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在线查询网 > 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 风骨

风骨_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请输入要查询的词条内容:

风骨


风骨,解释很多。中国古代文论的基本概念和术语,实质是对文学作品内容和文辞的美学要求。以“风骨”评诗论文最完备最系统的是刘勰的《文心雕龙》。

中文名:风骨

外文名:Strength of character

实质:对文学作品内容和文辞的美学要求



释义


词目:风骨

拼音:fēng gǔ

基本解释


1. [strength of character]∶顽强的风度、气质

风骨奇伟。——《南史 宋武帝纪》

风骨可鉴

2. [vigour of style]∶写字、作画或作文的风格有个性、有力量

文章须自出机杼,成一家风骨。——《魏书祖莹传》

详细解释


1. 指人的品格,性格。

《晋书赫连勃勃载记论》:“然其器识高爽,风骨魁奇, 姚兴覩之而醉心, 宋祖 闻之而动色。” 宋 王禹偁《右卫上将军赠侍中宋公神道碑》:“以公名家子,又 后唐 之出也,且风骨俊秀,异乎诸孤。” 胡先驌《诗别萧叔絅燕京》:“ 萧郎二十风骨奇,崭然头角何嶷嶷。”

2. 指刚正的气概。

《北齐书武成十二王传论》:“ 文襄诸子,咸有风骨。” 清 陈康祺《郎潜纪闻》卷十一:“ 文恭 少年浑涵端重, 文达 正当以风骨勖之,何反虑其过刚?殊不可解。”鲁迅《集外集拾遗补编<莲蓬人>诗》:“扫除腻粉呈风骨,褪却红衣学淡妆。”

3. 古典文艺理论术语。

南朝 梁 刘勰《文心雕龙风骨》:“是以怊怅述情,必始乎风;沉吟铺辞,莫先於骨。故辞之待骨,如体之树骸;情之含风,犹形之包气。结言端直,则文骨成焉;意气骏爽,则文风清焉。”

意谓端直的言辞和骏爽的意气统一结合为诗文的“风骨”。

唐 陈子昂《<修竹篇>序》:“ 汉 魏 风骨, 晋 宋 莫传。”

宋 孔平仲《续世说品藻》:“ 许景先之文,如丰肌腻理,虽穠华可爱而微少风骨。” 清 钱泳《履园丛话谭诗总论》:“ 唐 人五古凡数变,约而举之,夺 魏 晋 之风骨,换 梁 陈 之俳优。”

《魏书祖莹传》:“文章须自出机杼,成一家风骨。” 南朝 齐 谢赫 《古画品录曹不兴》:“观其风骨,名岂虚成。”《法书要录》卷六引 唐 窦臮《述书赋下》:“ 开元 应乾,神武聪明,风骨巨丽,碑版峥嵘。”明 孔贞运《明兵部尚书节寰袁公墓志铭》:“(袁可立)生平于书无所不窥,旁及书画,真草秀润流丽,隶书风骨道劲。”

概念简介


风骨,文学名词,包含两个含义。

风骨是中国古代文论的基本概念和术语,实质是对文学作品内容和文辞的美学要求;

风骨是部文学作品,《风骨》是《中国画史万言三字经》第二部。

为了与《中国画史万言三字经》有更好的衔接,故将作品《风骨》放置于前,风骨的释义放于后面。

《风骨》,是《中国画史万言三字经》[1]第二部,其作者是黑土地作家贾世韬先生。《第二部风骨》里有:序、五代宋画、元画、明画、清画、界画小史。《风骨》概括了从五代至明清其间美学艺术发展史,很有价值。

中国画,达全盛,五代宋,元明清[1]。一山水,二人物,三花鸟,四史故。

东方美,民族美;重诗意,重情味。笔法纯,意工精,色调谐,情景融。

形神论,骨法论[2],气韵说,写意论;北方派,江南派,元四家,浙吴派,

清四僧,新安派,八金陵,扬州派。杨柳青,及武强;桃花坞,及潍坊[3]。

风俗史,建筑史,舞蹈史,音乐史,服装史,陶瓷史,史融史,美术史。

第一节 概述

言五代,叙两宋,名家噪,丹青盛。山与水,花与鸟,人与物,好绝妙。

青绿工,水墨工,兴于唐,风于宋。中国画,风骨成,理论精,血脉通。

第二节 五代山水

至五代,“山水”开,北方派,江南派。国画院,蜀唐建,皇家倡,才子显[4]。

荆浩然,隐太行。《匡庐图》,水墨彰[5]:树与石,山与水,气雄浑,势壮美。

圆中方,皴渗渲,北方景,写备完。有关仝,青于蓝,学毕宏,效浩然[6];

野林渡,秋山寒,关家风,乃雄健;《行旅图》,《待渡图》[7],追意境,趋简朴。

南唐人,画江南,一董源,二巨然[8]。董北苑,《潇湘图》,《夏山图》,有风骨;

“雨点皴”,笔出神,山水秀,树森森;“大披麻”,笔独运,风景美,生机新。

巨然僧,师董源;笔秀润,山林深;入宋后,特点变,“大披麻”,画石山;

《山居图》,《松风图》[9],此二图,传千古。

第三节 两宋山水

两宋画,“山水”美,多风格,多名辈。言北宋,李范郭,此三家,画魁夺[10]。

说南宋,李刘马,及夏圭,四名家[11]。李成画,工树石,萧索意,树枯枝;

《读碑图》,风格高[12],枝硬短,似蟹爪;雪山林,冠古今,审美感,皆寒深。

范宽画,雪景神,北国岭,皆嶙峋;《寒林图》,《萧寺图》[13],景壮观,雪涛伏;

活笔法,强质感,观山石,思范宽。神宗时,数郭熙,《早春图》,初春意;

草萌芽,树放青,雾缥缈,山峥嵘;《幽谷图》,《春雪图》[14],具特色,尽美图;

论画理,读《高致》[15],山与水,看四时:春光怡,夏绿垂,秋明净,冬惨睡;

