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在线查询网 > 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 甘肃省河西及沿黄主要灌区高效农田节水技术推广三年规划

甘肃省河西及沿黄主要灌区高效农田节水技术推广三年规划_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请输入要查询的词条内容:

甘肃省河西及沿黄主要灌区高效农田节水技术推广三年规划


河西及沿黄灌区是我省水资源短缺且供需矛盾较为突出的区域。为了缓解我省河西及沿黄主要灌区农田缺水局面,加快灌区农田节水步伐,推动灌区高效农业和现代农业发展,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特制定本规划,规划期为2010年至2012年。

一、河西及沿黄主要灌区农业生产及用水概况。

(一)农业生产现状。河西地区5市19个县市区和沿黄主要灌区兰州、白银2市的永登、皋兰、榆中、景泰、靖远5县以及省农垦集团公司农场现有总人口678.53万人,其中农村人口505?38万人。河西及沿黄主要灌区不仅是我省高效农业和全国西菜东调基地,也是全国重要的杂交玉米、瓜菜、花卉制种基地和啤酒原料生产基地。耕地面积1516?37万亩,占全省的29?1%,其中有效灌溉面积1068.12万亩,占该区域耕地面积的70.4%。(详见附件1)

(二)水资源利用现状。维持河西地区生态环境和经济社会发展所需的水资源,主要依赖发源于祁连山的疏勒河、黑河和石羊河三大内陆河水系,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61.3亿立方米,农业灌溉用水比重在80%—90%。近年我省先后实施了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大型泵站改造、黑河流域近期治理、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日元贷款节水灌溉工程等项目,节水灌溉面积逐年扩大。根据不同作物、不同灌区实际,亩均灌溉毛定额为500—700立方米。有效灌溉面积中井灌地273?74万亩,占灌溉面积的33.3%;河灌地548.72万亩,占灌溉面积的66.7%。现有渠系配套面积424.65万亩,高效节水灌溉面积232万亩,其中大田滴灌25万亩,微喷灌81万亩,管灌126万亩。

沿黄主要灌区农田灌溉用水主要来源于黄河,现有景电工程、引大入秦工程、靖会工程等大中型水利工程。黄河流域总供水量中,高扬程灌区引水、提水工程供水量34?22亿立方米,占黄河流域供水总量的78?5%,目前平均亩灌溉毛定额为400—500立方米。灌溉面积中绝大多数为河灌地,现有一些大型企业农场部分采用了低压管道、滴灌等节水技术。

在用水管理方面,我省实行专管与群管相结合的管理模式,骨干工程由水管单位管理,田间工程由村社或农民用水协会管理,积极探索了田间斗农渠(沟)道、低压输水管道、微喷灌设施的社会化管理模式。水价的形成机制不断完善,在科学核定供水成本、费用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农民的实际承受能力,按政府定价的方式实施水价管理。河西灌区农业用水价格平均为0.06—0.15元/m3,高扬程灌区农业用水价格平均为0.22—0.32元/m3。灌区采取续灌与轮灌相结合的灌溉方式。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1.农田节水长效机制尚未建立。目前普遍重视水利工程节水,对农艺节水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缺乏指导高效农田节水发展的宏观规划。在高效农田节水技术推广中,农业、水利、农机、扶贫、农业综合开发等部门的协调配合存在脱节现象,支持高效农田节水的长效机制还未建立。

2.水资源使用管理有待加强。一是农田灌溉仍采取块灌、漫灌方式,水资源利用率不高。二是大部分灌区现行水价低于供水成本,依靠经济杠杆促进节水的机制不够健全。三是灌溉用水配置缺乏调蓄工程,存在配水时间与作物需水关键时期错位、作物需水时灌不上水的现象。四是农民群众没有完全参与水资源的管理,对节水没有鼓励性的措施,缺乏节水主动性。五是灌区有的地方水利工程设施不配套,田间节水设施不完善,制约着灌溉节水措施的综合运用。

3.高效农田节水技术还需完善。一是在膜下滴灌推广中,主要存在滴灌设计不合理、产品质量不过关、维修及售后服务跟不上、管理不规范、种植不连片等问题。二是在垄膜沟灌与垄作沟灌技术推广中,现有农机具与生产实际不配套,机械化程度低,给农田节水技术推广增加了困难,急需研发与高效农田节水技术相匹配的农业机械。三是由于粮食的比较效益低,农民群众不愿投资购置节水机具,麦类垄作沟灌技术推广有一定难度。

