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在线查询网 > 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 盗版DVD

盗版DVD_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请输入要查询的词条内容:

盗版DVD


盗版DVD是指在未经版权所有人同意或授权的情况下,对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出版物等进行复制、再分发的行为。在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此行为被定义为侵犯知识产权的违法行为,甚至构成犯罪,会受到所在国家的处罚。盗版出版物通常包括盗版书籍、盗版软件、盗版音像作品以及盗版网络知识产品制成DVD销售等行为。



词语解释


DVD

DVD有单面单层(DVD-5)、单面双层(DVD-9)、双面单层(DVD-10)、双面双层(DVD-18)这么几种,目前国内市场上最普遍的一般是DVD-5和DVD-9,简称为D5和D9。

DVD发行范围


DVD的发行全世界范围内分为六个区,大致来说美国加拿大是一区,**欧洲是二区,东南亚韩国港台是三区,中国大陆被单独划到六区。理论上来说一个区的DVD机不可以看另外区的DVD,一个区的DVD拿到另外一个区的DVD机上也放不出来,所以把中国划到六区,是明知道我们盗版产业发达的缘故。不过把中国划到六区之后,客观上在节目内容方面形成了对六区的歧视,比如很多片子不可能出六区版,就算出了声音或图像质量也比不上其它区的。

一般来说,一区的片子出得最快,图像质量最好;**二区喜欢出所谓超码版,声音采样率比较高;三区因为包括了港澳台湾,出的片子一般都会带中文字幕;而六区,片子出得又迟,数量又少,所占优者是有时候会有国语配音。

国内的正版DVD绝大多数是垃圾,价钱又贵,资深碟友一般是不会去买的。国内DVD盗版业的技术力量非常强,解开区码限制只算起码水准,厉害的盗版商可以把最好的画质的图像、最好的音质的配音、最好翻译质量的字幕,甚至原版根本没有的电影原声音乐(OST)等等都做到同一张盘上,最厉害的盗版商已经能够做出不亚于原版正版货的封套效果,可以替没有中文字幕的花絮内容配上中文字幕……总而言之目前国内盗版DVD的性能价格比非常高,高过了正版货。

目前国内盗版DVD已经形成了品牌效应,一般D9分为盒装和简装两大门类,技术实力最强、价格也最贵的是“红龙”,最实惠的是“DNA”,其它的如“时代”“帝景”“红星”“UFO”“金球”,都是D9的牌子。

D5现在都是简装了,丽晶、远景都是D5的牌子。还有“金峰”“飞马”“双龙”“金驼”“天龙映画”等等都是D5的牌子。

资深碟友一般以汉语拼音的首字母缩写来指认那些牌子,比如“HL”“RD”“H”指“红龙”,“JQ”“GG”指“金球”,“SD”指“时代”,“JE”指“最佳版本”;D5里面,“LJ”指“丽晶”,“YJ”指“远景”,“SL”指“双龙”,“JF”指“金峰”,“FM”指“飞马”。

丽晶和D9的“时代”是同一家,现在时代在盒装D9方面被红龙打败,简装D9方面比不上DNA等后起之秀,只能靠D5赚钱。丽晶在D5领域确实算比较好的,但他们也常做抢钱的下作生意。一般来讲,如果店老板告诉你“这是丽晶版”,而你在盘的封皮上找不到“LJ”字样的,那就不要买,因为丽晶通常在枪版或预览版、赠览版的片子封皮上不打LJ标记,只有当图像素材是来自一区或三区的正式版本的时候,它才会打正它丽晶的牌子。

“远景”和“双龙”是同一家,个人感觉是他们选片的眼光很差,找素材的本领也不够,如果一部片子还没有中文字幕而是由他们自制的字幕,那根本就不能看。我个人感觉这两个品牌的老板根本不懂电影和DVD。

