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在线查询网 > 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 富林镇

富林镇_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请输入要查询的词条内容:

富林镇


1 四川汉源县富林镇

富林镇为一地名,在我国四川省以及广东省都有同名乡镇,由于受自然条件影响,以及当地政策规划不同,在发展建设方面,各个乡镇存在差别。



^基本概况


富林镇位于大相岭支脉印版山南麓,是四川省汉源县人民政府所在地,是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交通、商业的中心。地势东北高,西南低,海拔在750-1150米之间,县城海拔782米。东南接白岩乡,西北连富泉乡,西隔流沙河与市荣乡相望,南临大渡河与大树镇对峙。地理位置在北纬2920′、东经10240′,面积11.5平方公里,人口28699人。辖人民街、文化街、饮泉街3个居民委员会和广源、附城、农政、民建、麦地、鸣鹿6个村民委员会,58个村民小组,17个居民小组。镇人民政府驻和平路。

富林镇,是“古南方丝绸之路”通道,商贸繁荣。流沙河、大渡河穿过境内,在民建村杨四营汇合,沿大渡河一泻直下,峨(眉)富(林)、汉(源)乌(斯河)公路在此与108国道交汇。2000年8月23日,富林镇被省政府列入四川省2000年启动的省级试点小城镇建设之一,境内流沙河新区建设已初具规模。

^历史沿革


富林古为笮都地,秦灭蜀后,渐有开发。隋开皇20年(公元600年)始置大渡镇,大业2年(公元606年)改阳山镇;天宝元年(公元742年)改名通望县割属黎州,川西节度使韦皋曾筑城于此,分上城与下城。宋仁宗庆历六年(公元1046年)废通望县入汉源县(治在今清溪镇)。元隶属行中书省,明代设九口十三营驻军守卫,富林为其一,称富林营。清以后设乡,民国沿之,建国初称富林乡,辖今市荣、富泉、安乐、白岩、万里。1951年土改建政时置富林乡,1952年将城区析出,置富林镇,镇政府驻人民街至1992年9月。富林镇受到512大地震影响,全个县城几近变成废墟,现正重建中。

^地理环境


境内属亚热带气候,日照充足,气候温湿,多年平均气温17.7℃,年平均降水量741.8毫米,无霜期300天左右,年平均日照时数1475.8小时。适宜两季农作物的生长。

^经济发展


2001年全镇耕地面积3990亩,主产水稻、小麦、玉米、粮食总产量2793吨。蔬菜以蒜苔、白菜、洋葱、蕃茄、瓜菜等为主。水果有枇杷、核桃、桂圆、柑桔、葡萄、桃、李、梨等,年产蔬菜3411吨,水果207吨,出栏肥猪9331头。多种经营收入1897万地,农民人均纯收入1986元。

镇区内企业、个体私营经济健康发展,商贸流通正常运作。全镇个体工商户2305户,从业人员6055人。企业有花岗石板材加工、水泥制品、汽车摩托车修理、建筑、运输、粮食加工、家电维修、饮食服务业等。全镇有企业831个,其中个体企业811个,从业人员1859人,企业总产值12459万元,人平产值9545元,列全县第一位。

2 广东云安县富林镇


^基本概况


富林古镇坐落在云安县南部,云雾山脚下,漠阳江源头。东邻新兴、南接阳春、西连罗定、北倚云雾山。行政区域面积164.7平方公里,总人口5.2万人。素有“民俗文化之乡”、“长寿之乡”、“红色老区”之称。是粤西云浮民俗风情摄影基地、云安县民俗文化活动中心、“三罗武装斗争第一枪”发源地革命老区镇。辖下15个村委会、1个居委会,镇城总体规划面积6.3平方公里,建城区面积1.29平方公里,是广东省268个中心镇之一,是“三罗武装斗争第一枪”的发源地及革命老区镇。全镇总户数12013户、总人口49976人。2006年,全镇实现工农业总产值1.87亿元,其中农业产值14282万元,工业产值4368万元,实现工商税收232万元,比2005年度增长20.1%。

^地理环境


富林镇位于广东省云安县南部,东经11155′,北纬2239′。与罗定市、阳春市和新兴县接壤。行政区域面积164.7平方公里,辖高一、高二、民主、东路、山草、界石、寨塘、马塘、河邦、庙山、南浦、元眼围、云利、云舍、南洋15个村委会、1个居委会。富林圩镇中心一带为盘地,四周群山环抱。境内有云浮市最高山峰——海拔1140米的云雾山主峰,海拔500米以上的山峰有小云雾山、云舍尖、石狗岭、黄茅顶、白花顶等。河流有马塘河、属漠阳河的源头。境内马塘河,流经东路、高一、高二、寨塘、马塘等村,属漠阳河源头之河。建有东升小(一)型水库和蛮洞、湖塘、虾公山、响水等四座小(二)型水库。留河线连接324国道,贯穿全镇通阳春巿河朗镇,还有富林至罗定金鸡线、富林至南浦凌霄岩线;环市二路经富林通新兴天堂,初步形成东南西北的交通网络。富林镇镇区总体规划面积6.3平方公里,建城区面积1.29平方公里。是广东省268个中心镇之一。累年平均气温21.5℃,降水量1520毫米,霜日7天,属南亚热带季风区。

