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在线查询网 > 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 都柏林人

都柏林人_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请输入要查询的词条内容:

都柏林人




作品介绍


都柏林人》(Dubliners)是詹姆斯.乔伊斯久负盛名的短篇小说集,置景于二三十年代的都柏林,截取中下层人民生活的横断面,一个片刻一群人,十五个故事汇集起来,宛若一幅印象主义的绘画,笔触简练,错落成篇,浮现出苍凉世态,遥远、清冷,然而精致,是上上之品。这15篇故事,以写实和讽刺的表现手法描绘了二十世纪初期都柏林中下阶层的生活,瘫痪和死亡贯穿全书。在同样的底色上,《一个青年艺术家的肖像》集中描绘了一个忧郁敏感、在浓郁的宗教氛围中成长起来、具有艺术家气质的青年形象。通过青年之口,乔伊斯表达了自己对宗教、艺术和人生的观点。后来,这个青年继续成长,走进了意识流宏篇《尤利西斯》之中。因此,阅读此书,将有助于阅读《尤利西斯》。

《都柏林人》从1904年开始创作,曾被22家出版社退稿,前后历经9年挫折;1905年,乔伊斯与伦敦的出版商格兰特理查兹签下出版合同,但书商要求他删除或修改某些段落,原因是排字工拒绝排印,乔伊斯拒绝,于是书商退还书稿。1909年他和都柏林的出版商芒赛尔兄弟签定出版合同,但不久又传出修改的要求,这次乔伊斯接受了出版商的所有条件,只求尽快付梓,但是到了出版的最后一刻,出版商还是毁了版。1914年在美国意象派诗人庞德的帮助与推荐下终于又由原来出版商格兰特理查兹将书出版,《都柏林人》半年内仅卖出六本、而《一个青年艺术家的画像》一本都没卖出。出版后竟有民众用焚书来表达其愤怒。

作者简介


詹姆斯乔伊斯爱尔兰作家,诗人。1882 年2月2日生于都伯林信奉天主教的家庭,1941 年1月13日卒于瑞士苏黎世。先后就读于都柏林大学克朗格斯伍德学院、贝尔沃迪尔学院和大学学院,很早就显露出音乐、宗教哲学及语言文学方面的才能,并开始诗歌、散文习作。他谙熟欧洲大陆作家作品,受易卜生影响尤深,并渐渐表现出对人类精神世界特殊的感悟及对家庭笃信的宗教和自己生活环境中的习俗、传统的叛逆。1902年大学毕业后,曾与当时的爱尔兰文艺复兴运动有所接触,不久即成为其对立面。同年,迫于经济压力及为摆脱家庭宗教和自身狭隘环境的束缚,自行流亡到欧洲大陆,先后在法国、瑞士、意大利过着流离的生活,广泛地吸取欧洲大陆和世界文化的精华。1905年以后,携妻子儿女在意大利的里亚斯特定居,带病坚持文学创作詹姆斯乔伊斯是二十世纪最伟大的作家之一,他的作品及“意识流”思想对全世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短篇故事篇目


姐妹们(TheSisters)

偶遇(An Encounter)

阿拉比(Araby)

伊夫琳(Eveline)

车赛之后(After the Race)

两个浪子(Two Gallants)

寄宿公寓(The Boarding House)

一朵浮云(A Little Cloud)

无独有偶(Counterparts)

粘土(Clay)

痛心的往事(A Painful Case)

会议室里的常春藤日(Ivy Day in the Committee Room)

一位母亲(AMother)

圣恩(Grace)

死者(The Dead)

内容简介


《姐妹们》

—个小男孩的姑妈带他参加了一位在瘫痪中死去的老神父的葬礼,这位神父生前是这个小男孩的朋友。在葬礼上,男孩和姑妈坐在神父的姐妹旁,并获悉了神父临终前不安的生活。小男孩有点疑惑并不知所措。葬礼上,他很安静,心里想像着生前的良师益友可能正在棺材里大笑。神父的妹妹伊莉莎告诉他们,有一天发现弗林神父在忏悔室里咯咯地嗤笑,然后她说这表明神父并非心智健全。

