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在线查询网 > 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 大耳蝠

大耳蝠_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请输入要查询的词条内容:

大耳蝠


大耳蝠,也称鬼蝠,脊椎动物,哺乳纲,翼手目,蝙蝠科,体背呈不均匀的淡灰褐色,栖居于墙缝、洞穴等地,利用回声定位捕捉食物,防御敌害,几乎没有天敌,主要分布在黑龙江省等地。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大耳蝠

Plecotus auritus Linnaeus, 1758

英文俗名: Common Long-eared Bat

别名:兎蝠、褐大耳蝠、普通长耳蝠

脊椎动物

纲:哺乳纲

目:翼手目

科:蝙蝠科

简介


大耳蝠出没在澳大利亚的北面,南面,昆士兰州和北部地区。大耳蝠被列为稀有动物,这主要是由于洞穴的毁坏和人类的打搅,还有食物来源的减少(由于它们的猎物的栖息地的减少)。据估计剩下的大耳蝠大约只有5000只。大耳蝠也称鬼蝠,这个通俗名字是来源于它们从头上飞过时的那抹白色。大耳蝠的天敌几乎没有。人们可以听到大耳蝠发出的兴奋叫声。

它们的巢可以在洞穴中,深的岩石裂缝以及老矿井中找到。即使大耳蝠喜爱群居,他们目前最多也只是一小群一起筑巢,这是由于可以容纳大群体的栖息地点非常的不足。在一个地点有着超过100只大耳蝠的群体非常少见。

大耳蝠的平均体长是100mm,每个前臂也为平均100mm。它们没有尾巴,腿间有膜连接同时也连接前臂。它们有着鼻叶和大大的耳朵。翅膀上没有毛发。在背上的皮毛为灰色。腹部,四肢末端和脸部基本都为白色(除了没有毛发的鼻子和耳朵)。

大耳蝠是澳大利亚唯一的一种食肉蝙蝠。大耳蝠的食谱中有其他蝙蝠,小型哺乳动物,大型的昆虫,鸟类和青蛙。它们以很快的速度袭击猎物并使用其强而有力的嘴杀死对方。一旦猎物断气,大耳蝠会把它带去另一个地点并把猎物吃掉。猎物可以根据眼睛和声音找到(回声)。

雄性和雌性在繁殖期生活在不同的群体。雌性每年只能产下一子,一般在7月到9月的某个时候。幼子出生后喝母亲的奶,直到能吃肉为止,到那时候母亲用捕获的猎物来喂养小大耳蝠。

特征


鉴别特征:耳特别大,几乎近前臂之长,下颌每侧颊齿6枚。耳特别大,几乎近前臂之长,下颌每侧颊齿6枚。 体小,前臂长约4厘米,耳大,长约3.7厘米,椭圆形,两耳内缘基部相连。尾长4.7厘米,包在股间膜内。体背面淡灰褐色,腹毛灰黄色,毛的基部黑褐色。飞行时耳倒向后方。大耳蝠的平均体长是100mm,每个前臂也为平均100mm。它们没有尾巴,腿间有膜连接同时也连接前臂。它们有着鼻叶和大大的耳朵。翅膀上没有毛发。在背上的皮毛为灰色。腹部,四肢末端和脸部基本都为白色(除了没有毛发的鼻子和耳朵)。

形态:耳大,椭圆形,几乎近其前臂之长;耳内缘基部左右会合,稍上方有明显的突出叶;有一条明显的皮褶与内褶几乎相平行;耳屏呈披针形,其外缘基部突起一小叶。翼膜起自外趾之基部;无距缘膜突起。

毛色:体背呈不均匀的淡灰褐色,毛基黑褐;腹毛尖端颜色较淡,近灰而略沾黄。

头骨:头骨 的吻部甚短,脑颅大而圆,自吻部一额部逐渐升高;听泡很大。

牙齿:上颌内门齿各有一后尖,外门齿较小,甚小于内门齿;上颌犬齿后每侧仅有1枚小前臼齿(Pm2),大前臼齿(Pm4)甚大而缺少前尖;上臼齿前2枚(M1、M2)甚大,而后1枚(M3)缺后尖;下颌小前臼齿2枚,Pm3小于Pm2。齿式 =36。

习性


夏季栖居于树洞、房屋的顶间、废墟的墙缝或洞穴。苏联的大耳蝠9月开始入眠。冬眠中的大耳蝠,耳折于臂下,仅露出耳屏,体表温度仅有5.5℃。大耳蝠飞行时,耳倒向后方,可停翔于空中的一迠捕食昆虫。

筑巢:它们的巢可以在洞穴中,深的岩石裂缝以及老矿井中找到。即使大耳蝠喜爱群居,他们目前最多也只是一小群一起筑巢,这是由于可以容纳大群体的栖息地点非常的不足。在一个地点有着超过100只大耳蝠的群体非常少见。

捕食:捕食昆虫,有益于人类。冬眠时不食不动。大耳蝠是澳大利亚唯一的一种食肉蝙蝠。大耳蝠的食谱中有其他蝙蝠,小型哺乳动物,大型的昆虫,鸟类和青蛙。它们以很快的速度袭击猎物并使用其强而有力的嘴杀死对方。一旦猎物断气,大耳蝠会把它带去另一个地点并把猎物吃掉。猎物可以根据眼睛和声音找到(回声)。大耳蝠也称鬼蝠,这个通俗名字是来源于它们从头上飞过时的那抹白色。大耳蝠的天敌几乎没有。人们可以听到大耳蝠发出的兴奋叫声。

繁殖:参加繁殖的雌体组成小群;雄性个体通常保持单独的生活,直到夏末。6月产崽1-2只。 雄性和雌性在繁殖期生活在不同的群体。雌性每年只能产下一子,一般在7月到9月的某个时候。幼子出生后喝母亲的奶,直到能吃肉为止,到那时候母亲用捕获的猎物来喂养小大耳蝠。

地理分布


已知该种分布在黑龙江省的伊春(带岭)、呼玛县(漠河、富克山)、大兴安岭东部以及亚布力。除东北地区外,在河北、甘肃等地均曾发现。

保护


大耳蝠被列为稀有动物,这主要是由于洞穴的毁坏和人类的打搅,还有食物来源的减少(由于它们的猎物的栖息地的减少)。据估计剩下的大耳蝠大约只有5000只。

相关分词: 大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