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在线查询网 > 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 淡水河红树林自然保留区

淡水河红树林自然保留区_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请输入要查询的词条内容:

淡水河红树林自然保留区




简介


主要保护对象:水笔仔

面积(公顷):76.41

范 围:台北县竹围附近淡水河沿岸风景保安林

管理机关:罗东林区管理处

公告日期:1986.06.27

淡水河与基隆河交汇后,接近竹围的河段,长有许多的水笔仔,水笔仔是一种少见的胎生植物,也是所谓的红树林植物,生长于河口区域、淡咸水交汇处,伴随这种植物生存的尚有为数颇多之螃蟹、鱼类、虾和水鸟,构成沼泽生态系。由于此地在过去未有任何保护措施时,常遭非法占用,甚至倾倒垃圾、废土,使水质恶化,生态环境遭受破坏,有鉴于此,1985年时,政府将其编入保安林管理办法保护之;1986年6月,农委会并依文化资产保存法公告设置“淡水河红树林自然保留区”,以确保水笔仔之永续生存。

本区在台北市西北方,关渡平原的西南侧,为一典型的河口湿地。这里的景观在过去的300年来,经历了非常大的变化。根据文献的记载,本区在清朝初年 (约1700年) 为一大片水域,光绪年间 (1875年),经开垦而为农耕地,至民国54年时 (1965年) 仍为农田。因此区水患频仍,民国57年政府修建关渡堤坊,以防水患,至此堤坊外的农地逐渐废耕,加上淡水河出海口附近的河道整治、台北盆地地层下陷、淡水河抽砂、海水入侵等诸多因素,道致本区形成一片沼泽地。

早期的沼泽区主要植物,为生长于泥质的滩地上的茳茳硷草和芦苇所组成,加上大面积的泥质滩地,这些景观的组合,成为良好的候鸟栖息场所,每年候鸟迁移季节时,常会吸引大批的候鸟于此停栖或渡冬,为台湾北部地区一处非常重要的赏鸟区。为了维护本区丰富的水鸟资源,“行政院”农业委员会根据“文化资产保存法”,于1986年6月指定关渡堤防以南的55公顷草泽地,公告设立“关渡自然保留区”。这片湿地,在设立为保护区之后,历经变迁,在短短的20馀年之间,从过去的整片水田变成草泽,接著变成现在的红树林泽。成为孕育许多河口生物的重要栖息环境。

地理位置


本区位于台北县淡水镇竹围竿蓁里境内,淡水河北岸,距离淡水河出海口约5公里,沿台北经2号省道至竹围,往北约1公里处起至莺歌桥止之道路西侧,为本区范围,划定面积 为76.10公顷,属罗东林区辖管之区外保安林。全区为淡水河由上游挟带泥沙堆积之河岸沙洲沼泽区,涨潮时有三分之二区域浸在水中,退潮时形成一条明显河沟贯穿本区。

由台北市往淡水方向,经由北淡公路到达竹围国小附近,往淡水河方向步行,即可见到这片红树林。

环境概述


本区近海,海风强劲,冬季受东北季风吹袭多风雨,年均温为22.2℃,最低月均温约15℃,最高月均温约28.7℃。平均年雨量约2100毫米。海拔高度0~10公尺。无明显干季。本区为典型的河口生态系,植物相以红树林植物之一之“水笔仔”矮灌丛占全区之53%,最为优势,其他植物则可区分为苦林盘型、芦苇型、白茅型与盐地鼠尾栗型四种植物社会,依调查本区植物共有11科21种维管束植物,大部份为专属海边盐地或潮间带生育地之植物,如前列五种外尚有双花蟛蜞菊、文珠兰、马鞍藤 、番杏、茳茳咸草、鲫鱼胆等。

本区位于河海交会处,因潮水涨退,淡咸水混合,盐度变化大,灌丛状之水笔仔林拦截淡水河上游冲刷而来之有机物或垃圾,堆积腐烂后成为鱼虾蟹的食物,同时吸引成群水鸟到此觅食栖息 ,且本区恰位于东北亚鸟类迁移之路径上, 根据调查纪录本区鸟类(包括留鸟、候鸟) 多达63种以上,留鸟以矶鹬、翠鸟、小白鹭 、夜鹭为代表,候鸟与过境鸟则以小水鸭、 中杓鹬、小环颈鸟、滨鹬、黄头鹭、苍鹭最常见。

关渡平原内的地层均属于现代冲积层,附近山区的地层则主要有北边的更新世火山岩 (凝灰角砾岩),及北投贵子坑一带的中新世沉积岩。平原的西北缘有金山断层通过。

本区地势起伏不大,由北向西南渐低,因此地表水由北向西南流动。堤防南半部为沼泽地形,并有许多潮溪。在涨潮时草泽大部分被淹没,而红树林仅露出树冠部分;在退潮时则出现大片泥滩。本区于民国69年遭受大规模的破坏后,经过严格的保护,红树林的面积由20多公顷成长为40公顷,成为台湾地区面积最大,且较完整的水笔仔纯林。