《偶遇》

一位渴望逃避学校枯燥的生活去冒险的小男孩和同学一起逃学。他们想经历奇遇,并打算作一次短程旅行。他们在都柏林的郊区闲逛,最后遇到了一位奇怪的老人。他可能不怀好意,主动与男孩们搭讪,起初他看起来像个自由主义者,因为他不带任何成见地谈起了女朋友,就连小男孩也认为他的观点不太正常。但之后,男孩的行为举止改变了,他的所思所想也与几分钟前迥然不同。

《阿拉比》

住在北理齐蒙德街的一个男孩希望赢得他朋友曼根姐姐的芳心。一天,男孩怀着浪漫的想法,对曼根的姐姐做出承诺要去东方集市阿拉比带一份礼物给她。在姑父答应给钱后,男孩几天来一直想着女孩和为她带的礼物。但在去集市的那天,姑父回家很晚,所以当男孩赶到时,集市快要关门了。只有少数货摊还在卖东西。男孩看了一些商品,觉得它们非常昂贵,超出了他的购买能力。男孩在日思夜梦的阿拉比集市中得到的只有失望。

《伊芙琳》

19岁的女孩伊芙琳生活贫穷,为养家糊口她不得不四处奔忙。她在百货店上班辛勤劳作,回到家也忙个不停。她想永远地离开爱尔兰,与水手弗兰克远走高飞去布宜诺斯艾利斯开辟新的生活。弗兰克对她无微不至,还给她讲他环游世界的异乡故事。但是,伊芙琳仍然爱她的父亲,并对自己离开年迈父亲的想法感到十分歉疚。她想到母亲去世时的情景,她曾答应母亲尽力支撑这个家。在临行前的那一刻,伊芙琳瘫痪了,害怕了,没有离开都柏林。

《车赛之后》

吉米是都柏林巨商的儿子。他父亲做屠宰生意发了财之后,为了让吉米受到良好的教育,把他先后送到英格兰的教会学校念书,到都柏林大学学法律,去剑桥大学“开眼界”。在剑桥,吉米想和欧洲大陆来的朋友比富讲排场。一天晚上,吉米和他的朋友在一艘豪华的美国游艇上不断喝酒打牌。酒醉后的吉米在牌局中惨败,连自己输了多少也不知道。他知道第二天清醒后他会十分懊恼,但此刻他却沉浸在金迷纸醉的快乐中。

《两个浪子》

在八月的一个晚上,两个年轻人科利和莱内汉在街上闲逛。他们谋划从科利当女仆的新女友手里弄点钱。他们打算先让科利与女友见面,再与莱内汉碰面。当科利和女友在一起时,莱内汉却独自一人打发很多时间。孤独让莱内汉很忧郁,他想到了不可靠的朋友和无法改变的贫穷。当莱内汉在约好的时间与科利见面时,他看到了与女友在一起的科利,并从科利的表情中,判断科利的计划会失败,但最后科利魔术般地从女友手中拿到了一个金币。

《寄宿公寓》

穆尼太太在都柏林办了一家寄宿公寓。她有个女儿叫波莉,19岁,生性活泼。穆尼太太叫她女儿在寄宿公寓里帮忙,因为穆尼太太想让她跟小伙子们接触接触,最后波莉与房客多伦先生有了韵事。多伦先生在一位天主教酒商的公司里有一份体面的工作。穆尼太太得知此事后便进性了干预。她首先与波莉摊牌,让波莉承认了一切。随后她又与多伦先生谈话,并告诉他非得娶波莉。最后,波莉听到母亲叫她,说多伦先生有重要的事情跟她谈。

《一朵浮云》

小钱德勒和老朋友加拉赫在一起喝酒,加拉赫已经在伦敦成了一名大记者。钱德勒在都柏林陷入了工作的死胡同里,要么做公正人,要么当小职员,但他对诗歌颇有灵感,时常想像着自己成为一个诗人。钱德勒与加拉赫的谈话使钱德勒想到了自己的窘况。他有家,又害羞,所以不能像他的朋友一样离开爱尔兰。那晚回家后,他意识到自己永远也无法成为诗人,因为他的家庭负担太重。

《无独有偶》

法林敦是一位嗜酒的文书,工作不如意,老板又瞧不起他。在一次谈话中,由于法林敦回答问题时带着讥讽的口吻,老板很是生气,要他为自己的态度道歉,法林敦只好照做。一天,他花了不少钱想一醉方休,结果却在朋友们面前丢人现眼,所以那晚他很生气,还觉得喝的不够尽兴。回到家后,酒醉的他对每个人都发脾气,并把自己受的窝囊气发泄在儿子身上。于是他打儿子汤姆,但让人觉得荒谬的是儿子汤姆最后居然还在为父亲祈祷。