创意境,寓感情,学国画,座右铭。北宋末,画院盛,人济济,翰林中。

宋徽宗,取科举,录名家,画风溢[16]。画山水,至南宋,四大家,攀高峰。

李唐画,墨浓重,壑幽深,山??;古松劲,溪淙淙;质感强,势宏隆;

皴法新,“大斧劈”,为首创,高造诣。《万壑图》,《江寺图》,《渔隐图》,《采薇图》[17];

此四图,各有神,各具美,各谐韵。刘松年,画秀清,四时景,各含情。

马远画,有《水图》,湖浩淼,江海怒;光影感,唯罕睹;“马一角”,构图独。

《探梅图》,《踏歌图》,皆名作,新耳目。夏圭画,堪称佳,水墨融,笔生花;

论意境,追自然;论笔法,趋简练;《溪山图》,《岑霭图》[18],“夏半边”,画朴素。

山水画,有四变:大小李,第一变;荆关董,第二变;李与范,第三变;

至李唐,刘松年,马与夏,第四变。两宋时,多名家,画山水,无上下:

燕文贵,《江楼图》[19];许道宁,《渔父图》;王希孟,《江山图》[20];米芾画,益突出;

米元晖,《奇观图》[21];江参画,《江山图》[22];马和之,《赤壁图》[23];佚名画,《秋色图》[24]。

第四节 五代花鸟

观罢山,赏罢水,看花鸟,分外美。五代时,两派起:黄“富贵”,徐“野逸”。

西蜀人,黄父子,父黄筌,子二居[25]。入北宋,画愈精:“勾勒法”,艳丽工。

兔鸽龟,桃鹤鹰,细墨线,色彩浓。黄筌画,《珍禽图》[26];子居脤,《鹧雀图》[27]。

南唐人,有徐熙,落墨重,傅色清;花竹汀,鸟鱼蔬,田园趣,取材独。

徐崇嗣,熙之孙,“没骨法”,首创新;绘物象,直染晕,见花鸟,有风韵。

第五节 两宋花鸟

神宗时,破黄体,法自然,赵昌师。易元吉,擅獐猿,画《猴猫》,画《聚猿》。

崔白画,《禽兔图》,绶鸟飞,惊野兔。宋徽宗,乃赵佶,书法妙,“瘦金体”;

画花鸟,出画题,马蹄香,藏古寺[28];《鸦雁图》,《四禽图》[29],笔韵生,神态出。

南宋画,《果禽图》[30];李迪画,《枫雉图》[31];马远画,《梅溪图》[32];李嵩画,《花篮图》;

法牧溪,《蔬果图》[33];佚名家,画无数。文人画,新观念,重自然,重情感。

黄庭坚,苏东坡,及米芾,文与可[34],倡新风,先驱者;形与神,美与乐;

法自然,重技巧,主情感,融画道。文与可,画墨竹,下笔前,胸酿熟。

宋末人,郑思肖[35],画墨兰,性孤傲;兰根露,花失土,金瓯破,民何处?

第六节 五代人物

说五代,言丹青,人物画,多著名。前蜀僧,号“禅月”,贯休画,《罗汉》绝;

施夸张,画钟馗,貌奇特,惊小鬼。后蜀人,数石恪,《调心图》,别一格[36];

笔刚劲,力挺拔,亦夸张,减笔画。南唐人,顾闳中,工笔画,著彩重;

对比明,相辅成;色彩谐,线描精;《夜宴图》,绝千古,写神态,呼欲出[37]。

周文矩,师周?,“战笔”法,绘衣裳;《宫中图》,《会棋图》[38],其人物,笔纯熟。

王齐翰,《勘书图》[39],仕挑耳,正校书。

第七节 两宋人物

人物画,艺辉煌。到两宋,超盛唐。内容宽,题材广;多形式,多风格;

手法妙,笔法活。画院中,荟精英,大画家,数百名。王居正,李公麟,

张择端,苏汉臣;杨无咎,陈居中,及肖照,及李嵩;及马远,及李唐,

及梁楷,及法常。中国画,谱奇章。言北宋,王居正[40],绘农家,写市井;

《纺车图》,画风俗,重真实,技娴熟:哺乳妇,正纺纱;近媪童,嬉绳蛙。

刘松年,写现实,《蚕织图》,题诗句:幼蚕生,忙煞人,多采桑,喂蚕勤;

摘茧子,再缫丝,纺经纬,又苦织。松年后,有李嵩,《服田图》,似刘公。

杨威画,《耕获图》,对比中,见贫富:贫者种,贫者耕,贫者收,两手空;

富者田,富者闲,埂上眺,擎盖伞。张择端,最杰出,画汴梁,表风俗;

《上河图》,五米余[41]:清明节,上都市;汴水流,虹桥跨,船急行,浪翻花;

傍岸人,桥上客,视行船,皆惊愕;街市中,人攒动,车如水,马如龙;

几十里,人熙熙,出茶馆,入酒肆;论行业,百余种,商贩叫,僧诵经。

其构图,技巧高;其绘法,精且妙。情态真,唯似肖。“散透法”,如录像,

张择端,艺辉煌。苏汉臣,及李嵩,《货郎图》,双冠名。史故画,有名家,

非二李,谁称佳?李公麟,才出群,画全能,功底深:山水物,鞍马人。

《会盟图》,何典史[42]?唐太宗,会突利。《免胄图》,何故事?回纥犯,拜子仪。

李唐笔,亦攻史,与公麟,并驰驱;《复国图》,一长卷[43],刻划细,想象宽;

晋重耳,历艰辛,谋四方,复玺印。《采薇图》,颇生动,不屈者,伯叔颂。

《折槛图》,佚作者,思想性,亦深刻:赞朱云,折栏杆,谏成帝,气节见。

陈居中,《归汉图》[44],情与神,皆丰富。马和之,《卧雪图》[45]。及李唐,《灸艾图》:

画郎中,医疮背,生疮者,痛啼悲;扶者情,心焦虑;小儿童,唯恐惧,

避而奇,又偷视;其郎中,神专一。画宗教,谁显著?武宗元,《仙仗图》。

民族画,亦多佳,有射猎,及骑马。《还猎图》,《猎归图》[46],《卓歇图》,《射猎图》。

宋画家,影响大,展卷轴,超壁画。画人物,多特色:重细节,精笔墨,

重个性,重烘托。观宋画,吟赞歌!