“飞马”也是做D5的,以前也有D9,不过我只看见过D5。这个牌子做日剧、韩剧、动画片、韩国电影等比较多,他们做韩国片的自制字幕质量不错。他们的连续剧包装也很好,我前段日子买过一套韩国古装电视剧《大长今》第一部,飞马将韩国原版6D9做成了9D5,封套凸印过油,非常漂亮,碟片质量也非常好。前几个月飞马曾经将《篮球飞人》分为三部盗出来,做齐之后又提供一个鞋盒子外包装,可以将三部全部装在里面,也风靡了一大堆fans。

做日剧的还有一家“金驼”,以前做D5电影,被市场所淘汰了,现在做连续剧为主,不过我看它的日子长不了,因为据说它们将VCD直接转成DVD卖。

历史比“金驼”还悠久的还有一家“全美”(QM),听说已经换过好几任老板了,做的东西也每况愈下。去年它们推出一个“译制经典”系列,就是做的片子都有国语配音,有些店老板进得太多,到现在仍积压,最近该品牌给人的印象是经常有马赛克。我前两天买过一张《玫瑰花与水晶鞋》,将碟店里所有的5张存货都换了一遍,仍找不到一张可以放得出来的,只好退掉了。

“佳美”跟D9的“美乐”是同一家,是一个标榜“带DTS音轨”的D5品牌,不过这只好骗骗外行人。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一张D5一般可以不经压缩地放下正片长度约1小时半的一部片子,DTS音轨是很占空间的,做到D5上面,肯定要对画质部分作压缩。资深碟友做碟报,通常都会用软件截出码率图,画质有没有经过压缩一目了然,但是佳美采用的是所谓“动态压缩”,光看一个码率图是看不出它经过压缩的。有时候DTS音轨不见得就比DD音轨的效果好,而且也并非每一台DVD机都能作DTS解码,因而标榜带DTS音轨的佳美其实只好骗外行而已。前段日子我一个朋友要买《最后摩根战士》,那么老的片子我一时找不到其它品牌,就帮他拿了一张佳美,结果发现字幕翻译一塌糊涂,只好退掉。

D5中,除了丽晶,金峰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可以信任的,但是金峰的碟面有时候比较脏,需要仔细些挑选。D5的金峰跟D9的“最佳版本”是一家。

正版碟和盗版碟的对比实验


盗版碟与正版碟的音到底有没有差别?这是很多发烧友很关心的问题,因为如果没有什么差别或差别可以忽略不计的话,我们多花近十倍的价钱去买所谓的正版、特别是买老外的正版就显得实在愚蠢了。下面以本人的实际对比试听的经历来说明这个问题。

在下极少买盗版碟(总共不超过4张),前一段时间,大家都在买蔡琴的《遇见》和《机遇》说是效果如何好。我已经买过蔡琴的《老歌》、《怀念名典》和《民歌蔡琴》,很怕买到风格完全一样、录音效果也完全相同的新碟,但又禁不住诱惑,因此决定先买盗版来听听。于是十元买回我在帖子“各位高手, 干嘛不谈谈D版呢?”的回应中所描述的质量较高的盗版碟,这碟上除了《遇见》的全部典目外,还含有《机遇》上的包括“机遇”在内的4首歌,可以说十分超值。回家一听,效果果然不同凡响,演唱和配器都非常HI-FI,比以前的碟更上一层楼,于是立即买回了正版《遇见》和《机遇》。看着这过早完成使命的盗版碟,忽然灵机一动:干吗不利用这现成的宝贝实际测试一下盗版与正版的区别呢?于是有了这次对比试验。

