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在线查询网 > 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 董正华

董正华_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请输入要查询的词条内容:

董正华


陕西医学名家

董正华,男,1955年8月生,陕西省西乡县人。硕士研究生学历,教授、内科副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指导老师。历任陕西中医学院伤寒教研室主任、中医临床基础教研室副主任、附属医院肾病科副主任、中医临床基础教研室主任。现任陕西中医学院中医系党总支副书记,中华中医药学会全国仲景分会委员。

1979年毕业于陕西中医学院医疗专业,留校在伤寒金匮教研室工作。1980年参加本院青年教师师资班学习。1981年考取陕西中医学院伤寒专业硕士学谎芯可??1985年1月毕业获医学硕士学位。留校在伤寒教研室从事《伤寒论》、《金匮要略》、《方剂学》、《中医学》等课程的教学、科研及中医内科的临床工作。1987年~1998年任伤寒教研室主任,1999年~2001年2月任中医临床基础教研室副主任、附属医院肾病科副主任,2001年~2004年6月任中医临床基础教研室主任。2006年6月~至今,任陕西中医学院中医系党总支副书记。2003年任中华中医药学会全国仲景分会委员。自1998年确定为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以来,招收七届硕士研究生14名,已经毕业五届8名,皆获得医学硕士学位;现有在读研究生6名。

在长期从事中医经典课程的教学过程中,特别注意吃透原文精神,揭示中医临床辨证思维的方法。强调古为今用,紧密联系临床实际及现代研究成果,将古典医籍讲活、讲透。同时十分注重教学方法的研究和改进,虚心听取学生对教学的意见和建议,注意教学相长,授人以渔,传授学习方法,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钻研的学习积极性,教学效果显著。曾多次被评为学院“教书育人”先进个人、“优秀班主任”、“优秀共产党员”,获得02年学院教案展评贰等奖,03年度被学生评为“我最喜爱的老师”,04年“观摩教学比赛”一等奖,04~05学年学生管理工作先进个人,05年度优秀教师。

在多年的专业教学、临床及管理工作中,治学严谨,勤于思考,爱岗敬业,教书育人。深入地探讨中医学术理论,积极探求中医学的教学规律。公开发表学术论文58篇;编写出版《伤寒论研究文摘献要》、《杂病指南》、《 伤寒论方证辨析与新用》、《 金匮方歌括释解》、《金匮要略通解》、《白话通解黄帝内经》、《白话全译本草纲目》、《中西医结合内科常见病诊疗常规》、《伤寒论讲义》、《 医宗必读校注》、《伤寒论思维与辨析》等学术专著及教材共十四部。

参与“慢性布鲁氏杆菌病中医辨证分型”、“排毒双调综合疗法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与实验研究”、“通络益肾汤治疗糖尿病肾病的实验与临床研究”等科研课题。

“方证辨析法在《伤寒论》教学中的应用” 获1999年陕西中医学院教学成果一等奖、陕西省政府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慢性布鲁氏杆菌病中医辨证分型”、“《杂病指南》”、“《伤寒论研究文献摘要 》”先后获得陕西省中医管理局科技成果三等奖。05年度《伤寒论讲义》获得陕西中医学院优秀教材一等奖。

附:

一、发表论文目录

1.钾离子测痛仪在慢性布鲁氏杆菌病中的应用观察

中国地方病杂志 1983,4: 235

2.癌症防治的新进展(译文) 陕西中医学院学报 1985,3:49

3.促使癌细胞成熟转变的药物(译文)

陕西中医学院学报 1986,1:54

4.利用与经络有关的癌检查法(CCM)对癌的早期诊断(译文)

陕西中医学院学报 1986,2:51

5.中医辨证治疗慢性布鲁氏杆菌病239例疗效观察

陕西中医学院学报 1987,4:1(执笔)