继宋代,讴元代,忆画史,上百载。元画艺,承宋时,且转折,拓新局。

赵孟欣[47],元四家:此五杰,贡献大。赵孟欣,书法精,字秀媚,融画中。

点线型,贵表情。才艺全,画理通。一山水,二木石,三花竹,四人骑。

《人马图》,《浴马图》,游丝描,韵丰富;其线条,一简洁,二流畅,三和谐。

《饮马图》,秋郊明,意趣深,情致浓,马嘶鸣,驹奔踊,树错落,水波平。

《石竹图》,《石林图》[48],木虬曲,石怪异,笔遒劲,调秀逸,竹树石,似篆字。

画山水,亦杰出,《水村图》,《江嶂图》[49]。《秋色图》,笔精湛[50],秋山色,富情感:

一山峭,一山蟠;两山间,小平川;草树舍,河潺?。赵孟欣,论画理,

书与画,源于一。书画融,效果奇,笔徐疾,锋顺逆。淡墨笔,静淡泊,

细腻笔,情深刻。创意境,重个性,书画美,涵品格。忌纤细,讳浓艳,

“存古意”,拓新篇。孟欣笔,昭画坛。继孟欣,元四家,描山水,水墨画。

黄公望,吴倪王,感情富,个性强。黄公望,生宋末,隐江浙,夜狂歌。

江浙山,吴越水,子久笔,皆秀美[51]。《山居图》,六米长[52],富春江,秋风光:

江澄碧,渔舟泛,亭与树,绿平川。山藏神,水生韵,不落窠,融情深。

《九峰雪》,何境界[53]?雪皑皑,九峰叠,既清幽,且明洁。底色浓,淡墨烘,

雪霁景,意盈盈。一峰画,法董巨,辟蹊径,不拘泥。王原祁,有评论:

主平淡,主天真;偶傅彩,亦灿烂,或华丽,或明艳;如松雪,浑厚意,

乃潇洒,乃高逸,笔墨间,匿天机。子久画,昭美史。公望后,有吴镇,

梅道人,终生隐[54]。擅山水,师董巨;学怀素,草书奇。《渔父图》,烟波生,

霜凋枫,酒中情。《松泉图》,松苍劲,甘泉涌,草茵茵。人道是:吴沉郁,

黄萧散,别神趣。吴墨竹,笔简劲,有竹谱,题跋存。倪元镇,号云林[55],

无锡人,桃源隐。说倪瓒,奉道佛,性孤僻,画脱尘。其题材,多湖山。

其构图,近中远:远峦空,近树亭,中空白,湖水澄。《江山图》,《渔秋图》,

《林壑图》,皆名著[56]。墨五彩,惜如金。稚中老,淡中沉。笔洗炼,淡而腴,

山清幽,水秀丽。有王蒙,字叔明,师孟欣,学巨董。《隐居图》,笔繁密[57],

图饱满,变层次:卞山景,气雄浑,山林茂,溪秀润。元四家,山水妙,

皆师董,学巨赵;更创新,艺术高,画幅在,千秋昭。元风骨,永不老。

第一节 梗概

忆明代,三百载,初浙派,后吴派。浙戴进,钱塘生,院体画,学南宋。

效戴者,蒋三松,及吴伟,谢时臣,及张路,及蓝英[58]。朱元璋,掣宝剑,

斩盛周,杀赵原[59]。戴进画,《独钓图》,因红袍,被驱逐[60]。至中明,光画风,

花鸟俊,山水清。四家出,吴派兴:一沈周,二征明,三唐寅,四仇英。

晚明时,画坛盛,徐与陈,二巨星。

第二节 吴派四家

沈周笔,惊画史,祖三代,博画诗[61]。学黄王,临功深,又学吴,兼众人[62]。

首山水,次人物,花木石,皆精熟。笔力劲,且雄浑,且粗犷,且豪沉。

《庐山图》,仿王蒙,得神韵,有石松[63]。《山水图》,艺精湛,二巨柏,皆参天。

山壁前,人孑立,听风涛,观云宇。其结构,颇严谨,其笔墨,颇苍劲。

《三桧图》,垂千载,三巨树,萧统栽;枝叶茂,躯干挺,刚而健,美永恒。

有《枇杷》,又《荷花》,果橙黄,花清雅。称“细沈”,称“粗沈”,朋满座,友如云。

文征明,及唐寅,及李著,及王纶,及孙艾,及陆文,及吴麒,徒盈门。

沈石田,乃英才,书与诗,皆生采。四才子,照吴中:唐伯虎,文征明,

徐祯卿,祝允明。文征明,文山裔,书画绝,诗文奇[64]。师沈周,赵王倪[65],

多名画,有传史:《洛神图》,《老子像》,《钟馗图》,《文信像》;画风俗,《采桑图》,

《四时渔》,《忙闲图》[66]。游丝描,《二湘像》[67],笔秀简,线流畅。山水画,画中佳。

《江南春》,美如霞:桃花红,柳丝青,水乡媚,春色明。墨明淡,生丽波,

笔简洁,显柔和。《木泉图》,乃豪放,松苍劲,泉粗犷[68]。《雨山水》,壮美景,

乡村雨,灰蒙蒙[69]:小桥横,山涧鸣,竹舍静,杂树生,披蓑人,扶杖行;

远山隐,树拂动。《草堂图》,托人生,春江畔,暖融融,茅庐前,伫美松,

松树下,一钓翁[70]。野寥廓,天澄净。征明画,景寓情,诗书画,同炉熔。

唐伯虎,风流才,历坎坷,游四海。挥翰墨,精诗书,隐苏州,桃花坞[71]。

画山水,画人物,画花鸟,画茅屋。《骑驴归》,山崔嵬[72],乞游者,满面灰。

披麻皴,笔豪放,伯虎风,雅情藏。《李端端》,白牡丹[73],扬州妓,心生寒。

《蜀宫妓》,衣华丽,隐忧伤,心空虚。《茅屋图》,《毅庵图》,《事茗图》,《槎扣图》,

《芙蓉图》,皆名图[74]。伯虎笔,真卓著!仇实父,号十洲,青绿画,学名流[75]。

摹古画,重人物,几乱真,定基础。《草堂图》,《待渡图》[76],构图谨,皆华富,

称典雅,绝脱俗。《剑阁图》,峨峨然,隆冬雪,大气寒。《春夜宴》,《蕉夏图》,

《桐话图》,《秋猎图》[77],《洗砚图》,《归汉图》,诸名画,笔娴熟[78]。十洲画,高千古。

吴门派,多弟子,追沈文,皆载誉[79]:有陆治,及陈淳,及文嘉,文伯仁;