^历史沿革


富林镇辖地,唐德四年(621年)属富林县一部分。宋开宝五年(972年)并入铜陵县。明万历五年(1577年)划入东安县后,清乾隆五年(1740年)设上富林堡、中富林堡。清同治年间设富林堡。民国15年(1926年)改堡为乡,以后分设富林上乡、富林中乡、界石乡。民国36年合并为双富乡。1948年,三罗武装斗争第一枪在富林的关帝庙打响。

1949年4月20日,经粤中分委批准,云浮县人民政府在富林莲塘宣布成立,县长是麦长龙。云浮县人民政府成立时的驻地位于云安县富林镇界石村委会莲塘村,该旧址瓦房青砖建筑,共有房子2栋,占地面积1000多平方米,自1949年11月中旬,云浮县人民政府迁往云浮后,这里曾用作公社、粮仓、饭堂等。新中国成立后,乡的设置多次分合。1958年4月设富林乡,9月并入托洞乡,10月成立云雾山人民公社。1961年3月分设富林人民公社。1983年4月设富林区。1986年10月设富林镇。1993年,富林镇被肇庆市划为“解放战争时期游击根据地”,建有烈士纪念碑和三罗武装斗争纪念亭,为云浮市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995年,云浮设地级市后,富林镇隶属云城区,1996年县、区分设,富林镇由云安县管辖。镇政府驻富林圩,辖1个居委会,15个管理区,243条自然村,2006年有人口49976人,其中农业人口39384人,非农业人口10592人。

^自然资源


境内的大云雾林场,是云浮市用材林基地之一,辖30平方公里,有林业用场11.69万亩。富林镇的大理石储量为1976万立方米,矿藏主要有大理石、石灰石、煤、石棉等,其中大理石(凌红、猪脑红等)储量1700万立方,石灰石储量8000多万立方米。大理石主要分布在马塘文峰、东路高排、马塘老虎坳、寨塘倒流水、界石禾岔塘、界石马山等地方。其中文峰储量为43.8万立方米,是白色白云大理岩,地表呈卡斯特残山出露,矿体呈北东走向分布,长200米,宽110米,岩层为厚层状,是采取建材石料及饰面石材之重地;高排山储量为25万立方米,为红色白云石大理岩,岩石全部大理岩化,矿体长200米,宽40米,岩层为厚层状及块状,结构完整,为建筑石材及饰面石的理想材料;老虎坳山储量65.2万立方米,为红色白云石大理岩,矿体呈南北走向,长80米,宽13至43米,岩石为厚层状及块状,结构较完整,是建筑及饰面石之材料;倒流水山,储量为51.96万立方米,为杂色角砾状大理石,呈卡斯特残山出露,岩层为厚层至巨厚层及块状,长185米,宽130米;禾岔塘,储量15万立方米,为红色角砾状大理岩,矿体在稻田之中,长500米,宽20米;马山西端,储量0.6万立方米,为白色结晶大理石,岩层为厚层状及块状,长60米,宽20米;新社背山,储量2立方米,为白色结晶大理岩,分布在稻田中。。水资源相当丰富,目前已成规模的水电站有9个,年总发电量350万度,有山塘水库47宗,储水量达627.84万立方米。计有山地面积20万亩,耕地36019.2亩,其中水田18650亩。主要经济作物:荔枝、龙眼、稻谷、木薯、花生、黄豆等。全镇种植龙眼7000多亩、纸材林7000亩、柑吉10000亩和蚕桑800亩,水稻插植面积34015亩,其中优质杂交稻和优质常规稻面积占95%以上。

^基础建设


富林镇的市政配套设施完善,通信、供水、供电、教育完善。设有中学1所及小学17所。建有镇级卫生院,各村委会设有卫生站。15个村委会实现网电到村到户。通信设施完善,实现村村通电,有15个村委会能正常接收移动信号,固定电话用户6050户。建有镇级供水站1个,文化娱乐中心1间。

^民俗风情


历史底蕴深厚 富林是一座具有千年历史的文明古镇,文化底蕴深厚。唐朝武德四年(621年),置富林县,辖县境西南部茶洞、托洞、镇安、白石、河朗等地,历时352年。明万年五年(1577年),始建东安县,分设富林所城。辛亥革命时期的清朝末年至民国初年,富林籍陈济坤任东安县最后一位县长、民国元年第一位民选县长。新中国成立前夕,1949年4月20日,云浮县人民政府率先在富林莲塘村挂牌宣布成立。改革开放时期,云浮市、县、区分撤,富林籍詹大扬任云安县第一位县委书记。