6. 重温《大医精诚》,继承发扬孙思邈的高尚医德

孙思邈医德思想研讨会论文集 1989,33

7. 麻杏甘石汤应属清热剂 陕西中医函授 1989,5: 15

8. 《伤寒论》34条争论之我见 陕西中医函授 1989, 6: 3

9. 《千金方》在中医眼科的成就 孙思邈研究 1990,创刊号: 39

10. 《伤寒论》厥阴篇 质疑两则 陕西中医函授 1991, 3: 9

11.孙思邈对中医眼科学的贡献 中国中医眼科学杂志 1991,1: 41

12. 论《伤寒例》的学术价值 陕西中医 1992, 1:42

13.《伤寒论》疑难症候辨析方法浅析 陕西中医函授 1992, 1: 19

14. 《伤寒论》397法探讨 陕西中医学院学报1992, 2: 1

15.《诸病源候论》对中医眼科学的贡献 中国中医眼科杂志 1992, 3:175

16. 对《伤寒论》教学改革有关问题的探讨

西北地区首届张仲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1992,

17. 《伤寒论》四逆散方证质疑陕西中医 1993,1: 44

18. 《伤寒论》之连轺非连翘辨 医古文知识 1993, 1 :40

19. 《伤寒论》脉阴阳含义浅析 医古文知识 1993, 3 : 22

20.《伤寒论》治病求本观初探 陕西中医学院学报1994, 2: 1

21.对柴胡桂枝干姜汤证病机的认识 陕西中医函授1993, 6: 40

22. 《伤寒论》去滓再煎法浅谈 陕西中医函授 1995, 2: 12

23. 《伤寒论》辨证分析方法浅谈陕西中医学院学报 1996, 1: 4

24.从经方谈方剂的相反相成配伍法 陕西中医函授 1996,3:10

25.《伤寒论》教学中思维能力的培养陕西中医学院学报 1996, 增刊:46

26.《伤寒论》寒热对偶方证辨析 陕西中医函授 1996, 6: 5

27.时相辨证法在《伤寒论》中的应用陕西中医学院学报 1997,2: 5

28.庞安时《伤寒总病论》对温病学的贡献 陕西中医函授1997;1:8

29.《伤寒论》学习方法浅谈 陕西中医函授 1997,3:43

30.反馈辨证法在《伤寒论》中的应用 陕西中医学院学报 1998, 1: 6

31.伤寒学科发展的困境与出路中医药教育研究 1998,2:11 32.从经方 谈汤剂的煎法 陕西中医函授 1998, 3: 68

33.方证辨析法在《伤寒论》教学中的应用陕西中医学院学报 1999, 31

34.桃核承气汤与桃仁承气汤辩陕西中医函授 1999, 2: 6 35. 关于我院中医临床基础学科的现状及学科建设的设想

全国中医临床基础学科研讨会论文 2000, 1

36. 张锡纯对《伤寒论》的研究特点 陕西中医学学院学报 2000, 6: 7

37. 《伤寒论》教学中应加强能力的培养 全国张仲景学说学术研讨会论文 2000, 11

38.《伤寒论》教学中贯彻素质教育的思考 中医药教育研究 2001, 1: 5

39.《伤寒论》教学贯彻创新意识的探索中医药教育研究 2001,2: 30

40. 掌握《伤寒论》方剂的技巧陕西中医函授 2001, 3: 5

41.试论《伤寒明理论》的学术成就 陕西中医学学院学报 2002, 3: 1

42.从血不利则为水谈CRF的证与治 陕西中医学学院学报 2003, 3: 1

43.对《伤寒论》阴阳易之探讨《 张仲景学术研究》 学苑出版社 2003, 26~30

44.中药的肾毒性及对策 现代中医药 2004,4:61;5:

45.《伤寒论》特殊辨证方法探析 第十二届仲景学说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21;2004年

46.动态辩证法在《伤寒论》中的应用 陕西中医学学院学报 2005, 2: 58

47.排毒双调综合疗法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33例 陕西中医 2005, 4: 313

48.排毒双调综合疗法对慢性肾功能衰竭大鼠肾组织SOD、MDA影响的实验研究 山西中医学学院学报 2005, 1: 24

49. 糖尿病肾病病因病机的探讨 陕西中医 2005, 6:552

50.《伤寒论》特殊辨证思维方法探析 陕西中医 2005, 6:592

51.排毒双调综合疗法对大鼠CRF细胞凋亡影响的实验研究陕西中医 2005, 7: 726

52.排毒双调综合疗法对大鼠CRF细胞免疫影响的实验研究时珍国医国药 2005, 9: 825

53、树立科学发展观在大学生教育管理中贯彻以人为本理念 陕西中医学学院学报 2005, 5:21

54.辨病与辨证相结合是《伤寒论》的基本诊断模式 陕西中医学学院学报 2005, 6: 7

55.对加强我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理论探索》陕西科技出版社2005,12月60-65

