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在线查询网 > 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 甘谷第一中学

甘谷第一中学_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请输入要查询的词条内容:

甘谷第一中学


甘谷一中始建于1925年,1942年由初级中学改为完全中学,1944年隶属于省教育厅,更名为“甘肃省立甘谷中学”。1949年8月甘谷解放,这所学校直属省教育厅领导,命名为“甘肃省甘谷中学”。1956年从城内南街旧址迁往南关新址。1980年由省教育厅定为全省重点中学。更名为“甘肃省甘谷第一中学”。1982年省教委、省体委命名为“篮球传统项目学校”。1999年完成初中分流成为高级中学。



简介


甘谷一中始建于1925年,迄今已有86年的历史。学校占地83亩,建筑面积30490平方米,有教职工258人(其中中学高级教师37人),59个教学班,学生4200人。1944年民国时期为省教育厅直属中学,解放后不断发展,1980年被确定为全省24所重点中学之一,1997年停止初中招生,2002年被省教育厅命名为省级示范性高中。

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1925——1949)解放前的教育。学校以初中教育为主,1942年始设高中。规模最大时达到解放初的高中3个班,初中9个班。

第二阶段(1949—1956)振兴发展期。当时学校设三个校区—东分校(模范)、西分校(西关)、校本部(文庙)。南关现址于1954年筹建,1956年迁入。学校规模由初期的12个班500人发展到后来的23个班1500人。高考升学率1952年100%,1953、1954年70%,1955、1956年94%。1950年—1965年学校共毕业866人,714人被高校录取,这是甘谷一中发展史上的第一个高潮期。。

第三阶段(1957—1961)严峻考验期。反右倾,大炼钢铁,三年自然灾害,学校教师因运动严重减员,是第一个低潮期。

第四阶段(1962—1966)第二个高潮期。教育部中小学工作条例和各科教学大纲颁布。高考升学率1963年83%(毕业23人,考入高校19人,全省第二),1964、1965年70%。

第五阶段(1966—1976)十年动乱期。工宣队、农宣队进驻学校,教学活动被迫停止,学生参与运动,教师挨批斗。1971年—1976年有341人被各级革委会推荐进入高校学习。

第六阶段(1977—今)高考制度恢后的长期稳定期。

高考上线人数逐年增多,最少的年份4人,最多936人。

年份 高考上线人数
(大中专及以上)  年份 高考上线人数
(大专及以上)  年份 高考上线人数
(二本及以上)

1977年 4 1998年 173 2003年 391

1978年 13 1999年 214 2004年 397

1979年 31 2000年 318 2005年 475

1980年 42 2001年 459 2006年 660

1981年 44 2002年 575 2007年 701

1982年 92   2008年 820

1983年 98   2009年 877

1984年 177   2010年 936

1985年 170   2011年 921

1986年 187    

1987年 122    

1988年 177    

1989年 134    

1990年 200    

1991年 182    

1992年 179    

1993年 192    

1994年 248    

1995年 127    

1996年 161    

1997年 218    

合计 2798  1739  6178

将大中专及以上上线人数作为高考上线人数统计的时期(1977—1997共21年),共有2798人上线。

将大专及以上上线人数作为高考上线人数统计的时期(1998—2002共5年),共有1739人上线。

将二本及以上上线人数作为高考上线人数统计的时期(2003—今共8年),共有6178人上线。

成绩显赫


从学校发展的六个阶段可以看出,国家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时,学校就发展;国内动乱,经济滑坡时,学校发展就受到阻碍,就要倒退。同时我们也看到,国内连续几十年的稳定繁荣对教育的发展是多么重要啊,我们应倍加珍惜。

