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在线查询网 > 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 福宝镇

福宝镇_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请输入要查询的词条内容:

福宝镇


合江县福宝镇地处川黔交界,四川盆地南缘,是国家AAA级风景名胜区,省级小城镇试点镇和历史文化古镇。福宝古镇是四川省十大古镇之一,始建于元末明初,以庙兴镇,依山而建。福宝镇距县城42公里,四面环山,镇域经济以粮食、畜牧业、林业、旅游业为主。福宝古镇的魅力在于它的文化蕴涵。张爷庙、万寿宫、惜字亭及古镇居民,具有一定的历史、文化和观赏价值。福宝镇保留有浓厚地方特色的高胜山歌、民间器乐演奏、传统灯戏、狮子翻高台、猴子爬高竿、傩戏等民间艺术。



镇情概况


福宝镇位于四川省合江县东南部,地处川黔交界,四川盆地南缘,是国家AAA级风景名胜区,省级小城镇试点镇和历史文化古镇。全镇幅员面积267.9平方公里,辖29个行政村,148个农业生产合作社,4个街道居委会,33个居民小组,总人口33406人,其中农业人口29700人,镇域经济以粮食、畜牧业、林业、旅游业为主。宝古镇距离合江县城42公里,距泸州市有103公里,是国家级富包森林公园的门户,古镇始建于元末明初,到明末清初已"积众数百家,可为巨镇",成为大漕河流域政治、经济、文化交流中心。建镇时因交通极不方便,谋生艰 难,故以庙宇兴场,得以取名佛保场,后因在一次大火后重建,在正街上挖到一直径七尺大的鹅卵石,后改名为佛宝新场。解放后更名为福宝场。蒲江由南向北从古镇西边穿过,白色溪回龙河羽区于古镇而经三面,。500多年的沧桑,富宝古镇仍然保存着以前的建筑格局。在0.3平方公里的小镇上,百分之95是明清建筑;有100多家古店铺和三宫八庙。福宝镇属亚热带气候区,植被为常绿阔叶林带。镇内天然物种丰富,有国家重点保护的珍稀植物桫椤、水杉、红豆杉等。野生动物种类多,有豹猫、野猪、猴子、山羊、竹牛、竹鸡等上百种。福宝镇元兴桫椤沟、蒲江漂流、高村岩墓群、福宝古镇等景点吸引无数文人墨客、诗人、画家前往旅游观光。著名电视剧《米》、《傻儿司令》、《狂》、《世纪人生——董竹君》等片在此拍摄,享有川南影视基地的美称。

福宝古镇

福宝镇始建于宋末,明清时已初具规模。古镇依山傍水,五桥相通,三水相汇,镇周青山翠叠,河岸绿竹摇风。高处望去,高低错落、鳞次栉比的屋宇千姿百态,排排吊脚木楼随山势起伏,错落有致。镇内小街宽不过三四米,窄处仅容一人过,全系青石板铺就,石阶起起落落,蜿蜒上腾伸向前方。房舍多为明清风格的木结构建筑,一般是一楼一底、前店后宅的格局,灰瓦、白墙、青石板的天井,具有典型的川南民居的风格。古镇三宫八庙残存的寺院、佛塔、雕塑、绘画等散发着悠久历史文化和建筑艺术的光辉。

村庄代码


代码 510522112:~001回龙桥社区 ~002天堂坝社区 ~201高村 ~202大亨村 ~203岩口村 ~204鲤鱼村 ~205红岩村 ~206铜鼓村 ~207福田村 ~208穆村 ~209杨榜村 ~210鹤招岭村 ~211硝岩村 ~212骑龙村 ~213聂石坝村 ~214渡口村 ~215打撮坝村 ~216燕口村 ~217互爱村 ~218鹿鸣村

区划沿革


福宝镇是四川省十大古镇之一。1953年置福宝镇,1958年为福宝公社,1963年复镇,1992年修竹、粟子、元兴、骑龙庄4乡并入。

1997年,面积267.9平方千米,人口3.4万人,辖茶店、飞蛾、大亨、岩口、高村、枝园、铜鼓、红岩、方丘头、分水、鲤鱼、杨旁、放生坪、木村、周坪、刘坪、福田、园门、硝岩、骑龙庄、枣木、尧咀、鹤招岭、聂石坝、渡口、大皇山、松月寺、干溪、打撮坝29个行政村和双河街、福华街、西河街、回龙街4个居委会。