56.灌胃灌肠针刺法对5/6肾切除慢性肾衰竭大鼠模型血浆内皮素含量的影响 陕西中医 2005,11: 1252

57.学生管理工作中的“三忌”、“四诊”与“五勤” 陕西中医学学院学报 2006, 3: 11

58.通络益肾汤对链脲佐菌素DN大鼠血浆ET影响的实验研究 陕西中医 2006, 6: 757

59.通络益肾汤对链脲佐菌素DN大鼠疗效的实验研究 陕西中医学院学报 2006,4: 40

60.通络益肾汤对链脲佐菌素诱导DN大鼠血浆一氧化氮影响的实验研究 时珍国医国药 2006, 17(8):1399

二. 出版专著目录

1. 《伤寒论研究文摘献要》 陕西科技出版社 1988年4月 编 者

2. 《孕产妇实用保健400问》 三秦出版社 1993年11月

编 者

3. 《 伤寒论方证新解 》 宁夏人民出版社 1994年1月 编 委

4. 《杂病指南》 陕西科技出版社 1997年6月 副 主 编

5. 《 伤寒论方证辨析与新用》 陕西科技出版社 1997年8月 副 主 编

6. 《 传统医学养生保健学 》 科学出版社1998年9月 编者

7. 《 白话全译本草纲目》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1998年10月 副 主 编

8. 《 金匮方歌括释解》三秦出版社 1998年 主 编

9. 《白话通解黄帝内经》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2000 年10月 副 主 编

10 .《金匮要略通解》三秦出版社 2001年9月 主 编

11.《中西医结合内科常见病诊疗常规》 知识产权出版社 2001年1 0月 主 编

12. 《伤寒论讲义》 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3年6月 副 主 编

13.《 医宗必读校注》 三秦出版社 2005年1月

14.《伤寒论思维与辨析》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06年3月 编 委

三.科研获奖情况

1.《 伤寒论研究文献摘要》获1989年陕西省中医管理局科技成果三等奖 ;

2. 慢性布病中医辨证分型 获1989年陕西省中医管理局科技成果三等奖;

3.《杂病指南》获1999年陕西省中医管理局科技进步三等奖;

4.方证辨析法在《伤寒论》教学中的应用获1999年陕西中医学院优秀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获1999年陕西省政府优秀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5、《伤寒论讲义》获得陕西中医学院05年度优秀教材一等奖

四、科研课题情况

1.参与“慢性布鲁氏杆菌病中医辨证分型”中国北方病办公室课题 1979年~1986年

2.排毒双调综合疗法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实验与临床研究

陕西省科技厅课题2000SM37 2001~2004年 第2位

3.通络益肾汤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与实验研究

陕西省中管局课题 2004~2006年 第1位

北大教授

董正华,1950年生,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研究方向为现代化理论与进程、亚洲现代史、东亚现代化比较、中国内陆农村发展。著有《透视东亚“奇迹”》、《当代台湾与韩国的小农制》,主编《东亚现代化:新模式与新经验》、《罗荣渠与现代化研究》、《世界文明史》下(合编)等。

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


人物简介

学位或学历

1965.9-1968.12就读于河南师范学院(现河南大学)外语系英语预科。

1978.10-1982.7就读于北京大学历史学系世界史专业,1982年7月获学士学位。

1985.9-1988.7北京大学历史系硕士研究生,1988年7月获硕士学位。

1988.9-1992.7北京大学-荷兰莱顿大学联合培养博士研究,其间1991.3-1992.3在荷兰学习。1994年1月获博士学位。

任职简历

1982-1985在郑州大学政治系任助教。

1992-1994任北大历史系讲师

1994-1999任北大历史系副教授

1999年起任北大历史系教授、曾任亚非拉教研室副主任(1996-98)、历史系副主任(1998-2001)

所属机构:亚非拉教研室

专业特长及近期研究方向:现代化理论与进程,亚洲现代史;东亚现代化比较,中国内陆农村发展

担任本科教学:世界通史、亚非拉近现代史、现代化理论与进程

主要论著

专著

《透视东亚"奇迹"》,上海学林出版社,1999年,(合著)。

主编

《东亚现代化:新模式与新经验》,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罗荣渠、董正华主编)

《罗荣渠与现代化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林被甸、董正华主编)

《世界文明史下》,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董正华、许平主编)

《现代化研究》(第1、2、3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2003,2004。(常务编委之一)

译著和译文

艾伦麦克法伦《资本主义起源研究述评》,王加丰译,董正华校

《世界史研究动态》1990.2.

