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在线查询网 > 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 丰县四平调

丰县四平调_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请输入要查询的词条内容:

丰县四平调




历史沿革


丰县四平调由当地花鼓演变而成,时称“花鼓改”;1940年开始带弦(坠琴)演出,始称“四平调”;1945年后进入成熟期。

演出剧目


传统剧目有近一百出,常演的有:《小二门》、《小姑贤》、《小借年》、《小包公》、《三元会》、《三代人》、《三哭殿》、《三告李彦明》、《双玉婵》、《杜十娘》 《四宝珠》、《仁义缘》、《回龙传》(连台本)、《钟离剑》、《西湖恨》、《白蛇传》 《白绫扇》、《宝印盒》、《巧连珠》、《双下山》、《站花墙》、《孟丽君》、《柳条圈》、《白玉楼》、《挑女婿》、《老少配》、《风神榜》、《珍珠塔》、《闹天宫》、《访南阳》、《访昆山》、《丝绒记》(连台本)、《蜜蜂记》(连台本)、《金镯玉环记》(连台本)、《大宋金球记》(连台本)、《墙头记》、《恩仇记》、《茶瓶记》、《姊妹易嫁》、《三不愿意》、《半把剪刀》、《武汉杀妻》、《盘夫索夫》、《马踏冀州》 《罗英访贤》、《水漫兰桥》、《陈三两爬堂》、《薛平贵征西》(连台本)、《吕蒙正赶斋》、《朱汉臣休妻》、《老黄牛分家》、《白金鸽私访》、《孔雀东南飞》、《雷宝童投亲》、《谢瑶环》、《樊梨花》、《挡马》等。

现代戏有:《杨立贝》、《刘连仁》、《刘介梅》、《焦裕禄》、《消毒记》、《江姐》、《琼花》、《夺印》、《考验》、《槐树庄》、《沙岗村》、《红珊瑚》、《红灯记》、《沙家浜》、《智取威虎山》、《年轻的一代》、《社长的女儿》、《两面红旗》、《雪岭苍松》、《红色种子》、《红色战斗》、《浪里飞舟》、《南方烈火》、《耕耘序曲》、《箭杆河边》、《接姥姥》、《拾棉花》等。

声腔与流派


丰县四平调男女演员均用本嗓演唱。其唱腔继承了当地花鼓的演唱特点,吸收了地方民歌小调和梆子戏的音乐元素,形成了自己的唱腔特色和鲜明的地方音乐特征。板式有“流水板”、“慢板”、“垛板”、“非板”、“清板”等,与伴奏音乐、曲牌构成完整的声腔体系。

丰县四平调创始人之一曹桂新开创的曹派艺术,是丰县四平调延续时间最悠久的主要流派,当前代表性传承人是第二代传人曹秀珍。

艺人与行当


(角色) 丰县四平调行当有生、旦、净、丑,以小生、小旦行当为主,艺人按行当规范表演角色。

服饰道具


丰县四平调拥有全套古装戏剧服饰、道具。

伴奏乐器


丰县四平调乐队文场以高胡为主弦,另有二胡、中胡、大胡、三弦、琵琶、笙、笛子、闷笛、唢呐等;武场以板鼓为统领,另有大锣、铙钹、小锣、堂鼓、锥子鼓等,锥子鼓为该剧种特有的伴奏乐器。

传统演出场所


丰县四平调早期的演出与庙会、堂会、传统习俗密切相关,后在街头地摊、广场、剧场演出,“大戏”的舞台艺术特征得到充分体现。

传承现状


丰县四平调创始人王汉臣、邹玉振、燕玉成、张心魁、甄友明、邹庆兰、曹桂新等早年分别流入河南商丘、山东成武、金乡等地区,成为当地四平调 剧团创始人。

丰县四平调成建制的最后一次公演是1969年。如今老艺人相继去世,健在的不足10人,已丧失演出能力;较年轻的艺人也在40岁以上,不足20人,演出困难很大。丰县四平调艺术已濒临失传之危。

相关分词: 丰县 四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