《粘土》

信仰天主教的老妇人玛利亚在新教徒办的一家洗衣房里工作。她今晚将与乔一家过万圣节,乔就像她自己的儿子一样。在乔的家里,玛利亚受到了热情的款待。整个晚上玛利亚都很开心,但在爱尔兰传统的万圣节预言游戏(一个人蒙上眼睛去桌子上挑选一件物品)中,玛利亚先抓到了象征死亡的粘土。接着她又选择了祈祷书,这意味着玛利亚将进修道院。最后,玛利亚害羞地唱起了老情歌《我梦见自己住在…》。虽然她错误地把第一段唱了两遍,但乔仍然感动得流下了眼泪。

《痛心的往事》

达菲先生与婚后并不幸福的辛尼科太太有了交往,这种交往仅仅是精神上的。达菲先生不信宗教,也没有很多朋友,但有着强烈的道德感。他与辛尼科太太在思想上具有很多共识,然而,当爱上他的辛尼科太太想把自己的爱慕之心表达出来时,达菲先生却不理解她的态度,并作出了结束来往的决定。为了不触犯他们之间的禁忌,他们不再见面。在过了四年孤独的生活后,达菲先生在报上看到了辛尼科太太在有轨电车事故中丧生的消息。此时,他重温了他和她度过的那段生活经历,想到了他那愚蠢的道德,想到他不肯与辛尼科太太相爱正是她去世的原因。从此,达菲先生又过上了孤独的生活。

《常春藤日》

故事发生在政治委员会办公室里。不同候选人的众多说客拉了一天票之后聚集在这里。他们靠微弱的炉火和黑啤酒取暖。那晚,他们谈论了政治和爱尔兰伟大的民族主义的政治家帕纳尔的死。当他们谈到工作和爱尔兰政治时,一幅爱尔兰政治文化的图画展现在读者面前。

《一位母亲》

基尼太太顽固专横,很少有朋友。目前她正帮霍罗汉的一系列音乐会出谋划策。为了提高她女儿凯思琳的音乐修养,她签了一份合约,让凯思琳在音乐会中伴奏,并能获得四基尼的报酬。当音乐会未能达到预期效果时,基尼太太对出现的种种麻烦十分恼火,威胁要毁掉所有演出,并坚持要求按合同先支付她女儿所有的报酬,即使现在有一场演出取消。后来,霍罗汉先付了一半的酬劳,并允诺下周二支付另一半。但基尼太太想立即拿到所有的钱,否则她女儿就不演。这一要求遭到拒绝后,女儿退出了演出和父母一起离开了。

《圣恩》

克南先生,一个经济衰退时期的商业推销员,一直在与嗜酒的毛病作斗争。为了戒酒,他的朋友坎尼安先生以及麦科伊先生与他的妻子一起商量,打算带他参加去佩登神父专为生意人办的宗教静修班。那天在教堂里,克南先生看到那么多熟悉的面孔,感到非常舒服。佩登神父的布道不太难,而且让生意人觉得十分放松。

《死者》

在一年尸度的节日舞会上,莫坎家的老处女姐妹朱莉娅姨妈和凯特姨妈正招待着许多客人。舞会向来规模宏大,家庭的成员,以前的学生,朱莉娅唱诗班里的队员都来了。屋子里充满了欢乐和笑声。客人中有她们的侄儿加布里埃尔,一个敏感的文人。他在舞会上发表了一篇演讲,称赞他的姨妈们。演讲真诚感伤,让姨妈们都流下了眼泪。那晚,加布里埃尔对他的妻子格莉塔满怀激情。回到旅店后,他发现妻子依旧爱着为她死去的旧情人迈克,并意识到自己在妻子心目中微不足道的地位。窗外下着雪,落在爱尔兰的每一片土地上,这让加布里埃尔想到了死亡。

结构与背景


《都柏林人》是一部由15个故事组成的短篇小说集,具有艺术上的统一性。乔伊斯曾明确指出:“我的目的是为我的祖国谱写一部道德史。我之所以选择都柏林为背景是因为我觉得这个城市是瘫痪的中心……按以下四个方面来描述这种瘫痪:童年期、青春期、成年期和社会生活。”这种统一的整体结构可以从作为道德戏剧的系列事件,个人在特殊的境遇中为求得精神的生存而采取的行动,以及个人陷于堕落的环境而遭受精神窒息和瘫痪反映出来。