4.高效农田节水投入少。目前,高效农田节水技术推广的投入主要通过有限的地方财政投入和推广部门的推广经费,补贴面小且投入总量少,农民群众的积极性没有充分调动起来,推广新的高效农田节水技术任务艰巨。

二、推广高效农田节水技术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一)推广高效农田节水技术是遏制生态恶化的有效途径。大力发展以膜下滴灌、垄膜沟灌、作沟灌为代表的高效农田节水技术,将过去浇地、泡地的灌水方式改变为根据作物类型适时适量地浇作物、浸润作物根际环境的方式,可引导农民转变灌溉理念,减少水资源浪费,有效遏制地下水位下降和生态恶化,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二)推广高效农田节水技术是保障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目前我省灌溉水利用率平均为50%,单方水粮食生产率约为1.1公斤左右,大大低于发达国家灌溉水利用率70%—80%、单方水粮食生产率2公斤以上的水平。这说明我省灌区农业有着巨大的节水潜力。通过大力推广各类农田节水技术,发展节水高效农业,有效提高农业灌溉用水的利用率,既可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满足社会对农产品不断增加的需求,又可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多水资源支持。

(三)推广高效农田节水技术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内容。在河西及沿黄高扬程灌区,通过建设基础设施齐全、技术集成程度高、技术显示度强的高效农田节水示范基地,不断完善、集成和创新农田节水技术,并大面积示范推广,能够有效建立符合现代科技武装农业、现代工业装备农业、现代管理经营农业原则的节水农业技术体系,逐步改造传统农业,促进现代农业发展。

(四)推广高效农田节水技术是实现节水增效的重要措施。据我省农牧部门的试验示范情况,膜下滴灌技术相对于地面灌溉一般亩节水200立方米以上,节水率可达50%左右,同时该技术集灌水、施肥于一体,节肥、节药率达20%,亩增收200元左右。垄膜沟灌技术中,全膜沟播沟灌一般亩节水120—150立方米,亩增收100元左右;半膜垄作沟灌一般亩节水100立方米,亩增收80元左右。垄作沟灌技术一般亩节水60立方米,亩增收50元左右。由此可见,大力推广高效农田节水技术,有利于实现农业的节水增效,促进农民增收。

三、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规划目标。

(一)指导思想。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积极推进耕作制度和灌溉制度改革,发展现代节水农业,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和使用效益,突出发展特色优势产业,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和区域布局。实行工程节水、农艺节水、管理节水相结合,突出田间农艺节水技术创新和普及,注重农机农艺配套,构建节水高效农业技术体系,努力把我省灌区建成全国节水型农业和现代高效农业的示范区。

(二)基本原则。

1.统一规划,分步实施。在摸清水资源供求现状、发展趋势、生态环境状况等基本情况的基础上,以县为单位科学编制高效农田节水规划,适当集中连片,规模推进,将高效农田节水任务落实到乡村和地块,明确分年度发展目标,推进灌区节水高效农业发展上规模、上水平。

2.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按照不同地区农业生产、水利工程配套建设、节水灌溉设施基础条件等不同情况,总结推广不同的高效农田节水技术模式。结合当地实际,把节水性、效益性和生态性有机结合起来,稳步调整农业种植结构。

3.政策引导,实行奖励。市及县市区政府要大力推广农田节水技术,引导广大农民积极主动节约用水,对节约下来的灌溉用水进行流转。省上对完成高效农田节水技术推广任务的市及县市区予以奖励。

4.先易后难,循序渐进。先从高效作物抓起,从容易见效、投资少的垄膜沟灌、垄作沟灌抓起,对投资大的膜下滴灌技术根据地方经济发展情况和群众的接受能力,稳步推进。

(三)规划目标。逐年扩大高效农田节水技术的示范推广面积和范围,通过3年努力,力争达到“累计示范推广高效农田节水技术1000万亩、节水10亿方、增收5亿元”的目标。其中,2010年推广面积200万亩,2011年推广面积300万亩,2012年推广面积500万亩。全省主要灌区高效农田节水技术覆盖面2010年约占灌溉面积20%,2011年约占30%,2012年约占50%。其中,水资源紧缺的石羊河、党河等流域2010年高效农田节水技术覆盖面占20%,2011年占50%,2012年占100%。通过开展高效农田节水技术的示范推广工作,应用膜下滴灌技术,井灌区平均亩节水200立方米以上,亩增收150元左右,并积极探索河灌区膜下滴灌技术的应用方式;应用垄膜沟灌技术,河西灌区平均亩节水120立方米,沿黄主要灌区平均亩节水100立方米,亩增收60元左右,并积极示范全膜沟播沟灌技术;应用垄作沟灌技术,平均亩节水60立方米,亩增收20元左右。灌溉水的利用率提高到60%以上,初步实现水资源的高效利用。