及钱谷,及文彭,陈继儒,莫文龙;及王铎,米万钟,顾正谊,沈士充;

董其昌,李流芳,文人画,大发扬。至晚明,董其昌[80],松江派,振松江,

一分三:苏松派,云间派,华亭派。

第三节 晚明巨星

晚明画,巨星列,徐与陈,登艺阙。言徐渭,字文长,生绍兴,才昭彰[81]。

能诗文,善书法;绘画名,惊天下。大写意,泼墨法,画花鸟,堪称佳。

一荷花,一石榴,一牡丹,一葡萄;有仙鹤,有花猫,有修竹,有芭蕉;

或蜘蛛,或鹭鸶,或寒鸦,或蟹鱼。《墨葡萄》,墨淋漓,果晶莹,藤依依。

诗书画,且一统;情与景,且交融。《墨牡丹》,墨为之,花叶润,枝干曲。

不着彩,一反古,寓情深,愤世俗。《黄甲图》,图简洁,一只蟹,几荷叶。

值初秋,蟹肥壮,活生生,质感强。《寒鸦图》,境深邃,竹掩舍,树巍巍[82]。

江波寒,夕阳沉,群鸦啼,归纷纷。徐文长,笔奔放,汇众长,倪沈王[83]。

论画理,自然宜,求生韵,忌形似。清以后,效者多,从朱耷,至昌硕,

称“走狗”,郑齐乐[84]。徐文长,功绩卓。过八旬,出老莲,陈洪绶,登画坛[85]。

一人物,二山水,三花卉,皆精邃。学吴李,艺奠基,立高门,昭画史。

《雅集图》,会袁米,笔拙练,神熠熠。《九歌图》,十一幅,白描法,画人物;

富想象,富创造。《屈子图》,最绝妙,屈子恨,沉浪涛[86]。《沽酒图》,《索句图》,

善夸张,色彩富[87]。绘版画,重情愫,构思美,个性出,有《水浒》,及《博古》[88]。

《蜻蜓图》,《蚱蜢图》,《花蝶图》,皆脱俗[89]。陈老莲,云游僧,画如人,独一风。

清代初,百家出,十二王,及恽吴,及四僧,皆冠古。十四家,山水画,

重临摹,仿古画:王时敏,及王鉴,及王釭,及原祁[90],恽寿平,及吴历;

及王愫,及王宸,及王玖,及王昱;王廷元,王廷周,王鸣韶,王三锡。

实可惜,皆一律,守概念,循程式。弘仁僧,髡残僧[91],朱耷僧,原济僧,

其艺术,独创性,花鸟俊,山水灵。

忆晚明,董其昌,南北宗,其首倡。其南禅,为正传,文人画,水与山,

始王维,又董源,又巨然,又李范,元四家,名百千[92]。其北禅,亦名家,

李思训,赵马夏[93]。董其昌,重摹仿。其弟子,首四王:王时敏,崇公望,

临古画,甚肖像[94]。又王鉴,世贞孙[95],摹古法,迹逼真。又王翚,字石谷,

祖五世,皆画徒。其仿工,充真图[96]。王石谷,多弟子,聚常熟,山名虞,

“虞山派”,杨金李[97]。群星明,昭画史。

王原祁,时敏孙,四王中,亦名人。善鉴古,效大痴[98]。有娄江,东流去,

经太仓,其故里。“娄东派”,原祁立。虞山派,娄东派,崇古法,延后代,

制画坛,三百载。四王时,有四僧,不泥古,倡新风。弘仁僧,江鸥盟,

游黄山,成于胸:《真景册》,五十帧,石瘦硬,松秀挺[99]。翠薇寺,逍遥亭,

九龙潭,云门峰,西海门,迎客松,莲花庵,剪刀峰,自然美,尽其中。

友孙逸,查士标,汪之瑞,造诣高,“新安派”,独一帜,山轩爽,林野逸[100]。

又髡残,刘石溪,历名山,研画艺,幽栖寺,为定居[101]。其风格,乃浑厚。

《报恩寺》,称名流。《结茅图》,《仙掌图》[102],此二图,皆名著。山壮伟,树葱茏。

又朱耷,名由杰,号八大,佯痴醉[103]。擅花鸟,鹰甚美。画牡丹,画孔雀,

讽奴才,“臧三耳”[104]。画蕉石,画雁凫,格调凝,韵谐美。意境新,情隽永,

构思巧,手法精。又原济,朱石涛,游江浙,与梅交[105]。爱黄山,卅六峰,

廿四溪,十二洞,及八岩,云海景。苦写生,神在胸。居一枝,结友谊,

工书画,工文诗。有程穆,有张怡,周向山,吴嘉纪。名山水,《八胜册》[106],

黄山秀,松韵卓。“截断法”,别一格。朱若极,有专著,《画语录》,不拘古[107]。

四僧画,富生机,山水画,昭后世。清前期,萧云从,“浙殿军”,八金陵,

诸画家,皆著名[108],妙笔下,画生动。

清中叶,多画杰,扬州派,画艺绝:有八怪,汪士慎,及高翔,及黄慎,

及李效,李方膺,郑板桥,及金农,第八位,为罗聘。又杨法,又闵贞,

高凤翰,边寿民。扬州派,尚革新,多卖画,负愤懑[109]。汪士慎,善画梅,

《梅花卷》,傲骨美[110]。画兰竹,画水仙;蚕豆花,富情感。又黄慎,号瘿瓢,

画人物,花与鸟,山与水,风格高。《采菊图》,《玩砚图》[111],墨豪放,笔古朴。

《荷鹭图》,《画眉图》,《芦鸭图》,《盆菊图》[112],意纵横,妙态出。又金农,学画晚,

野梅绝,香雪寒。《自画像》,工白描,重神韵,不饰雕[113]。金冬心,乃博学,

八怪中,楷书绝。李方膺,生南通,四年狱,性直耿[114]。善画梅,石竹菊,

《花卉图》,傲不屈。《松石图》,寄神思[115],赞古松,独屹立。风竹劲,魅力深,

得自然,敢创新。郑板桥,艺“三绝”,诗书画,怪中杰[116]。兰松石,皆怀志;

