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在线查询网 > 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 冬季攻势

冬季攻势_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请输入要查询的词条内容:

冬季攻势


1939年底至1940年初的冬季攻势是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国民党军队发动的一场规模宏大的进攻性战役,在国民党的抗日史上占有重要的一页。



战役前的双方态势


日本侵略军自“七七事变”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后,经过一年零四个月的战斗,虽侵占我国大片国土,但被歼四十多万,到1938年10月攻占武汉、广州后,由于战线过长,兵力不敷使用,特别是受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在日军占领区内展开了积极袭扰日军的后勤补给线的影响,日军给养短缺,已无力发动大规模的全面性进攻作战,被迫转为守势作战。日军大本营也被迫将侵华战略方针由“速战速决”变为“持久作战”。日军深深地陷入了中国战场而无力自拔,致使法西斯德国于1938年9月1日入侵波兰挑起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日本政府表示:“帝国不介入欧洲战争,决定专向解决中国事变迈进”,拒绝了德国要求日本出兵苏联以策应欧洲战场的请求。

国民党军队由于仓促作战、装备低劣、训练较差,以及个别将领的消极避战,在对日作战的一年零四个月中,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丧失了大片经济发达的地区。到1939年11月,退至西南、西北及内地一些省份的偏远地区。

1938年10月底,日本侵略军在中国的兵力有二十四个师团又四个独立混成旅团(关东军除外),分属华北方面军、华中派遣军及驻扎于华南的第二十一军。日军为实现“限定地域之攻势,逐次消灭敌之战力”之目的,在1938年11月至1939年11月期间,先后发动了海南岛作战、潮汕作战、南昌作战(国民党方面称为“南昌会战”)、南宁作战(国民党方面称为“桂南会战”)、襄东作战(国民党方面称为“随枣会战”)、湘赣作战(国民党方面称为“第一次长沙会战”)等战役。这些战役进一步削弱了国民党军队的战斗力,并切断了国民党政府由香港输入军事物资的渠道。由于日军占领了南宁及其周边地区,严重危及了滇缅国际交通线的安全,因此,中国的抗战又一次呈现了危急的状态。

为了统一指挥关内日军,1939年9月23日,日军大本营成立了中国派遣军,首任总司令官为西尾寿造大将,总参谋长为板垣征四郎中将,下辖华北方面军(辖第一军、第十二军和驻蒙军)、第十一军、第十三军、第二十一军及第三飞行集团、第二十一独立飞行队。到1939年11月底,中国派遣军共辖二十五个师团、十八个独立混成旅团、两个混成旅团、一个骑兵集团、一个飞行集团和一个独立飞行队,共八十五万人。

国民党为总结前一期对日作战的经验教训,并制定出下一期的战略方针,1938年底及1939年初分别在湖南南岳及陕西武功召开军事会议,总结了前一期对日作战的经验与教训,制定出了下一期的战略方针:“国军续采持久战略。连续发动有限度之攻势与反击,以牵制消耗敌人,策应敌后游击部队,以加强敌后方之控制与袭扰,粉碎其以华制华以战养战之企图,同时抽出部队,轮流整训,强化战力,准备总反攻,以击灭入侵之敌”。同时,简化了指挥机构,撤消了兵团、军团及步兵师中旅的编制,步兵师由过去的两旅四团制改为三团制,大大提高了部队的机动性。到1939年11月底,国民党军队共有二百四十二个步兵师、三十一个步兵旅、十二个骑兵师、八个骑兵旅,共二百八十多万人,分属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第八、第九、第十、鲁苏、冀察等十个战区。

发动战役的原因


确保滇缅国际交通线的安全武汉、广州失守后,国民党政府接受英美援助的通道只剩下粤港国际交通线和滇缅国际交通线。由于潮汕、南宁的失守,粤港国际交通线已被日军切断,滇缅国际交通线也受到日军的极大威胁,随时有被切断的可能。为确保这条重要的国际交通线安全,蒋介石决心发动冬季攻势,将日军赶出桂南。

检阅国民党军队的战斗力,打击日军的有生力量按照国民党军队第二期对日作战方针,各战区对所属部队进行了轮流整训。到1939年10月,第一、第二期整训完毕,部队战斗力大增,已堪一战。同时,蒋介石认为,日军已“楚歌四面、备多力分,论侵华军事,日暮途远,进退维谷”。为打击日军的有生力量,并粉碎日军以华制华、以战养战的企图,各战区应“同时发挥威力转取攻势”。

阻止汪伪政权的成立1938年12月29日,时任国民党副总裁的汪精卫发表了响应日本政府旨在招降中国政府的第三次近卫声明的“艳电”,公然投入了日本侵略者的怀抱。1939年8月28日,汪记国民党第六次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标志着以汪精卫为首的亲日派从国民党中彻底地分裂出来。此后,汪派人物紧锣密鼓、积极筹备成立傀儡政府,妄图与设于重庆的中国政府分庭抗礼。汪精卫的投敌叛国,造成了国民党内部的分裂与混乱,亦“对敌后人心士气影响甚大”。蒋介石决心发动冬季攻势,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阻止汪伪政府的成立。

