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在线查询网 > 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 从未名湖到清华园

从未名湖到清华园_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请输入要查询的词条内容:

从未名湖到清华园




基本信息


出版社: 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 第1版 (2010年2月1日)

平装: 168页

正文语种: 中文

开本: 16

ISBN: 7563919015

内容简介


《从未名湖到清华园:在北大和清华听讲座》内容简介:北大和清华是莘莘学子心中神圣的殿堂,这不仅在于它们课堂上传授的知识,更在于它们沉淀下来的那些引人深思的智慧。如今,就让我们走进这两卒思想的殿堂,聆听智慧流淌的声音!

《从未名湖到清华园:在北大和清华听讲座》精心选编了多篇富有哲理的演讲稿,旨在让青少年朋友们感受北大、清华浓厚底蕴的同时,学会从容地面对生活,深刻地把握人生,在未来的旅程中创出属于自己的辉煌。

编辑推荐


《从未名湖到清华园:在北大和清华听讲座》:追随先哲大师的足迹 聆听智慧流淌的声音

比尔盖茨、大江健三郎、俞敏洪、林语堂等商界奇才、文学大师与你进行一场心灵的对话。

大学者,非大楼也,大师之谓也。

目录


第一章 在积极的行动中成长

是什么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是什么让普普通通的人走上了耀眼的领奖台?是什么让梦想变为现实?是行动。

面对未来,我们唯有行动,才能不辜负美好的时光,不浪费以往的经验,不害怕未知的前途。但是在行动中,我们又需要一些勇气,一点激情,一个标准,一种信心,一份追求。只有带着成熟的思考和积极的心态去行动,我们才能真正让生活更加美好。

你可以不成功,但不能不成长

——摘自杨澜在北京大学的演讲

生命中需要留下一些令自己热泪盈眶的日子

——摘自俞敏洪在北京大学的演讲

大学必做几件事

——摘自唐骏在北京大学的演讲

适应并抓住因环境变化而产生的机会

——摘自孙振耀在清华大学的演讲

进步的最好办法就是经常出错

——摘自彼得圣吉在北京大学的演讲

我们永远不可能尽善尽美,但我们必须不断改进

——摘自克林顿在北京大学的演讲

第二章 精神呼唤曙光

20世纪初,梁启超先生那篇名为《君子》的演讲为清华优良的学风和校风的形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此,清华以“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作为校训。近百年的时间过去了,这已经演变成一种战胜苦难、锐意创新、不断进取的精神。而北大,则在战火硝烟中挺起做人的脊梁,勇往直前地追求着人生的理想。事实证明,无论是个人还是国家、民族,只有拥有美好的精神世界,才能留住美好的生活。

精神世界也应该晒晒太阳

——摘自叶朗在北京大学的演讲

诚信与智慧

——摘自陈少峰在北京大学的演讲

谈批判性思维

——摘自清华大学校长顾秉林的演讲

真正的勇敢

——摘自傅佩荣在清华大学的演讲

读书的艺术

——摘自清华大学教授林语堂和青少年谈读书

第三章 心态决定成败

人们欣赏争奇斗艳的花,欣赏绿荫参天的大树,欣赏破土而出的小草,欣赏孕育生命的大地,欣赏博大无边的蓝天,可人生在世,最高价值的欣赏是什么?那一定是独立的精神和自由的思想。北京大学的傲然挺立、清华校园的敢开时代之先河;新文化的百舸争流、振兴中华的时代号角、“小平你好”的肺腑真情,清华北大无时无刻不在为新,无时无刻不在开风气之先。这个时代是一个呼唤创新思维的时代,思路决定出路,观念决定成败,让整装待发的青少年一起跟随他们创新的脚步,做新时代的领航者吧。