清瘦竹,一身奇,既淡泊,且清逸。风中竹,雨里竹,月下竹,棂上竹,

皆为师,得真竹。眼中竹,胸间竹,手内竹,终得竹。重写意,汲湛艺,

郑徐朱,乃良师。又罗聘,号两峰,学冬心,多所通[117],人与物,花与卉,

山与水,皆尽美。《蕉睡图》,画冬心,具意境,脱俗尘[118]。《鬼趣图》,《鬼戏图》,

《卖牛歌》,讽喻图。《探梅图》,《剑阁图》,创新格,笔不俗。扬州派,画百载,

风广播,及后代[119]。后来者,崇八怪。

界画史,亦悠久,至于今,几千秋。古人曰:屋木画[120]。源建筑,为宏雅。

一楼台,二宫室,三亭阁,四塔寺。画梁檩,画门户,画斗拱,画台柱。

线流畅,平斜方。运界尺,皆巧匠。我黄帝,作宫室;阿房宫,载秦纪。

从恺之,到宋元,界画艺,大发展。顾骏之,善画楼,张僧繇,画塔秀[121]。

展子虔,工阁楼,《宫苑图》,斗金钩;敦煌画,神笔卓;懿德墓,壁画多,

帝宫阙,楼四座,雕梁结,画栋啄。拔地起,仰嵯峨。李昭道,《洛阳楼》[122],

桥梁飞,气韵流;楼宇隆,气势宏;君不见,古都风?吞黄河,连山陵!

尹继昭,界画巧,《姑苏台》,耸云霄,《汉宫》图,亦绝妙[123]。

至五代,界画荣,继大唐,诸家雄。有胡翼,赵德义,及卫贤,赵忠义。

至宋初,界画熟;界画家,不可数。燕文贵,高文进,王士元,李公麟,

赵伯驹,高克明,马和之,陆文通,及萧照,及李嵩。一时间,繁星明。

杰出者,郭忠恕,洛阳人,善篆书,画楼榭,皆高古。《雪江图》,《避暑图》,

忠恕笔,艺脱俗[124]。《闸车图》,笔不凡,斗拱精,千古传[125]。《夜潮图》,《观潮图》,

《焚香图》,李嵩图,写建筑,前无古[126]。元界画,多名人,孙君泽,李容瑾。

王振鹏,《大明宫》,《大安阁》,《东凉亭》,皆工致,神气动,《龙舟图》,亦著名[127]。

又夏永,为名流,《滕王阁》,《岳阳楼》,笔细致,重结构。明界画,谁著名?

石与杜,及仇英[128]。至清朝,谁最高?《阿房宫》,袁文涛;《骊山景》,袁昭道[129]。

父与子,艺皆妙。观界画,知建筑,基身顶,归三部[130]。其端庄,其典丽,

其谨严,其宏奇,数千年,载画史。九州内,四海中,古建筑,气如龙!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 五代(公元907-960年),宋(公元960-1279年),元(公元1271-1368年),明(公元1368-1644年),清(公元1636-1911年)。

2 以下各绘画理论及画派见后文详述。

3 此四处均为民间艺术之乡。

4 五代的西蜀和南唐都建过图画院。

5 荆浩,字浩然,河南沁水(今山西沁水)人。隐居太行山洪谷,号洪谷子。著名山水画家。

6 关仝,创“关家山水”画。与荆浩代表北方山水画风。毕宏,画家。

7 《行旅图》即《关山行旅图》;《待渡图》即《山溪待渡图》。

8 董源(?-约962),任过南唐北苑副使,人称董北苑。江西人。巨然,和尚,与董齐名,曾师董源画法,南唐人,后随后主李煜归宋迁往汴梁。生于南京。董、巨山水被称为“江南山水画派”。

9 《松风图》,即《万壑松风图》。

10 李成(919-967年),北宋画家。范宽,北宋名画家。郭熙,北宋神宗年间名画家,绘画理论家。

11 李唐(约105-?),北宋画院中名家,近80岁时到临安。刘松年、马远、夏圭,皆南宋山水画大家。

12 《读碑图》,即《读碑窠石图》,此图由李成画树石,王晓画人物。

13 《寒林图》,即《雪景寒林图》;《萧寺图》即《雪山萧寺图》。

14 《春雪图》,即《关山春雪图》。

15 《高致》即《林泉高致》,是绘画理论著作,由郭熙之子郭思编纂,为郭熙绘画理论的重要著作。

16 宋徽宗时,北宋皇家设立的全国性绘画机构-翰林图画院已达到鼎盛时期,科举录用的画家成百上千。

17 《万壑图》即《万壑松风图》。《江寺图》即《长夏江寺图》。《渔隐图》即《清溪渔隐图》。(李唐的《万壑松风图》不同于巨然僧的《万壑松风图》。)

18 《溪山图》即《溪山清远图》;《岑霭图》即《遥岑烟霭图》。

19 《江楼图》即《江山楼观图》。

20 《江山图》即《千里江山图》,为王希孟18岁创作。

21 《奇观图》即《潇湘奇观图》。米元晖,米芾之子。

22 《江山图》即《千里江山图》,江参作品,与王希孟《江山图》同名。

23 《赤壁图》,即《赤壁后游图》。

24 《秋色图》即《江山秋色图》。

25 黄筌及其二子居宝、居脤,皆五代名家。

26 《珍禽图》即《写生珍禽图》。

27 《鹧雀图》即《山鹧棘雀图》。

28 “踏花归去马蹄香”,“乱山藏古寺”,“野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嫩绿枝头红一点,动人春色不须多”,“竹锁桥边卖酒家”等,皆北宋画院试题。