四、实施重点和主要任务。

(一)实施重点。在抓好水资源综合利用田间配水渠道配套建设的基础上,积极开展小畦灌、块灌、喷灌等工程节水技术措施,将工程节水、农艺节水、管理节水有机结合起来,大力推广以膜下滴灌、垄膜沟灌、垄作沟灌为主的高效农田节水技术。

1.膜下滴灌技术主要在制种、瓜菜、水果等特色优势产业上应用,3年示范推广膜下滴灌30万亩。重点在嘉峪关市及敦煌、金塔、肃州、玉门、甘州、高台、临泽、民勤、金川、景泰、靖远、瓜州、榆中等13个县市区和省农垦集团公司农场实施。

2.垄膜沟灌技术在玉米、马铃薯、蔬菜、瓜类等作物上应用,到2012年示范推广365万亩,其中玉米垄膜沟灌150万亩,马铃薯垄膜沟灌50万亩,瓜菜垄膜沟灌165万亩。重点在凉州、民勤、古浪、甘州、高台、临泽、山丹、民乐、敦煌、金塔、玉门、瓜州、肃州、景泰、靖远、永登、皋兰、榆中、金川、永昌等20个县市区和省农垦集团公司农场实施。

3.垄作沟灌技术在啤酒大麦、小麦上应用,到2012年示范推广120万亩,其中小麦垄作沟灌40万亩,啤酒大麦垄作沟灌80万亩。重点在金川、永昌、民勤、凉州、山丹、民乐、甘州、肃州、玉门、靖远、景泰、永登、榆中、皋兰等14个县市区实施。

(二)主要任务。

1.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高效节水农业与产业结构调整相结合,与发展高效特色优势产业相结合,坚持区域化布局,标准化生产。甘州、凉州、临泽、高台等县区重点发展杂交玉米制种产业,永昌、凉州、山丹、民乐、金川等县区和省农垦集团公司农场重点发展啤酒大麦产业,凉州、甘州、肃州、靖远、民勤等县区重点发展瓜菜产业,嘉峪关市及敦煌、高台、凉州等县市区重点发展葡萄产业,高台、临泽、甘州等县区重点发展加工蕃茄,山丹、民乐、凉州等县区重点发展马铃薯产业。通过调整粮食作物、经济作物、饲草的种植比例和夏秋粮比例及发展节水种植等措施,建立与水资源状况相适应的农业结构布局,促使农田灌溉与作物需水规律相吻合,进一步缓解用水矛盾,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适当压缩高耗水的粮食作物,发展日光温室瓜菜、葡萄等特色经济作物和饲草绿肥,构建粮经草合理搭配的三元结构。优化粮食作物内部结构,适当压缩春小麦等夏粮面积,扩大玉米、马铃薯等高产秋粮面积。引导农民发展高效节水的经济作物,重点发展瓜菜种植,在已退耕的土地、沙漠绿洲边缘区和交界地带,利用生态用水大力发展经济价值高的枸杞、甘草和牧草等作物,恢复生态植被。通过调整农业种植结构,使灌区粮食作物、经济作物、饲草的种植比例由目前的61∶34∶5调整为50∶40∶10,夏秋粮比例由目前的59∶41调整为50∶50。(详见附件2)

2.推广高效农田节水技术。在我省灌区3年累计发展高效农田节水技术1000万亩,其中膜下滴灌30万亩,垄膜沟灌770万亩,垄作沟灌200万亩。2010年推广面积200万亩,其中膜下滴灌技术5万亩,垄膜沟灌技术165万亩(粮食作物100万亩、经济作物65万亩),垄作沟灌面积30万亩;2011年推广面积300万亩,其中膜下滴灌技术10万亩,垄膜沟灌技术240万亩(粮食作物150万亩、经济作物90万亩),垄作沟灌面积50万亩;2012年推广面积500万亩,其中膜下滴灌技术15万亩,垄膜沟灌技术365万亩(粮食作物200万亩、经济作物165万亩),垄作沟灌面积120万亩。(详见附件3)

