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在线查询网 > 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 东北师范大学东北民族与疆域研究中心

东北师范大学东北民族与疆域研究中心_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请输入要查询的词条内容:

东北师范大学东北民族与疆域研究中心


东北师范大学东北民族与疆域研究中心是一个多学科、跨院系、跨单位的非实体性学术联合体,组织东北地区的学术力量,推动对东北地区的历史与现状研究,为政府部门提供咨询服务,在信息、资料等方面为广大学术研究者服务,为繁荣我国东北地区经济文化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历史发展


1997年,东北师范大学东北民族与疆域研究中心(以下简称中心)成立,现已纳入吉林省科研基地。中心通过组织本校科研力量,并广泛吸收省内外社会科学工作者参加,成为一个多学科、跨院系、跨单位的非实体性学术联合体。中心的组织形式是以本校科研力量为主,广泛吸收省内外社会科学工作者参加,成为一个多学科、跨院系、跨单位的非实体性学术联合体。

1999年,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边疆史地研究中心与我校联合组建的中国边疆地区历史与社会研究东北工作站(以下简称东北工作站)正式成立,进一步加强了我校东北民族与疆域研究。东北工作站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组织东北地区的学术力量,推动对东北地区的历史与现状研究,为政府部门提供咨询服务,在信息、资料等方面为广大学术研究者服务。

研究内容


东北师范大学东北民族与疆域研究中心的研究包括:当代边疆地区的稳定与发展对策性和预测性研究;我国东北古代民族及疆域史、东北近代边界沿革史研究;我国东北历代边疆政策和近代界务交涉的专题研究;中国边疆理论和中国边疆学理论研究;结合当前政治形势开展的中俄、中朝,中韩关系研究;对高句丽、渤海及东北其他民族关系史和融合史的研究;满学研究;民族学、文化人类学、宗教学、民俗学、文学艺术等理论与实践的研究。中心陆续设立了“满学研究室”、“中朝、中韩关系研究室”、“东北边疆史地研究室”等,组成多个课题组进行了广泛的专题研究工作。

科研队伍


东北师范大学东北民族与疆域研究中心有学术委员20余名,客座研究员10余名。“中心”主任刘厚生教授,副主任孙启林教授。“中心”成立了学术委员会,成员有马大正、王锺翰、陈连开、厉声、王绵厚、孙进已、张佳生、李健才、张璇如、刘厚生、孙启林、孙文范、魏存成、朴文一、刘子敏、耿铁华、张碧波、朱国忱等18名。在人才培养上也取得了突破,已培养毕业博士生1名,目前在读博士生10名,其中4名为教授。

研究成果


东北师范大学东北民族与疆域研究中心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主办《东北民族与疆域研究动态》杂志,已出版10余期,发布科研信息,介绍学术研究、交流情况,刊登有关科研论文、调研报告、课题论证、翻译作品等。出版民族与疆域类专著20余部,其中,《东北民族与疆域丛书》填补了我国在东北边疆文化研究方面的空白;《汉满词典》是我国第一部以汉语打头查找满文释义的相关词典;还有《黑土地的古代文明》《中国东北民族与疆域研究》《清朝开国时期八旗研究》等具有较高学术价值的著述以及普及读物“史话系列”。在《中国边疆史地研究》等刊物上发表论文10余篇。此外,与《吉林日报》合作在“文史哲”版开辟“东北民族与疆域”专栏,每周刊登一篇相关文章,现已发表40余篇。撰写了40余份咨询调查报告,主要包括:东北民族与疆域热点与敏感问题,关于高句丽、渤海等东北古代民族、疆域与朝鲜半岛及朝鲜民族关系的研究;关于朝鲜人非法越境情况的调查;关于宗教渗透方面的调查报告,这些调查报告得到了政府和有关领导的重视和好评。几年来,研究人员共承担省部级以上项目15项,包括刘厚生教授和孙启林教授参与的“东北边疆历史与现状系列研究工程”、“中国朝鲜族聚居区民族和睦成因研究”、“清史民族志满族及东北其他少数民族篇”、“东北边疆沿革史研究”、“东北民族与疆域研究”、“朝鲜半岛民族”、“国家的起源与发展”、“高句丽与历代中央王朝关系史研究”和“信息化中国东北”等。

学术交流


东北师范大学东北民族与疆域研究中心研究人员还积极组织和参与各种学术研讨,进行广泛的社会调查实践与学术交流活动。主持召开了“全国首届东北民族与疆域学术研讨会”;积极参与“第二届东北边疆历史与现状暨高句丽学术研究会”、“清史民族志满族篇”专家研讨会等;参加一年一度的长春市满族“颁金节”,支持建立满族文化研究基地。多年来,我校东北民族与疆域研究人员踏勘了东北地区主要边界、古迹、遗址、博物馆、民俗馆,收集、整理了大量资料、图片和访谈,制作了几十盘音像资料。同时,研究人员与国内外的科研单位进行广泛的联系和学术合作,其中与德国波恩大学满学研究中心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与香港大学合作,每年承担两篇“教育及社会科学应用研究论文”的写作任务;与俄罗斯布拉戈维申斯克师范大学建立了联系,合作办学,定期互访,加强学术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