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在线查询网 > 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 浮云流水

浮云流水_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请输入要查询的词条内容:

浮云流水




作品信息


名称:《浮云流水》电子版

作者: 李金生

时间: 2004年12月

作者介绍


李金生,男,浙江省云和县人,1949年1月出生于上海,1968年毕业于江西共产主义劳动大学永修分校。文革期间,在江西永修、浙江云和当老插三年。1972年回城分配到云和县物资局,1984年调云和县统计局,先后任股长、科长、办公室主任。从1989年开始,参加全国人口、三产、工业、基本单位普查,任云和县人民政府普查办公室副主任,期间主编《云和三百姓》、《云和人口研究》、《云和人口五百年》等,填补了云和人口、姓氏历史资料的空白。从1991年以来,撰写人口、三产普查资料分析和综合、专题统计分析文章100余篇,有30多篇先后被国家和省、市、县报刊或研讨会、论文集所采用,其中有7篇获省、市统计系统和地区行署一等奖、三等奖。2002年,在中国政府统计机构成立五十周年之际,选择52篇文章汇篇成《欠发达地区发展与探索》一书,是丽水市首次个人发表的统计分析文集。从2000年开始撰写散文作品,先后有数十篇刊登在国家和省、市、县报刊杂志上。系丽水市统计学会常务理事,云和县作家协会会员。

自序


我的家乡古称浮云,明景泰三年(1452),析丽水县浮云乡和元和乡之半建县,兼取二乡名尾字,称云和县。云和地处浙西南山区,境内山地连绵,群峰林立,有海拔千米以上山峰184座,其中白鹤尖,海拔1593.1米,为县之冠峰。坐落在山间盆地的云和县城,向有“狮象把水口,龙凤舞中央,金龟守大门,犬眠獭鲤间”之说。在县城正中之北的凤凰山,不仅形似,而且神似,成为云和一景。年年岁岁,春夏秋冬,凤凰山上洁白的浮云总是变幻无穷,时隐时现,时高时低;忽聚忽离,忽飘忽散,虚无缥缈,犹如仙境。而发源于云和县西南部最高峰白鹤尖的浮云溪,从西流向北穿过中部,绕县城南,流至离县城9公里的局村注入瓯江上游龙泉溪,使依山傍水的云和盆地成为冬暖夏凉的洞宫福地。

游子之意如浮云。六十年代,我投奔大哥到江西鄱阳湖畔求学,那里的红土地让风一刮灰蒙蒙的望不到边,总想起家乡湛蓝的天空和洁白的浮云。在他乡读书三年,继而下放到农村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两年后,仍回到无限思念的浮云溪畔凤凰山下,结束了浮云游子的一段历程。

少时我亦抱有浮云之志,梦想能当科学家、工程师、作家……为国为民多作贡献,也崇敬军人能保家卫国。岁月如浮云似流水,蓦然回首,可怜白发生,却是一事无成,空有浮云之志,愧对哺育我的土地和家乡父老。

很早,我就萌发留点墨迹在人间的欲望,可总是忙忙碌碌下不了笔。1999年深秋,一场大病差点见了阎王爷。从医院出来后,虽仍坚持上班,而在家中已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闲着无聊才决心开始动笔。用时方知才疏浅,头脑空空无从下手。只得翻箱倒笼,寻找发黄的老照片、笔记本等资料,清理埋在岁月尘土之中的种种记忆,勉强凑合成六个部分。第一部分:西野童年。俗说话“人老二遍小”。乡村幼时童趣仍历历在目,仿佛就在昨天。第二部分:横街百年。横街是云和县城最古老的街道之一,也是我生身父亲的祖籍地。记录百年横街的变迁及郭氏家族的生衍不息。第三部分:寄读江西。记载了江西求学生活和异乡风情。第四部分:浮云流水。人生犹如浮云流水,一去不复返。裁下尘封在记忆中的一块浮云,掬取记忆长河中的一觚流水。第五部分:数海人生。三十载统计生涯,在数字的海洋里遨游。酸甜苦辣烫,自有一番滋味在心头。第六部分:山水游踪。外出开会、旅游,虽不曾登临名山大川,却也曾造访一些风景名胜,江山无限,萦怀不去……若能为后代追寻父辈的踪迹作些参考,为朋友在茶余饭后或闲谈时资之一笑,将是我最大的慰藉。