测试器材为:TEAC VRDS-25 CD机,金嗓子C-265前级, 金嗓子P-450后级,卓丽贵族3号喇叭(线材略)。对比曲目主要是“遇见”,先用歌德80耳机插在前级耳机插孔内对比,再用喇叭放音对比。真是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两者差别太大了。盗版的最大缺陷是左右声道似乎录反了:1分20秒处的小提琴声,正版碟是在左边,而盗版碟在右方;2分10秒处的三角铁,正版碟是在明显偏右处,而盗版碟则在稍偏左处。其次是清晰度有差别,盗版碟比原版碟的口型显得大,有点“蒙”,原版碟的“口水声”和“换水声”,明显比盗版碟真。再者在声场的定位上,正版碟要明显强于盗版碟,比如2分10秒处三角铁,盗版碟在开始还显示定位在稍偏左处,可后面就有点“飘”,让人搞不清真正的定位到底在何处。最后是伴奏的高低频延伸,盗版盗没有正版碟去得那样尽,尤其在伴奏量增多,音乐信息量加大的情况下更是如此。总的感觉是:听正版碟更舒服,效果更好听。随后又简单地用“机遇”进行了对比测试,在播到蔡琴的那段独白时,听盗版碟的好像有点鼻塞的感觉,而听正版碟的则没有。

事实证明,盗版碟与正版碟的效果的确有差别,这种制作相对精良的盗版碟尚且如此,那些粗制滥造的盗版碟和正版碟相比,差别就更大了。

有些烧友们也许会不服气:我们玩电脑,装的Windows 98和其他软件全都是盗版的,而所用的CDROM档次也一般,为什么效果和装正版软件的效果是一样的,也没有看见电脑经常死机啊!如果正碟和盗版相差很大的话,一个0或1不同就有可能导致执行动作完全不一样的软件岂不要乱套?作为计算机工程师的我,可以告诉你其中奥秘:电脑光碟的数据格式与CD上的音乐数据格式是不同的。电脑光碟的数据中夹带着大量的冗余纠错码和扇区定位信息,因此光驱在读盘时,发现定位不对,就会在空转过程中反复调整光头使之适应(你经常可听到光驱在作这种调整时异常声音),如果发现数据中有错误,可利用其中的冗余纠错码来自动修正错误的数据。如果错误太多,无法自动修正错误的话,电脑就只好罢工,告诉你它无能为力。因此对电脑光碟来说,只存在能不能读得出的问题,而很少出现会读错的问题。这样,光驱的好坏只表现在速度的快慢和读片能力的强弱,而不可能像CD转盘那样,价格可以差几十倍甚至上百倍。

而CD格式是在还没有发明个人电脑时确定的,当时的技术局限就使得CD数据格式先天不足,CD数据中冗余纠错码比CD-ROM中的要少得多, 一部分纠错码甚至与音乐数据放在不同的光道上,最要命的是CD没有扇区标记。CD机光头读取0或1的数字音乐讯号是以恒定线速度进行的,沿螺线的信息线路由内圈向外部读取,一旦它开播就只能这么均速走下去,不能停顿不能等待(否则由于没有扇区它就再回不到那个停顿点),一旦出现电压等其它电气环境的波动、CD机转盘稳定性稍差点或CD碟的质量差一点的话,CD机就会读到错误的数据(在正确的时刻读到的错误数据,或在错误时刻读到的正确数据对CD重放说都是错误数据),这时它绝对不会停下来反复读某一段,也不会因为无法修正错误而罢工(你用电脑光驱听CD时更能感受这一点),只能采取插值算法蒙混过关,因此从CD上读到的数据是什么,与CD机转盘的质量和原碟本身的制作质量都有很大的关系;从光盘上读出的软件数据是先放入电脑内存后再来执行的,因此所有的0和1迟一点早一点读出没有关系,而CD就不同了,0和1的读出必须严格按照时间顺序进行,时间不同步将严重影响音质(亦即“在错误时刻读到的正确数据”),这就是所谓的“时基误差”(JITTER)。所有这一切,导致了一张CD上数据是不可能像电脑光盘上的一样完全被复制,也导致了CD转盘的优劣对最后播放的声音至关重要,而CD转盘和解码器的优劣和配合决定了时基误差的多少,这样才造成了现在CD机价格可以相差几百倍的现实。说来可悲,这全是由于CD的发明者一手造成的!如果当初发明的CD格式像现在的CD-ROM一样加进了大量的纠错码和定位信息,同时加入更多的时间同步信息消除时基误差,现在就不可能有几万元甚至几十万元的CD机出现,我们现在用三四百元的CD机听到的声音与用几千元CD机听到的声音也会完全相同,盗版碟就像现在的盗版软件一样完全与正版无异。