富林所城遗址、陈太保庙、何氏节孝祠、止戈营等遗迹,马塘神庙、耀德书院、云利古村中间屋等富林八景,其文化积淀深厚,人文历史可歌可泣。富林又是汉族与瑶族、壮族、侗族等多个民族聚居的地方,本地白话、客家话(涯子话)、闽南福佬话(学佬话)、云舍话等四大方言,历经各历史朝代族群迁徙并存于一镇,出现一村(马塘)三方言、一姓(曾氏)两种话(一家人讲两种话)的奇观。富林方言是保存和发展人类有形遗产和无形资产的有力载体,也是云浮方言最集中、最古老的活化石;同时也深刻反映富林百越地历史悠久,兼容并包,和谐古朴的民风。

富林历史名人辈出。江津清官、乾隆大儒曾寿一,在川任官期间被百姓称为“活菩萨”。1864年重刊版《广东通志》,把他列入《儒林传》;清末民初云浮县县长陈济坤,是辛亥革命老人,也是广州陈家祠创建人之一;中国第四机械工业部第七七七厂总工程师,云浮籍技术职称级别最高的国家级专家、教授级高工陈喜棠,乃我国电子学、物理学著名专家、科学家。

民俗文化精彩

富林民俗文化异彩纷呈。云利醮会、太保庙炮会、各村庄的安龙、做社,传统特殊的乡村婚宴、寿诞,隆重而热闹,是云安民俗文化的一朵奇葩。富林古镇的“云利醮会”、“马塘庙会”、“太保庙炮会”等民间节俗,规模盛大,章程严谨,可谓在传承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了当地的民俗文化。

马塘庙会又叫“菩萨出游”,是马塘神庙十三甲民众(3万人)纪念关帝爷出游的日子。马塘神庙始建于明朝万历11年(1583年),至今已四百多年历史。庙会每三年举办一次。2008年6月12日-17日,马塘村“菩萨出游”冠名为“马塘庙会暨首届云浮富林民俗文化欢乐节”,在马塘神庙隆重举行。活动人数由十三甲3万民众参与倡议为全镇近5万民众参与。云利醮会是以“祈福、休闲、过节”为主题,民间自发组织的云浮三罗地区最隆重、最具影响力的乡村民俗文化大盛会。一是历史悠久,十年举行一次(逢丁见醮),始于明、兴于清、盛于民国、衰于文革。二是民俗文化浓郁,由开坛、巡游、行香、散醮四大部分组成。三是规模宏大,盛况空前。盛大“百家宴”每天宴席60席。不到2000人的村庄,但在醮会期间,外出人员、亲戚外嫁女等全部回来,达5000人次参加。另外,烧炮也是富林农村最传统的节俗,从正月初十下林冲村最早烧炮开始,一直烧到农历太保庙炮会的九月二十七日,且一村比一村隆重。安龙是按照各村习俗,其活动是购长布一幅,模拟制成一条“虾龙”,或在祠堂、社坛上用米堆成一条“龙”,然后召集全村人在附近山顶举行相关仪式。做社是农家祭祀社神的活动,目的是酬谢社神,祈求丰收。

风情山水多姿

绿色富林:富林辖区像一个狭长形的盆地,四周群山环抱,鸟语花香,绿水环绕,青山常伴,古代交通不发达时,这里几乎成了世外桃源。云雾山主峰是云浮最高山峰,海拔1140米,峰顶终年云遮雾绕,景象万千,“云浮”地名因境内有“云雾山”而得名。今日云雾山,四时鸟语花香,深谷多级瀑布流水潺潺,美景让人流连忘返。东升水库集雨面积20.88平方公里,总库容量634万立方米。东升水库与大云雾林场山水相连,是富林天然绿色大氧吧。

奇山异水:漠阳江马塘河发源于大云雾山南侧,属漠阳江上源头。流经高一、高二、寨塘、马塘、云利,与流经南浦、河邦的凌霄岩河在庙山合水相会。初向西南入阳春,再折向东南从阳江市的北津流入南海。漠阳江干流长169公里,她滋润养育了沿河两岸人民,是富林的母亲河。南国洞府凌霄岩是国家地质公园、省级风景名胜区。石子围岩洞万年动物化石遗址——云浮周代百越地。洞内藏有中国罕见的犀牛、东方剑齿象牙和鹿、虎、豹、熊猫等10多种珍稀动物牙齿化石,经专家鉴定为更新世纪晚期的动物化石,距今已有10万至15万年的历史。

风情富林:富林古镇可探古寻幽的古洞、古化石、古书院、古寺、古宅、古村落形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同时,富林周边15公里内的景区有阳春市国家地质公园(南浦)凌霄岩、玉溪三洞,云利长寿村古村落民居、莲塘云浮县人民政府旧址、耀德书院、马塘神庙、马塘回音壁、三罗武装斗争纪念亭、石子围岩洞万年化石遗址等,处处彰显民俗风情。

相关分词: 富林镇 富林 林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