S.亨廷顿《发展的目标》,董正华译,王加丰校

《现代化:理论与历史经验的再探讨》(亨廷顿等著,罗荣渠主编),上海译文出版社1993年

弗兰茨舒尔曼《中美关系:在价值和利益之间的选择》,钱俊译,董正华校

《战略与管理》1997年第3期

霍华德韦亚达《非西方发展理论》,董正华译、校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即出)

中文论文

资本主义精神:新教伦理、个人主义还是民族主义?,《世界历史》2007/1。

国体创新与荷兰的崛起-“联省共和”分权政治体制的作用,《中国与世界观察》(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主办),2007/1。

改变城乡二元结构? 促进和谐社会建设,《马克思主义视域中的和谐社会建设》(俞可平等编),重庆出版社2007年。

关于现代农业发展的两个理论问题,《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6/1;收入《世界近现代史研究》第3辑(南开大学世界近现代史研究中心主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年;《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前沿报告》(李惠斌等编),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

关注家庭农业的发展与现代化,《中国改革报》2005/8/4理论版(王淼 董正华)

发展中国家现代化的经验教训,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演讲录》第7辑,科学出版社2005年。

农民在农业发展中的地位,《学习时报》2005/10/17,2005/10/24思想理论版连载。

全球化:歧义纷沓的解说与真实的历史进程,,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04/5-6;收入《全球化与全球史》(于沛主编)

东亚的历史巨变与当代发展道路,《东亚的历史巨变与重新崛起》(梁志明主编),香港社会? 科学出版社,2004年。

从历史发展多线性到史学范式多样化,《史学月刊》2004/5;《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04/4;收入《中国政法大学人文论坛》第2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年;《外国史读本》(彭小瑜 高岱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

伊斯兰复兴运动中的“原教旨主义”:现实与历史的成因,《战略与管理》2001/6。

近代法国小农土地所有制的形成和演变 《高等学校毕业设计(论文)指导手册文史哲卷历史学分卷》,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

现代化进程中的东亚城市农业(董正华、袁卫东),《战略与管理》1999/2。

巨野县教育发展情况调查,《中国农村教育发展的区域差异》(马戎、龙山主编),福建教育出版社1999年出版

水龙吟——中国龙神话的历史社会学阐释,《中国社会科学季刊》(香港)1999年春季号;收入《青年思想家》(贺立华主编)1999年第1辑,山东文艺出版社。

现代化研究在中国的兴起与发展(林被甸、董正华),《历史研究》1998/5;摘要或转载:《新华文摘》1999/2;《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1999/2;《炎黄文化研究》第6期(1999年6月);《历史学百年》(刘新成主编),北京出版社1999年。《21世纪:人文与社会-首届“北大论坛”论文集》,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03/1;《〈历史研究〉50年论文选》(《历史研究》编辑部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

现代化的基础工程,《中国社会科学季刊》(香港)1998年秋季号。

现代小农制的历史地位 《北大史学》第3辑,收入《北京大学百年校庆世界史文集》,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农业农民问题与新农村建设》(俞可平等主编),中央编译出版社2006年。

从“以农业培养工业”到牺牲农业,《中日韩三国关系与东北亚的和平发展-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新舄大学环日本海研究会编),1997.10.;《农业农民问题与新农村建设》(俞可平等主编),中央编译出版社2006年

近现代东亚土地制度演变的基本轨迹,《中国研究》(东京),第2卷第1期(1996.4.);收入《北大亚太研究》第3辑,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出版社,1996年

小农制与东亚现代化模式,《北京大学学报》1994/3;《战略与管理》(北京)1995/1。

土耳其现代化道路的基本特点, 载《各国现代化比较研究》(罗荣渠主编),陕西人民出版社1993年。

凯末尔改革与土耳其的现代化,《北京大学研究生学刊》1991/2。

试论第一国际的独立自主原则(滕世宗、董正华),《河南社联》1984/5。

专著教材

《透视东亚“奇迹”》(董正华 赵自勇 庄礼伟 牛可合著),上海学林出版社,1999年。

美国历史概览 《美国文化与社会15讲》(袁明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

主编

《现代化研究》(第1、2、3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2003,2005。

《世界文明史下》,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董正华、许平主编)