QM现在的碟很好认,虽然那个标志性白圈已经消失,但“真的假不了,假的真不了”!请D友根据以下方法鉴别:

看封面已无用处,看内圈似乎也快无用了(QM这几天的片子,如《霹雳娇娃》就可说明这一点)。现在唯一的方法就是看碟的印刷面外圈的那一长串英文:2002 USA Films All rights reserved.2002 USA Home Entertainment.a division of USA Films.LLC.All rights.96306-0181-2 US Rated R.Made in the U xxx。请务必注意三个数据,“2002”、“96306-0181-2”、“xxx”。(详情请看第四阶段的介绍以及“关于QM的D中D”!)

还请D友特别注意的一点就是:QM从没有出过碟面上既有ISCN编码,又有外圈英文的碟!

一、QM各阶段的相同点:


1、封面上的繁体

(第一、三、四、五阶段)、简体(第二阶段)与碟面上的简体(第一、二、三阶段)字样:江苏文化音像出版社出版发行;

2、封面上紧跟

“江苏文化音像出版社出版发行”字样的是一串编码:ISRC CN-E23-001-xxx-0/V.J9(其中xxx是QM给影片做的编号);(这一条在第六阶段不复存在!)

3、DVD标志

DVD标志的第二个D的下部有棱角(只有第一阶段和第六阶段的笑脸版的封面上有例外,碟面上则从未变过);

4、碟面上白圈

蝶面上靠近中心位置有一个白圈(这一条在第七阶段也已消失!),除第一、二阶段外,白圈内无字。

二、QM各阶段的特点:


第一阶段:

封面LOGO:中间为一条白线,上方为英文“profilm itd TM”(其中‘l’被一条胶片代替,‘TM’为小字体),下方为繁体“专业电影”四个字。这个LOGO只出现在封套背面的右下角。

碟面特征:

1、外圈有一长串英文:2000 USA Films All rights reserved.2001 USA Home Entertainment.a division of USA Films.LLC.All rights.96306-0181-2 US Rated R.Made in the U。(注意三个数据:“2000”、“2001”和“96306-0181-2”)

2、靠近中心的白圈内有“影视经典 PROFILM ITD”的字样。

第二阶段:

封面LOGO:一个比较大的长方形,右边为竖幅白底红字的“全美电影”,左边上方是一道白光,其中有“QUANMEI”字样,左边下方为一个红色的大“MOVIE”。

碟面特征:与第一阶段相同。

第三阶段:

封面LOGO:一个立体的大写“R”(俗称“全美R版”),封套正反两面都有。

碟面特征:外圈无英文;有ISRC CN-E23-001-xxx-0/V.J9字样的编码。

第四阶段:

封面LOGO:一个印有“全美电影SHOW”的方框形标志,该标志的底部有一行英文:AMERICA FILM,封套正反两面都有。此标志有两种式样:一种是横幅的长方形;另一种则接近正方形。

碟面特征:外圈有一长串英文:2002 USA Films All rights reserved.2002 USA Home Entertainment.a division of USA Films.LLC.All rights.96306-0181-2 US Rated R.Made in the U xxx。(注意前两个数据:“2002”和“2002”,与第一阶段不同了。)除去了ISRC CN-E23-001-xxx-0/V.J9字样的编码,而把其中的关键码“xxx”移至外圈英文“the U”后。

第五阶段:

封面LOGO:一个有着三只眼的黄色笑脸(俗称“笑脸版”),而且只在封套正面出现,背面没有。

碟面特征:与第四阶段相同。

第六阶段:

封面LOGO:QM此时处于动荡期,加上最近风声紧,所以取消了外包装上的一切可识别标志!就连封底的那个“江苏文化音像出版社发行(繁体)”字样以及“ISCN”编码都消失了,代替的是原版DVD的版权字样。(由于是在动荡期,QM马甲不像以前那样好辨,所以请广大碟友小心辨认!)

