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在线查询网 > 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 分数阶系统控制性能分析

分数阶系统控制性能分析_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请输入要查询的词条内容:

分数阶系统控制性能分析




基本相信


作 者:汪纪锋著丛 书 名:

出 版 社:电子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21101588

出版时间:2010-01-01

版 次:1

页 数:146

装 帧:平装

开 本:16开

所属分类:图书 > 科学与自然 > 数学

内容简介


《分数阶系统控制性能分析》从数学基础、经典分析、现代分析、数字实现四个大的方面分别对分数阶系统的控制模型、频率特性、稳定性能、空间根轨迹、能控能观性、分数阶频域控制器的综合设计、分数阶状态观测器设计等内容进行了定性与定量的论证说明,为分数阶系统的理论分析与应用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和验证手段。对从事系统分析及应用研究、控制理论、电子信息和自动化等专业研究的科研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及大学生,研究生,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作者简介


汪纪锋,重庆邮电大学教授,自动.化系主任,博士生导师。中国自动化学会高级会员、中国电子学会高级会员,重庆市人民政府科技咨询教授级咨询专家、重庆市建筑智能化专家委员会成员、重庆市建设工程招标评标专家。曾任重庆建筑大学机电工程学院院长、重庆邮电学院研究生部主任,教育部科技进步奖(控制学科)评审专家,四川省学位委员会首届学科评议组专家,重庆市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专家。重庆市科技进步奖评审专家等。长期致力于自动控制理论及应用的教学与科学研究工作。出版专著两部,在重要学术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76篇。主持并完成十余项省部级科研项目的研究,获重庆市科技进步奖一项。已培养博士5人、硕士38人。

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分数阶控制系统的简介

1.2 分数阶控制系统的实例

1.3 分数阶控制系统的应用

第2章 分数阶控制系统的数学基础

2.1 分数阶微积分的定义

2.2 分数阶微积分的存在性和唯一性

2.3 分数阶微积分的Laplace变换

2.4 分数阶控制系统的传递函数描述

2.4.1 连续分数阶系统的传递函数描述

2.4.2 分数阶系统传递函数的离散化

2.5 分数阶控制系统的状态空间描述

2.6 分数阶系统的复频域模型

2.7 分数阶系统的神经网络模型

第3章 分数阶控制系统时域和复频域的分析与综合

3.1 连续LTI分数阶系统

3.1.1 分数阶连续信号与系统响应

3.1.2 连续分数阶控制器

3.2 离散LTI分数阶系统

3.2.1 分数阶采样信号与系统响应

3.2.2 离散分数阶控制器

3.3 分数阶系统稳定性分析

3.4 分数阶系统近似数值分析

3.5 分数阶系统一般频域分析

3.6 分数阶系统扩展频域分析

3.6.1 分数阶代数方程解性质

3.6.2 扩展频率特性

3.6.3 扩展频率稳定性

3.7 分数阶频域控制器

3.7.1 扩展频域P(ID)μ控制器

3.7.2 超前校正器

3.7.3 超前滞后校正器

第4章 分数阶系统的稳定性、能控性和能观性分析

4.1 稳定性的基本定义和准则

4.1.1 外部稳定性

4.1.2 内部稳定性

4.2 分数阶系统内部稳定性分析

4.3 分数阶系统外部稳定性分析

4.3.1 平面根轨迹方法

4.3.2 空间根轨迹方法

4.4 分数阶系统的能控性和能观性定义

4.5 分数阶线性定常系统的能控性判据

4.5.1 基于状态空间描述的分数阶系统的解

4.5.2 分数阶线性定常系统能控性判据

4.6 分数阶线性时变系统的能控性判据

4.7 分数阶线性定常系统的能观性判据

4.8 分数阶线性定常系统的全维状态观测

4.8.1 分数阶系统状态的全维可重构性

4.8.2 分数阶全维状态观测器设计

第5章 分数阶控制系统的数字实现

5.1 分数阶微积分运算器

5.1.1 分数阶微积分的传统算法与改进算法

5.1.2 改进算法的特点及其与传统方法的比较

5.2 分数阶微积分运算器的应用

5.2.1 求解分数阶微分方程

5.2.2 分数阶控制系统性能分析

后记

参考文献

前言


自贝塔朗菲提出一般系统论以来,关于系统的概念和理论在各个领域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发展。从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著名学者钱学森提出了“三个层次一座桥梁”的系统学科体系开始,系统方法已经充分地渗透到工程技术、技术科学、基础科学,甚至哲学层面中。如今,一个由系统工程、系统技术、系统理论和系统哲学构建而成的统一的认知体系正日渐成熟。

具体到基础科学层面,系统理论经历了系统存在论(经典系统论)、系统演化论(耗散结构理论、超循环理论、协同学)和系统复杂性理论(关于系统具有非线性现象或开放环境的理论)三个发展阶段。目前仅有系统存在论能够进行有效的定量分析,因此,从应用的角度,尤其是对于传统的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的应用而言,经典的系统理论仍然处于核心地位,具有极其显著的实际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