目录


西野童年

我和共和国同龄

兄弟姐妹六人四姓

亲兄弟同名不同姓

云和城西贵溪是我故乡

王姓溯源与贵溪王姓※

李姓溯源与黄水碓李氏

城南旧事

贵溪李姓

我的父亲

陪伴父亲最后的日子

百年木床

记忆中的养母

没娘的孩子象棵草

老游戏※

拔草砍狼衣放牛

农村过年※

打年糕※

煎雀

菜头咸

豆腐泥

油筒饼

清明蓬餣

家乡的水碓※

农村文艺演出

露天看电影

我与贵溪小学

在沙溪小学读书的日子

处州府最早创办的洋学堂

两次就读于云和中学

横街百年

不断发展的新建路和郭氏家族

郭姓溯源与云和郭姓

郭家老祖母

全国劳模郭耀池

九九重阳父生日

痛别父亲

又是九九重阳节

忆母亲十次回故乡

从未谋面的台湾六叔

附:郭乃英给云和县人民政府、政协的亲笔信

半个多世纪的哀思

梦见大哥

大姐姚娟

大哥吉余

省级劳模郭金生

妹妹海云

五弟国强

寄读江西

第一次乘车出远门

江西共产主义劳动大学

附:毛泽东主席给江西共产主义劳动大学的一封信

怀念钟枚云老师

红卫兵破“四旧”

全国“大串联”

步行串联井岗山

长征日记

文革中的派性斗争

红卫兵司令部在襁褓中夭折

梦回吹角连营

知识青年上山下乡

在五七大军集体插队

异乡过年

他乡温情

鄱阳湖畔奇特的种田习俗

鄱阳湖的蛇

三角圩的狗

抗洪抢险

那个岁月的歌※

在永善小学教书

离开江西

浮云流水

重返故乡

在沙溪中学当代课教师

下放知青回城选调

在物资局任仓库保管员

工作生活13年的云和县物资局

百年老屋作新房

我的岳父岳母

我和妻子同村同学

大女儿李俐出生在贵溪

带着女儿出差

一夜惊魂

小女儿李艳出生在黎明

六次搬家

自己造房子

家住城西北

贵溪纸品厂

危难时刻见真情

聊天是老年人健康的良药※

养猫的乐趣与尴尬

猫狗一家亲

养鸽

从消灭麻雀到保护麻雀

亲情感人

小女五一出嫁

大女儿元旦举行婚礼

除夕鞭炮喜与忧※

假币※

羊年吉祥

初当外公

恬恬周岁记事

永远是同学※

金鸡报晓芊芊来

数海人生

初为统计人

无悔于统计事业

那所没有围墙的统计大学

《云和三百姓》前言

《云和人口五百年 》前言

《云和人口五百年》编后语

《云和人口研究》前言

八年考验加入党组织

人生与数字

胬肉切除与统计改革※

我还是与入选“名人”告别吧※

忆统计同仁潘冠长

记账※

《欠发达地区发展与探索》后记

我与《统计法》风雨同行※

品味统计的苦辣酸甜

笔下耕耘苦中有乐

从法制股长到综合科长

34本鲜红的证书

感动统计

山水游踪

山如飞凤势翩翩※

狮岩秀丽本超然※

千年古道枫树湾※

椤林古道十二条※

妙趣横生的坪垟岗畲族婚俗表演※

云和畲族小凤凰山※

大坪吃鸡

大源汀洲客家文化村

冬游延庆寺塔

避暑胜地白云山

重游仙都

春游龙泉山※

余姚寻亲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造访咸享酒店

走近秋瑾故居

秘访溪口

烟雨楼下访红船

游永康方岩

海天佛国普陀山

竹筏漂到外婆家

千岛碧水画中游

古韵犹存诸葛八卦村※

游衢州南宗孔氏家庙

千古之谜龙游石窟

承德避暑山庄

姑苏览胜

重访红色的土地

南昌印象

深圳锦绣中华

冷冷热热中英街

从数字看越南

后记

后记


从2000年至2004年前后五年,利用晚上和“双休日”业余时间,日积月累,总算有了一百余篇不成文章的文字堆砌,超额完成了原打算写百篇千字文的计划。之后,又断断续续增加了一些短文,并对原有的文章反复进行修改、校正,但由于水平所限,文字之粗糙、幼稚是显而易见的,写的又是我个人及家庭琐事,对旁人当然不会有兴趣,而对后代又可能存在代沟而不屑一顾,于是注定了这将是只有我一个人读的书。可她却花费了我五年的心血,亦算粗略地勾划出我的家庭及人生轨迹。离开工作岗位后,我将常以她为伴,温习逝去的时光,从而回到童年、回到中年、回到那激情燃烧的岁月。

感到欣慰的是,这本集子的面世,始终得到各级领导、同事和朋友难能可贵的鼎力支持。老同事吴力耘对书内许多文章的撰写都曾提出很好的意见;云和县文联老同志陈正信两遍认真阅读全书,并提出了许多修改意见;办公室叶丽萍、陈莲娟两位女士不辞辛苦为全书电脑打字;还要特别感谢有关报刊杂志的编辑,能为我在神圣的文学殿堂里勉强安排一个席位。目录中带号的是先后曾刊登在国家和省、市、县报刊杂志上的文章。借此,我特向他们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表示衷心的感谢!