碟面特征:与第四阶段相同。

第七阶段:

封面LOGO:QM似乎渡过了动荡期,开始进入紧张而又平稳的出碟期!此时QM任延续上一阶段的封面特征,没有任何可以一眼就能识别的标志(至于什么麦穗、DVD标志,尽是无耻D商做D中D!)。甚至于那个DVD标志,QM自己也知道没什么价值,现在好像又改了回来!

碟面特征:与第四阶段相同,只是去掉了白圈,碟面改为柯式印刷!

三、关于QM封面LOGO的变迁:


俗话说:“棒打出头鸟。”D版商毕竟是D版商,风头太大总归不是什么好事。为了不太显眼,QM不得已改头换面了好几次。近来就连封底的那个“江苏文化音像出版社发行(繁体)”字样以及“ISCN”编码都消失了!

四、关于QM的片头:


时至今日,QM总共出了三种标志性片头,但每每开头都是:一条由近及远的胶片上,演绎着影片的片段。只是最后的形式不同而已。具体可分为:

1、

中间为一条白线,上方为英文“profilm itd TM”(其中‘l’被一条五格胶片代替,‘TM’为小字体),下方为“全美电影DVD”字样;

2、

上方为一条五格胶片,下方为“全美电影”四个粗体字;

3、

上方还是一条五格胶片,下方变成了“DVD VIDEO”的标志。

五、关于QM的D中D:


QM之所以受到广大D友的追捧是因为它出的碟片有高品质的保证。然而一些利欲熏心的JS竟做出种种假QM来欺骗广大D友,烂片基、严重露黄、严重氧化、字幕超烂、画面奇差……深受其害的不光是我们D友的腰包,更甚的是损害了QM在一些分不清真假的D友心中的形象!在大家恨之、骂之的同时,也要擦亮自己的眼睛,将其拒之门外。以下是本人所见到的几种D中D:

1、一些D商用自己的包装包着QM的片子(非碟片),此时要注意的就是片基问题;

2、一些D商仿冒QM的封面甚至碟面,但内容则乱七八糟,其中也不乏直灌QM的。例如放大版的“全美电影SHOW”和“笑脸”标志,黑糊糊的“全美电影SHOW”标志等。在这里我重点讲一讲那个黑的“全美电影SHOW”标志的D中D。

这种D中D做得有模有样,有自己的编号,自成系列,其特征如下:

A、“全美电影SHOW”的标志发黑,模糊不清,略成正方形;

B、封面与碟面上的“江苏文化音像出版社出版发行”的字样后的编码变成了“ISRC CN-E23-002-xxx-0/V.J9”(注意其中的“002”,与真QM的“001”不同);

C、碟面特征与第一阶段的QM相似,明显是根据这一时期的QM做的D中D:

a、外圈那一长串英文中的第三个数据“96729-2002-282-2”与真QM的“96306-0108-2”不同;

b、碟面上的DVD标志的第二个D的下部无棱角;

c、靠近中心无白圈,反而是透明的,印有“ifpi H2 11”字样,不知是真ifpi盘基还是假的。(哪位DX知道的话请告知)

六、关于QM D5的出片数量


:(纯属个人兴趣^_^)

大家都知道QM给自己出的碟都编了个号:ISRC CN-E23-001-xxx-0/V.J9。但只是其中的“xxx”在变,其它数字没变。因此也就免不了造成重复。在我所收的碟中,编号为567的就有六种!以1000种为一轮计算,QM D5的出片量就在6000种以上!别急,事情远没这么简单!有很多片子,QM是一出再出的。如《第五元素》,在QM的第二、三阶段都出过,号码一样,因此就出现了一部片子占用几个编号(不同阶段的相同号码算作不同编号)的情况。这也就给QM出片具体数的估算上出了个很大的难题!

相关分词: 盗版 DV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