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在线查询网 > 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 峨眉耳蕨

峨眉耳蕨_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请输入要查询的词条内容:

峨眉耳蕨


峨眉耳蕨为鳞毛蕨科植物,多年生草本蕨类,高25-35cm。根状茎短,连同叶柄有疏生鳞片。峨眉耳蕨的全株,清热,泻火,利尿,主肺胃热盛之鼻肿,小便短赤,便秘,疮疖久不收口。



形态特征


鳞毛蕨科

多年生草本蕨类,高25-35cm。根状茎短,连同叶柄有疏生鳞片。叶三至四回羽状细裂,末回裂狭细并仅有小脉1条。分布于云南、贵州、四川,生于海拔800-1500m处的溪边潮湿岩石或树干上。根状茎短而斜升,顶端密被棕色卵形小鳞片。叶簇生;柄长达13厘米,稻秆色,坚实;叶倒披针形,长15~25厘米,宽4~7厘米,先端渐尖形,细密3回羽状复叶,第1回小叶多数,密,互生,几无柄,披针形,长2~3厘米,近于基部者稍短,且带下向;第2回小叶6~12对,卵状椭圆形,基部渐狭,循中肋延长;末回小叶2~3对,通常深2裂,裂片短线形,宽不及1毫米,先端锐尖,全缘,具一小脉,不达于顶,纸质,绿色,下面略具小鳞片;孢子囊群小,圆形,每裂片1个,通常着生于叶脉之端,孢子囊群盖圆膜质,与裂片等宽,不久即脱落。

生长习性


峨眉耳蕨根状茎短而斜生,顶端密被鳞片。叶簇生,新野的叶柄初期通途密被向上开展或贴生的棕色、卵形渐尖头的膜质小鳞片,叶片长椭圆形或椭圆状倒阔披针形,顶端短渐尖,基部浅心形,三至四回羽状细裂。羽片密接,互生,无柄,平展或略向上斜展,下部几对略短并略向下反折。叶脉不明显,每个末回裂片不达顶。孢子囊群位于末回裂片上部,生于小脉顶端。孢子极面观椭圆形,赤道面观超半圆形,周壁形成少数宽的褶皱,表面具细颗粒。 蕨类植物具有较强的耐阴性、适应性和抗性,可以在其他植物不能生长或生长不良的环境里生存,特别是那些土质贫瘠,荫蔽,不适宜栽培植物的地方可栽植,而且生长快,不易受病虫害侵扰,易于栽培,管理粗放。它还常被栽植在荫蔽的地方或室内,也可装饰路径,以及作切叶及配植于专类植物园内。

地理分布


峨眉耳蕨分布在四川、云南、贵州等地,生长于海拔800-1500m的山坡

溪谷边湿石或树干上。生长在郁闭阴湿的林地溪边、瀑布涧,或依附于树干、岩石之上,或群生于山谷、峡底,或缠于古树之上,或飘浮于池塘。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

栽培储藏


峨眉耳蕨和其他蕨类植物一样有无性繁殖和孢子繁殖。栽培管理中需要考虑以下几大要点:

1.光照 2.温度 3.水分 4.基质 5.营养和肥料。峨眉耳蕨于夏、秋季采收为宜,洗净,鲜用或晒干都可以。

中药特性


【药名】峨眉耳蕨

【别名】万年青、树林株

【汉语拼音】e mei er jue

【英文名】all-grass of Omei Mountain Shield Fern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olystichum omeiense C.Chr.

【归经】肺;胃经

【功效】清热;泻火;利尿

【考证】出自《中国药植志》

【科属分类】鳞毛蕨科

【主治】肺胃热盛之鼻肿;小便短赤;便秘;疮疖久不收口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800-1500m的山坡溪谷边湿石或树干上。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洗净,鲜用或晒干。

【资源分布】分布四川、云南、贵州等地。

【性味】苦;平

【出处】《中华本草》

经济价值


峨眉耳蕨等蕨类植物和人类的关系非常密切,形成的煤炭,为人类提供大量能源,经济方面也有很大的利用价值。 1.医药上的应用

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所记载的,就有不少是蕨类植物。作药用的蕨类,至少有一百多种。峨眉耳蕨有清热;泻火;利尿的功效。主肺胃热盛之鼻肿;小便短赤;便秘;疮疖久不收口。

2.林业生产上的指示作用

许多蕨类植物可以作为营造和发展各种林地的指示植物。峨眉耳蕨就是峨眉山地区著名蕨类植物。具有这种指示价值的例子还有很多,如长江以南地区要发展适宜酸性土壤的茶树和油茶等亚热带经济林木时,就可以根据天然植被中,生长芒萁、里白、狗脊蕨、半边旗、石松等蕨类的

地方,作为选择的营造林地。要寻找喜钙植物林地,可选择碎米蕨、肿足蕨、铁线蕨、肾蕨等喜钙蕨类生长的地方。有许多蕨类,还可作为气候的指示植物。3.观赏价值

峨眉耳蕨和很多蕨类植物一样,体态优美,有很好的观赏价值。可在温室和庭院中广泛栽培。对城市绿化和室内装饰都有很好的点缀作用。

相关分词: 峨眉 耳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