2002年,面积267.9平方千米,辖29个行政村148个村民小组,4个居委会,总人口33642人,其中农业人口29438人。

2004年,面积267.9平方千米,辖29个村、1个社区,总人口35000人,其中农业人口28956人。

2006年,天堂坝乡撤销并入福宝镇。

2007年11月5日,合江县人民政府《关于福宝镇适度调整村级规模的批复》(合府发[2007]283号):撤销分水村,并入红岩村;撤销方丘村,并入鲤鱼村;撤销茶店村,并入高村村;撤销正大村,并入鹿鸣村;撤销干溪村,并入打撮坝村;撤销大皇山村、松月寺村,并入聂石坝村;撤销元门村,并入鹤招岭村;撤销枣木村,并入骑龙村;撤销尧嘴村,并入渡口村;撤销飞蛾村,并入大亨村;撤销枝园村,并入岩口村;撤销刘坪村,并入福田村;撤销周坪村,并入穆村;撤销放生坪村,并入杨塝村;保留燕口村、互爱村、硝岩村、铜鼓村。

:原天堂坝乡 位于合江县东南部,距县城81千米。南面与重庆江津市(现江津区)四面山接壤,西南毗邻贵州省赤水市和习水县。有天堂坝至合江的公路。有红圈子省级风景旅游区。1951年设大鹿乡,1953年分为光华、大鹿2个乡,1956年合并为光华乡,1958年改公社,1962年更名天堂坝公社,1983年改乡。 1997年,面积172.4平方千米,人口0.3万人,辖正大、鹿鸣、燕口、互爱4个行政村。 2002年,面积172.4平方千米,辖4个行政村19个村民小组,1个居委会,总人口3295人。 2004年,面积172.4平方千米,辖4个行政村19个村民小组,1个社区,总人口3291人。2006年,撤销天堂坝乡,并入福宝镇。

名胜古迹


福宝古镇是国家级富包森林公园的门户,古镇始建于元末明初,到明末清初已“积众数百家,可为巨镇”,成为大漕河流域政治、经济、文化交流中心。建镇时因交通极不方便,谋生艰难,故以庙宇兴场,得以取名佛保场,后因在一次大火后重建,在正街上挖到一直径七尺大的鹅卵石,后改名为佛宝新场。解放后更名为福宝场。蒲江由南向北从古镇西边穿过,白色溪回龙河羽区于古镇而经三面。500多年的沧桑,富宝古镇仍然保存着以前的建筑格局。在0.3平方公里的小镇上,95%是明清建筑;有100多家古店铺和三宫八庙。

回龙街是全镇现保存最完整的一条古街,沿回龙桥而上,在大青石铺成的街道两旁,民房一间靠一间、大小不一,形成九龙巷、刘家巷、包青巷、柴市巷、鸡市巷等五条巷道,街道全长450米,宽1.5--8.0米,是当时最热闹的繁华地段,并有回龙桥、三宫八庙、惜字亭等古建筑掩映其中。

回龙桥建于道光二十年,全长25米,桥面宽4米,拱高6米,桥的中央部位镌雕有一条龙,桥中挂有剑,雄跨于白色溪上(回龙河),桥街全用大青石铺就,栏杆是大青石雕刻成歇山式房顶式样,是当时福宝大漕河唯一的一座石拱桥。

惜字亭建成于乾隆五十五年庚戌天中月,共六层八方,仿八卦图型,高八米,每层每方都刻有深浮雕图案,且不相同,是"天后宫"烧钱化纸的地方,所以又叫“字库”,俗称“化钱炉”。

三宫八庙:清源宫、万寿宫、天后宫、五祖庙、土地庙、张爷庙、禹王庙、火神庙、灯棚、王爷庙、观音庙。布局合理,且格局基本完好,大都设有戏楼、厢楼、天井、板壁、框架穿,雕梁画栋现存一部分,除王爷庙、灯棚、观音庙未在此街外,其余的庙宇占地面积占了回龙街的五分之二,是相当集中的,带动了民居的建筑。

福宝古镇依山而建,三面唤水,有“一蛇盘三龟”、“五桥锁二江” 之说。其实古镇的选址符合自然,建筑布局合理,功能完整,形式奇特,实属少见。因而每条小巷,每座寺庙,每个院落,每处建筑,都会给你不同的感觉,都是一幅旖旎的山乡风情画,给你视觉的享受。

