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在线查询网 > 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 帝国主义历史的终结

帝国主义历史的终结_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请输入要查询的词条内容:

帝国主义历史的终结




基本信息


作 者:王金存 著

出 版 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8-6-1

版 次:1

页 数:381

字 数:406000

印刷时间:2008-6-1

开 本:16开

纸 张:胶版纸

印 次:1

I S B N:9787509702079

包 装:平装

内容简介


本书作者旨在论述当代帝国主义的形成、主体内容和发展趋势。以列宁《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一书为引子,在通读《列宁全集》新版60卷的前40卷基础上,对列宁的帝国主义论、帝国主义时代的形成与终结、当代帝国主义的定义、形成及其经济基础的演变(国家垄断和国际垄断资本主义)和发展环境的变化和发展态势做了较为系统深入的论述和梳理,是一本用马列主义立场方法全面考察当代新型帝国主义来龙去脉的书。

全书没有回避那些难以论证的理论问题,从对于已成为人们习见的误读的观点准确的清理入手,重新回到列宁观点的源头,结合这几十年的实际史实,对列宁的观点进行了较为准确的解读,适宜学者、有一定专业背景的学生、广大对国际政治问题感兴趣的读者阅读。

作者简介


王金存,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世界社会主义研究中心常务理事。曾研究苏联和社会主义国家经济问题,后研究国际战略问题。出版过专著多部,曾获中国社会科学院一等奖、国家科技进步(软科学)二等奖等。

目录


导言 列宁的帝国主义论——研究当代帝国主义问题的指南

一 列宁研究帝国主义问题的方法论特点

二 列宁帝国主义论的基本观点和结论

三 列宁帝国主义论的时代意义

四 列宁帝国主义论的几个现实认识问题

五 本书的主要任务和内容

第一篇 帝国主义时代的形成与终结:二战后传统的殖民型帝国主义的消亡

第一章 “帝国主义时代”及其形成:基本概念简释

一 “帝国主义”与“帝国”并非同义语

二 列宁之前形形色色的帝国主义观

三 列宁“帝国主义”概念的特有内涵

四 坚持列宁帝国主义概念的现实意义

五 马克思主义“时代”概念的特有内涵

六 如何理解列宁“帝国主义时代”这个概念

七 帝国主义时代形成的主要标志

第二章 世界社会主义革命与帝国主义时代的终结

一 如何认识“帝国主义时代”与“无产阶级革命时代”的关系

二 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对帝国主义时代的初次冲击

三 世界社会主义体系形成:帝国主义时代的终结

四 如何认识帝国主义时代终结后现时代的性质

第三章 世界殖民体系瓦解与传统帝国主义消亡

一 如何估价殖民地在帝国主义形成和发展中的作用

二 什么因素造成了世界殖民体系瓦解

三 老牌殖民帝国的沉沦与挣扎:大英帝国的覆灭

四 殖民型帝国主义消亡和帝国主义时代终结的主要标志

第二篇 “当代帝国主义”及其形成:帝国主义发展的新形态和新阶段

第四章 “当代帝国主义”的形成及其特点

一 如何理解“当代帝国主义”这个概念

二 如何认识当代帝国主义的性质和特点

三 关于当代帝国主义的社会经济本质

四 如何认识当代帝国主义形成的历史意义

第五章 “美帝国主义”的形成及其演化

一 美帝国主义的起源及其特点

二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的美帝国主义

三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的美帝国主义

四 以美国霸权主义为代表的当代帝国主义的发展阶段

第六章 当代帝国主义的内涵及其实现方式

一 当代帝国主义侵略扩张手段的基本特点

二 当代帝国主义侵略扩张的经济手段

三 当代帝国主义侵略扩张的政治手段

四 当代帝国主义侵略扩张的思想文化手段

五 当代帝国主义侵略扩张的军事手段

第三篇 当代帝国主义经济基础的变化:国家垄断和国际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第七章 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兴盛与衰落

一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由来

二 列宁之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新发展

三 西方国家推动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

四 20世纪80年代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为何走上了下坡路

五 如何认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盛衰及其对当代帝国主义的影响

第八章 战后国际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

一 如何认识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现阶段的性质

二 资本国际化历程与国际垄断资本主义的起源

三 国际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过程和阶段

第九章 国际垄断资本主义形成的基本标志

一 新自由主义和全球主义泛滥:国际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形成的思想理论支柱

二 世界统一大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国际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形成的空间条件

