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在线查询网 > 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 地震灾后100个特别提醒

地震灾后100个特别提醒_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请输入要查询的词条内容:

地震灾后100个特别提醒




基本信息


书名:地震灾后100个特别提醒

作者:张立强//沈黎风

市场价: ¥8 元

ISBN:9787542628282

出版社:上海三联

2008-06-01 第1版

2008-06-01 第2次印刷

开 本:32开

页 数:114页

类 别: 天文学地球科学 -> 天文学地球科学 -> 地球科学

目录


筑起科学的生命防线(代序)

多一份奉献 灾区明天更美好

一、心理创伤的医治

1.灾难可能导致哪些精神卫生问题

2.自然灾难后有哪些心理社会问题

3.心理问题≠精神病

4.心理免疫防线至关重要

5.灾难后有哪些潜在受灾者需要心理社会援助

6.灾民一般会出现什么样的心理反应

7.灾民怎样应对心理反应

8.严重的急性心理反应有什么表现

9.灾难中失去子女的母亲应如何进行心理调适

10.对于失去丈夫的妇女如何进行心理调适

11.儿童与震后恐惧

12.受灾儿童有哪些心理生理反应

13.怎样做好儿童的基本心理保护

14.哪些受灾儿童可能受到的心理伤害更大

15.老年人在灾难事件中的心理特点

16.老年人在灾难后的心理特点

17.如何对经历灾难的老年人进行心理援助

18.救援人员的身心困扰

19.必须关注救援人员的心理变化

20.救援人员为何会出现心理应激?

21.如何发现救援人员出现了心理应激反应

22.救援人员出现应激该怎样应对

23.地震灾害下的信息管理对大众心理的意义

24.地震灾难信息发布需知

25.灾民如何获得正确的相关信息

26.灾难的心理评估主要考虑哪些方面

27.什么是心理危机

28.心理危机有哪些反应

29.心理危机经历怎样的发展过程

30.哪些因素影响个体对危机的心理反应

31.心理危机将引发什么后果

32.什么是危机心理干预

33.为什么要进行心理危机干预

34.怎样进行心理危机心理干预

35.灾民相互之间的心理干预

36.创伤后应激障碍

37.创伤后应激障碍的主要临床症状

38.如何克服地震恐惧

39.如何消除灾后恐慌

40.灾后心理辅导的三个阶段

41.精神免疫作用非同一般

42.尽量宣泄负面情绪

43.恶劣情绪会猝死

44.不要强忍悲伤

45.不要抑制叹息

46.强忍眼泪等于自杀

47.超限忍耐一摧残健康

48.长吁短叹是一种自我调节

49.情绪是生命的指挥棒

50.灾后情绪问题如何筛查?

二、传染疾病的预防

51.灾区防疫10项注意

52.地震灾害后疫病为什么容易流行

53.震后警惕六类传染病流行

54.为什么灾后容易发生肠道传染病

55.为什么灾后容易发生食物中毒和食源性疾病

56.为什么灾后容易发生呼吸道传染病

57.灾民临时住所如何预防呼吸道传染病

58.开展疫苗免疫接种对预防呼吸道传染病的意义

59.为什么灾后需防虫媒传染病

60.控制病媒生物对灾区预防虫媒传染病的意义

61.地震灾害后要预防传染病的发生应落实哪些措施

62.为什么要在灾区建立传染病疫情监测与报告

63.做好饮水消毒是灾区预防肠道传染病的重要措施

64.怎样选择与保护饮用水水源

65.怎样做好饮用水消毒

66.灾区哪些食品能吃

67.灾区哪些食品不能吃

68.灾区库存肉能吃吗

69.灾民一旦得病后家庭应注意什么

70.怎样选建临时安置灾民的宿住地

71.怎样做好灾区厕所卫生和粪便处理

72.怎样进行灾区的污水处理

73.怎样做好灾区垃圾的收集和处理

74.怎样及时处置人、畜尸体

75.灾区怎样灭蚊防蚊

76.灾区怎样灭蝇防蝇

77.灾区怎样灭鼠防鼠

78.毒蛇咬伤怎么办

79.小虫人耳怎么办

80.虫螫伤怎么办?

81.刺毛虫刺伤怎么办

82.误吃脏物怎么办

83.铁钉刺足怎么办

84.灾民如何预防食物中毒

85.细菌性食物中毒怎么办

86.灾害期间怎样预防中暑

87.红眼病的症状

88.感冒的症状

89.鼠疫的症状

90.霍乱的症状

91.流行性出血热的症状

92.手、足、口病的症状

93.炭疽的症状

94.黑热病的症状

95.流行性乙型脑炎的症状

96.风疹的症状

97.疟疾的症状

98.麻疹的症状

99.伤寒及副伤寒的症状

100.狂犬病的症状

附录:地震与防震抗震知识

1.什么是地震

2.地震的起因

3.什么是地震波

4.什么是震源和震中

5.地震的震级

6.地震的震级和烈度

7.地震对人体哪方面损伤最大

8.在室内怎样应付突发地震

9.在室外怎样应付突发地震

10.地震时怎样自救

11.地震后怎样互救

12.怎样识别地震谣言

13.地震的预报

14.地震预报要有什么样的程序

15.地震灾难时怎样对公众发布信息

16.地震造成灾害的原因

17.汶川地震为何波及范围这么广

18.为什么我国地震灾害特别严重

19.全球两大地震带

导语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大的8.0级大地震,举世震惊,举国悲痛。时间就是生命,救援行动在巴蜀大地争分夺秒进行。赈灾行动在神州大地如火如荼展开。

