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在线查询网 > 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 大唐天竺使出铭

大唐天竺使出铭_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请输入要查询的词条内容:

大唐天竺使出铭




唐高宗时期题铭。当地人称为阿瓦呷英摩崖题铭。

位置形制


位于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地区吉隆县北部崖壁上。崖壁面阔约1.5米,其上有崖棚遮盖,崖脚有水渠环绕而过,崖面距地表约5米。题铭系阴刻,字面宽81.5厘米,残高53厘米,下部已破坏。字面用阴线细刻方框间隔,每一方框高约4厘米,宽3.5厘米。字体为楷书,字约2厘米见方,现存24列,约311字。题铭额题为隶篆,字约5厘米见方,上书“大唐天竺使出铭”7字。

铭文意义


题铭文字因多年风化,侵蚀严重,有许多已模糊不清,但从题铭及文中“大唐显庆三年”的年号来看,系唐显庆三年(658)一方题铭,文中记述了唐代使节王玄策出使天竺(今印度),途中经过吉隆的过程。这一珍贵题铭对进一步研究古代唐蕃、中外关系等问题,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和价值。2001年06月25日,大唐天竺使出铭作为公元658年的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铭文内容


现将碑铭残存文字转抄如下(前面数字为行数,囗为缺字):1 记录人刘嘉宾撰囗记录人(下残)

2 囗人囗抉囗粤书,贺守一书(下残)

3 维显庆三年六月大唐驭天下之(下残)

4 圣囗(轨?)奕叶重光玄化法于无空(下残)

5 囗囗方道格囗穹囗三五以(下残)

6 囗及踵贳(匈?)之国觇风而来(下残)

7 逾山海而(输)(赉)*身毒近隔(下残)

8 囗囗序囗皇上(纳?)(陻?)(輗?)念濡(下残)

9 大囗囗左骁卫长史王玄策宣(下残)

10 刘仁楷选关内良家子弟六(人?)(下残)

11 乱之方囗囗囗边之术于是出(下残)

12 声超雪岭指鹫山以遒骛(下残)

13 年夏五月屈于小杨童之西(下残)

14 时水囗方壮栈囗斯乃权(下残)

15 山隅囗则雪囗拥囗囗囗白云(下残)

16 迥拥墨雾而囗囗西瞰连峰(下残)

17 箭水惣万壑之囗流寔天(下残)

18 险也但燕然既迩犹刊石以(下残)

19 铜而囗囗况功百往囗路囗(下残)

20 之囗猷默皇华之囗(下残)

21 小人为其铭曰

22 懿皇华兮奉囗天则聘輏(下残)

23 穷地域勒贞石兮灵山侧(下残)

24 使人息王令敏囗使侄(下缺)

内容考证


这些残存的文字可能比较难懂。不过这不重要。就清楚这是一块唐碑也就可以了。咬文嚼字,琢磨推敲,那是专家的事。

正巧,就看到了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的专家佟柱臣先生对这些文字所做的释义。将其抄录于此,以便于对唐碑内容感兴趣的人参考和研究之用。

全文如下——

记录人有两位,一位为刘嘉宾,另一位记录人名字已残。

写天竺使出铭楷书的亦为二人,一人为囗抉粤书,另一人为贺守一书。

维大唐高宗显庆三年六月,大唐之驭天下,驭与御同,即治理天下之意。奕叶重光,谓世次相续,圣德重光,玄化法于无空,即佛门,方道格于苍穹。

三五,史记谓为天数者,必通三五。三五即三辰五星,三辰者:日、月、星也。五星者,即五行之星:金、木、水、火、土星是也。

贳(匈?)之国,山海经有贳匈国,其为人匈有窍。

逾山海,即越山渡海之意。

*字不可查,或作估量,*身毒近隔,即近隔身毒,天竺旧名身毒,即印度。

念濡,濡字不可查。

左骁卫长史,唐军事官制,建立府兵制,设十六卫以统之,其中有左右骁卫。凡兵士东卫,各有其名,左右卫曰骁骑。

关内,指函谷关以内,为唐十道之一,今陕西终南山以北,甘肃垅坻以东及宁夏之地是。

王玄策传达君命,令刘仁楷选出函谷关以内的清白人家之子六人。但是王玄策这一左骁卫长史的使者团,除良家子六人以外,还有其子王令敏和其侄,并有两位记录人及两位书写人,计十三人,加上士兵和杂役,总人数应有几十人。