近6年甘谷一中高考在全县、全市、全省的位置

近6年甘谷一中高考上线总人数、总上线率、应届上线率稳居全县第一。

总上线人数稳居全市61所高中学校前2名(甘谷一中、秦安一中),应届上线率稳居全市61所高中前4名(天水一中、秦安一中、甘谷一中、天水二中)。

2010年赵同乐以理科657分的成绩列全省理科77名,全县第一名。二人进入全县理科前三名,一人进入全县文科前三名。

2011年高考,甘谷一中不含术科的二本上线人数为889,应届上线率38.9%,往届上线率61.7%,应、往届上线率均达到了历史最高点,计入术科的二本上线人数921人。重点上线人数370人,比去年增加24人。全县理科前10名甘谷一中有7名,全县文科前10名中,甘谷一中有8名。从2005年以来,连续8年上线总人数和各类上线率名列全县第一,全市前4名。

近6年学校高考在全省的位置可以用“全省每一百个招生计划中甘谷一中所上线的人数”来确定,这可以叫做“分蛋糕比例”。甘谷一中重点大学“分蛋糕比例”为百分之二,这意味着在全省559所普通高中当中,有50所甘谷一中就可囊括全省全部重点大学招生指标。甘谷一中第二批本科大学“分蛋糕比例”为百分之一点五,这意味着在全省559所普通高中当中,有67所甘谷一中就可囊括全省全部第二批本科大学招生指标。

任重道远


(一)树立质量意识。质量意识教育使大家认识到,教学质量是学校工作的生命线。要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就必须将“向高一级学校输送合格人才”作为学校的重点来抓。升学率是立校之本,把升学率和素质教育割裂开来、甚至于对立起来的做法,是对素质教育的歪曲。成功的素质教育必定以升学率的稳步提高为前提,不成功的素质教育必定伴随着教育质量的下降和升学率的滑坡,进而影响到学校的生存。现在无论学校领导还是科任教师,以至于每位学生,都以教学质量的提高为荣,以教学质量的下滑为耻。全校上下形成了以质量评价人、以质量凝聚人、以质量激励人的风气,人人心齐气顺、劲往一处使、心往一处想,为教学质量的逐年提高打下了良好的思想基础。

(二)狠抓考风考纪,建立学生考试卡制度。教学工作要实,一不要摆花架子,二要端正教风学风。由于受学生上高中难、部分学生拿毕业证难的影响和受部分领导教师功利思想的影响,在高中招生、高中会考甚至高考中一度产生过学生作弊、师生作弊的不正之风,这种风气甚至影响到了学校的期中期末考试和检测考试,如何扭转这一风气,是学校优先要解决的问题。我们分两步解决,一是从严格招生考试入手,监考教师人选由校长将密封名单交给各楼层领导,再由楼层负责人在本楼层公布,阅卷由与我校学生数量相当的兄弟学校对调评阅。登分采用由四人为一组的互相监督制约机制,二人唱分二人登分,这就从客观上杜绝了教师作弊的可能性。在监考中严格执行国家制定的教育考试“考生违纪舞弊事件处理暂行规定”,绝不姑息迁就。特别是在会考、高考中对违纪舞弊的学生动真格,该当科记零分的、本次考试记零分,均在学校曝光台予以及时公布。学校自己组织的考试也参照这个规定执行,起到了良好的震慑作用。这种作法虽然使我们把虚高的会考优良率、合格率降了下来,但为形成良好的教风、学风、考风打下了基础。二是校内建立并实行甘谷一中学生考试卡制度。该制度从命题、制卷、考试组织、阅卷、登分、统计、评价各个环节力求客观公正,增加考试成绩的可信度。命题人和试题在考前是严格保密的,但命题范围来自于考纲要求,并由教务处收集后在考前再反馈给科任教师和学生,因而是公开的。学生一入校便被确定了考场,教务处按每考场30人左右,将同级1000多名学生插花编排至各考场,每考场最多有同班学生2人,这样便于客观评价班级成绩。试卷密封编号,一律集体阅卷,流水作业;教研组长和下组领导负责,两级复核,登分方法采用教务处制作的登分盘,将教师考试成绩作为评定课时津贴或期中期末考试奖励等次的依据。