争取更多的外援“七七事变”爆发后,世界上各爱好和平的国家纷纷发表宣言和讲话,谴责日本军国主义发动的侵华战争,一些国家还向中国伸出了援助之手。其中,苏联政府提供了大量的武器装备及数笔大宗信用贷款,价值三亿美元,并派飞行员直接来华参战,在我国的抗战初期给予了重要的帮助。后由于国际形势的变化,再加上国民党政府的政治倾向,苏联政府逐渐减少了对华援助。

英美政府在“七七事变”后,只是从道义上谴责了日本的侵略行径,但未向中国进行援助,同时也未停止向日本出售战略物资。后由于日本不再承认“门户开放”政策,英美的在华利益受到了很大损害,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英美政府对日态度渐呈严厉。同时,英美政府认识到,只有支持国民党政府继续抗日,才能使日本无暇他顾,保证自身不受攻击。因此,增强了对国民党政府的援助。如1938年11月15日,美国政府予我信用贷款两千五百万美元;12月16日,英国政府予我第一批信用贷款四十五万英镑;12月29日,英国政府予我第二批信用贷款五十万英镑;1939年3月8日,英国政府予我平衡基金借款一千万英镑;等等。

为向国际社会表明中国政府抗战到底的决心以争取到更多的外援,蒋介石决心发动冬季攻势。

战役的简要经过


1939年10月,各战区的国民党部队已完成了第一、第二期整训,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以下简称“军委会”)决定以第二、第三、第五、第九战区为主攻地区,第一、第四、第八、第十、鲁苏、冀察战区为助攻地区。1939年11月中旬,军委会向各战区下达作战任务:“一、第一战区:攻击开封、博爱,牵制敌人。

二、第二战区:应首先切实截断正太、同蒲两铁路之交通,并肃清晋南三角地带之敌。三、第三战区:以主力约十一个师,截断长江交通,分向湖口、马当、东流、贵池、大通、铜陵、荻港间,伺隙进攻,一举突进江岸,占领坚固阵地;并以轻重火力及敷设水雷,封锁长江。四、第四战区:应以一部相机攻略潮、汕,主力扫荡广九路及南宁之敌。五、第五战区:扫荡平汉线南段信阳、武汉间之敌,进取汉口;并向汉宜公路之敌攻击,截断襄花、汉宜两公路之交通。六、第八战区:应以一部协同第二战区作战,主力攻击归绥附近之敌。七、第九战区:向粤汉北段正面之敌攻击,重点指向蒲圻、咸宁一带,并向武昌挺进;同时攻击南昌及南浔铁路,进击瑞昌、九江之敌。八、第十战区:仍任原河防;并依晋南三角地带攻击之进展,准备以一部渡河扩张战果。九、鲁苏战区:应以广正面由东西两面向泰安、临城间及铜山、滁县间攻击,以策应沿江之作战。十、冀察战区:应以主力切断保定、邢台间及石家庄附近敌之交通;一部切断沧县、德县附近敌之交通,以策应山西方面之作战”。各战区遵令分别向当面之敌发动攻击。

第一战区:曾攻入开封、沁阳、商邱等地,歼敌颇多。由于该战区“奉命唯谨,永往迈进”,受到了军委会的嘉奖。

第二战区:曾克复闻喜、绛县、夏县、翼县、黎城、涉县、潞城等地。因日军提前发动进攻,打乱了该战区的作战计划,故战果较小。

第三战区:曾攻入南昌、杭州、富阳、余杭等城市,并曾短期切断长江水运。日军也承认:因为“准备工作尚未完成”,由于受到国民党军队的突然袭击,致使“扬子江(长江旧称——笔者注)航路在大通前面一时被切断”。当时,“战场上硝烟弥漫,杀声震天,枪炮轰鸣,数里外可闻”。但该战区只同日军激战三昼夜即被迫退回原防区,“至其任务未成”,受到军委会的严责,第五十军军长郭勋祺被撤职。

第四战区:曾攻克翁源、英德、从化等地,并配合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桂南行营夺占昆仑关,歼灭日军第五师团第二十一旅团五千余人,击毙少将旅团长中村正雄。但该战区“丧师折兵,遗弃仓库辎重,损失至巨”,受到军委会的批评。

第五战区:该战区攻势凌厉,曾攻占王家岭、汪家河等坚固据点,日军伤亡惨重。日军记载道:“一直到十二月下旬,敌人对信阳、应山的进攻从未停止”,防守信阳、应山的第三师团及防守襄河河畔的第十三师团在整个冬季攻势中“受到敌军顽强、频繁反复进攻”,日军损失兵员、武器甚巨。

第八战区:该战区之傅作义部曾攻入包头,并克复五原、临河等地,共歼灭日军四千六百余人,击毙日军水川伊夫中将(为国民党军队所击毙的第一名日军中将)及两名大佐,日军自己也不得不承认受到的打击是十分沉重的。