29 《鸦雁图》即《柳鸦芦雁图》。

30 《果禽图》即《果熟来禽图》,南宋林椿作。

31 《枫雉图》即《枫鹰雉鸡图》。

32 《梅溪图》即《梅石溪凫图》。

33 《蔬果图》即《写生蔬果图》。法牧溪,即法常。

34 苏轼有《枯木竹石图》;米芾精书法,有《青山瑞松图》,生于1051年,逝于1107年;文与可(1018-1079),为苏轼的表兄,有《墨竹图》传世。

35 郑思肖(约1241-1318),性孤傲,宋亡后隐苏州,更名所南。

36 贯休(832-912),前蜀人,号“禅月大师”。《罗汉》即《十六罗汉图》;《调心图》即《二主调心图》。

37 《夜宴图》即《韩熙载夜宴图》,名垂画史。

38 《会棋图》即《重屏会棋图》。

39 《勘书图》,又名《挑耳图》。周文矩、王齐翰与顾闳中是同时代人。

40 王居正,为北宋画家王拙之子。

41 《上河图》即《清明上河图》,为大型风俗画。

42 《会盟图》即李公麟(1049-1106)的《便桥会盟图》。

43 《复国图》即《晋文公复国图》,为李唐(约1050-?)作。

44 《归汉图》即《文姬归汉图》。

45 《卧雪图》即《袁安卧雪图》。

46 《猎归图》即《番骑猎归图》。《卓歇图》即《平沙卓歇图》。《射鹿图》即《平原射鹿图》。

47 赵孟欣(1224-1322)书法秀媚,有《秋郊饮马图》等名画。

48 《石竹图》即《怪石晴竹图》。《石林图》即《秀石疏林图》。

49 《江嶂图》即《重江叠嶂图》。

50 《秋色图》即《鹊华秋色图》。

51 黄公望(1269-1354),字子久,号一峰,又号大痴。

52 《山居图》即《富春山居图》。

53 《九峰图》即《九峰雪霁图》。

54 吴镇(1280-1354),浙江嘉兴人,自号梅花道人。

55 倪瓒(1306-1374或1301-1374),字元镇,号云林,江苏无锡人。

56 《江山图》即《江岸望山图》。《渔秋图》即《渔庄秋霁图》。《林壑图》即《虞山林壑图》。

57 王蒙(1308-1385)孟欣外孙。《隐居图》即《青卞隐居图》。卞山在浙江吴兴。倪瓒评其画曰:“叔明笔力能扛鼎,五百年来无此君。”王蒙于明洪武十八年屈死于狱中。

58 南宋画院刘、李、马、夏的画风在明初宫廷画家中有决定性影响,以致形成具有明代特色的院体画风。

59 朱元璋实行专制统治,先后杀了盛著、赵原、周位等一些画家。徐沁著《明画录》:盛著“画天界寺影壁,以水母乘龙背,不称旨,弃市。”