这些措施打消了学生对考试存有的侥幸心理,教师把主要心思和精力放在了踏实教、学生放在了踏实学上,华而不实的作法自然没有了市场。

(三)推广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学校从2003年3月开始全面改善了课堂教学条件。2003年7月开通了100M电信宽带网,到2004年5月共布设418个信息点,实现了全校任何地方均可无限时上互联网的目标。2003年10月将35台台式电脑配备到各教研组、处室和行政办公室,在使用上学校不设任何限制条件,使教师迅速熟悉了电脑。2003年11月起,为各教室全面配备了多媒体电教设备,该工程与原有的“电视双向控制系统”完全兼容,不但使教师手中的任何教学资源(录音带、录像带、光盘、U盘)在各自的教室里自主播放,将各种印刷资料在实物展台上展示,还可以从互联网直接调用课件,并进行远程直播教学。2004年3月、2006年10月和2008年7月学校分三批为科任教师配备笔记本电脑218台,2010年又更新了110台。2006年10月建成了甘谷一中网站,实现了校内图书、实验仪器、学生成绩的网上查询,今后将增加学生分组实验和演示实验的网上预约及学校信息的网上发布功能。

(四)深入开展徒拜师活动。广泛的徒拜师活动,使大批青年教师迅速成才,使老教师焕发青春。

青年教师的主要问题是把握不住高考要求和教学内容的难易,同时缺乏质量意识和踏实认真的作风,学校出面为他们选择合适的老教师作为师傅,让他们结成对子,并规定青年教师每周听2次老教师的课,老教师每周听1次青年教师的课,每学期为青年教师写1份鉴定材料,同时规定青年教师要主动持教案向老教师进行课前请教。通过12批“徒拜师”148对教师的结对帮助,加快了青年教师的成才步伐。

老教师的问题是不能接受新事物。为此,学校举办了8期教师电脑培训,从初识电脑、操作系统、office、汉字输入法、上网、使用电子邮件、课件制作、多媒体教室操作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培训。现在绝大多数教师都能熟练掌握多媒体教学技术并服务于教学,今后学校对教师的培训还要由基础性向高端逐步推进。

新课程培训是一项大工程,学校除了参与国家、省级、市级培训外,还要以这些人为种子,广泛持久地进行校本培训,以适应2010年从高一级开始的新课改。

(五)规划调整学科结构。根据全省高校招生计划,学校对所设学科进行了合理的结构调整。从2005年开始,学校每年认真统计分析甘肃省高校招生计划,按照理工、文史、体育理、体育文、音乐理、音乐文、美术理、美术文八大类别的招生计划及时调整学校的学科结构,及时扭转了全校重理轻文、重文化课轻术科的现象,提高了学校在高考中的竞争力。

(六)科学的高考复习措施。

1.采用分类推进分层次教学模式,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教学的效果。

2.以统一的教学进度,很好的落实了三轮复习时间,提高了复习效果。

3.以月考周练促进了教学活动的开展,提高了学生的应试技巧和能力。

4.通过分解高考上线指标,落实高考奖励制度,提高了教师工作的积极性。

(七)建立师生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对教师的激励主要是四个方面。1、会考奖励。设优良率奖、合格率奖两项。2、高考奖励。设班级管理奖、指标奖和超指标奖、个人水平奖、特别奖(或特殊贡献奖)、学校管理奖、术科教师奖六项。3、期中期末考试奖(现改为课时津贴),分三个奖励等次和一个实施细则。4、组织高三教师外出考察(半个月)。

对学生的奖励。对考入清华、北大的学生每生奖励一万元;2005年为考上重点大学的学生每生奖励1千元及1个旅行箱;对高一、高二的三好学生及优秀学生干部的奖励与学生高考奖同时颁发。

