为由于耻骨直肠肌失去收缩作用,不能将直肠拉向前方,盆底缺陷处加大,肛管直肠角消失,直肠呈垂直位,以致直肠脱出。因此他主张重建直肠吊带,倡用Teflon带与下端直肠之后方及侧方缝合固定,并将直肠拉向前方,最后将Teflon带缝合于耻骨上,建立“肛管直肠角”。

⑷直肠骶骨上悬吊术:Orr提倡用阔筋膜直肠固定在骶骨上的方法治疗直肠脱垂。术时从大腿取阔筋膜两条,每条宽约2cm,长约10cm,经腹将直肠做适当游离后,两条阔筋膜带的一端分别缝于抬高后的直肠前外侧壁,另一端缝合固定于骶骨岬上,达到悬吊的目的。

4.切除脱垂肠管的方法

⑴直肠前切除:切除将脱垂的直肠段,不必广泛剥离,靠近肠壁操作,避免损伤盆腔神经、切除至乙状结肠直肠交界处即可。肠吻合时注意不要有张力,下端切除至腹膜反折处即够,因此处是肠套叠的起始点。

⑵经会阴直肠乙状结肠切除:对年老体弱患者尚能耐受经会阴切除脱垂肠管手术者,可在区域或局部麻醉下进行,能看清解剖变异,切除过长的直肠,修补滑动性疝,手术死亡率低,复发率约为5%。

5.肛门圈缩小术:一般可在局麻下进行,手术简单,损伤小,适用于老年衰弱患者。但只是一种姑息性手术,缝合材料可用银丝,亦可用硅橡胶。

容易引起肛门脱垂的疾病

(1)外痔 常因粪便干结,排粪用力后肛缘外突发生肿物、疼痛明显,局部为圆形肿物,触痛明显,皮下有紫蓝色结节,多为血栓性外痔;肛门皮肤反复轻微损伤和感染,可使皮肤红、肿、热、痛、皮肤皱褶肿大形成炎性外痔;炎症消退后,遗留成皮赘,为结缔组织性外痔,仅有便后肛门部不适,不易清洁或瘙痒等症状。

(2)内痔 便时内痔脱出肛门外,便后痔团自行回纳者为Ⅱ期内痔;便后痔团不能回纳,需用手法复位者为Ⅲ期内痔。痔团紫红或鲜红色,似草莓状,粘膜菲薄易出血。

(3)直肠息肉 直肠下端息肉可随排便脱出肛门外,能自行回纳,息肉表面为粘膜,粘膜发炎时呈草莓状,脱出息肉有蒂,常易出血。

(4)肛乳头肥大 除小的三角状、米粒状肥大的肛乳头外,较大的肛乳头可随排便脱出肛门外,部分能自行回纳,有的需用手托回复位,临床仅有肛门不适、无压痛,很少出血,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数个。

(5)肿瘤 直肠腺瘤、绒毛状或乳头状腺瘤、黑色素瘤、低位直肠癌等可随排粪脱出肛门外,伴有便血和脓血便。肛管癌可疼痛和出血,肿物呈菜花样,常在肛门外

(6)直肠脱垂 不论是直肠粘膜脱垂,还是直肠全层脱垂,排便时均可脱出,便后收缩能回纳,有的需用手托回,常因粘液流出染污内衣,伴肛周瘙痒。当粘膜损伤,可发生溃疡和出血。令患者蹲位用力,粘膜脱垂见肿物中心向外有放射状沟,指诊只是两层折叠粘膜。完全性脱垂为全层肠壁翻出,粘膜呈同心环状皱襞,肿物有层层折叠,如倒宝塔状。

什么是肛门脱垂?


肛门脱垂是由多种疾病引起的,又叫做脱肛。脱肛是病人身体的一部分,即直肠粘膜、肛管、直肠全层和部分乙状结肠向下移位,然后脱出肛门外的一种肛部疾病,患者往往反复脱出肛门外,同时伴有肛门松弛的现象。在西医中,它又被叫做直肠脱垂。

脱出的部分如果只是直肠黏膜,称部分性脱垂。如果是全层肠壁,则称完全性脱垂。挤出的直肠呈多个同心圆黏膜环,有不同长度。除以上分类外,该病还有内脱垂,即近端较活动的乙状结肠或直肠向远端较固定的直肠套叠,而未脱出于肛管外,亦称套叠性脱垂。

肛门脱垂初期,患者常常发生便秘,总感觉直肠满胀和排便不净。在排便的时候有肿物脱出,但可自行缩回。时间较久的行走及用力都能脱出,常需要送回。该病患者往往深感盆部和腰骶部坠胀、拖拽,以及会阴部和股后部的钝痛。及时治疗引起肛门脱垂的疾病,就能有效的预防肛门脱垂的发生。

直肠脱垂患者怎样饮食?


得了直肠脱垂以后,饮食方面要特别的注意,避免加重直肠脱垂的症状。直肠脱垂患者怎么吃?

(1) 直肠脱垂患者饮食宜清淡,容易消化,少渣滓,以免排粪次数增多。

(2) 有习惯性便秘或排粪不畅的病人,平时要多食含纤维素多的蔬菜、水果,保持粪便柔软,排便时不要太用力或蹲厕过久。成人大便时,姿势宜斜卧 ,不宜直立 ,注意调理饮食,避免便秘或腹泻,预防直肠脱垂。

(3) 另外,直肠脱垂患者还要注意不要过多的食用辣油、芥末、辣椒等刺激性食物。还要注意不要吃太过油腻的东西,带鱼、螃蟹等也要注意少吃。

相关分词: 肛门 脱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