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在线查询网 > 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 鹅埠镇

鹅埠镇_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请输入要查询的词条内容:

鹅埠镇


鹅埠镇地处海丰县西大门,东与园墩乡接壤,西与惠东县交界,南毗小漠,全镇总面积86.7平方公里,耕地面积866.7公顷,山地6666.7公顷,粮食面积1000公顷,下辖8个村一个居委会,总人口约1.8万人,其中常住人口1.3万人,少数民族183人。鹅埠镇是老区,山区镇,工业卫星镇。交通方便,广汕公路和深汕高速公路横贯境内,地理位置优越,能源充足,资源丰富,通讯快捷,具有发展经济得天独厚的优势。



工业发展


海丰县鹅埠镇进一步突出工业主战场地位,整合发展资源,谋划发展新思路,以崭新的风貌、优惠的政策、优质的服务、优良的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使工业呈现出强劲势头。该镇规模企业产值比去年同期增长29%,用电量比增20.5%。该镇通过坚持树立科学发展观,把全镇上下的思想统一到“希望在工业、重点抓工业、出路在工业”上来,并通过落实责任机制和实绩激励机制,把全镇各级的主要精力都集中到办工业、服务工业上来,形成了上下心齐实干、团结拼搏的可喜局面。该镇主要领导还亲抓工业开发,全方位开展宣传推介活动,并采取多种形式广泛招商引资。同时,该镇还调整城镇建设总体规划,采取“引凤筑巢”的办法,新规划建设了大埔工业小区、西湖工业小区,使鹅埠工业新区形成以广汕公路为轴心的沿路工业带,为发展工业打造了良好的载体和平台。该镇还切实加强服务,为客商投资置业创造安全、文明、有序的发展氛围和生活居住条件,让客商在鹅埠顺心、放心投资置业。通过全镇上下的共同努力,该镇现有企业不断扩大和增资扩产,企业数量不断增加,企业效益不断提高。目前,该镇共有在建项目5个,计划投资5000万元的金湖制鞋工业园区、计划投资1.3亿港元的慧明眼镜科技园、计划投资1200万元的锦艺鞋厂等8个项目也已签约。2001年以来,全镇工业产值年均递增38%;2005年达到430多万元;2005年5月居民银行储蓄存款是2001年底的3倍多;2005年用电量比2003年增长55.6%。2001年—2005年全镇新开发工业区、商住区面积近90万平方米,新建设居民楼房700多幢,成为全县经济发展和项目建设的新亮点。2005年,鹅埠镇被海丰县委、县政府评为“先进乡镇”,在全县主要经济指标考核中获得二类地区第一名。

人口数据


(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

总人口 13029

男 6698

女 6331

家庭户户数 2631

家庭户总人口(总) 11795

家庭户男 6003

家庭户女 5792

0-14岁(总) 4083

0-14岁男 2117

0-14岁女 1966

15-64岁(总) 8049

15-64岁男 4186

15-64岁女 3863

65岁及以上(总) 897

65岁及以上男 395

65岁及以上女 502

户口本地住在本地 10535

特色产业


鹅埠镇新工业区

鹅埠工业区位于海丰县西部地区的鹅埠镇区西北面,面积6平方公里,现已引进了广信鞋业有限公司等10家上规模、上档次的制鞋企业在工业区内落户,使全镇制鞋企业发展到110多家,成为海丰县制鞋重要基地。2001年,该县为加快西部地区开发建设,出台了《海丰县鼓励投资开发西部地区的优惠规定》,实行特殊的优惠政策。该工业区地理位置优越,交通方便,毗邻制鞋业发达的惠东县吉隆、黄埠二镇,是一块投资置业特别是发展制鞋业的宝地,竭诚欢迎中外客商前来投资办厂。

鞋业第一镇

海丰县鹅埠镇的开发建设不断升温:鹅埠镇鞋业的迅猛发展,先后规划了紫云工业区、大朗产业转移园区、金湖工业区、西湖皮革基地等,基本形成了以广汕公路为轴心的沿路工业开发带。全镇共规划工业园区面积6平方公里,已建成区面积1.4平方公里。最让鹅埠人引为自豪的是该镇制鞋业的快速发展。统计数字表明,目前,鹅埠全镇拥有各类工业企业120多家,其中制鞋及其配套企业近百家;2006年,该镇实现工业产值5.5亿元,其中制鞋及其配套产业产值4.7亿元、占85.5%。堪称“汕尾鞋业第一镇”。一个可喜的现象是,目前,鹅埠镇的制鞋业已从小打小闹的家庭作坊式向规模化、集团化企业发展。紫云工业区的美盛鞋业有限公司参观,该公司占地4万平方米,拥有员工800人,篮球场、职工宿舍、食堂、绿化地等各项设施均配套齐全。据称,“美盛”还不是当地最大的鞋厂,最大的鞋厂当属“广信鞋厂”、拥有员工1300多人。目前,鹅埠镇的鞋厂中,规模以上的企业有5家;其中,年产值超千万元的有2家。并且该镇有不少鞋厂,都已打出了响口当口当的品牌:广信鞋业有限公司已拥有珊德兰、信德兰、法德菲等3个知名品牌,产品远销俄罗斯和欧美各国;美盛鞋业有限公司的“名妮”、“华露仙妮”等品牌也名扬海内外。“一业兴,百业旺”。制鞋业的迅猛发展,不仅带动了皮革生产工业的发展,带来了总投资3亿元的海丰县富革来皮革基地的落户,形成了制革产业群;同时,还带动了市政建设等基础设施的发展,带旺了房地产、交通运输、餐饮旅业等第三产业的发展,大大加快了鹅埠镇的工业化、城镇化进程。