奖励机制体现了向教学倾斜的思路,充分调动了师生的教学积极性,也是我校抓教学质量措施的一个重要方面。

2012届高考复习计划

1、高三复习按单元复习,板块复习,模拟训练三个阶段安排

①单元复习,2011年7月25日—2011年3月4日,共30周。

该轮复习要求“抓纲务本,逐点过关,不留死角”。考试大纲规定了明年的考试范围和试题的难易程度,是高考复习的依据;课本及高考复习教学用书是教师教学,学生学习的载体,必须牢牢抓住。单元复习是打基础的,是高考复习的核心环节。为了扎实推进这一阶段的复习,学校采取如下措施:一是制订周密进度计划,由教务处利用教室周志逐人检查,以便确保明年3月4日圆满完成全部复习任务,所有学科顺利转入第二轮复习;二是组织好5次校级检测和1次全县检测,以利于纵横的比较分析及进行教学分析;三是搞好快慢班的分层教学,做到教学深度不一,但进度统一;四是制定既有一定高度又可以通过努力达到的高考指标;五是兑现2011届高考奖励,以促进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②板块复习,2011年3月5日—4月22日,共7周。

板块复习可以按学科教学内容“切块分割,总体把握,在一定高度上,一定范围内前后联系,强化训练”,查漏补缺,以期有较大提高。

该阶段搞好第1次全县检测和1次校级检测,12次综合科周考和10次语数英周考。一要有训练的强度,二要有训练的深度和高度,充分发挥好,利用好我校命题组优势。作好优生偏科辅导及踩线生强化训练。要发挥学科组教师的作用,将学生学案按块分配到人,精编精选,备课组内协作,共享现有的教学资源。

③模拟训练,2012年4月23日—6月3日,共6周。

根据高考大纲所确定的内容,作几套模拟题,进一步“发现知识及能力方面缺陷,特别是通过训练学会应试,学会合理分配考试时间,掌握高考评分标准对答题的要求,学会沉着应对考场突发事件,学会合理利用考试规则”,以求取得更好成绩。

该段进行两次校级检测,其中第10次检测理化生、政史地单考,以便确定各位教师的复习成就。第9次检测要进行网上阅卷的试验,以便发现和纠正学生的答题缺陷。

针对我校实际情况,提出三轮复习的重点及口号:“一轮复习促进度,二轮复习靠责任,三轮复习练应考”。

2、举办学科讲座

从3月中旬开始的9个学科的讲座,要进行到高考前夕,旨在将优秀教师的复习经验、复习方法传授给指标内的应届学生。语数英各4讲,理化生政史地各2讲,每讲2小时,要求主讲老师按学科考前辅导的内容去辅导学生,力求在讲座时间内让学生有大的收获。

3、向管理要质量,向科研要质量

要将教学管理的触角伸向每个教师、每个学生、每堂课、每次考试,要使每个人在每个时段都感受到这种推动力。要做到进度慢了有人催,学习进步了有人肯定,学生在高三全体学生中的学习成绩做到月定位、周定位。

要将每次检测作为一次科研资料,认真分析,找出问题和优势,指导下段复习工作。学生、教师和学校都要有这种研究气息,避免复习的盲目性。一卷正答率分析要提供班和全校两种数据供教师使用,Ⅱ卷分析由科任教师自己进行,必要时在一定范围内交流。

检测考试的客观公正是灵魂,要不断完善考试卡制度,从命题、制卷、考试组织、阅卷登分四个环节入手,不断纠偏扶正,使校级检测成绩成为最可信赖的成绩。

除了搞好过程管理与推进外、指标管理也是不可或缺的,要分析近几年的上线情况,依据“上线率控制”,“出入口比较”的调研数据,制定可行的促进发展的分班高考指标;同时,将踩线生上线作为高考奖励的重要依据,使之占有相当的奖金比重。要将奖励制度与高考指标紧密结合起来,形成强有力的高考复习促进力。

存在的问题及展望

1.校园面积偏小。周边县区一中均采取扩地战略,秦安一中达到150亩以上,张川一中新校达200亩。甘谷一中校园面积由1956年的接近150亩缩小至现在的83亩,学校无法继续发展,学生基本的早操场地都无法保证,更别说修建教室、学生宿舍、饭厅和标准体育场。