三 跨国公司的大发展:国际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形成的新型依托力量

四 信息化和因特网的发展:国际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形成的新技术支撑

五 全球经济生活新主宰的形成:国际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形成的制度保障

第十章 国际垄断资本主义发展与当代帝国主义的社会经济基础

一 国际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是否改变了帝国主义的社会经济本质

二 帝国主义的社会经济基础是否更加牢靠和稳固了

三 帝国主义是否走上了“超国家”或“非国家”道路

四 帝国主义的社会阶级基础发生了什么变化

五 当今世界是否已经形成了一个统一的“跨国资产阶级”

六 当今世界是否已经形成了一个全球政府或跨国政权

第四篇 当代帝国主义发展环境的变化:经济全球化和世界多极化对帝国主义的挑战

第十一章 资本主义的世界扩张与经济全球化的性质和发展趋向

一 经济全球化的两重性:社会属性和自然属性

二 经济全球化是资本主义化吗:关于全球化性质的两元论

三 如何把握当今经济全球化的时代特点

四 究竟谁是经济全球化发展方向的主导者

第十二章 国际垄断资本的全球主义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主权

一 全球主义者鼓吹的国家主权消亡论:帝国主义者的图谋

二 国家主权的两重性:相对性和绝对性

三 国家经济主权演化的双向性:弱化趋向与强化趋向

四 国家经济主权的让渡与维护:发展中国家绝不会拱手让权

第十三章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与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一 经济全球化中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处境和地位

二 全球化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社会经济矛盾的加剧

三 全球化与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国际扩散

第十四章 世界格局多极化对当代帝国主义的挑战

一 如何理解世界“多极化”这个概念

二 世界多极化的历史必然性

三 当今世界多极化的新主体和新构成

四 当今世界多极化的新内涵和新目标

五 多极化与单极化较量的基本态势和动向

第五篇 苏东剧变和苏联解体后当代帝国主义的发展态势:美国霸权主义的膨胀与衰落

第十五章 “布什主义”的形成与美国霸权主义膨胀

一 “布什主义”产生的背景及其基本内涵

二 “布什主义”的国际关系特点——“单边主义”

三 “布什主义”的军事战略特点——“先发制人”

四 “布什主义”的政治和意识形态特点——“自由民主价值观”

五 “布什主义”的战略目标——构建美国式的新帝国秩序

第十六章 美国霸权主义膨胀的实力基础和现实表现

一 美国霸权主义膨胀的实力基础

二 美国霸权主义膨胀的理论支撑

三 美国霸权主义膨胀的实践表现

第十七章 美国霸权主义的衰落与帝国主义历史的终结

一 “911”事件:美国霸权主义膨胀的沸点与拐点

二 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美国霸权主义的强点与弱点

三 美国霸权主义由盛转衰的原因:历史发展的逻辑

四 螺旋式下降:当代帝国主义发展的基本态势

部分章节


第一章 “帝国主义时代”及其形成:基本概念简释

本书的中心任务是,考察二战后“当代帝国主义”的形成及其发展趋势。为了更好地把握这种新型帝国主义的来龙去脉,本篇拟对它的前身——列宁时期的传统的“殖民型帝国主义”的形成和消亡过程做些回顾和分析;而本章作为全书的开篇绪论,则先对本篇乃至全书所涉及的一些重要概念集中做一简略诠释。在这些概念中,列宁在《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等著作中多次提到的“帝国主义时代”这一概念居核心地位。这一概念本身就是一个由“帝国”、“帝国主义”、“时代”等诸多术语组成的复杂体系,而这些概念和术语在马列主义经典作家的笔下均有特殊的质的规定性,下面分别加以说明。

一 “帝国主义”与“帝国”并非同义语

“帝国主义”如今已是人们耳熟能详的普通术语。但在一百年前,如何理解和解释这一术语的内涵和性质,却是列宁与资产阶级以及国际社会主义运动中的各种机会主义、改良主义、修正主义者激烈争论的。至今,西方国家与东方国家或资本主义国家与社会主义国家的典籍对“帝国主义”一词的解释仍有很大差别,反映了它们对这一问题的不同认识和立场。