3.建立高效农田节水核心示范区。实施良种与良法配套推广,把高效农田节水技术与测土配方施肥、优良品种选育、病虫害综合防控、深松耕少免耕等保护性耕作技术有机结合起来,根据区域优势和种植作物,每县建立1—2个核心示范区,面积不少于1000亩。同时选择凉州、民勤、永昌等重点县区建立万亩核心示范片,3年累计建设核心示范面积31?3万亩(其中膜下滴灌1?8万亩,垄膜沟灌25万亩,垄作沟灌4?5万亩),通过以点带面,推动灌区高效农田节水技术推广。(详见附件4)

4.开展节水技术咨询和培训。省农业节水与土壤肥料管理总站负责高效农田节水技术的示范推广工作。灌区各级农业技术推广部门均要成立技术指导小组,强化技术培训和技术服务。每年培育高效农田节水示范户2000户,示范面积2万亩,示范带动20万亩。通过开展多层次的技术培训宣传,使项目区每个农户至少有1人接受过1次比较正规的技术培训,年培训乡镇技术人员600名,农民技术员2500名,农民2万人,连续培训3年。(详见附件5)

5.开展相关试验研究。推广、科研和教学等单位要加强合作,联合进行技术攻关,开展高效农田节水技术、施肥技术、配套品种、种植模式、农机具配套等方面的试验研究,探索、总结、创新高效节水生产技术体系和技术规程,指导农民科学灌水、规范种植,构建节水高效农业技术体系,完善灌区农业节水技术路线,形成灌区节水高效农业发展模式。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充分发挥行政的推动作用。开展高效农田节水是省委、省政府的重大战略部署,灌区各级政府和省政府有关部门要按照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部署,加快节水型社会建设,高度重视高效农田节水工作,把高效农田节水作为灌区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一要建立健全激励约束机制。实行目标管理责任制,量化任务,细化目标,层层考评,形成县级领导包乡镇、乡镇领导包村、村干部包户、技术干部包质量,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采取以奖代补和实行奖惩等措施,通过技物结合、补贴物资等方式,激发广大农民群众的节水积极性。二要建立用水指标考核体系。把节约农业用水作为考核相关干部的重要指标,督促灌区各级政府把节约用水作为战略任务来部署,研究加快推广节水技术的措施和办法。要用足用好天上水和地表水,严格控制地下水的开发和利用。三大内陆河流域地下水超采地区原则上不再新打机井,将打井权逐步上收到省水利部门统一管理审批。三要建立健全组织领导机制。省农牧厅、省水利厅、省发改委、省财政厅、省农业综合开发办、省农垦集团公司、省农科院等部门和单位要密切配合协作,切实加强对全省灌区高效农田节水工作的组织领导。灌区各县市区及乡镇政府要实行一把手负总责的目标管理责任制。

(二)创新节水机制,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各级水利部门要稳步推进水权制度改革。一是研究制定合理的水资源管理办法和监督机制,建立以流域管理为主、区域管理为辅的权威、高效、协调的流域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合理划分事权,明确流域管理机构的职能职责。二是灌溉用水实行按量收费、定额配水、节约有奖、超用加价的办法,进一步完善水价形成机制。以县市区为单元,地表水以山区水库出库断面计量,按流域、灌区将水权总量逐级分解到乡镇、协会、用水户,发放水权证,明晰水权到户。地下水以井口计量,将总提水指标逐级分解到每个灌区、每一眼机井,在每一眼机井上安装计量控制设施,实施严格的总量控制调度。各县市区用水总量控制指标实行行政首长负责制,要在控制总量范围内,对各用水户严格实行行业用水定额管理。合理核定基本水价,实行定额内执行基本水价,超定额用水累进加价、分级收费的办法严格控制,推动高效农田节水工作。三是通过采取“总量控制、定额管理、配水到户、公众参与、水量交易、水票运转、城乡一体”的措施,形成“政府调控、市场引导、公众参与”的节水型社会运行机制。四是要大力培育水权交易市场,建立农民用水协会和水权交易与流转市场,鼓励农民参与水权的分配、水价的管理和水量的监督。对于节约下来的水资源可统筹用于城市用水、工业用水和生态建设,鼓励用水协会进行水权交易,让利于民,让农民得到节水的实惠。通过引入市场机制,采取技术扶持、政策优惠等措施,确保农民收入稳定增加。