雪岭,应指玉龙山,南诏蒙异牟寻封为北岳,在今云南丽江西北。

鹫山,也称灵鹫山,在印度,佛尝居此,世俗所称鹫岭,灵山,皆指此而言。

声超雪岭指鹫山以遒骛,即声越雪岭,诣鹫山若浮骛。

年夏五月屈于小杨童之西,此处的“年夏五月”,推定为显庆四年夏五月,已经到了小杨童的西部,石刻作小杨童。《通典》卷一九《边防六》作小羊同。小杨童与小羊同为同音异书,以石刻小杨童为是。大羊同东接吐蕃,西接小羊同,北直二阗,东西千余里,胜兵八九万,即小羊同在大羊同之西。小羊同,《中国历史地图集》第五册60——70图中列在扎达普兰之间象泉河一带。

时水势方盛,栈道因唐使而得通行,山脚则积雪堆拥,天际则白云浮动,其下障遮黑雾,西望接连群峰。

箭水,不知所指,或当今吉隆县境内的第一条大河吉隆藏布江。箭水汇万壑之细流,实天下之险也。

“但燕然既迩犹刊石以(下残),铜而囗囗况功百往囗路囗(下残)之囗猷,默皇华之囗(下残)”,意即燕然山虽近,犹利石以纪汉威法,况天竺(印度)更远,仍有通使之谋,默思君命,遣皇华远道奉使,自应刻石勒铭,读大唐盛法。“小人为其铭曰,懿皇华兮奉囗天则聘輏(下残),穷地域勒贞石兮灵山侧(下残)使人息王令敏囗使侄(下缺)”,小人为王玄策自谦之词。其铭曰:好啊使者啊,奉天意以驰轻车穷地域,勒贞石于灵山之侧。使者之子王令敏,使者之侄(下残)。

燕然山即今蒙古塞音诺颜部有杭爱山是。汉和帝永元元年(公元89年)秋七月,《后汉书》卷二十三《窦宪传》,与北单于战于稽落山,大破之,八十一部率众降者二十余万,窦宪耿秉登燕然山,去塞三千里,刻石勒功,以纪汉威德。

王玄策传


《旧唐书》卷一百九十八 列传第一百四十八

贞观十年,沙门玄奘至其国,将梵本经论六百余部而归。先是遣右率府长史王玄策使天竺,其四天竺国王咸遣使朝贡。会中天竺王尸罗逸多死,国中大乱,其臣那伏帝阿罗那顺篡立,乃尽发胡兵以拒玄策。玄策从骑三十人与胡御战,不敌,矢尽,悉被擒。胡并掠诸国贡献之物。玄策乃挺身宵遁,走至吐蕃,发精锐一千二百人,并泥婆罗国七千余骑,以从玄策。玄策与副使蒋师仁率二国兵进至中天竺国城,连战三日,大破之,斩首三千余级,赴水溺死者且万人,阿罗那顺弃城而遁,师仁进擒获之。虏男女万二千人,牛马三万余头匹。于是天竺震惧,俘阿罗那顺以归。二十二年至京师,太宗大悦,命有司告宗庙,而谓群臣曰:“夫人耳目玩于声色,口鼻耽于臭味,此乃败德之源。若婆罗门不劫掠我使人,岂为俘虏耶?昔中山以贪宝取弊,蜀侯以金牛致灭,莫不由之。”

相关分词: 大唐 天竺 使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