文摘


……

城南旧事

黄水碓村位于县城南面3里,全村分黄水碓、魏家村、马家村、东山下、新梓、东山头共6个自然村,2004年底全行政村有358户、1449人。其中黄水碓村是最大的自然村,是村委会驻地和原小徐乡政府驻地。五十年代小徐乡曾先后称城南乡、城郊乡。1992年6月,国家统一部署“撤区、扩镇、并乡”,小徐乡并入云和镇。安溪水沿村流过,明末建村称下寮,后因黄姓人在村头建造了一座水碓,而改名为黄水碓。据《刘氏宗谱》记载:“大和公于前明自闽客于浙江处州府云和县六都黄水碓,观山水之胜,足以奇迹,遂筑室而居。”

抗日战争期间,1942-1945年浙江省政府迁驻云和时,省教育厅办事处驻黄水碓村。著名教育家俞子夷就被安置在黄水碓小学里。而省参议会议长陈屺怀住在黄水碓柳家,陈屺怀年老多病,住在一溪之隔瓦窑村“复兴馆”的省主席黄绍竑不时来看他。1944年,陈屺怀沉疴不起,死于柳家。盛殓之日,省政府及各厅处文武官员都来行哀礼。一时车人填巷,冠盖云集。停柩中堂,灵座赫赫,四周一片素白,庄严肃穆。做三日三夜道场,左右百姓,叹为观止。

魏家村和马家村均与黄水碓村咫尺为邻,以姓得名。东山下、东山头分别位于黄水碓村东、南面一、二里处,东山下建在东山脚下,东山头建在东山北麓,故名。而新梓村在黄水碓东二里,是紧水滩水库库区原龙门乡梓坊村移民1984年新建村,以新建梓坊之意定名新梓。

黄水碓村有张、刘、柳、郭、李等姓,而郭、李是小姓。我生父郭家、养父李家祖籍均是黄水碓,并都住下村相依为邻。郭、李两家还是亲戚,李家我养父的堂姐嫁给郭家我三伯父郭耀池,我又从郭家过继给李家为养子。我虽没有在黄水碓生活过,但我李家祖父和叔叔都住黄水碓,从小到大,每年都会去许多次,小时还常常在祖父家过夜,叔伯亲戚家红白大事也每场必到。在外地,碰到黄水碓老乡,我亦自称是黄水碓人,其实我也没有造假,我的确是黄水碓的子孙。

贵溪李姓

贵溪村,仅我们一家姓李。祖父增应,生于清光绪甲午年(1894)四月十六日卯时,祖籍城南黄水碓村。祖母王珍,系贵溪村人,生于清光绪丙申二十二年(1896)七月十七日。民国庚申年(1920)析居贵溪村,在村头大路边开一小店,离祖母娘家“前堂处”大门前方不到一百米。后渐置田地房产,房屋就在前堂处后门,与祖母娘家仅一天井相隔。

从祖父析居贵溪至今已八十余年,父亲当年仅1岁,姑妈和细叔都是在贵溪出生的。姑妈如环,生于民国甲子十三年(1924)正月初九日,因开店时所生,故又名店囡,嫁局村乡石浦村叶世勋。细叔长东,生于民国己已十八年(1929)十二月二十三日,取名时用外婆家表兄排行“长”字。

祖母于民国三十四年(1945)十月初一日申时,因患日本人散布的鼠疫病逝世,终年50 岁,厝于城南马鞍山自有山场。民国末年(1949),祖父在贵溪居住30年后,携次子长东复归黄水碓,贵溪田地房产由长子存东,即我父亲经营。三年自然灾害时期,黄水碓粮食困难,几近断粮,而贵溪则稍好些,祖父又于1958年迁回贵溪随长子。而祖父仍不忘饥饿中的小儿子一家,在大队食堂领到仅能充饥的饭中,每餐从口里省下一部分晒干,过三、五天就送到黄水碓小儿子家中,而自己却默默地忍受着饥饿的煎熬,终于一病不起,1959年农历五月逝世。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细叔对此至今仍念念不忘。祖父逝世那年我12岁,记得那天晚上,细叔、细婶都来了,我和细婶睡一床,半夜里听到我母亲和细婶的哭声,知道祖父已逝世。我早上起来到祖父房门看见,祖父仍躺在床上,身上盖着床单,头上盖着烧纸,后来棺木摆在中堂里,我晚上从学校回来害怕极了,只得在大门外叫门,等屋里有人来开门才敢进屋。祖父终年66岁,厝于丽浦公路北则贵溪上黄山,坐北朝南。

……

相关分词: 浮云 流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