60 《独钓图》即《秋江独钓图》,画了一个穿红袍的钓鱼人。红袍,官服。

61 沈周(1427-1509),号石田行家。家籍江苏吴县,为当地望族,祖上三代诗画闻名,家藏古名画书迹很多。

62 沈周早年学王蒙、黄公望画,晚年学吴镇画。

63 《庐山图》即《庐山高图》,为沈周41岁力作。

64 文征明(1470-1559)苏州人,文天祥后代。

65 赵王倪:即赵孟欣、王蒙、倪云林。

66 《钟馗图》即《寒林钟馗图》;《文信像》即《文信国公像》;《四时渔》即《四时渔乐图》。

67 《二湘像》:屈原《九歌》中有《湘君》、《湘夫人》,此像以高古游丝线描人物衣纹。

68 《木泉图》即《古木寒泉图》。

69 《雨山水》即《雨景山水》。

70 《草堂图》即《苕上草堂图》。

71 唐伯虎(1470-1523),名寅,江苏吴县人,29岁乡试获第一名解元。一生坎坷,曾定居于苏州桃花坞。以“江南第一风流才子”自居。号六如居士。

72 《骑驴归》即《骑驴归思图》。

73 《李端端》即《李端端落籍图》。

74 《茅屋图》即《茅屋风清图》;《槎扣图》即《古槎扣鹆图》;《芙蓉图》即《临水芙蓉图》。

75 仇实父,名英(?-1552年前),木画工出身。

76 《草堂图》即《桃树草堂图》;《待渡图》即《秋江待渡图》。

77 《春夜宴》即《春夜宴桃李园图》;《蕉夏图》即《蕉阴结夏图》;《桐话图》即《桐阴清话图》;《秋猎图》即《秋原猎骑图》。

78 《洗砚图》即《右军洗砚》;《归汉图》即《文姬归汉图》。

79 沈文,即沈周与文征明。以下文嘉、文彭、文伯仁都是文征明后裔。

80 董其昌,晚明书画家。在上海松江很有影响,史称以董为首的画家们为松江派。

81 徐渭(1521-1593),字文长,号青藤道士、天池山人等,绍兴人,生性聪敏,青年时有大志,8次应举未中,曾作过浙闽总督胡宗宪的幕僚。晚年佯狂。多才艺。

82 《寒鸦图》即《老树寒鸦图》。

83 倪沈王,即倪瓒、沈周、王冕(元代画家,善画荷花)、陈道复等。

84 从八大山人、石涛,到郑板桥、李效、赵之谦、吴昌硕、齐白石,皆效法过徐文长。郑、齐皆自称“青藤门下走狗”。

85 陈洪绶(1598-1652),号老莲、悔迟等,早年学蓝瑛画,后学理学于刘宗周;画得吴道子、周?、李公麟笔法,又创新意,独立门户。

86 《屈子图》即《屈子行吟图》,附于《九歌图》末尾。

87 《索句图》即《唐人索句图》。

88 《水浒》即《水浒叶子》,画40名水浒英雄形象;《博古》即《博古叶子》,刻有古器物图象的纸牌。

89 《蜻蜓图》即《蜻蜓石林图》。

90 王釭,釭音huī辉。字石谷,虞山画派之师。见96注。

91 髡残僧,髡音kūn昆。清四僧名画家之一。见101注。

92 李范即李成、范宽,北宋画家。元四家:黄公望、吴镇、倪瓒、王蒙。

93 赵、马、夏,即赵干、马元、夏圭,皆宋画家。

94 王时敏(1592-1680),江苏太仓人。临元画家黄公望画入迷。

95 王鉴,明代文学家王世贞之孙,太仓人。比王时敏小6岁。曾任廉州知州。

96 王翚(1632-1717),常熟人,祖上五世皆能绘画,曾拜同乡画家张珂为师。作长卷《康熙南巡图》。

97 杨金李,即杨晋、金学坚、李世倬、顾昉、胡节、上睿等。

98 王原祁(1642-1715),王时敏孙,康熙时进士,官至户部侍郎,于清宫廷作画,长于鉴定古画,任《佩文斋书画谱》编纂总裁,此书100卷,征引古籍1800余卷,是一部我国古代书画艺术的类书。作品效仿黄子久(大痴)画。

99 江鸥盟(1610-1664),名舫,又名韬,字六奇,僧号弘仁。安徽歙县人。在武夷山拜古航禅师为师。《真景册》即《黄山真景册》,共50幅画。

100 弘仁与同乡查士标、孙逸、汪之瑞合称“海阳四大家”,又称“新安画派”。

101 髡残(1612-1692)姓刘,号石溪、石道人,湖南常德人。幽栖寺在南京牛首祖堂山。

102 《结茅图》即《苍山结茅图》;《仙掌图》即《仿董华亭仙掌图》。

103 朱耷(1626-约1705),朱元璋第十七子宁献王朱权后裔。原名由杰,号八大山人。为避祸佯痴。

104 臧三耳:出自《孔丛子》一书,臧为奴才,善阿谀逢迎;说奴才长着另外一个特殊的耳朵,唯权是从。

105 原济(1642-约1718)即石涛,原姓朱,名若极。为明靖江王朱赞仪的第十世孙。明亡后遁入空门。晚年卖画于扬州。

106 《八胜册》即《黄山八胜册》。画中有莲花峰、老人峰、祥符寺等。

107 《画语录》即《石涛画语录》,为石涛绘画理论著作。

108 萧云从,号无闷道人,与四僧同时人,山水画家。蓝瑛,山水画家,与四僧同时代,被称为“浙派殿军”。“金陵八家”的代表画家为龚贤。

109 扬州八怪及杨法、闵贞、高凤翰、边寿民等皆属扬州画派。多以卖画为生计。

110 汪士慎(1686-约1762),《梅花卷》为其代表作。

111 黄慎(1687-约1770),人物画最为著名。福建宁化人。《玩砚图》即《东坡玩砚图》。

112 《画眉图》即《秋柳画眉图》。黄慎人物画,师上官周,有《伏生授经图》,《商山四皓图》。笔工整,色细腻。

113 金农(1687-1764),号冬心,杭州人。《自画像》最著名的一幅为73岁作。善画梅,有《寒梅欲雪图》长卷等。

114 李方膺(1695-1755),南通人,做过县令,性直,屡忤大吏,罢官归田。长住南京,也到扬州卖画。

115 《松石图》即《苍松怪石图》。

116 郑燮(1693-1765),号板桥,以号行世。画、诗、书冠三绝。

117 罗聘(1733-1799),号两峰,金冬心得意门生。

118 《蕉睡图》即《蕉林午睡图》。

119 从汪士慎到罗两峰,扬州画派在18世纪整整活跃在画坛上100年。他们主要继承了明清初两代水墨写意花鸟画家陈淳、徐渭、朱耷、石涛等大师的绘画传统,并加以充分的发挥和创造,成就卓越。

120 界画:作画时用界尺划线的绘画,在古代画论中称屋木画,或指以宫室、楼台、亭阁等建筑为题材的绘画。古绘画有13科之说,界画为其中之一科。

121 顾骏之,南朝宋的界画家。张僧繇,南朝梁的界画家。

122 李昭道,李思训之子,名画家。

123 尹继昭,晚唐名画家,工于描绘台阁。

124 《雪江图》即《雪霁江行图》;《避暑图》即《明皇避暑图》。此二图皆郭忠恕名画。郭忠恕,宋初最杰出的界画家。

125 《闸车图》即《闸口盘车图》,为宋时佚名画家作。

126 李嵩,北宋未名画家。杭州人,少时作过木匠;南宋画院名画家,擅长人物、界画。《焚香图》即《高阁焚香图》。

127 王振鹏,号孤云处士,浙江温州人,元代最负盛名的界画家。《龙舟图》即《金明池龙舟图卷》,描绘北宋汴京宫廷后苑金明池在三月三日龙舟水嬉的故事。

128 石与杜,即石锐、杜堇,明代画家。仇英善画楼阁台榭。

129 袁江,字文涛,江都(扬州)人,善山水楼阁,界画在清代当推第一。其子袁耀,字昭道。有二袁并称之名。《骊山景》即《骊山避暑十二景图》(现在日本)。

130 每一古建筑物都有三个组成部分,即屋顶、屋身、台基。

※注:《中国画史万言三字经》由蒋红岩整理编辑,此部著作以百度百科为准。

二、风骨的文学解释


风骨,中国古代文论的基本概念和术语,实质是对文学作品内容和文辞的美学要求。以“风骨”评诗论文最完备最系统的是刘勰的《文心雕龙》。

“风骨”用来品评人物,始于汉末,魏晋以后曾广泛流行,如《宋书武帝纪》称刘裕“风骨奇特”,《世说新语赏誉门》刘孝标注引《晋安帝纪》称王羲之“风骨清举”,《南史蔡撙传》称蔡撙“风骨鲠正”等。当时所谓“风骨”,一般指人的神气风度方面的特点而言。这一品评人物的概念,不久即为文论和画论所采用。