生物资源


本区为由水笔仔、弹涂鱼、招潮蟹、水鸟等构成了典型的河口生态系。本保留区于涨潮时约有三分之二的面积为半咸水所淹没,因水质盐度呈周期性变化,以水笔仔为主要树种。水笔仔 (Kandelia candel (L.) Druce) 是红树科加藤树属的常绿乔木,基部膨大成板根,干基又长出许多气根成支持根,为胎生植物,具固土、防潮、护土等功效。水笔仔矮丛林占全区40%,为此区主要之树种。其他植物尚可分为苦林盘型、芦苇型、白茅型、盐地鼠尾粟型植物社会,依调查本区植物共有二十一种维管束植物。

红树林植物

只有水笔仔一种,生长在堤外的宽阔沼泽地。 伴生植物有芦苇,优势地分布于堤外沼泽区、堤内草泽区,草泽区生长著多样禾草类,绿油油的草生地有芦苇、双穗雀椑、铺地黍,茳茳咸草、香蒲也不少。

由于环境适合生物生长,其中鱼类及无脊椎动物丰富,因此吸引大批的留鸟及候鸟,以矶鹬、翠鸟与小白鹭为代表,可多达三十馀种。

鸟类

九至五月是雁鸭、鹭鸶、鹬行鸟、鸥科等冬候鸟抵达避寒的季节。过境鸟以鹬行鸟的种类、数量最多,过境高峰在秋末(九至十月)与春季(三至五月),这段时间是最精采的赏水鸟季节。此处 应予保育的鸟类包括喜鹊、红尾伯劳、唐白鹭、巴鸭、松雀鹰、赤腹鹰 、凤头苍鹰、灰面鹫、老鹰、雕头鹰、大冠鹫、鱼鹰、环颈雉、水雉、彩鹬、玄燕鸥 、小燕鸥、白眉燕鸥、苍燕鸥、画眉、琵鹭、黑面琵鹭、隼、诺氏鹬。 而常见的鸟类也有黄足鹬、田鹬、红嘴鸥、苍鹭、大白鹭、夜鹭、黄头鹭、绿头鸭 、 花嘴鸭、小水鸭、红冠水鸡 、红鸠、泽鵟、 家燕等。

蟹类

堤岸边的潮间带以弧边招潮蟹分布最多。

鱼类

过桥后的堤岸下,可见弹涂鱼与花跳的踪迹。

保育现况


水笔仔为世界知名的红树科胎生植物之一,本区之水笔仔纯林面积广大,为水笔仔分布最北界全世界面积最大的一块,河海交会口之红树林具有固土防潮等国土保安功能 ,而在此区由水笔仔、弹涂鱼、招潮蟹、水鸟等构成之典型河口生态体系,更为生态教育与科学研究上极珍贵的资源。因此于民国 74年中央明令编入“保安林”依据保安林管理办法保护之,又于民国75年由农委会依文资法公告为自然保留区,予以更严密的法律保护。

目前本区存在的生态破坏因素有相邻的私有地地主常越界侵占、倾倒废土垃圾、淡水河上游冲刷来之不能分解的成堆垃圾,以及附近的居民经常进入网捕鱼蟹等,而捷运淡水线经过本区造成干扰亦为未来潜存的威 胁。针对以上可能的情况,本局业已完成护 坡围篱设置以明显区隔本区与私有地之界线 ,并定期派员巡视全区防堵不法情事发生; 但正本清源仍需加强与当地居民沟通,透过生态教育解说的方式得到全体国民之了解与 支持,并建立保育共识,因此目前在捷运红树林车站一隅积极规划一处红树林生态保育馆,并办理每年至少3梯次以上亲子、中小学老师与学生为对象之红树林生态参观解说活动,期望全体国民共同关心这片珍贵的自然环境并主动参与保育的工作。

本区未设管制站,但临近通道处皆有告示牌,并在部分地点设置护坡围篱,捷运路线周围亦设有钢丝围网以区隔出保留区;为防止不法事情发生,也派员定期巡视本区。另外,每年至少办三梯次以上的红树林生态参观解说活动。

但由于管制措施不够,区内土地屡遭非法侵占,捕鱼、捕鸟、垃圾污染、废土倾倒等问题也相当严重。同时,又要面临游憩压力及地方要求辟建社区的压力,捷运淡水线经过所带来的影响亦有待评估。

为了加强管理的功效,宜设管制站,并派专人驻守。另外,本区拥有珍贵的生态教育资源,唯附近居民对保育工作并不十分了解﹔因此须加强和当地民众的沟通,以期了解保育的重要性,形成维护保留区的共识,并利用红树林资源进行参观解说活动,使民众一起参与保育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