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在线查询网 > 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 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四次峰会

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四次峰会_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请输入要查询的词条内容:

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四次峰会


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四次峰会于2010年6月26日至27日在加拿大安大略省首府多伦多举行。作为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机制化以后的峰会,作为在世界经济出现复苏势头的大背景下的峰会,重点讨论推动世界经济强劲、可持续、平衡增长。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出席会议,同二十国集团各成员领导人及其他领导人,联合国、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金融稳定理事会、世贸组织、国际劳工组织等国际组织负责人,共同讨论世界经济形势、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强劲、可持续、平衡增长框架”、国际金融机构改革、国际贸易和金融监管等问题。



简介


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四次峰会于2010年6月26日至27日在多伦多举行。

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是国际社会共同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加强国际经济合作的重要和有效平台,在各方共同努力下,前三次峰会在许多方面达成了重要共识。多伦多峰会是二十国集团峰会机制化后的首次峰会,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意义。中方希望有关各方继续发扬同舟共济的精神,加强合作,推动峰会全面落实二十国集团前三次峰会各项共识,维护二十国集团信誉与效力,巩固二十国集团国际经济合作主要论坛的地位,在以下五方面取得积极、务实成果:一是全面落实“强劲、可持续和平衡增长框架”,加强二十国集团各方宏观经济政策协调,巩固世界经济复苏势头;二是积极推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二十国集团首尔峰会前完成新一轮份额改革,兑现匹兹堡峰会承诺;三是继续推进金融监管改革,尤其是加强对评级机构的监管;四是继续反对各种形式的保护主义,推动多哈回合谈判;五是更多关注发展问题,为将于9月举行的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高级别会议提供政治支持。

二十国集团成员有中国、阿根廷、澳大利亚、巴西、加拿大、法国、德国、印度、印度尼西亚、意大利、日本、韩国、墨西哥、俄罗斯、沙特阿拉伯、南非、土耳其、英国、美国、欧盟。 出席峰会的除二十国集团成员领导人外,亚洲、非洲、欧洲一些国家和地区组织的领导人以及联合国、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金融稳定理事会、世界贸易组织、国际劳工组织等国际组织负责人也将应邀与会。根据东道国安排,与会各国领导人6月26日和27日先后举行工作晚餐、全体会议和工作午宴等活动,讨论世界经济形势、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强劲、可持续和平衡增长框架”、国际金融机构改革、国际贸易和金融监管等问题。

履责确保成果


本次峰会是在世界经济脆弱复苏的背景下召开的,与会领导人主要讨论了世界经济形势、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强劲、可持续和平衡增长框架”、国际金融机构改革、国际贸易和金融监管等问题。

履责,是本次峰会的核心要义所在,确保了本次峰会取得成果,证明了二十国集团峰会机制在世界经济中的协调能力。

会议召开之前,舆论热议各成员国的分歧,许多人怀疑二十国集团峰会继续存在的可能性,甚至预言多伦多峰会将不欢而散。

但实际情况是,多伦多峰会确定了增长的主调,信守并履行了“强劲、可持续和平衡增长框架”和金融监管改革等主要日程,在发达国家削减财政赤字、国际金融机构治理改革、反对贸易保护主义等问题上提出了一些具体的时间表,并强调了二十国集团的首要任务是确保和加强经济复苏。

会议发表了《二十国集团多伦多峰会宣言》,强调采取下一步行动,推动世界经济强劲、可持续和平衡增长。

加拿大国际贸易部长范洛安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多伦多峰会上,履责比做出新承诺更重要。

在下一次二十国集团峰会东道国韩国总统李明博看来,多伦多峰会的成功之处在于能够忠实地履行前几次峰会的承诺。这也是二十国集团保持合法性和发展势头的动能所在。

新机制新作用


从当代世界经济关系协调的历史来看,多伦多峰会实现了从八国集团向二十国集团的转换,强调要在二十国集团峰会框架下协调各主要国际经济和金融组织的运作。这一转变在当代国际经济关系中具有重大意义。

二十国集团峰会问世之前,世界经济协调机制主要在世界经济三大组织的框架下运行。

世界贸易组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分别负责协调国际间的贸易流、资金流和支持发展援助。

上世纪70年代,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后,以美国为核心、以发达国家利益为主导的国际经济协调模式开始无法适应经济全球化的新要求。此时诞生的西方七国首脑会议(后因俄罗斯加入演变为八国集团)从20世纪70年代中期起在国际经济协调中逐渐发挥了重要作用。

但随着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在世界经济中权重的增加,原有的治理结构已经不符合世界经济发展的现实,八国集团协调世界经济的能力日渐式微。

2008年爆发的国际金融危机加快了国际经济合作机制的转换。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当年11月在华盛顿举行首次峰会,之后于2009年4月和9月分别在伦敦和匹兹堡举行第二次和第三次峰会。

在匹兹堡会议上,二十国集团峰会被宣布为国际经济合作的主要平台,这标志着承认发展中国家力量、强调合作共赢的世界经济协调新机制的诞生。

夯实合作前景


在前三次峰会举行时,世界经济仍未走出危机,各国强调协同应对全球挑战。随着世界经济复苏势头的发展以及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等新因素的出现,二十国集团成员各自面对的情况发生了不同变化,出现了不同的宏观经济政策主张,这是本次会议面临的协调难题。

美国依然认为当务之急还是“促就业、保增长”;为财政赤字所困的欧洲则不得不开始“削债务、渡危机”;而新兴和发展中经济体认为保持经济复苏的势头仍是首要任务。

因此,有分析认为,本次峰会上不同成员国合作的政治意愿有所下降。正是为适应这一变化,多伦多峰会为各国留下了按照各自节奏采取“有差别与酌情而定的”经济政策空间。

不过,国际经济合作的基础并未动摇。正如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在多伦多峰会上所言:“国际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尚未消除,世界经济系统性和结构性风险仍十分突出。我们要深刻认识国际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的严重性和复杂性,继续发扬同舟共济、合作共赢的精神。”

在推动二十国集团机制化方面,多伦多峰会又迈出了新的一步:决定第六次峰会将于2011年在法国举办,2012年峰会将在墨西哥举办。在未来几次峰会举办国中不难发现发展中国家的身影。在今后世界经济协调发展的进程中,发展中国家必将发挥更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