佛宝古镇的魅力,还在于它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沉淀,无怪乎,许多电影、电视剧要在此借景拍摄。北影、峨影等先后在这里拍摄了《狂》、《米》、《山风》、《傻儿司令》、《世纪人生》等电影、电视剧。它还吸引了不少摄影家、画家前来创作、绘画,并给与高度的评价。

镇境内山川秀美,人杰地灵,党的早期高级领导人穆青就出生在我镇骑龙村。森林和旅游资源丰富,林业用地20063.9公顷,活立木总蓄积量为570871立方米,楠竹林面积为5万余亩,年可采伐楠竹12-18万根。属亚热带气候区,植被为常绿阔叶林带。天然物种丰富,有国家重点保护的珍稀植物桫椤、水杉、红豆杉等。野生动物种类多,有豹猫、野猪、猴子、山羊、竹牛、竹鸡等上百种。镇内元兴桫椤沟、蒲江漂流、高村岩墓群、福宝古镇等景点吸引了无数文人墨客、诗人、画家到此旅游观光。

旅游经济


福宝镇地处国家AAA级风景名胜区,发展前景十分广阔,小城镇建设方兴未艾,完成了小城镇建设高标准设计图,投资300多万元的福宝三级客运站正在紧张施工中。交通、通讯进一步改善,甘玉公路路面硬化全面完成通车,全镇程控电话1100多门,农村无绳电话64门,手机、传呼逐步普及。景区已开通移动通讯、程控电话。福宝镇结合中央实施西部大开发这一千载难逢的机遇,提出了实施旅游兴镇战略,把福宝风景区建设成川、黔、渝旅游金三角的重要景点,建设生态旅游强镇。

围绕旅游兴镇战略,福宝镇做好三方面的工作:一是福宝作为省级小城镇试点镇要加快集镇建设步伐,完善旅游服务功能,通过5-10年的努力,集镇面积达2.5平方公里,场镇居住人口达1.5万人;二是抓好古镇开发,恢复"三宫八庙"增加旅游景点;三是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发展旅游产品,在福宝茶店至玉兰山公路两旁建成万亩生态旅游绿色经济长廊,大力发展观光农业、休闲农业,改善景区观光环境为佛宝风景区增添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福宝民风淳朴,地方文化特色浓厚,秧歌、腰鼓、唢呐、傩戏等民间文艺,深受省内外行家赞誉。

人口数据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

总人口 28396

男 14678

女 13718

家庭户户数 9647

家庭户总人口(总) 28331

家庭户男 14643

家庭户女 13688

0-14岁(总) 6751

0-14岁男 3476

0-14岁女 3275

15-64岁(总) 18876

15-64岁男 9822

15-64岁女 9054

65岁及以上(总) 2769

65岁及以上男 1380

65岁及以上女 1389

户口本地住在本地 27502

旅游景点


回龙街

福宝镇现保存最完整的一条古街,沿回龙桥而上,在大青石铺成的街道两旁,民房一间靠一间、大小不一,形成九龙巷、刘家巷、包青巷、柴市巷、鸡市巷等五条巷道,街道全长450米,宽1.5--8.0米,是当时最热闹的繁华地段,并有回龙桥、三宫八庙、惜字亭等古建筑掩映其中。

回龙桥

回龙桥建于道光二十年,全长25米,桥面宽4米,拱高6米,桥的中央部位镌雕有一条龙,桥中挂有剑,雄跨于白色溪上(回龙河),桥街全用大青石铺就,栏杆是大青石雕刻成歇山式房顶式样,是当时福宝大漕河唯一的一座石拱桥。

惜字亭

惜字亭建成于乾隆五十五年庚戌天中月,共六层八方,仿八卦图型,高八米,每层每方都刻有深浮雕图案,且不相同,是"天后宫"烧钱化纸的地方,所以又叫"字库",俗称"化钱炉"。

三宫八庙清源宫、万寿宫、天后宫、五祖庙、土地庙、张爷庙、禹王庙、火神庙、灯棚、王爷庙、观音庙。布局合理,且格局基本完好,大都设有戏楼、厢楼、天井、板壁、框架穿,雕梁画栋现存一部分,除王爷庙、灯棚、观音庙未在此街外,其余的庙宇占地面积占了回龙街的五分之二,是相当集中的,带动了民居的建筑。

