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在线查询网 > 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 东亚传统教育与学礼学规

东亚传统教育与学礼学规_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请输入要查询的词条内容:

东亚传统教育与学礼学规


本书所收诸论文,除丁淳佑先生论文外,其余各篇均发表于2004年11月5日(星期五)在台湾大学东亚文明研究中心所举行“情境与圣化——东亚传统教育与学礼、学规”国际学术研讨会。  本书为儒学与东亚文明研究丛书之《儒家经典诠释方法》分册。本丛书以东亚为研究之视野,以儒家经典为研究之核心,以文化为研究之脉络,既宏观中西文化交流,又聚焦东亚各地文化之互动,并在上述脉络中探讨经典与价值理念之变迁及其展望。

书名:东亚传统教育与学礼学规

作者:高明士

译者:黄俊杰

ISBN:9787561758779

页数:367

定价:39.8 元

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8-05-0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版  次:1

条 形 码:978-7-5617-5877-9



本书目录


序言

隋唐的学礼

宋代的学礼

圣化与规范:学规指导下的南宋书院教育制度

明代徽州名宦祠研究

清初河南的理学复兴与孝弟礼法教育

治统下的道统:清代八旗官学书院及其学礼学规

传统中国的学规:试论其社会性及角色

朝鲜时代教育制度的发展过程与特徵

教育圣化及其建制:朝鲜儒家礼制与日本殖民统治时期教育敕语之比较

日本德川时代书院或私塾的学规特色

日本江户时代的学规:以武士学校与庶民阶层为主

德川日本儒者对《论语》「学而时习之」章的解释:中日比较的视野

人名索引

名词索引

文章节选


隋唐的学礼

高明士

一、前言

先秦的教育,本非只实施文字或书本教育而已,如孔子之六艺教育所示,实兼具文武礼乐等教养,尤其是礼乐熏陶。汉武帝兴太学,虽将教育定位为书本(如五经)教育,但仍重视“礼仪”(《通典》卷五十三《礼典》引晋朝挚虞《决疑》)。后汉光武帝兴太学,在《后汉书儒林传序》也是以“笾豆干戚之容,备之于列”来形容。其后,如南朝齐武帝永明三年(485)正月,有司奏引南朝宋文帝元嘉故事,说:“宋元嘉旧事,学生到,先释奠先圣先师。”(《南齐书》卷九《礼志》)唐中宗垂拱年间,武则天太后干政时,陈子昂上疏主张兴明堂、太学时,说:“太学者,政教之地也,君臣上下之取则也,俎豆揖让之所兴也。”(《新唐书》卷一○七《陈子昂传》)因此,讨论传统教育活动,不能只就书本内容,或同知识教育,片面的处理。此即除书本教育以外,礼仪活动仍不可缺少。惜历来探讨传统教育,多疏忽此问题,以致在学校的礼仪活动多隐晦不彰。如何还原历史之整体面貌,实是吾人不可推卸之责任。

二、北齐隋朝之学礼

由于隋唐礼制,基本上源自北齐,所以此处先探讨北齐与隋制。《隋书》卷九《礼仪志》记载北齐礼制日:

后齐制,新立学,必释奠礼先圣先师。每岁春秋二仲,常行其礼。每月旦,祭酒领博士已下及国子诸学生已上,太学、四门博士升堂,助教已下、太学诸生阶下,拜孔揖颜。旧’日出行事而不至者,记之为一负。雨沾服则止。……郡学则于坊内立孔、颜庙,博士已下,亦每月朝云。

关于北齐礼制,其学礼只规定释奠之礼,礼仪分常祀与非常祀,非常祀即临时举行的礼仪,如第一项规定天子新立学举行释奠者是;常祀在中央国子学分每年春、秋二仲月(二月、八月)的释奠礼(第二项)与“每月旦”(初一)举行的“拜孔揖颜”(第三项)。每月初一的所谓“拜孔揖颜”礼仪,恐是较释奠礼仪简单的对孔子、颜回的祭拜仪式,中央国子以下诸学,系由国子祭酒领博士等学官以及学生等拜祭,地方郡学则由博士领学生拜祭。此外,国子学尚有养老礼仪的规定,《隋书》卷九《礼仪志》详载其礼仪。郡学虽只规定“每月朝”(初一)(第五项),即与中央第(三)项相当,但也应与中央第(二)项同,每年春、秋二仲月举行释奠大典,文中是将此项规定省略。此处无提及县学,是因为县学此时尚无规定建置孔庙。

……

作者介绍


高明士,一九四○年生,台湾台中清水人。台湾大学历史学系学士、日本东京大学文学博士。曾任台湾大学历史学系教授、日本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研究员、韩国汉城大学国史学科研究教授。获得学术荣誉包括胡适纪念讲座(2003—2004)等。现任台湾大学历史学系名誉教授。

著有:《东亚传统教育与法文化》(2007)、《中国中古政治的探索》(2007)、《中国中古的教育与学礼》(2005)、《东亚古代的政治与教育》(2004)、《东亚教育圈形成史论》(2003)等书。

编有:《中国法制史丛书》十册(2005—2007)、《东亚传统家礼、教育与国法》二册(2005)、《东亚传统教育与法制研究》二册(2005)、《唐代身分法制研究——以唐律名例律为中心》(2003)、《唐律与国家社会研究》(1999)等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