《罗荣渠与现代化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林被甸、董正华主编)

《东亚现代化:新模式与新经验》,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罗荣渠、董正华主编)

译著和译文

霍华德韦亚达《非西方发展理论》,董正华 昝涛 郑振清译??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

弗兰茨舒尔曼《中美关系:在价值和利益之间的选择》,钱俊译,董正华校,《战略与管理》1997年第3期

S.亨廷顿《发展的目标》,董正华译,王加丰校,《现代化:理论与历史经验的再探讨》(亨廷顿等著,罗荣渠主编),上海译文出版社1993年

艾伦麦克法伦《资本主义起源研究述评》,王加丰译,董正华校,《世界史研究动态》1990.2.

获奖

2001年北京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集体奖项)

2001年北京市教学成果(高等教育)二等奖(集体奖项)

在国内外学术机构和刊物中的任职

Frontiers of History in China编委会成员。

《史学理论研究》编委(2003年以来)

《现代化研究》(2002-2005年由北京大学世界现代化进程研究中心主办、2006年起由南开大学世界现代化进程研究创新基地主办)编委

美国加州大学富布赖特研究访问学者(1995.8.-1996.9.)

台湾东华大学客座教授(2000.3.-6.)

美国加州门罗学院客座教授(2001.2.-5.)

香港珠海书院客座教授(2004.9.-2005.1.)

河南师范大学客座教授

中国人权研究会第2届理事会理事

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建设工程“经典作家关于农业和农民问题的基本观点”课题组首席专家

中国科学院中国现代化研究中心研究员、第1-2届理事会理事

北京大学美国研究中心课题主持人(1998-2005)

北京大学世界现代化进程研究中心主任(2000年以来)

参加的国际国内学术会议

2008年12月2-3日,中国改革开放与人权发展30年学术研讨会(北京),提交论文“进一步保障农民的土地使用权”。

2008年11月6-7日,第5届全国马克思主义论坛(南京),提交“农地制度改革与保障农民对农地的永久使用权”。

2008年10月26-27日,19世纪以来的西方社会经济发展国际研讨会(世界史所),提交论文“The Spirit of Capitalism: Individualism or‘the Original Civic Type of Nationalism’? ”

2008年6月23-28日,参加“农民的终结?-全球资本主义与农业社会的未来”(The End of the Peasant? Global Capitalism and the Future of Agrarian Society)研讨会(加拿大温哥华Wall Institute for Advanced Studies),提交论文“The Use of Farmland: Search for a Better Solution”。

2008年5月28-30日,参加“青年土耳其革命100周年国际讨论会”(土耳其安卡拉大学)组织“中国民主革命100年”小组讨论会,提交论文“‘Guided Modernity’ in Turkey: from Young Turks to Kemalists”(by Dong Zhenghua and Zan Tao)

2008年4月21-22日,北京人权论坛,提交“发展权与发展道路的选择”。

2006年11月7-8日,第3届全国马克思主义论坛(重庆),提交“改变城乡二元结构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2004年4月7-8日,参加“东亚国家和地区现代化进程”国际学术研讨会(北京,国际历史科学委员会、中国史学会、中国社科院世界史所联合举办),发言“以一元多线论为基础的现代化范式”。

2003年8月1日,参加“第二期管理科学论坛”(北京大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管理科学部主办), 提交“发展中国家现代化的经验教训”(大会主题报告)。

2002年3月,参加中国科学院现代化讨论会(北京),提交 “现代化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2001年6月,参加“20世纪中国的历史回顾”国际学术讨论会(北京大学),提交“中国近现代史研究的‘现代化范式’”。

从事的国际国内项目

21世纪文科教材改革项目《世界文明史》编撰(主编第三卷)。

《中美文化交流与中国现代化—留美学人口述史》(承担北京大学美国研究中心项目,作为项目协调人)。

《北京大学建设世界一流大学计划》历史学系“世界现代化进程研究”子项目(主持人)。

“211工程”子项目“从现代化到全球化”(负责课题组)。

东亚现代化模式研究(2004年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世界现代化进程的不同模式研究”子项目)。

软实力研究-企业软实力基本理论与评估指标项目(北京大学世界现代化进程研究中心“软实力研究课题组”与云南中烟集团研究院经济研究室合作)。

《世界现代化进程专题15讲》(教育部21世纪教材项目,由北京大学教务部资助1.5万元)。

相关分词: 正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