福宝古镇依山而建,三面唤水,有“一蛇盘三龟”、“五桥锁二江”之说。其实古镇的选址符合自然,建筑布局合理,功能完整,形式奇特,实属少见。因而每条小巷,每座寺庙,每个院落,每处建筑,都会给你不同的感觉,都是一幅旖旎的山乡风情画,给你视觉的享受。

天堂坝景区

天堂坝景区在大槽河源头,与贵州省习水县的银匠沟景区毗连。从合江县城坐车,经福宝镇,80公里就到天堂坝。天堂坝景区长约30公里峰回路转,老树枯藤。珍稀植物有:桫椤、水杉、篦子三尖杉、鹅掌揪、红豆、银杏等;珍稀动物有:金钱豹、灰鹿、凤尾蝶、白鹇、红腹锦鸡等;景区内的丹霞地貌红色岩石和绿色林海相映成趣。或山峦起伏,或溪流纵横,或深山古木,或飞瀑流泉,景色各异,争相诱人。 天堂坝景区有瀑布几十处,其中以大鹿洞瀑布、洞坪瀑布、天堂瀑布最为壮观,大小瀑布倾泻激荡,掀起满天烟雾,轰然鸣响,数里之外也能感受到其威势。平滩映月、镜泊通幽;石有莲花异石,石人镇关,狮子望莲台;沟有天竺沟、刀关沟、杜鹃沟、神农沟;古迹有三元寨、武定门、川主岩;野生花草以寒兰和杜鹃花著名;土产以蜂蜜和竹笋著名。气候凉爽,空气清新。溪流清浅,可以戏水;山径林荫,可以放歌;蛙鼓杂沓,可以垂钓;悬岩突兀,可以怀古。晴登山,雨泛舟,霜晨鹿鸣,雪夜虎啸。早晨采一把带露的杜鹃花,中午捉一筐鲜活活的红螃蟹,晚上烧一堆雄旺旺的篝火。其乐也融融。

民风民俗


佛宝唢呐

每支唢呐由三部分构成,多选用枇杷树或硬杂木雕杆,下部由竹编成唢呐状,漆上黑漆,嘴部用铜,由乐师自制。佛宝唢呐分头堂唢呐、中堂唢呐、小唢呐、叽叽小唢呐(超小唢呐)四种。头堂唢呐口径16厘米,长72厘米;中堂分大二堂、小二堂和三堂。大二堂口径12厘米、长70厘米;小二堂口径15厘米,长48厘米;三堂口径12厘米,长45厘米;小唢呐口径9厘米,长32厘米;叽叽唢呐口径约5厘米,长约10厘米。头堂、中堂和叽叽唢呐不常用。常用的是小唢呐。一个唢呐队唢呐的多少决定唢呐队的大小,一般不少于2至3支,有长唢呐(头堂、中堂)的队必须配小唢呐。每个唢呐队要有竹节鼓、梆、盆鼓、堂锣、钵、马锣等伴奏。 佛宝唢呐曲目繁多,具有独特风格和表现的多样性。有表现山野风光、动物情态和人的情绪三大类。其中,以表现人的情绪的乐曲为众。表现林区风光的乐曲高昂壮阔,有高山流水,山洪奔泻、岩头滚石、林涛怒吼之气。如唢呐《落地金钱》、锣鼓《快二流》等。表现为动物情态的乐曲活泼机警,富有鲜明的动感。如唢呐《懒蛇出洞》、锣鼓《扑灯蛾》等。在表现人的情绪的乐曲中,有的热烈欢快,如唢呐《过街调》、锣鼓《石不换》等,有的凄婉缠绵,如唢呐《水泗洞》、锣鼓《懒翻身》等。

高腔山歌“福宝高腔山歌”是福宝产生、流传并向川南黔北渝西地区传播的一种古老而独特的原生态山歌。福宝地处川南黔北渝西结合部,在漫长的历史演进过程中,融合了巴蜀文化、夜郎文化与中原文化而形成独特的山地文化。

福宝高腔山歌以七言为主,采用赋比兴手法并以比兴手法为众,且保留了大量的入声字。衬词常用一连串的虚词,多为开口音发声。山歌体式有长调高腔和短调高腔,调式多汉族五声调式中的徵调式、角调式,长调高腔多单二部曲式,短调高腔为一部曲式。山歌曲牌多,表现内容广。唱腔高亢、粗犷,感染力大,穿透性强。