文化民俗


鹅埠镇畲族风俗

畲族是海丰县唯一有聚落群居的少数民族,畲族人自称“呵螺”[hole],居住在海丰鹅埠镇的红罗村。只有40多户一百三四十人。族名“畲”字海丰写成俗字“輋”。畲族是瑶族的一支,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化习俗,特别是畲语,是混杂着大量客家话的少数民族语言。海丰县鹅埠镇红罗村聚居有畲族。畲族分平鬃和崎鬃、蓝、雷、黎三姓(潮安畲族有盘姓),居住在深山老林中,古时男女结椎形发鬃,赤足走路。耕种前先把树木山草烧毁,利用草木灰作肥料,再以刀代犁松土耕作,过着贫困的刀耕火种生活。元末,元兵入侵中原,宋王朝被迫南迁。文天祥扶幼帝到粤闽二省交界处曾组织过畲民与元兵作战,当时畲民有8000余人一直在福建的泉州、汀州与元兵作战,后元朝统治局势已定,才被迫投降,其中部分畲民逃进深山老林,靠狩猎为主,有的逃至惠阳,海丰山区。直至明永乐五年,朝廷采取怀柔政策,赐畲族银元,细绢衣一裘,还设畲官,畲族从此才重新承认朝廷,每年用兽皮纳税,与汉人交往又渐渐密切起来。现在,因为长期畲汉杂居,畲族大都汉化。虽然如此,他们仍有自己许多独特习俗相裘至今。

畲族,有自已语言(近似“粘米”方言)。畲族人的名字,按辈序每代以一个字命名。畲族人过去只准在蓝、雷、黎、盘人姓中通婚,定婚时,以银元为聘金,若定婚三天内男女双方家庭人,畜平安无事,则将新娘迎娶过门,否则便是婚姻不详之兆而告吹。迎亲没有花轿,但路远的却可半途寄宿,用不着拜堂,妻子不能离婚,却允许寡妇再嫁,不过只准嫁给族内。畲族有二个隆重节目,一个称“招兵节”。五年举行一次,节日持续三天三夜,一个“鸡公王生”即每年春节后的初八日举行。十月至冬至前,由“师公”(“法师”)择定吉日举行“招兵节”,节前,“师公”要把许多事办好,制作五颜六色的“龙旗”,画符贴于各家牛舍、灶台、并在村中公厅挂上“祖公图”,节日那天把三只鸡、鹅、鸭用铁丝穿成串,敲锣打鼓送至村后祖坟,又到村中各个井台请来“井神”,一直进行到第三天,才举行招兵仪式。这一大家家户户吃晚饭后,男女老少穿着节日盛装,拥向公厅前看“师公”“招兵”。厅前搭起“招兵”台,插上“龙旗”,“师公”身穿袈裟,手握牛角号,雄赳赳登台念经,掷“圣簧”(一阴一阳),若行“圣经”就算兵马已到了,这时,“师公”即把“龙旗”取下掷与台下长辈,大家于是敲锣打鼓把兵迎到公厅。但倘若掷成“性交”,就意味“兵马”未到,就呼呼地吹响牛角,以示“召唤”,就这样依次把祖公各营兵马招齐。这时,乡民们欢天喜地拥进公厅烧香点烛,供上“三牲”犒赏“将士”,有的剪草撤到地上“喂马”。

招兵过后,就请驱邪,其实,“招兵节”和“鸡公王生”都是畲族人,纪念他们祖宗而举行的一种祭祖和驱邪求平安的仪式。传说,畲族的祖先因征夷有功,高辛帝封其为驸马,娶三公主为妻,他生得三男二女,因见高皇帝来访,将予盛于盘和蓝,因得皇帝赐姓盘、蓝,恰此时,又响雷,三儿子就被赐姓雷。附马为了不与百姓争地,请高皇帝准许其家搬出家乡到山区居住,而世代护卫着江山社稷,不过,这些都是民间相传下来的地方掌故。

相关分词: 鹅埠镇 鹅埠 埠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