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在线查询网 > 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 法律解释学:权利的张扬与方法的制约

法律解释学:权利的张扬与方法的制约_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请输入要查询的词条内容:

法律解释学:权利的张扬与方法的制约




图书信息


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第1版 (2011年5月1日)

丛书名: 当代理论法学精义系列

平装: 314页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开本: 16

ISBN: 9787300131559, 7300131557

条形码: 9787300131559

尺寸: 25.8 x 18 x 1.8 cm

重量: 540 g

作者简介


陈金钊,1963年12月生,山东莘县人,法学博士。山东大学教授,法律方法论博士生导师,威海分校副校长,法学院院长,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研究中心“法律方法与司法理论研究所”所长,中国法学会法理学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儒家与法律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山东省法学会法律方法研究会会长。自1980年起先后求学于安阳师范学院、西北政法大学、山东大学。1990年至今,在《中国法学》、《法学研究》、《法律科学》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近200篇,出版有关法理学、法律方法和法律解释的专著教材10余部。

内容简介


《法律解释学:权利(权力)的张扬与方法的制约》的写作带着对过度解释的反思,结合理论的最新发展和中国司法实践的现状,研究了法律解释学的一些基本问题。在体例的编排上着眼于法律解释学体系的建构,对当代中国法律解释学的困境、研究对象、特征、功能等,在维护法治的前提下重新作了阐释;对法律解释的过程以及方法的运用进行了理论上的说明。命书贯穿了对法治的信念,坚持认真对待规则,反对权利和权力解释的绝对化倾向,倡导“法治反对解释”的原则,并论证了法律解释的独断性特征,以期拓展和完善“根据法律思考”的法治方法。

目录


第一章 当代法律解释学研究的境遇

一、过度解释与权利(力)的绝对化

二、对司法经验与智慧的遗忘

三、解释与反对解释的纠缠

四、解释与正确解释的辩思

第二章 对法律解释学的诠释

一、解释意义的常义回归

二、什么是法律解释学

三、为什么需要法律解释学

四、规范性的技术,还是选择性理论?

五、法律解释学是一种“解蔽”艺术

六、如何认识法律解释学中的艺术

第三章 法律解释(学)的对象

一、法律是解释的依据,还是解释的对象?

二、法律文本缘何成为解释的对象

三、法律与事实之间的关系

四、解释者与法律及事实之间的关系

第四章 法律解释(学)的特性

一、解释的独断性与客观性

二、解释的探究性与创造性

三、解释的循环性与自主性

四、解释的正当性、有效性及其语境

第五章 法律解释(学)的功能

一、自主整合与修复功能

二、信息交流与沟通功能

三、完善与发展功能

第六章 法律解释的目标

一、法律规范与裁判规范

二、构建裁判规范的关键环节

三、事实类型与裁判规范

第七章 对法律规则解释的诠释

一、规则的重要性及解释姿态

二、规则的特性及作用的发挥

三、对法律规则的解释

第八章 对法律原则的诠释

一、法律原则对解释的指导与约束

二、对法律原则的阐释

三、法律原则的作用及意义

第九章 法律文义的释放

一、法律解释中的词义分析法

二、文义解释方法的重要性

三、概念在解释中是如何变化的

四、文义优先,还是法意优先?

第十章 目的融入判决的路径

一、复杂而不可缺少的目的查寻

二、如何甄别裁判规范所需要的目的

三、目的融入判决

四、目的解释的必要性及意义

第十一章 体系解释及其对判断的制约

一、法律体系与解释的系统性

二、体系观念作为法律解释的因素

三、体系解释对法治建设的意义

第十二章 理论对解释的影响

一、对理论法学作用的疑问

二、法学原理进入解释的途径

第十三章 价值(利益)对解释的影响

一、法律解释与价值评价的冲突

二、价值冲突与选择

第十四章 法律解释中的逻辑因素一

一、逻辑在法律解释中的作用

二、法律解释过程中的逻辑与经验

三、解释中的论证与推理

第十五章 法律解释的政治因素

一、政治与法律解释的天然密切性

二、如何减少政治对法律解释的影响

三、抗衡政治因素侵扰的“解释共同体”

第十六章 对法官解释与思维的反思

一、法律思维之内的法官思维

二、法官思维的外在矛盾

三、法官思维内在的矛盾

四、解释方法如何融入法官思维

第十七章 对法学家思维的追问

一、法律解释学与职业能力及执业能力

二、提升法律解释学回应实践的能力

三、法律解释学的创新与发展

后记法治论者的思想挣扎与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