福宝高腔山歌伴随历史演进的时空,孕育出许多歌事、歌俗、歌礼、歌规,形成丰富独特的福宝高腔山歌文化。福宝高腔山歌源于先民农耕、渔猎、伐木等劳动。福宝高村东汉崖墓上一幅“渔耕图”岩画表明,福宝山歌在汉代已相当发育。明末清初时期,大批“湖广”人迁居福宝,将中原歌谣融入福宝山歌,丰富了福宝山歌的形式和内容。到清末民初,福宝山歌由地头歌唱发展到搭台赛歌,成为重要的社会文化形态。

福宝高腔山歌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丰富的曲牌调式,生动地表现了人们的生活、劳动、内心世界和地域风情。福宝高腔山歌曲调分为长调和短调。长调高亢缠绵,短调清越流畅。长调为单二部曲式,第一部由两句歌词两个乐句进行呈现和展开,第二部由衬词组成的乐句加以补充和发展;短调为一部曲式,由起承转合式的四句体乐段构成。

合江傩戏傩,是古代民间逐疫驱邪的一种巫术仪式。驱赶邪魅时,人们口中不断发出“傩”、“傩”的镇喝之声,故而这种活动便称为“傩”。由于傩仪中人们头戴面具,装扮成各种威慑精怪的神灵形象,“傩”仪中实际上已经包含了一种戏剧行为,所以“傩戏”之名也就相应产生了。 四川傩戏遍布巴山蜀水,千姿百态,名称繁多,有“庆坛”、“阳戏”、“傩愿戏”、“梓潼戏”、“师道戏”、“鬼脸壳戏”等等称谓。合江则称“赵侯坛”或“端公戏”。

赵侯坛是属庆坛类傩戏。它以隋朝嘉州刺史赵昱为坛神。因赵昱历史上曾封侯,故尊称赵侯。赵侯坛长期来流行于合江县境内,相传赵昱隋朝人氏,时与兄赵冕从师李珏、在四川道教圣地青城山修道。隋末,应朝廷之邀,出任嘉州刺史。任上,适逢犍为孽蛟作怪,水患淹没庄稼、农舍。赵昱率领全县军民与孽蛟奋战,并亲自执剑入水。在沿岸军民呐喊助威下,挥剑力斩孽蛟,平息水患。“州人顶戴,视为神明。”为纪念其治水德政,在灌口立祠以祭,又因其排行老二,故世称赵二郎,后人以“灌口神”水神祀之。唐太宗曾封其为神勇大将军。唐明皇华蜀,加封为赤诚王。宋真宗时,崇道教为国教,又鉴于赵姓同宗,加封赵昱为道教真神,名“清源妙道真君”。合江是水路要道,境内江河遍布,因此极奉斩蛟治水的赵昱。每届岁暮,人乐余羡,用巫者拔除邪祟,鸣锣、击鼓、吹角、男扮女装、歌舞达旦,名曰庆坛。庆坛时,在坛场正中立“正一玄皇上赵侯圣主”字牌,隆重祀之。

旅游服务


交通:去福宝古镇可在成都中转,在新南门汽车站乘坐发往合江的客车,合江县城每天有多班发往福宝的车次,票价约15元。

住宿:当地档次比较高的宾馆有福宝大酒店、福宝林场宾馆、福宝粮贸宾馆、东方明宾馆等,还有许多民居旅馆和招待所,费用从10-100元不等。

美食:竹笋、野菜、佛宝豆腐干、佛宝老腊肉。这里还出产酥饼、豆腐干、山花蜜、梅子酒、叶儿粑等小吃,风味独特。

相关景点


南浔镇 溪口镇 大济镇 塘栖镇 留下镇 慈城镇石浦镇 梁弄镇 临浦镇 王江泾镇 李庄镇 盘石镇 后溪镇 清泉镇 元通镇 福宝镇 宝山镇 和顺镇 黑井镇 石羊镇 晋城镇 陈贵镇 洈水镇 新沟镇 蔡家榨镇 五里界镇 安山镇 张湾镇 铁山镇 金山店镇 保安镇 兴国镇 白沙镇 龙港镇 洋港镇

相关分词: 宝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