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在线查询网 > 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 地藏禅寺

地藏禅寺_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请输入要查询的词条内容:

地藏禅寺




简介


地藏禅寺,为供奉地藏王菩萨之庙宇,我国现有多处。

各地地藏禅寺


嘉善地藏禅寺

高邮地藏禅寺

萧山地藏禅寺

九华山地藏禅寺

嘉善地藏禅寺

嘉善地藏禅寺,位于浙江省嘉善市西关外二里许,又称「四名禅院」。原名为地藏庵,系供奉地藏菩萨的庙宇。僧说地藏菩萨自誓,“地狱不空,誓不成佛,众生度尽,方证菩提”。

嘉善地藏禅寺始建于宋代正隆二年(公元1157年),占地4亩8分,后毁圮。该寺初在河之南岸,至明朝天启年间,邑人庄氏舍宅,地藏禅寺移建百步之内外。明崇祯十二年(1639年),僧智闵重募建。清顺治年间增建正殿和山门,并置田。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僧立明重修。

据史料考证,魏塘镇上原有东西两处地藏庵,东处在魏塘东门,解放前为地藏庵小学,后改为宝阳街小学,此庵原有住持和尚坐骨莲花石塔一座,1954年毁。西处就是现存的地藏禅庵,此庵原址较小,也历尽沧桑,几经兴衰,至八十年代末只剩旧屋三间,当时由贻训法师住院。

公元2000年,嘉善地藏禅院已被作为千座古刹之一,入选《中华佛教二千年》经典纪念画册。2006年、2007年地藏禅院先后被嘉善县民族宗教事务局和嘉兴市民族宗教事务局评选为“平安寺院”。

文狂书痴于2010年实地拜访嘉善县地藏禅院,当时该禅院正在修缮中,原地藏宝殿即将被拆除。

高邮地藏禅寺

高邮地藏禅寺原名地藏庵,位于高邮市龙虬镇张轩村。

高邮地藏禅寺始建于隋末唐初,距今已有千年历史,相传当年有一姓邱的居士梦见地藏王菩萨欲解人间“贪、嗔、痴、慢”而导致十八层地狱之苦。遂发心建庙,节衣缩食、到处花缘,历尽艰辛,终成宏愿。据高邮州志记载:地藏庵在高邮五总三里马奔庄,康熙年间修,宣统元年僧慧增屋十余间,并建亭施茶。唐代以后,诸朝对地藏庵均有修葺,规模甚伟,气势恢弘,香火鼎旺,一时蔚为江淮盛景。

萧山地藏禅寺

地藏寺位于浙江省萧山市坎山镇航坞山,始建于宋熙宁六年(1073年),有高僧无能大师觅居到此,观看宝地,结草为庵,独来独往苦修三年。当时闽南佛教衰退,僧人无居修持,十方丛林高僧大德云游四海,寻觅宝地定居。明朝初年有天台圆通大和尚及法徒寂照,来此又建茅庵供奉地藏王菩萨,取名为地藏庵。每逢七月香客颇多,当时名播杭、绍、萧等地,挂单僧人越来越多,香火旺盛。

乾隆五年七月三十日,有天台方光寺法本、法忠二位高僧寻觅到此,见茅庵清静而定居修持,当年改为地藏寺,为正宗第二十二世、二十三世,现在石碑存记。乾隆九年七月三十日地藏显圣,大放慈光,进香者达千人之多,随即大兴土木,建起天王殿、大雄宝殿、方丈室、齐堂等殿堂殿宇九十多间,使地藏寺盛极一时。同治六年为洪杨所毁,当年复兴。至民国十七年毁禅像,改为东乡自治会森林局,民国二十年恢复。

1949年后,地藏寺僧人逐渐减少。1956年遭台风袭击,数十间殿堂全部倾倒,僧人尽走,唯有当家显梅法师苦守到1985年脑月二十九日圆寂在寺。1986年,有本一法师从杭州上天竺来地藏寺,重开道场,以水陆法会为主。十二年来,在十方施主捐助下先后建起了天王殿、地藏殿、三圣殿、水陆内坛、齐堂、客房等大小房屋109间。1997年1月,杭州市政府批准开放。1998年初经萧山市政府批准立项,兴建大雄宝殿。

地藏寺三面环山,树木葱郁,正面一望无际,直视钱塘江,风景秀丽。寺内有千年古樟两棵,树粗四人不能合围;一泓“洛思泉”,清澈见底,永不干涸;霜边山上“百丈岩”形似石佛,直立松间;坡上有狮子岩,形似卧狮;还有“鸡笼石”、明朝石屋“化纸亭”等,一年四季,香客不断。

九华山地藏禅寺?