2.专任教师短缺。近四年除个别教育硕士、研究生外,没有给一中分配教师。去年从全县初中和五中选调5人,也未能彻底解决这一问题。

3.对一中的长远定位尚未建立。在学校86年的发展过程中,有着其他学校无法企及的辉煌,如1944年的省教育厅直属中学,1980年的省属24所重点中学之一,2002年的甘肃省示范性普通高中等,但一中究竟应该维持现状,还是继续向国家级示范校奋斗?是在原址扩大校园,还是建设新校或建设新校区,都还没有一个明确的方向。

4.甘谷教育均衡发展和打造甘谷一中陇上名校的关系没有明确。甘谷一中在县教体局招生政策上不但享受不到优惠,反而比其他学校更差,如二中、三中、四中、六中既可以招收一中招生范围内的学生,也包收本校初中的全部学生,而一中不能招收二中、三中、四中、六中的学生。这样的招生限制使这所全省为数不多的县办省级示范性高中举步维艰,很难达到应届生二本上线率50%的示范校指标要求。在全市高考前四名的学校中,天水一中在全市招生且跨地区招生,秦安一中在全县招生,天水二中在全区招生,只有甘谷一中是县内限制性招生。今后要保住甘肃省示范性普通高中的牌子都有很多隐患,遑论发展。如果不取消现有的招生限制,在各方面给予甘谷一中政府层面的更大支持,将会造成无法弥补的遗憾。

86年前,邑人宋梓先生倾资兴办伏羌中学校,甘谷开始有了唯一的中学,也有了自己的向国家输送人才的输送小站。46年前,县委政府将南关苗圃一百多亩地划拨给甘谷一中,并建崭新校舍,始有现址上的一中。我们有信心,也有理由相信,甘谷一中今后应该会有更大的发展和提高。

存在的问题及展望

1.校园面积偏小。周边县区一中均采取扩地战略,秦安一中达到150亩以上,张川一中新校达200亩。甘谷一中校园面积由1956年的接近150亩缩小至现在的83亩,学校无法继续发展,学生基本的早操场地都无法保证,更别说修建教室、学生宿舍、饭厅和标准体育场。

2.专任教师短缺。近四年除个别教育硕士、研究生外,没有给一中分配教师。去年从全县初中和五中选调5人,也未能彻底解决这一问题。

3.对一中的长远定位尚未建立。在学校86年的发展过程中,有着其他学校无法企及的辉煌,如1944年的省教育厅直属中学,1980年的省属24所重点中学之一,2002年的甘肃省示范性普通高中等,但一中究竟应该维持现状,还是继续向国家级示范校奋斗?是在原址扩大校园,还是建设新校或建设新校区,都还没有一个明确的方向。

4.甘谷教育均衡发展和打造甘谷一中陇上名校的关系没有明确。甘谷一中在县教体局招生政策上不但享受不到优惠,反而比其他学校更差,如二中、三中、四中、六中既可以招收一中招生范围内的学生,也包收本校初中的全部学生,而一中不能招收二中、三中、四中、六中的学生。这样的招生限制使这所全省为数不多的县办省级示范性高中举步维艰,很难达到应届生二本上线率50%的示范校指标要求。在全市高考前四名的学校中,天水一中在全市招生且跨地区招生,秦安一中在全县招生,天水二中在全区招生,只有甘谷一中是县内限制性招生。今后要保住甘肃省示范性普通高中的牌子都有很多隐患,遑论发展。如果不取消现有的招生限制,在各方面给予甘谷一中政府层面的更大支持,将会造成无法弥补的遗憾。

86年前,邑人宋梓先生倾资兴办伏羌中学校,甘谷开始有了唯一的中学,也有了自己的向国家输送人才的输送小站。46年前,县委政府将南关苗圃一百多亩地划拨给甘谷一中,并建崭新校舍,始有现址上的一中。我们有信心,也有理由相信,甘谷一中今后应该会有更大的发展和提高。

相关分词: 甘谷 第一 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