世界卫生组织(WHO)上海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合作中心、上海市健康教育所、上海医学会科普专业委员会、上海市预防医学会、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精神卫生中心、华东师范大学心理系和上海市红十字健康教育中心联合组织了一批专家,用最短的时间,以最快的速度,编写了《地震灾后100个特别提醒》,希望这本册子能有助于灾区的骨肉同胞尽快驱散“心灵余震”,有助于把灾区的传染病疫情降到最低。

前言


筑起科学的生命防线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大的8.0级大地震,举世震惊,举国悲痛。

灾情就是命令,时间就是生命。

救援行动在巴蜀大地争分夺秒进行。

赈灾行动在神州大地如火如荼展开。

地震后,对于灾民来说,物质上的援助当然必不可少,因为物质上的援助可以产生极大的心理效应。然而,对灾民的心理援助更是迫在眉睫。

如同躯体结构一样,人的心理也有结构。灾难性事件往往会突破人的心理防线,侵入心理结构,一旦正常的心理结构被瓦解,那么灾难发生时尚未突出的心理问题、心理危机便出凸现出来。如果不进行及时、科学的心理干预,就会留下心理创伤和严重的心理障碍。

为了帮助灾民重塑、加固心理结构,顺利度过危机,预防创伤应激障碍,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必须对灾民进行心理危机的干预,这对灾民的一生都具有深远的影响。

地震是一种突发的自然灾害,震后生态环境和生活条件均受到极大破坏,居民离开住所大批流动,夏季防震棚内炎热,蚊蝇很多,人口密集,灾区居民精神上受到打击,正常生活规律被打乱,机体抵抗力下降。这种情况下多种传染病容易暴发流行。其中最容易发生的就是肠道传染病,其次是虫媒传染病、人畜共患病和自然疫源性疾病、经皮肤破损引起的传染病以及呼吸道传染病等。

有鉴于此,世界卫生组织(WHO)上海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合作中心、上海市健康教育所、上海医学会科普专业委员会、上海市预防医学会、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精神卫生中心、华东师范大学心理系和上海市红十字健康教育中心联合组织了一批专家,用最短的时间,以最快的速度,编写了《地震灾后100个特别提醒》,希望这本册子能有助于灾区的骨肉同胞尽快驱散“心灵余震”,有助于把灾区的传染病疫情降到最低。

让我们为更多生命的健康延续而守望相助!

世界卫生组织(WHO)

上海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合作中心名誉主任

2008年5月22日

精彩页(试读片断)


29.心理危机经历怎样的发展过程

心理学研究发现,人们对危机的心理反应通常经历四个不同的阶段。

首先是冲击期,发生在危机事件发生后不久或当时,感到震惊、恐慌、不知所措。其次是防御期,表现为想恢复心理上的平衡,控制焦虑和情绪紊乱,恢复受到损害的认识功能。但不知如何做,会出现否认、合理化等。再次是解决期,积极采取各种方法接受现实,寻求各种资源努力设法解决问题。焦虑减轻,自信增加,社会功能恢复。最后是成长期,经历了危机变得更成熟,获得应对危机的技巧。但也有人消极应对而出现种种心理不健康的行为。

30.哪些因素影响个体对危机的心理反应

个体危机反应的严重程度并不一定与事件的强度成正比,也就是说个体对危机的反应程度有很大差异,即相同的刺激引起的反应是不同的。因为每一个人的危机反应程度受许多因素的影响。比如:人的个性特点不同、对灾难事件的认知和解释有关、社会资源的利用和社会支持状况的不同、个人经受的危机经历、个人的健康状况、干预危机的信息获得的渠道和可信程度、个人适应能力、所处环境等都会影响每一个人的危机反应程度。

31.心理危机将引发什么后果

由于处理危机的方法不同,后果也会不同。一般可能有四种结局:第一种是顺利度过危机,并学会了处理危机的方法策略,提高了心理健康水平;第二种是度过了危机但留下心理创伤,影响今后的社会适应;第三种是经不住强烈的刺激而自伤自毁;第四种是未能度过危机而出现严重心理障碍。

对于大部份的人来说,在党和国家、社会群体及广大人民的积极及时共同的努力下,危机的长期后果无论在程度上或者是时间方面,都不会带来生活上永久或者是极端的影响。他们需要的只是有时间去恢复对现状和生活的信心,加上亲人朋友问的支持和努力,绝大部分人的心理损害会逐步恢复。如果心理危机过强,持续时间过长,就可能降低人们的机体免疫力,出现非常时期的非理性行为。对个人而言,轻则危害个人健康,增加患病的可能,重则出现攻击性和精神损害,其结果不仅增加了有效防御和控制灾害的困难,还在无形之中给自己和别人制造新的恐慌源。对社会而言,会引发更大范围的社会秩序混乱,冲击和妨碍正常的社会生活。如出现犯罪增加等等。