无论何时,总有所为

——摘自梁衡在清华大学的演讲

重塑内心的精神

——摘自大江健三郎在清华大学的演讲

坚持成就梦想

——摘自施瓦辛格在清华大学的演讲

心高与月徘徊,自信似云卷舒

——潘守宇在北京大学的演讲

塑造阳光心态

——吴维库在清华大学的演讲

第四章 爱国需要行动

烈日暴晒,百合花偃旗息鼓,美人蕉慵倦无力,富贵的牡丹也失去了神采。只有向日葵对炎炎赤日毫不在意——阳光越是强烈,它开得越是灿烂,越是热情,越是旺盛。而选择枯萎还是盛放,完全取决于花儿自己。苦难也是如此,它可以激发生机,也可以扼杀生机;可以磨炼意志,也可以摧垮意志;可以启迪智慧,也可以蒙蔽智慧,可以高扬人格,也可以贬低人格。这完全取决于每个青少年自己的选择,专心于道路,别专心于困难,命运之神就会为你打开成功的大门。

爱国是每一个人的责任

——高震东在清华大学的演讲

“少年中国”的“少年运动”

——五四时期李大钊的演讲

为民族立生命,为万世开太平

——摘自连战在北京大学的演讲

第五章 求学如同做人

兴趣,认真与主动

——摘自李家明在清华大学的演讲

为学与做人

——摘自梁启超在清华大学的演讲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摘自温诗铸在清华大学的演讲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摘自王选在北京大学的演讲

第六章 真情温暖世界

合作是理解缔造出的果实

——福田康夫在北京大学的演讲

未来将取决于我们共同的努力

——法国总统希拉克在北京大学的演讲

只有爱的力量,才可以征服整个人类的心灵

——摘自李连杰在北京大学的演讲

恩情温暖一生

——摘自成龙在北京大学的演讲

序言


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是很多年轻人梦想的地方。跨入清华园,来到未名湖,是无数莘莘学子梦寐以求的理想,也是天下父母的心愿。

我们都知道,北大之大,不仅在于它拥有广大的校园、亚洲著名的图书馆、富丽堂皇的百年大讲堂和学富五车的学术大师,更重要的还在于它兼容并包、思想自由的治学理念。自蔡元培校长开此风气之先,首先把各种学术流派引进了北大讲堂,各种流派的观点与学说就源源不断地涌进了这所美丽校园,它们共生共存,相得益彰。今天,流动的空气使这所百年名校不断接受新鲜文化的滋养,永久焕发着青春与活力。迄今为止,北大已经接待过十多位国家首脑,无数一流学者、外交家以及70多所大学的校长到此演讲。

而百年清华呢?它之所以能够培养出如此之多的顶尖级人才,不仅在于其课堂上传授的知识,更在于它在承载了厚重历史的前提下,在岁月中沉淀下来的引人深思的智慧。这些智慧潜藏在清华园的各个角落和师生生活的每一个细节之中。在其灵秀之气中长期耳濡目染,人们便会于不知不觉中脱胎换骨,进入一种高素质、高水平、高格调的境界。这正如杜甫诗中所写:“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清华校长梅贻琦说:“大学者,非大楼也,大师之谓也。”的确,大师是清华的灵魂所在,王国维、陈寅恪、林语堂、华罗庚,他们的生活到处闪耀着智慧的火花。哪怕你只捕捉到了其中的星星点点,也可以借助它让自己的人生散发出耀眼的光辉。他们学识渊博却不为学识所累,永不停歇地进行着思考,孕育卓越的理念和伟大的思想;他们淡泊名利,保持着自己独立的人格和道德操守;他们秉天地之气而来,将智慧播撒于人间。

古罗马哲学家塞涅卡曾说:“智慧——唯一的自由。”英国戏剧家莎士比亚写道:“智慧,就像天使降临,举起鞭子,把犯罪的亚当驱逐出了他的心房。”在当今世界巨富比尔盖茨的头脑中,“我们的每一项新产品的开发,都是运用智慧的结果”。

智慧,是人对内在世界与外在世界的一种透视、一种反思、一种远瞻,是人类对世界和自我的一种认识与改造的能力。智慧让人把握事物的本质和成功的规律,洞悉世间一切现象的本来面目,实现心灵的升华与彻悟,让人生更加圆满与幸福。