在资本主义国家,英国《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对“帝国主义(im—perialism)”一词做了这样的阐释:“一国在本国领域之外违反当地人民的意愿而对其实行控制的政策。这种政策使统治国得以为其本身的利益而开发从属国的资源,从属国不仅为帝国主义强国的工业提供初级产品,而且成为其制成品的当然市场。文化帝国主义则利用文化(如美国通过其影片和风尚等)支配其他社会。现代帝国主义多用伪装作掩护,如苏联常以所谓‘友好条约’援助他国,实则控制它们的经济和命运。”英国《剑桥词典》把“帝国主义”一词定义为“一个国家有很强的实力或对其他国家有很大影响,特别是在政治和经济事务中”。《美国传统词典》把“帝国主义”描述为“通过占有领土或对其他国家建立经济和政治霸权来扩大一国权威的政策”。《韦氏网上词典》对此词的解释是:“一个国家为扩大实力和控制范围所采取的政策、行为和主张,尤指占有领土或间接控制其他地区的政治经济生活;广义:扩张或施加力量、权威和影响。”

在社会主义国家,《苏联百科词典》对“帝国主义(HMrIepHana3M)”一词做了这样的阐释: “垄断资本主义,资本主义发展的最高和最后阶段,社会主义革命的前夜。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资本垄断集团的出现,工业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过渡,列宁在《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一书中指出了帝国主义的五个基本特征及其历史地位……”之后,该条目根据列宁的思想用了近千字阐述了帝国主义的实质和内涵。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前副院长、我国著名的政治经济学专家于光远等主持编写的《科学社会主义百科全书》对“帝国主义”条目的解释是:“资本主义的垄断阶段。即垄断资本主义,也是资本主义的最高与最后的阶段。”之后,阐述了“帝国主义的基本特征及其发展”、“帝国主义的历史地位”等列宁所论述的内容。我国著名经济学家许涤新主编的《政治经济学辞典》对“帝国主义”这个条目做了这样的阐释:“自由资本主义是十九世纪末向帝国主义过渡的。帝国主义作为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到1898~1914年间先在欧美后在亚洲最终形成了。当时新旧两大陆出版的经济和政治著作已经愈来愈多地使用‘帝国主义’这个概念。”对于“帝国主义”一词的内涵,该条目引述了列宁关于帝国主义腐朽性、寄生性和垂死性以及帝国主义五大经济特征的论述。

由以上的引文我们可以看到,资本主义国家的典籍对“帝国主义”一词的阐释,着眼于帝国主义的表征或一般表现,绝口不谈它的实质及其与社会经济制度的关系。而社会主义国家的典籍对这一术语的阐释,均来源于列宁关于帝国主义论的思想,主要着眼于其产生的根源、社会经济本质及其与资本主义制度发展的关系。恰恰是这两种不同的着眼点和观念,反映了列宁关于帝国主义思想的特有内涵及其与资产阶级以及社会主义运动中各种机会主义、改良主义观念的区别。

国内外大多数研究者认为,“帝国主义”这个概念还是在19世纪中后期的欧洲国家殖民开发时期出现的。据霍布斯鲍姆的看法,帝国主义一词在19世纪70年代才出现,直到19世纪90年代才“突然变成一般用语”。在列宁以前,“帝国主义”一词究竟是何年、何人最先提出的,其含义为何,至今仍找不到权威性的出处。总之,它的出现和流行是相当晚的事,以致“帝国主义”这一重要的政治经济学概念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著述中仍未出现。这说明,“帝国主义”一词在马克思、恩格斯生活的年代尚未流行。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人们更为经常和普遍地采用“帝国”一词来说明“帝国主义”这个概念所要表达的意思。但“帝国”与“帝国主义”是两个概念,二者有联系,也有区别。