第九战区:曾攻克崇阳、靖安等地,并给予当面之敌——日军第十一军以沉重的打击。日军第十一军司令官冈村宁次回忆道:该军在冬季攻势中作战“非常辛苦”,守卫崇阳、通城的第六师团自始至终都受到国民党军队的“顽强、频繁反复进攻”。

第十战区、冀察战区、鲁苏战区均无较大动作。

战役得失


冬季攻势是抗日战争相持阶段中,国民党军队发动的一场大规模的、进攻性的战役。这次战役对今后的战争双方都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中国方面:首先,牵制和消灭了日军大量的有生力量冬季攻势历时三个多月,国民党军队直接参战兵力达五十五万余人,出击一千零五十次,与敌作战一千三百四十次,歼灭日军两万多人(其中击毙日军中将一名、少将一名、大佐两名),俘敌四百余人,击沉、击伤敌运输舰船九艘,缴获各种火炮十一门,步枪两千七百多枝。日军自己也承认:这次作战“付出的牺牲是过去作战不曾有过的”。

其次,显示了国民党军队的战斗力抗战以来连续败北的国民党军队,经过简化指挥机构、整训补充,其战斗力已基本恢复;同时,一改过去死守阵地、被动挨打的作法,增强了进攻意识。此次冬季攻势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共抽调了约七十一个师的强大兵力,向日军发动了全面攻击,确实是大出日军的预料。日军在作战役总结时也认为:这次冬季攻势的规模及国民党军队的战斗意志“远远超过我方的预想,尤其是第三、五、九战区的反攻极为激烈”,“敌人的进攻意志极为顽强”,“经过四十天的时间一直到一月二十日左右,两军仍然不见胜负”。

第三,滇缅国际交通线的安全得到了保障发动冬季攻势的原因之一即为确保滇缅国际交通线的安全。经过冬季攻势中的桂南会战,入侵桂南、威胁滇缅国际交通线安全的日军受到了沉重的打击,只能龟缩在南宁附近,已无力再抽出兵力去切断滇缅国际交通线。同时,在客观上减轻了敌后战场的压力。

第四,争取到了更多的外援冬季攻势发动后,国民党军队向日军展开了凌厉的攻势,表现出了中国决心抗战到底的信念。英、美认识到只要中国坚持抗战,日本就将深陷其中无力自拔,也就无法配合法西斯德国。因此,英、美决定给予更多的援助以支持中国的抗战。1940年3月7日,即在冬季攻势激烈进行之中,美国政府予我滇锡借款两千万美元;12月2日,美国政府予我信用贷款一亿美元;12月10日,英国政府予我“平衡基金借款”及“信用借款”各五百万英镑;等等。这些外援,对坚定国民党政府的抗战决心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日本方面:这次战役使其得以重新认识国民党军队的战斗力日本侵略军自“九一八事变”轻易占领东北之后,一向轻视国民党军队,认为国民党军队不堪一击。“七七事变”后,日军除在个别战役中遭受到较大的打击之外,可以说是很轻松地占领了中国的大片国土,这就更助长了日军的骄狂心理。日军万万想不到,经过两年多的战争,国民党军队还能保持如此强大的攻势,这对日军狂傲的心理不能不说是一次沉重的打击。在冬季攻势开始后不久,日本天皇裕仁亲自向日军参谋总长和军令部总长询问作战情况,可见冬季攻势已引起日本天皇的强烈不安。日军大本营也承认:冬季攻势“中国军攻势规模之大,斗志之旺盛,行动之积极顽强均属罕见”。“在中国事变八年间,彼我主力正式激战并呈现决战状态,当以此时为最”。

通过此次冬季攻势,日军感到国民党军队的战斗力不可轻视,有必要“重新估计敌人的战斗力”,这就为今后日军发动一系列旨在粉碎国民党军队战斗力的作战留下了伏笔。

另外,通过冬季攻势,日本帝国主义看到绝大多数的国民党军队抗日斗志十分高涨,为削弱国民党军队的抗日斗志,遂加快了扶植汪精卫成立伪政府的步伐,终于在1940年3月30日汪伪政府粉墨登场,这也使蒋介石发动冬季攻势未能达到全部目的。

但是,冬季攻势也暴露了国民党军队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其中最主要的一个问题,就是各部之间配合较差。由于历史原因,国民党军队中的中央军与地方军、地方军与地方军之间相互猜忌,各不听命,而且作战时保存实力,造成了许多不应有的损失。如傅作义部在绥西保卫战中,原定在丰济渠以东地区埋伏第三十五军及宁夏马鸿宾之第八十一军伏击日军,由于第八十一军的擅自撤退,致使伏击战变成了遭遇战,打乱了傅作义总的作战部署;再如由傅作义指挥的国民党中央军骑兵第六军,在绥西保卫战之前,其军长门致中认为他的部队在包头战役中损失太大,无法再战,执意要撤至伊克昭盟之桃力民地区休整,虽经傅作义的再三劝阻,最终仍然撤走了,使兵力本已缺乏的傅作义部更显薄弱,这也是绥西保卫战未能取得更大战果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关分词: 冬季 攻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