但是,并不是每一个充满梦想的年轻人都能有幸来到北大、清华聆听大师们充满智慧的教诲,这无疑是所有渴望用智慧来武装自己的青少年的一大损失。基于此,为了让大师们的思想和人生哲学得以传承,也为了让更多的青少年体会到前辈们的智慧之光,我们精心编写了本书。书中节选摘录了富有哲理的演讲稿,并为了便于青少年阅读,在尊重原稿的前提下,对演讲稿的原文略作改动,有的地方进行了压缩和删减,请青少年读者能谅解。在其后附上“读品悟”这一板块,旨在让青少年能够更加透彻地领悟大师的人生精髓。在书中,你不但可以聆听大师们的精彩哲思,而且还可以品味到北大、清华浓郁的人文气息,学会从容地面对生活中的各种问题,深刻地理解和把握人生,在未来的人生旅途中,多一些得、少一些失,多一些成功、少一些失败。

真诚地希望此书能帮助青少年们走近这两所既古老又充满活力的学府,跟随着精英们的脚步开创出属于自己的人生。让我们追随智者的足迹,聆听智慧流淌的声音,品味人生的美丽。

文摘


人物剪影

杨澜,1968年出生于北京,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大学。1990年,成为中央电视台《正大综艺》节目主持人;1994年获得中国首届电视节目主持人“金话筒”奖;2001年被聘为北京申奥大使,7月13日在莫斯科国际奥委会112次全会上代表中国奥申委作文化方面的申办陈述,并亲眼目睹了北京申奥成功。

演讲节选

人与人虽然没有优劣之分,却有很大不同。我有一次参加一个论坛,有位教授说了一个观点:一个人不需要每件事都做得好,其实只要一件事做得好,你就有下一次机会。我觉得很有道理。像我遇到很多做记者的同行,他们说:“杨澜,你多幸运,能采访那么多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我们都没有这个机会。”而我其实是从采访一个区长开始的。所以要是区长没采访好,就不能去采访市长;市长没采访好,就不能去采访部长;等部长采访好了,再想副总理、总理、总统。

一般来讲,一个人刚刚大学毕业,走上工作岗位的时候,容易产生这种思想:我一定要做一项很有意义的工作,或者我很有兴趣的工作。其实根本不用着急,可以先做一些看上去“大材小用”,或者完全事务性的工作。但如果你能在这项工作上做得比别人好一点点,不需要很多,你就有下一次机会去做更大的事。但如果你什么都不做,停在那儿抱怨:我在其他方面还比他们强呢。那根本没用,这个世界没有人想听这样的话。大家只关注你做事的结果,所以你只要在某一方面比别人做得好一点点,你就有成长的机会。

2003年,当时的俄罗斯总理卡西亚诺夫来中国访问,只停留两天,就接受了一个采访,就是我的采访。应该说,作为民间的传媒机构,能得到这样的机会很难。所以我很好奇,问他为什么会接受我的采访,他的随行人员告诉我:因为在这之前,我采访过他的副总理,副总理告诉他:如果你去中国,应该接受这个女记者的采访,她提的问题很有水平。我听了之后很高兴。但是我想说,这种口口相传,千万不要小看,你做的每件事都会对你今后的成长产生影响,希望更多的是正面的影响而不是负面的影响。

我还记得我第一次采访基辛格博士,那时我还在美国留学,刚刚开始做访谈节目,特别没有经验,问的问题都是东一榔头、西一棒子的,比如问:那时周总理请你吃北京烤鸭,你吃了几只啊?你一生处理了很多重大的外交事件,你最骄傲的是什么?都是这类问题。当然我也在电视上看过别人问这类问题,凡是问这类问题的,就是事先没做准备。后来在中美建交30周年时,我再次采访了基辛格博士。那时我就知道再也不能问北京烤鸭这类问题了。虽然采访只有半小时,我们的团队把所有有关的资料都搜集了,从他在哈佛当教授时的论文、演讲,到他的传记,有厚厚的一摞,还有七本书。都看完了,我也晕了,记不清看的什么。但这些准备非常有效。这个采访做完,很多外交方面的专家认为很有深度。我看了那么多资料,虽然可能能用上的也就一两个问题,但事先准备绝对是有用的,所以我一直认为要做功课。我不是一个特别聪明的人,但是一个还算勤奋的人,我一般通过做功课来弥补自己的不足。

相关分词: 从未 名湖 清华园 清华 华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