(三)实行激励机制,调动灌区各级政府及农民的积极性。为加快灌区高效农田节水工作步伐,省上决定设立专项资金,重点支持膜下滴灌技术、垄膜沟灌技术和垄作沟灌技术的推广。对膜下滴灌技术按实际完成面积每亩给予一定额度的补贴,主要用于配套设施建设和所需材料购置;将垄膜沟灌技术和垄作沟灌技术所需的配套农机具全部纳入农机具购置补贴范围,并由省上按照一定的比例给予累加补贴;同时支持相关节水技术推广和培训工作。承担任务的市县政府,也要积极调整支出结构,安排必要的配套资金用于灌区高效农田节水技术推广工作。随着灌区高效农田节水工作的深入开展,省上将安排专项资金,对部分灌区高效农田节水工作成效显著、示范推广面积大的县市区进行奖励,以提高灌区各级政府开展农田节水工作的积极性。市县政府也要通过“以奖代补”等多种形式,鼓励群众发展高效节水农业。

(四)强化协作配合,完善合作机制。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要将灌区高效农田节水技术的推广作为确保全省生态安全、粮食安全的重点工程来抓,逐步形成部门协作、合力推进的工作机制和行政推动、示范户带动的推广机制。农业、水利、财政、发改、科技、农业综合开发等部门的有关项目要向重点推广区倾斜。农牧部门要搞好高效农田节水技术的试验、示范和推广工作,加强农田节水机具的研发配套,促进农机农艺结合。水利部门要根据高效农田节水的需求,科学合理的配置水资源,搞好农田灌溉设施的配套,确保供水时间与作物需水时间相一致,努力做到水资源高效利用。财政、发改、农业综合开发等部门要增加高效农田节水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完善农田节水灌溉设施。科技部门要加强高新节水技术的研发,扶持农业科研、技术推广单位开展高效农田节水试验。灌区各级政府要采取有效措施,完善配套政策,将灌区高效农田节水作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基本建设计划,保障地方配套资金落实。积极争取国家支持,拓宽资金渠道,调动农民和企业节水投入的积极性。逐步形成国家支持、地方政府引导、农民为主体、社会广泛参与的高效农田节水投入机制。

(五)强化物资管理,努力做到物尽其用。为使省上的物资扶持政策真正落实到种植农户,要统一制定物资使用与管理办法。扶持的配套农机具购置应按照有关规定实行统一招标采购后,按推广任务下发各项目县市区。各县市区要按照省上要求实行公示制度,对享受扶持的农户全部张榜公布,接受群众监督,建立物资扶持分户登记表册,统一调配使用,以户为单位建卡,由农户在卡上签字确认,确保扶持政策入村到户。并以村为单位建立膜下滴灌设备器材档案,统一管护管理,切实加强农户种植指导,发挥扶持资金的最大效益。

(六)强化废旧物回收,促进环境友好型农业发展。对膜下滴灌技术中用过的废旧滴灌带,由生产企业及时回收,根据回收的数量补充新滴灌带,费用由地方财政、农户、加工企业三方协商解决。垄膜沟灌技术推广产生的废旧地膜,按照《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批转省农牧厅关于加强废旧农膜回收利用推进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工作意见的通知》(甘政办发〔2009〕117号)要求,做好回收和再生利用,有效防治农业面源污染。要引导农民群众科学使用农膜,在生产中尽量保护好地膜,做到一年覆膜两年使用。对破损严重的地膜,要保留至第二年播种前,揭旧膜覆新膜,以利保墒。要示范推广机械拾膜技术,禁止使用厚度小于0?008mm的超薄地膜,以降低废旧地膜的捡拾难度,形成使用、回收、加工、再利用的良性循环机制。

附件:

1.河西及沿黄主要灌区主要农作物种植面积统计表.xls?

2.河西及沿黄主要灌区主要产业分县分年规划表.xls

3.河西及沿黄主要灌区高效农田节水技术推广分年计划表.xls

4.河西及沿黄主要灌区高效农田节水技术核心示范区分布表.xls

5.河西及沿黄主要灌区高效农田节水技术培训年计划表.x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