头三个故事以自传的形式大体上表现从童年到青年的成长,接下来的七个故事都是有关成人的生活,后面四个则是关于社会生活的,最后一个故事《死者》则是全书的归纳和总结。故事由简单到复杂,从不知名的小男孩到青年人再到成年的加布里埃尔。从某种意义上说,每个故事都展现了“可爱、肮脏的都柏林”的一个方面,城市方面的瘫痪——道德的、政治的和精神的。每个故事都是一则戏剧,讲述一个灵魂的挫折和失败。所有故事合在一起展示了道德堕落的全过程,以灵魂的死亡结束。

《都柏林人》中的每个故事都发生在都柏林城。当时,它是爱尔兰生活和社会的中心。然而乔伊斯并没有从可爱或伤感的角度来看待都柏林,而是把它看做一股威胁和窒息爱尔

兰居民潜在人性的强制力量。乔伊斯认为在都柏林社会中,主要有两股强大的力量造成了精神瘫痪,这就是天主教和英国的殖民统治。他认为这两股力量阻止和压抑着爱尔兰生活中的所有潜在的生气和活力。乔伊斯在这本集子中塑造了形形色色的人物形象,有处于青春期的男孩,中年的酒鬼,政府的小职员,大学的讲师,洗衣房的女工,年轻的商人等等,大多属于中下阶级,少数属于工人阶级。他们共同的特点是出奇的迟钝,以及在公共义务和私人生活方面的缺失。

主要人物分析


《姐妹们》

叙述者

叙述者是一个极富观察力、敏感,而且孤独的小男孩。他不喜欢别人叫他“小孩”,也不愿将自己的感情流露在成年人面前。但他对死亡如此感兴趣,以致他从未企图掩饰这一点。

他对神父作了生动的描述:“在微笑之时,变黄的大牙齿露了出来,舌头也伸出来舔着下嘴唇。”

因为神父的仁慈,小男孩对他很忠诚。他的忠诚使他憎恨别人对神父不好的评价。然而随着他的成长,他开始怀疑和拒绝让他感到窒息的宗教仪式和传统。

弗林神父

乔伊斯通过小男孩的眼描绘了这个神父的形象。显然,神父待人善良,虽然糟糕的身体状况使人不敢接近神父,但是小男孩与他关系亲密。神父的妹妹认为他是个大包袱,可他甚至在最后病重的日子里,仍然真诚地教小男孩读书识字,然而神父留给小男孩最后的印象却是瘫痪和死亡的象征。

《偶遇》

叙述者

这里的小男孩与《姐妹们》中的主要人物有点相似,但不完全一样。由于喜爱书本,这个故事里的小男孩把自己想像得很优越。可他的幻想实际上都来自书本,因他发现现实很难面对。与《姐妹们》中的小男孩相比,这个小男孩的形象通过他与同学和陌生人的交往展现得更充分。小男孩想成为乔迪龙一样的人,却没法做到。他想从正常行为中找寻“逃避之门”。他希望生活在“没有文化和社会结构差异”的人群里。

同时,因为他对读书的兴趣,他觉得自己胜人一筹。这种感觉让他寻求一种他不会老是输给乔迪龙的冒险,这也是他决定与马霍尼一起郊游的原因。他比马霍尼更为谨慎一些。

作为叙述者的他观察细腻,生动地描述了陌生人“讲话时发音纯正”,“并显出好像是被自己的话语所吸引一样”。最后,他表现得还有一点自知之明。

《阿拉比》

叙述者

与前两个故事一样,这个故事的主要人物也是一个小男孩。他对浪漫爱情的遐想说明他比前两个男孩要大一些。他与姑父、姑妈住在一起,对书本很感兴趣,充满了幻想。

与《偶遇》中的男孩一样,他付诸行动的尝试遭到了挫折,故事以失败告终,也让他认清了自己的价值。由于在集市没能实现自己的目的,小男孩降低了对自己的评估。他对集市女售货员与其男友的谈话很反感,浑身都感到恶心。