“帝国”早就存在,它是伴随着国家这个地域行政建制的出现而产生的,欧洲在奴隶社会就有罗马帝国、拜占庭帝国,在封建社会又有奥匈帝国、奥斯曼帝国、大英帝国、俄罗斯帝国等。而“帝国主义”则是资本主义时代的产物。例如,上述《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对“帝国(Reich)”一词的解释是:“德语中对神圣罗马帝国的通称。第二帝国指1871~1918年间的德意志帝国。第三帝国为1933~1945年间纳粹德国的正式名称。”《苏联百科词典》对“帝国”一词的解释是:“以君主、君王、皇帝为元首的国家(如俄罗斯帝国、不列颠帝国)。帝国一般都有殖民地。”《现代汉语词典》对“帝国”一词的解释是:“一般指版图很大或有殖民地的君主国家,如罗马帝国。没有帝王而向外扩张的国家,有时也称为帝国,如希特勒时代的帝国叫第三帝国。”

由上可见,与“帝国主义”这一已高度政治化的现代术语不同,对于“帝国”这个在很大程度上已成为历史的名词,无论是社会主义国家还是资本主义国家的典籍的解释,都是大同而小异,没有原则性的差别。美国学者科林尼克斯在剖析当今美国“新帝国主义”的同时指出,即使在美帝国主义之前的传统的帝国主义,也可分为“广义的”和“狭义的”两类。“广义的帝国主义,指强国对弱国的控制和支配。这个概念对古希腊和现代的美国都同样适用。狭义的帝国主义是基于马克思主义,而且把帝国主义定位于资本主义体系的发展之中。明确地说,帝国主义是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垄断资本主义。”这位学者用“广义”与“狭义”来区分马列主义的帝国主义概念与西方人士所用的概念颇为别致,但这种说法显然并未反映出二者之间的原则性区别。

除了上述时间或时代背景上的差别之外,“帝国”和“帝国主义”在性质和内涵方面也有重大区别。对于这一问题,国内外的研究者有不同的阐释。例如,美国学者汉斯摩根索认为,帝国主义是“旨在推翻现状,根本颠倒两个或多个国家之间的强权关系的政策”;塔拉克巴尔卡维和马克拉菲认为,“帝国概指一种政治实体,而帝国主义是一种外交征服、统治政策”;等等。我国学者刘阿明以及沈丁立等的新著则认为:“一般说来,帝国具有超强的实力和充足的资源,自身比较安全,在对外关系上愿意甚至追求采取与其实力相当的政策,这样便不可避免地会走上帝国主义道路。”“帝国必将追求帝国主义对外政策,而实施帝国主义对外政策的却并不一定是帝国。帝国主义是帝国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

中外学者对“帝国”和“帝国主义”概念的上述种种阐释,虽然是在不同年代、为了不同目的而提出的,但却有一个共同的特点,这就是:他们都从外对政策的角度来观察和思考帝国主义问题,都把帝国主义理解为是一种统治者的“政策”。应该说,对帝国主义的这种理解有一定的道理和根据,即帝国主义都是与侵略扩张相联系的,在殖民主义时期,都是与争夺和占领殖民地相联系的;不侵略扩张,不占领和掠夺殖民地,就不会成为帝国主义。这一点的确表明了“帝国主义”与“帝国”之间的区别和联系。但是,对帝国主义的这种认识并不全面,并未反映帝国主义的本质。而且,是仅仅把帝国主义看成资本主义国家当权者推行的一种政策,还是揭示它与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制度的内在联系,恰恰是当时列宁与工人运动中的种种机会主义者特别是与考茨基争论的一个焦点。

二 列宁之前形形色色的帝国主义观

正如我们在本书的《导言》中所指出的,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面对动荡不安、错综复杂的世界形势,如何认识和对待帝国主义和帝国主义列强发动的战争,是当时世界各国、各个阶级、各种政治势力特别是工人阶级及其政党普遍关注的问题。正因如此,当时在世界范围内特别是在欧洲,出现了一系列论述帝国主义问题的著述,它们代表或反映了不同阶级和政治势力的观点、愿望和利益。列宁有关帝国主义的理论也是在这种背景下形成的,并且是在研究、分析、吸收和批判已有的相关著述基础上提出的。因此,为了更好地把握列宁有关帝国主义思想的内涵及其特点,有必要先对列宁《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一书发表前已有的一些主要著述做些概略介绍。

