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在线查询网 > 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 典型报道的受众心理实证研究

典型报道的受众心理实证研究_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请输入要查询的词条内容:

典型报道的受众心理实证研究




基本信息


出版社: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第1版 (2008年8月1日)

外文书名: Empirical Studies on Audience''s Psychology of Typical Report

丛书名: 传播心理研究丛书平装: 12页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开本: 16

ISBN: 7811272229, 9787811272222

条形码: 9787811272222

商品尺寸: 23.2 x 15.2 x 1.6 cm

商品重量: 422 g

ASIN: B001GS7AF8

内容简介


《典型报道的受众心理实证研究》共十章内容,包括典型报道的历史渊源,典型报道面临的现实困境,我国典型报道的研究成果及本研究框架,典型报道受众心理调查,典型报道价值观的研究等,对新闻报道中的典型报道的受众接受心理进行实证研究,并有大量案例研究。

作者简介

丁迈,中国传媒大学电视与新闻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北京师范大学理学学士,中国传媒大学工学硕士、传播心理方向博士。研究方向:应用统计,传播心理测量,精确新闻学,传播研究方法等。著有《精确新闻学》等书,发表论文多篇。

目录

总序

前言

第一章 典型报道的历史渊源

第一节 从典型到典型报道

一、典型的内涵

二、典型报道的定义及在本书中的界定

第二节 横向现实比较:典型报道——中国新闻报道的“独特”景观?

第三节 纵向历史追寻:典型报道――理论基础源自何方?

第二章 典型报道面临的现实困境

第一节 典型报道所面临的现实困境

一、理论层面-“典型报道消亡论”

二、新闻实践层面-典型报道影响力日趋式微

第二节 社会变迁:典型报道困境的原因探寻

一、宏观的影响:社会生活与文化

二、微观的问题:媒介、典型报道与受众

第三节 典型报道在现代中国存在的必要性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确立需要典型报道发挥引导功能

二、社会成员需要体现时代特征的精神力量的指引

第三章 我国典型报道的研究成果及本研究框架

第一节 我国典型报道的研究成果

一、关于典型报道传播效果及受众心理的研究

二、关于典型报道的其他研究

第二节 本书的理论分析框架与研究设计

一、研究内容

二、理论分析框架

三、研究假设

第四章 典型报道受众心理调查

第一节 研究方法与实施

一、质化研究部分

二、量化研究部分

第二节 本次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

一、样本的人口统计结构

二、媒介接触概况

第五章 典型报道价值观的研究

第一节 典型报道与受众价值取向的纵向研究

一、典型报道初兴阶段

二、典型报道鼎盛阶段

三、典型报道畸变阶段

四、典型报道复兴与反思阶段

五、典型报道的创新阶段

第二节 新时期受众对典型价值观的认识

一、受众对典型人物价值观认同程度的分析

二、新时期正面典型应该具备的特征

第六章 受众接触正面典型报道的概况及动机

第一节 受众接触正面典型报道情况概述

一、受众对正面典型报道的接触和关注程度

二、受众接触正面典型报道的渠道分析

第二节 受众接触正面典型报道的动机

一、受众接触正面典型报道动机测量量表的结构效度分析

二、受众接触正面典型报道的动机分析

第七章 受众接触正面典型报道的态度

第一节 受众对正面典型报道的评价及影响因素分析

一、受众对正面典型报道的态度评价

二、受众对典型报道态度的影响因素分析

第二节 受众对正面典型的态度分析

一、受众对正面典型的认知度效果分析

二、受众对正面典型的态度

第八章 受众行为层面效果分析

第一节正面典型报道在受众行为层面的效果

一、受众行为层面效果测量量表的结构效度

二、受众行为层面的效果分析

第二节受众行为层面效果的影响因素分析

第九章 反面典型报道的受众心理分析

第一节 反面典型报道概述

一、反面典型报道概念界定

一、反面典型报道的发展脉络

二、反面典型报道的类别

第二节 受众接触反面典型报道的概况与动机分析

一、受众接触反面典型报道的情况

二、受众接触反面典型报道的动机分析

第三节 反面典型报道对受众心理影响的分析

一、受众对反面典型人物的认知

二、反面典型报道对受众心理的影响

第十章 了解受众心理 做好典型报道

第一节 了解受众心理

第二节 做好典型报道

一、传播者要从思想上认识典型报道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二、针对受众心理改进典型报道的传播策略

附录一 样本基本情况

附录二 全国重大典型报道受众心理调查问卷

附录三 深访节选

参考文献

后记

序言

“传播心理研究丛书”终于出版了。在我国内地每年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的各种书中,至少到目前为止,以传播心理研究命名的丛书大概这是第一套。这套丛书的产生不是偶然的。从宏观看,如果没有改革开放,没有国家的科学政策、社会体制、意识形态等文化因素的影响,我国的心理科学就不可能从伪科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在中断了十年的教学、科研之后又获得新生。同样,如果没有改革开放、解放思想的社会背景,传播学也不可能从西方被引进到中国并迅速发展成为一门显学。据此可以断言,作为心理学和传播学的交叉学科——传播心理学也不可能在我国的学科领域里有其立锥之地。从中观看,如果没有中国传媒大学(原北京广播学院)校领导班子强烈的创新意识和与时俱进的精神,使学校在1995年就开始招收新闻o理学(1998年改为传播心理学)的硕士研究生,继而又于2003年招收传播心理学的博士研究生,2001年学校领导又批准成立传播心理研究所,就不可能完成传播心理学教学、科研的体制化(即在学科建设、人员配备、资金保障等方面得到落实),也就不可能为在中国传媒大学培养传播心理方向的专门人才提供必要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