画论中谈风骨,始见于南齐谢赫的《古画品录》。谢赫在序中提出评画的六个标准,其一是“气韵生动”,其二是“骨法用笔”。前者重在风神,与神似相近,后者重在笔致的骨梗有力。谢赫又将画家分为六品,评一品画家曹不兴说:“不兴之迹,殆莫复传,唯秘阁之内一龙而已。观其风骨,名岂虚哉!”以后“风骨”这一概念,便被广泛运用于画论。“风骨”也被用于书法品评。晋卫夫人《笔阵图》说:“善笔力者多骨,不善笔力者多肉。多骨微肉者谓之筋书,多肉微骨者谓之墨猪。多力丰筋者圣,无力无筋者病。”(《书法要录》)唐代张怀□的《书议》,始将“风骨”引入书法评论中。他说:“以风神骨气者居上。妍美功用者居下。”又论草书说:“以风骨为体,以变化为用。”

刘勰的《文心雕龙风骨篇》说:“用以怊怅述情,必始乎风,沉吟铺辞,莫先于骨。故辞之待骨,如体之树骸,情之含风,犹形之包气。结言端直,则文骨成焉;意气骏爽,则文风生焉。……故练于骨者,析辞必精,深乎风者,述情必显。捶字坚而难移,结响凝而不滞,此风骨之力也。”如何理解刘勰“风骨”的确切含义,后世众说纷纭。曹学□在明天启刻、梅庆生音注《文心雕龙》的序文中说:“风者,化感之本原,性情之符契。诗贵自然,自然者,风也;辞达而已,达者,风也。……岂非风振则本举,风微则末坠乎!故《风骨》一篇,归之于气,气属风也。”又在《风骨》篇的批语中说:“风骨二字虽是分重,然毕竟以风为主。风可以包骨,而骨必待乎风也。故此篇以风发端,而归重于气,气属风也。”曹学□首先□橥了“气”与“风骨”的关系,并且明确指出“风骨”一词,“风”居于主导地位。清黄叔琳在其辑注本《文心雕龙》中有一句批语说:“气是风骨之本。”纪昀不同意,认为:“气即风骨,更无本末,此评未是。”对“风骨”的理解,至今仍无定论。

刘勰论“风骨”,先讲“风”的来源本于《诗经》中的《国风》:“诗总六义,风冠其首,斯乃化感之本源,志气之符契也。”这是从“风”的教化作用立论的。《毛诗序》说:“风,风也,教也;风以动之,教以化之。”有了“风”,才能感动人,但“风”本身并不是教化,也不是志气,而是教化的本源,志气的表现。“风”与“情”的关系比较密切,“情”不仅指感情,也包括抒情述志在内。因此“风”也是“志气”的表现。“风”与“气”的关系更为密切,没有“气”就不生动,没有“风”就感动不了人。形不是“气”,但有“气”才活;情不是“风”,但有“风”才动人。有各种不同的“气”,刘勰要求的是“骏爽”之“气”;形之于“风”,就是“清峻”之“风”。“气”盛则“风”生,“风”生则意豁而情显。因此,“风”也就是要求作品有情志,有感动人的力量,写得鲜明而有生气,写得骏快爽朗。

刘勰说:“沉吟铺辞,莫先于骨。故辞之待骨,如体之树骸”,“结言端直,则文骨成焉。”“练于骨者,析辞必精。”(《文心雕龙风骨》)“骨”与文辞关系比较密切。运用文辞首先要用“骨”。身体没有骨骼就立不起来,文辞没有“骨”也立不起来。语言端正劲直、析辞精练才算有“骨”;如果思想贫乏,文辞又不精练,就无“骨”可言。因此,“骨”也就是要求有情志的作品写得文辞精练,辞义相称,有条理,挺拔有力。合而言之,有了“风”就生动,有了“骨”就劲健。以“气”运辞,故语言劲健挺拔,“捶字坚而难移”。以“气”负声,故音调顿挫低昂,“结响凝而不滞”。文章达到这种境界,才是“刚健既实,辉光乃新”,才能激动人。总之,“风骨”的基本特征,在于明朗健康,遒劲有力。

与上述看法相反,另一种意见认为:“骨”即文意,“风”即文辞。主要根据是《文心雕龙体性》所说:“辞为肤根,志实骨髓。”《文心雕龙附会》所说:“夫才量学文,宜正体制。必以情志为神明,事义为骨髓,辞采为肌肤,宫商为声气。”由此而得出结论:“骨”指“情志”与“事义”,也就是情感与思想,这是文学创作的骨干。舍此骨干,绝难构成优美的文学,所以说“沉吟铺辞,莫先于骨”。同时,文章的骨髓,固然是情感和思想,而其表达,却有赖于文章的气势,所以又说“缀虑裁篇,务盈守气”。这“文气”,便是所谓“风”。

还有一种意见,认为“风骨”与“气”是作品内容与形式的统一体,这个统一体形成了作品的风格。在《文心雕龙》中,《体性》只是一般地论述文学作品有多样化的风格;《风骨》则是在多样化的风格当中,选取不同的风格因素,综合成一种更高的具有刚性美的风格。所谓“风骨”,也就是指一种鲜明、生动、凝练、雄健有力的风格。这是刘勰对文学风格所提出的更高要求或更高标准。

除刘勰外,南朝梁钟嵘也提倡风骨,不过他使用的词语是“风力”或“骨气”。他在《诗品》中曾称曹植“骨气奇高”;在《诗品序》中又指出:“永嘉时,贵黄、老,稍尚虚谈,于时篇什,理过其辞,淡乎寡味。爰及江表,微波尚传,孙绰、许询、桓庾诸公诗,皆平典似《道德论》,建安风力尽矣。”这里所说的建安风力实即建安风骨。刘勰、钟嵘两人都极力推崇建安风骨,把它作为对六朝形式主义文风进行批判的武器,但由于积重难返,“风骨”说在当时并未取得太大的成果。到了唐代,陈子昂基于改革文风的需要,高倡“汉魏风骨”,用“风骨”作武器,横扫六朝绮靡文风的余习,使唐代诗歌的革新运动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从文学批评史上看,“风骨”说是从中国优良的文学传统中概括出来的,并为后代进步文论家所继承,它在历史上曾起过进步作用。

相关分词: 风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