九华地藏寺始建于南宋隆兴年间,距今已有800余年历史。现建有明三暗五老式大殿一座,内塑地藏王菩萨像,右丰都帝,左东狱帝;十王殿十间,殿内塑十殿阎王像,文武判官,夜叉小鬼千姿百态,栩栩如生;西厢楼房十二间,上层僧人宿舍,下层营业用房;东厢四间,设供多佛,佛道并存。自古就有“去狼山烧香,不到九华地藏寺,功德只有一半”的说法。该寺暮鼓晨钟,香烟缭绕,与南通狼山广教寺遥相互应。

九华山有三座肉身殿,分别在神光岭、百岁宫、双溪寺。神光岭肉身殿是安葬金地藏金乔觉肉身的地方,亦称“地藏塔”。

地藏(公元630——729年),生于新罗国王族,俗姓金,号乔觉。生而相貌奇特,顶骨耸出特高。臂力甚大,可敌十人。为人心地慈善,颖悟异常,尝自诲曰:“六籍寰中,三清术内,唯第一义,与方寸合。”唐高宗永徽四年(公元653年),乔觉时年二十四岁,出家剃发为僧,唐代的中国佛教,如日丽中天,吸引 了一些日本、新罗、高丽、百济等国的僧人来华求法。地藏出家后,即携白犬善听航海来华。至安徽省池州府青阳县九华山。见山峰状如莲花、峰峦耸秀,山川幽奇,便登高览胜,叹为希有。遂于此山深无人处,择一盆地,栖居岩洞。渴饮涧水,饥食白土(此土白而腻细,俗称观音土)。常被毒虫伤螫,亦端坐无念,置之泰 然。地藏素愿写四大部经,遂下山,至南陵,俞荡等人写献,得以归山。至德年初。地方绅士诸葛节率村人登山,见深无人迹处,有一和尚,坐禅于洞穴内。洞旁有一破锅,存在残粒和着白土,生活异常清苦,大为惊异。询知此乃新罗王子,远来求法。诸葛节等人,深愧未尽地主之谊,遂发心倡议为地藏比丘建造禅宇。时九华 山地为闵让和所有,建寺须请其施舍山地。闵公坚信佛教,素怀慈念,乐善好施。每斋僧百名,必虚一位,请洞僧地藏比丘,以足其数。闻知诸葛节等人要在此建造寺院,自然十分欢喜,乐意捐助山地。闵公对地藏说:“九子山头的土地,尽为我有,任意所需。”地藏答曰:“一袈裟地足矣。”闵公许之。地藏遂将袈裟一展, 遍覆九子山峰。闵公见状甚喜,尽将所荫之地施与地藏建大道场。并遣其子出家,法名道明。后来闵公亦舍俗离尘,礼其子道明为师。现今所见地藏菩萨像,左道明,右闵公。寺院建成后,各方学者云集此山,特别新罗国的僧人,来此日多。因国内外僧众咸集于此,生活即发生困难。地藏于山中掘石得土,其色青白,细如面 粉,供众食用。寺中僧人为求法而来,虽然一些人饿得皮骨相连,被人称为“枯稿众。”但是他们在地藏的领导下,团结、精进,一心向道,以苦为乐。后新罗国王得知地藏在九华山开办道场,即派人运粮供养。

地藏于开元十六年(公元729年)七月三十日夜成道,时年九十九岁。旋即召众告别,罔知攸往。但闻山鸣石陨,扣钟嘶哑,跏趺而灭。其尸坐于函中,三年开将入塔,颜貌如生。举起则动骨节,若撼金锁。地藏比丘被人们认为是地藏菩萨的化身,遂建一石塔将肉身供于石塔中,尊为“金地藏”,嗣后配以殿宇,称“肉身殿 ”。从此九华山名声远播,逐渐形成与五台山文殊、峨眉普贤、普陀观音相并称的地藏菩萨应化道场。

明万历年间朝廷赐银重修塔殿,赐额“护国肉身宝塔”。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重修殿宇。咸丰七年(1857)大部分殿宇遭兵燹。光绪十二年(1886)肉身塔大规模重修,移殿门正南向,门额悬挂“东南第一山”横匾。1914年殿宇重修。1917年黎元洪书赠“地藏大愿”匾额。1955年和 1981年又两次重修。每年七月三十日,九华山香火鼎盛,深为民众所信仰。

相关分词: 地藏 禅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