32.什么是危机心理干预

心理学领域中,危机干预指对处在心理危机状态下的个人采取明确有效措施,使之最终战胜危机,重新适应生活。

心理危机干预的主要目的有二,一是避免自伤或伤及他人,二是恢复心理平衡与动力。在灾难期间,有效的危机干预就是帮助人们获得生理心理上的安全感,缓解乃至稳定由危机引发的强烈的恐惧、震惊或悲伤的情绪,恢复心理的平衡状态,对自己近期的生活有所调整,并学习到应对危机有效的策略与健康的行为,增进心理健康。为了进行有效的危机心理干预,必须了解人们在危机状态下有哪些心理需要。在灾难期间,人们会更关心个人基本的生存问题,如环境是否安全、健康是否有保障等;会担心自己及所关心的人(如父母、亲戚、子女、朋友、老师);会表现惊慌、无助、逃避、退化、恐惧等行为;想吐露自己对突发灾难的内心感受;渴望生活能够尽快安定,恢复到正常状态;希望得到他人情感的理解与支持等。这些心理需要为危机心理干预提供了依据。

33.为什么要进行心理危机干预

当一个人面临从天而降的重大灾难时,往往没有充分的心理准备,因而出现个体既不能回避,又无法用通常鳃决的方法来解决问题的心理失衡状态,这种失衡状态便称为心理危机。如果危机过分严重,威胁到一个人的生活或家庭,则他可能采用不恰当的方法来应对或解决问题,从而导致心理社会功能的下降。心理危机急性期通常在6周左右,如果还不能得到及时解决,很可能导致精神疾病或出现自杀、攻击他人等适应不良行为。心理危机还可以引起一个人的急性情绪紊乱(如情绪波动、易激惹、焦虑、抑郁、恐惧等)、认知能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障碍)、躯体不适(头痛、头晕、腰酸背痛)、行为改变(如失眠、自闭等),此时,应给予及时的科学的心理干预,及时给予人们以关怀、支持,并采用心理治疗方法,使之恢复心理平衡,就能帮助人们度过心理危机。

34.怎样进行心理危机心理干预

(1)亲友的安慰治疗 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失去家园、失去亲人,一般人的反应都是不能接受事实,会下意识地回避现实,有的还会表现在肢体上,如手脚麻木不能动弹等,专业上称之为“急性心因性障碍”。家属和亲朋好友也可以参与支持和安慰治疗,包括生活照料、陪伴聊天、监护自杀自伤等。心理专家会以委婉的语言提醒当事人,家园真的没了,亲人的确走了,事情真的发生了,让当事人把悲痛心情表达出来,如痛哭一场等,心理干预就算取得了初步的成功。

引导当事人认识自己的社会责任感和价值。他可能会钻牛角尖,认为某个亲人死了,我也没有必要继续活下去了。这时要唤醒他的责任感和价值感,如还有孩子需要照顾,还有老人需要照料等,以唤醒当事人的自我意识。

(2)改变认识偏差 急性期过后,与当事人重新评估灾害的损失。经历灾害的人,观念会发生巨大的改变,思维方式产生扭曲,产生“自己太渺小了”、“我是没用的人”等想法,还会以偏概全,将生活中的片断灾害扩大化,“一切都完了”,“我这么倒霉不如死了算了”,而产生悲观的生活态度。

心理医生还会帮助受伤者学会评估自己的潜能,重新客观评价自我。搬家、旅游,远离事件,也有助于当事者愈合心理伤害。

(3)情景重现“熟悉”恐惧。经历恐惧后,许多人都会不断在脑海中重现当时的场景,做噩梦、惊叫,无法入睡,甚至焦虑、抑郁等。这种情况有的会随时间的推移而慢慢淡忘,有的则持续几年、几十年,严重影响生活。比如美国有个参加越战的士兵,多少年后,一听到飞机的声音就害怕得趴在地上。

心理专家针对这种情况,会对一些患者采取情景再现的办法,让你不断回忆、不断熟悉当时的场景,直到你“明白”“其实就这么回事,我挺过来了”,从而消除恐惧感。

(4)催眠“忘却”伤痛 有些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病理心理机制很复杂,首先是这些病人病前的人格缺陷(性格脆弱等)比较突出,其次是因为病人遭遇的心理创伤信息除了意识层面的语言通道以外,还有更多的恐怖体验不是言语能够表达清楚的,却一股脑儿钻进了大脑的潜意识里了。要纠正病人潜意识的思维偏差比较难,一种是催眠治疗,还有是精神分析。这是专业问题,只有专业人士才能做到。

此外,对于病情严重的患者,药物配合也很重要,但要在医生指导下用抗抑郁或者抗焦虑的药物。P32-38

相关分词: 震灾 100 特别 提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