在第一次浪漫经历里,小男孩宁愿从远处去想像女孩,虽然没有提到女孩的名字,甚至对她的外貌也没有做过真实的描述,但这足以燃起小男孩内心的欲望去实行一次浪漫的使命。

《伊芙琳》

伊芙琳

伊芙琳是一个19岁的年轻女孩,她的个性受到了压抑。因而表现得像个小孩。她整天在百货店努力干活,还要受到老板的挑剔;回家后还要忙家务,照顾父亲和两个弟弟。她没有身份,也没有自主。作为家里的女人和经济来源,她有许多的责任。她放弃了自己在经济上的独立,完全听从父亲的安排。同时,她放弃了为自己打算的权利,放弃了对深爱自己恋人的权利,甚至放弃了决定自己命运的权利。批评家们将伊芙琳描述为“发育不良的典型”。

在伊芙琳与弗兰克的交往中,即使弗兰克采取主动,伊芙琳还是明显地表现出被动。伊芙琳似乎将弗兰克作为逃避的手段,只想将自己粗鲁的“保护者”换成一个善良的人。在前面的故事里,男孩们在面对过一次特殊的经历后虽然很伤心,但却都变得更聪明了。

伊芙琳却没能变得聪明起来。她被压抑的自我使她无法按自己的意愿生活。最后,我们知道她的未来将和她的母亲一样,“在平凡的生活中牺牲了一切”,甚至和她母亲一样发疯。

《车赛之后》

吉米

吉米没有什么性格,他只是父亲财富和渴望向上爬的产物。即使有很多优越的条件,他仍旧随波逐流,毫无长进。未了让人看到的只是他“与大陆来的朋友在一起”而获得的虚荣满足,他与那些朋友喝酒赌博,输掉了许多钱。当黎明来临时,他才有了理智和痛苦的意识。

吉米也有另外一面,这从他热爱音乐以及与维诺娜的关系可以看出。但“大陆”对他强烈的吸引淹没了这一面。

在这个故事里,乔伊斯涉及了当时爱尔兰的另一个问题,即作为殖民地的居民,生活在一潭“死水”里,一心向往欧洲主流文化的感受。在这里,乔伊斯也揭示了爱尔兰的有钱人并不想引领自己的国家前进,而一心追赶英国和欧洲潮流。

《两个浪子》

莱内汉

由于受到科利的操纵,莱内汉更让人感到讨厌。他依赖别人非法得来的施舍过活,而且不得不低声下气地奉承每个请他喝酒的所谓“朋友”。但当他对科利恭维时,还想保持自己的独立,因而语气中带着一丝讽刺。

他那喜欢偷看下流场面的嗜好使他总是追随科利的每次冒险。他追看女孩的急迫行为揭示了他影子一样的存在。他似乎没有自己的生活,仅仅活在朋友的冒险中。有时他对自己无所事事的生活也感到很沮丧,但他从没有试图改变这一切。这使他在有饭吃,有酒喝的时候,对任何侮辱都无所谓。莱内汉这一人物反映了当时都柏林社会下层人生活的被动和颓废。

《寄宿公寓》

穆尼太太

经历过艰难的生活后,穆尼太太变得非常能吃苦耐劳。她精明而果断地掌管着寄宿公寓,“何时可以赊账,何时应当苛刻,何时又该装聋作哑,她全精通。”她有意让波莉与“小伙子们接触接触,”同时也留心谁适合做女婿。她长相一般,既不追求浪漫,也不怀疑自己行动的效果。她视波莉为诱饵,随即设好圈套。但她是爱波莉的,不想公然控制她,她也肯定多伦是一个可靠和可敬的人。

《一朵浮云》

小钱德勒

与多数都柏林人一样、钱德勒已是人到中年,结婚生子,有一份并不理想的文职工作,其诗人气质也受到了压抑。他很敏感,意识到自己的平庸,并为之担忧。加拉赫的回乡对他来说是一朵浮云,打乱了他平淡的世俗生活。起先他很激动,接着便是沮丧和自卑。与老朋友见面时最初的兴奋却被朋友粗俗的形象破坏了。小钱德勒心地善良,深深爱着朋友、妻子和儿于。他试图表现出对加拉赫的满意,虽然他不很确信这一点。加拉赫激起了小钱德勒对已逝去的青春的回忆,包括对旅游、名誉和财富的梦想。孩子的哭闹提醒子他,意识到自己只是“生活的囚徒”。但孩子的凄惨和妻子的愤怒使他从梦中醒来。心中充满羞愧和懊恼,他又回到了现实之中。

