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在线查询网 > 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 地湾城故址

地湾城故址_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请输入要查询的词条内容:

地湾城故址


地湾城故址位于甘肃省金塔县东北151公里的黑河东岸处的戈壁滩上,远离居民区,四周为戈壁荒漠,其中有零星适宜耕种的土壤,周围有极少耐旱植物生长。地湾城故址1981年9月被甘肃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88年1月又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基本简介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地湾城故址

地湾城位于甘肃省金塔县东北151公里的黑河东岸处的戈壁滩上,东经9986′,北纬4042′,远离居民区,四周为戈壁荒漠,其中有零星适宜耕种的土壤,周围有极少耐旱植物生长。所依傍的黑河年均径流量10.9亿立方米。

历史渊源


汉武帝时代(前121年),西汉王朝为防匈奴族进犯,在河西“列四郡据两关”(四郡即酒泉、张掖、武威、敦煌,两关即阳关、玉门关),为进一步巩固边防,经营西域,开始在黑河等处大规模修筑关城、烽、堡等设施,并派守戍卒,置官开渠,移民屯垦。地湾城大约就建于这一时期。

文物研究


地湾城属居延遗址的一部分,由三坞和一鄣组成,遗址范围100×100米,是汉代肩水候官所在地。现仅存一鄣。鄣面积22.5×22.5米,城墙部厚5米,高8.4米,系夯土板筑,夯层0.2米,夹棍间距米,行距1.7米,在北墙离地4米和东南墙角离地2米处,有成排木棍洞。通过观察和仪器测量发现,地湾城、大湾城和肩水金关城池都是正南正北,但是,此处的黑河走向却不是这样,这说明汉代的将士工匠修建地湾城、大湾城和肩水金关城池时已经使用指南针定位。地湾城范围内曾出土汉简3000余枚,铜、铁、陶、木器若干。特别是此处出土的汉简中有历简、历谱、医简、算简等,它们有极高的研究价值。居延历谱,可谓我国最古老的日历之一;居延医简表明,汉代居延地区,中医、中药已得到普遍应用,不论是望、闻、问、切的诊断方法还是丸、散、丹、剂等治疗药物配剂,都能在出土汉简中查到实例;出土居延汉简中发现有“九九表”,九九之术据推测,起源于春秋时代,《孙子算经》全载为四十五句。居延汉简“九九表”从一一如到九九八十一,共四十五句,可以证实,九九之术在两汉时期被居延先民广泛应用。值得一提的是出土的居延汉简中发现有关酿酒的汉简,简文中记载有居延古酒酿造“六物”要诀,可知早在西汉时期,居延地区就有酿酒之举,饮酒之风。地湾城故址1981年9月被甘肃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88年1月又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大湾城故址简介


大湾城故址属我省居延遗址的一部分,位于金塔县城东北约145公里的黑河两岸。东岸为东大湾城,西岸为西大湾城。城址所处位置为戈壁荒漠地带,其中分布着零星适宜耕种的土壤,周围有极少的耐旱植物生长,所依傍的黑河年均径流量约10.9亿立方米。

汉武帝元狩二年(前121年),至太初三年(前102年),汉王朝为防止匈奴族的进犯,在河西“列四郡据两关”的同时,为进一步巩固边防,经营西域,在边地大规模修筑关城、烽、堡等设施,驻守戍兵,并置官开渠,移民屯垦。大湾城即建于此一时期,至王莽末年衰落。

东大湾城遗址

范围350×250米,由内、外城和鄣三部分组成,内、外城现仅存几段残高1米左右的城墙和两座残高7米的烽台。鄣面积90×70米,鄣墙残高8.5米,基宽4-6米,墙系夯土板筑,夯层厚0.2米,夹棍直径0.1-0.2米不等,棍距4米,行距离1.7米。城门在东墙,由两座10×8米门橹构成,门宽5.2米,进深17.5米,有坡道可上门顶,顶上建筑已毁。鄣内有后期所筑土坯房三间,鄣四周有两道平行的土墙,现存东面一段,它们与鄣之间有一道7米的壕沟,据考证,此应为宋、元时期的建筑。

西大湾城遗址

距东大湾城2公里,两城隔河相望,面积 180×210米,墙系夯土板筑,其筑法同东大湾城完全相同,墙基现宽8米,顶宽3.4米,残高8米,门在北墙,已毁,宽9米,斜坡道进出,城内有两处后代所修土坯房。西大湾城由于紧靠黑河河岸边缘,随河床的自然扩宽,近年造成故址南、东墙分别被河水冲毁150米、125米的损毁。一九九八年十月,国家文物局核准立项,修筑防洪大堤792米。

文物及保护


大湾城故址,系汉代肩水都尉府所在地。古时东西两城,依山傍水,遥相对峙,历来为兵家金戈相争之地。1930年西北科学考察团在此发掘出汉简1500余枚,以及西夏文的印版文书和西夏文的丝绸各一件,1972年甘肃省居延考古队又在此发掘出汉简数佰枚和部分珍贵文物。因此,大湾城故址文物研究价值极高,1981年9月大湾城故址被甘肃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88年1月又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相关分词: 地湾 湾城 故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