1902年,英国自由主义经济学家约阿霍布森出版了《帝国主义》一书。这是世界上第一部对帝国主义进行政治经济分析的著作。该书指出:帝国主义产生于资本主义社会经济体系内部的失调。一方面,资本过度积累,生产急剧扩大;另一方面,人民群众一贫如洗,国内市场相对狭小。因此,过剩的资本不得不投到国外。这就是帝国主义形成的根源。很明显,霍布森这种分析在很大程度上是受到了马克思主义奠基人在《共产党宣言》中揭示的资本主义世界扩张思想的影响和启示,虽然他并非马克思主义者。但是,霍氏的著述也有独到之处,这就是他在分析帝国主义与资本主义社会经济体系之间的联系时,特别强调了金融资本的作用和地位。他认为正是金融资本成为资本主义对外扩张的各种力量的推动者和组织者,成为帝国主义的核心力量。他说:“金融资本精于谋划且力量集中,这是帝国主义兴盛的条件。”霍氏对帝国主义与资本主义制度内在联系及其社会经济特点的这种分析,对当时的马克思主义研究者产生了很大影响。对该书,列宁给予了相当高的评价。列宁于1916年出版的《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一书第一页一开头就写道:“1902年,在伦敦和纽约出版了英国经济学家约阿霍布森的《帝国主义》一书。作者所持的是资产阶级社会改良主义与和平主义的观点。”“但是,他对帝国主义的基本经济特点和政治特点作了一个很好很详尽的说明。”

1910年,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奥地利社会民主工党、德国社会民主党和第二国际领导人之一R.希法亭出版了《金融资本》一书。该书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研究了20世纪初期资本主义出现的各种新现象,特别是深入剖析了银行资本和工业资本之间的相互关系,得出了诸如资本主义发展的最新阶段是金融资本的时代、金融资本要的不是自由而是统治、金融资本是经济和政治权力集中到资本寡头手中的最高阶段、资本输出必然加剧殖民地的矛盾和民族反抗、对金融资本和帝国主义的答复只能是社会主义革命等重要结论。这些结论对于认识帝国主义的性质是有益的。列宁对希法亭的这一著作也给予了相当高的评价,并在自己的著述中引用了希法亭书中的一些资料,但同时也指出了该书的一些错误和不良倾向。列宁说:“虽然作者在货币理论问题上有错误,并且书中有某种把马克思主义同机会主义调和起来的倾向,但是这本书对‘资本主义发展的最新阶段’(希法亭这本书的副标题)作了一个极有价值的理论分析。”该书的主要缺点是,在研究金融资本时,不是从帝国主义的最主要的经济特征即生产过程的集中和垄断的产生开始,而是从信用和货币开始,由此忽视了帝国主义列强对世界的瓜分,忽视了帝国主义的寄生性、腐朽性以及帝国主义与机会主义的联系。

1913年,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德国社会民主党左派领袖和德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R.卢森堡发表的《资本积累论》,集中分析了资本积累的实现过程,揭露了帝国主义列强掠夺殖民地和对外扩张的反动政策。在以后发表的文章中,她对考茨基主义进行了坚决的斗争。对于卢森堡的反对帝国主义的立场和行动,列宁给予了高度评价,但她关于在纯粹资本主义社会中剩余价值的资本化部分是不可能实现的,它只有依靠非资本主义的环境即农民和手工业经济才能实现这一观点,则受到列宁的批评。

1914年,德国和国际工人运动的活动家、第二国际的理论家考茨基发表了《帝国主义》一文,随后又发表了《民族国家、帝国主义国家和国家联盟》和《两本论述重新学习的书》两篇文章,这些文章系统地阐述了他的“超帝国主义”思想和主张。其基本观点是:帝国主义只是金融资本所采取的一种与其经济本质并无必然联系的“政策”或“方法”;帝国主义的武力政策,对于资本主义的发展并非必不可少;如果资本的扩张不采用暴力方法,而是通过和平和民主途径,就会实现得更好;如今正是资本主义本身受到了帝国主义政策的严重威胁;因此,“任何一个有远见的资本家今天都要向他的伙伴们大声疾呼:全世界资本家联合起来”;“从纯粹经济的观点看来,资本主义不是不可能再经历一个新的阶段,就是把卡特尔政策应用到对外政策上的超帝国主义的阶段”;“这样,联合起来的国际金融资本对世界的共同剥削将代替各国金融资本间的相互斗争,资本主义将步入一个新时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