《无独有偶》

法林敦

法林敦的精神和身体状况都不是太好。他能在律师事务所做事,说明他受过教育,有点才华。但他逐渐变成了办公文件的抄写机器。这种非人的工作使他视酒精为避难所,但酒精又让他在受挫时变得暴躁。对他来说,现实中惟一的乐趣是在酒吧,周围的人与他一样有着共同的渴望。他能假装说服自己他是一个很强壮、很讨女人喜欢的人。当这种幻想破灭时,他就一无所有了。因此,老婆、孩子和工作对他来说都是讨厌的。法林敦甚至不知道他孩子的名字,对家庭也没有兴趣。当他清醒时,他又很软弱,我们可以从他在办公室的行为中,以及“他酒醒时,妻子动不动就申斥、呵诉他”的事实中看到这一点。他是酗酒者的典型样板。乔伊斯对他人木三分的描写让我们看到了生活对他的吝啬与残酷。

《粘土》

玛利亚

玛利亚是个工作勤恳,心地善良的老妇人。她在一个大工业洗衣店的厨房工作。因为她性情温和,又是个和事老,洗衣店所有的人都喜欢她。她很看重她的宗教义务,她将闹钟定在早上六点,为了第二天早上能准时做弥撒。即使她钱不多,她仍然考虑到她所爱的人,给他们带去糕点。玛利亚生活中的亮点是去看望乔的一家。万圣节那天她对乔一家的访问也说明了她生活的空虚。在故事的结尾,玛利亚唱了一首关于爱情的歌曲,这表明她渴望爱情,虽然她没有和任何人结过婚,这首歌却是玛利亚生活的象征。

《痛苦的往事》

达菲先生

达菲先生作茧自缚,为自己选择了孤独的生活。他“憎恨一切显示物质上或精神上混乱的东西”,这种憎恨使他厌恶感情或浪漫的爱情,同时他也过分正经,这一点从他对待辛尼科太太的态度上能看出来。达菲先生缺乏追求他与辛尼科太太之间幸福的勇气和想像,尽管两人对目前的状况显然都不太满意。然而,达菲先生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孤独,等到最后意识到这一点时,一切都太迟了。达菲先生最大的失败在于缺乏理解与同情,从他在社会党的经历中可以看到。相比物质财富,他更喜欢抽象的东西,他似乎无法在有意义的层面上理解并同情政党里的工人群众。后来,他对辛尼科太太的冷淡也源于缺乏同情这一点。

《母亲》

基尼太太

基尼太太本人小气难缠,对人漠不关心。她的固执和骄傲最终使每个人都反感她。她不考虑协会财力的十分拮据,而出席音乐会的观众又为数不多的事实,始终坚持要提前支付她女儿的酬劳。当她认为自己的女儿受到剥削时,基尼太太就从一个受过良好教育的淑女变成了一个没有礼貌,让人讨厌的女人。同时,也把她女儿的音乐前程断送在了自己的手中。

《圣恩》

克南先生

克南先生改变了自己的信仰,但缺乏热情。很明显,他急需帮助。他酗酒的恶习是社会长期衰败的后遗症。克南先生的孩子说话带有口音,显然他们没有受过教育,属于下层阶级,这也说明克南先生的经济形势也是每况愈下。于是他靠喝酒来自我安慰,但酒后又不能保证自己的安全。克南先生是殖民地国家精神状况日益瘫痪的象征。故事着重刻画克南先生“瘫痪,笨重和醉醺醺的身体”,这是一种以自我摧残来达到抗议的症状。

《死者》

加布里埃尔

加布里埃尔过于敏感,对自己的能力缺乏信心。他时而因自己具有与众不同的身份和阅历而扬扬得意、自命不凡,时而又因自己与其他客人之间缺乏共同语言而深感孤独和寂寞。他傲慢自负的心理先后受到三个女人的伤害,从而使他最终感悟到了自己的无足轻重和微不足道。虽然他充满激情,但他在生活中却小心翼翼地控制着自己的情感。随着故事的发展,加布里埃尔逐渐意识到,他这样做最终只会导致他“虽生犹死”的存在

相关分词: 都柏林 都柏 柏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