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在线查询网 > 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 崇明岛国家地质公园

崇明岛国家地质公园_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请输入要查询的词条内容:

崇明岛国家地质公园


海崇明岛国家地质公园, 2005年9月19日,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批准建立。公园范围涵盖整个崇明岛,东西宽约为76公里,南北宽约13~18公里,面积约1200平方公里。公园雄踞于万里长江的入海口,南与嘉定、宝山隔江相望,北与江苏海门、启东一衣带水,犹如蕴含于长江巨龙口中一颗熠熠生辉的明珠。



崇明岛为世界第一大河口冲积沙岛,园内保存了大量的地质遗迹和地貌景观。完整的大河口三角洲地层系统纪录了260万年来海平面的变化;古老的沙堤、完整的历代海塘、避潮墩见证了上海的海陆变迁;优美神奇的潮沟、波痕、陡坎代表了典型的淤泥质的潮滩地貌景观,复杂的潮汐运动、大河分流、盐水入侵、最大混浊带景观代表了塑造大河口地貌的典型动力。园内独特环境孕育了独特的海三棱藨草-藨草-芦苇湿地植被,保留了重要的全球迁徙珍稀侯鸟种群和“活化石”—中华鲟等特有的珍稀生态物种。园区内有许多自然、人文历史古迹,尤其以东平国家森林公园、学宫、寿安寺等最为著名。园内水土洁净,空气清新,风光优美,地质科学奥妙,是休闲度假、旅游和科学考察的胜地。

崇明岛国家地质公园的由来


1999年,国土资源部启动“国家地质公园计划”,2000年以来,全国正式开展了四批国家地质公园申报评选工作,共批准建立了138个国家地质公园。其中12个国家地质公园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审定批准为世界地质公园。崇明岛得天独厚的地质资源特色成为上海市申报的首选场所。2003年3月,崇明县政府为充分挖掘崇明地质地貌和生态资源,联合上海地质调查研究院积极准备崇明岛国家地质公园的研究和申报任务,进行了资料收集整理、现场踏勘、数据分析、报告编写和设计地质公园等一系列工作,历时两年多,先后到北京参加了两次评审会,期间对公园的定位、内容报告进行了多次修改。2005年9月19日,上海崇明岛通过国土资源部评审,正式获准成立崇明岛国家地质公园。

2005年12月,国土资源部、上海市房屋土地管理局领导来崇明指导工作,经过初步讨论,鉴于崇明岛独特的地质地貌景观,极力推荐崇明岛国家地质公园申报世界地质公园。

崇明申报国家地质公园成功的优势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全球刚兴起环保热的时候,地质学家就提出了要用建立地质公园这样的方法来保护地质遗迹免遭破坏。中国方面于1970年代出台了相关条例,直到1999年,国土资源部正式宣布了保护地址遗产计划。申报工作已经进行了4次,目前批准的中国国家地质公园有138家,其中以黄山,石林、长江三峡等著名旅游景点为主。

和那些大山大水相比,崇明的确貌似无奇。但崇明作为整个长三角地貌的代表,却在整个中国乃至世界上都有着典型的地貌价值。崇明三四百米泥土下的基岩和黄山、泰山是完全一样的,那些“千层糕”一样的石块有一m多高,本身就具有审美价值。

不仅如此,在将来的地质公园中,崇明还将进一步开发生态旅游,例如可以用钻孔的方式,在地下模拟出地质运动给游客观赏;在崇明的地下断裂带中蕴藏了丰富的地热资源,这些温度超过25摄氏度的地下水当然可以开发成温泉;崇明的植被和动物资源很丰富,观鸟等等已经是崇明的招牌旅游节目了,9月加入地质资源后,崇明的生态旅游将更全面,更完善。

崇明地质公园早在2005年就通过了中国国家地质公园的第四次审批,现在已经开始为申报世界地质公园做准备了。世界级别的审核除了自然条件,十分注重科普指标,目前崇明已经有了世界河口博物馆,一个更大规模的地质馆正在规划中。

崇明岛国家地质公园总体布局规划


一、 地质公园的性质

地质公园是以具有特殊的科学意义、稀有的自然属性、优雅的美学价值、具有一定规模和分布范围的地质景观为主体兴建的公园实体,是集观光游览、度假休闲、医疗保健、科普教育与文化娱乐于一体的公共设施,是进行地质科学研究考察的场所。

二、规划的范围与时限

1、规划范围

规划范围为崇明岛东部,中部南门新城和崇明西部绿化镇等三块区域中部分地块。总体面积约174平方公里的区域。其中三块主要地段为规划核心区,其周围主要地质地貌景观区为远景规划区。

2、规划时限:15年。

近期:2006年——2010年。

中期:2011年——2015年。

远期:2016年——2020年。

三、总体布局

根据崇明地形和景点分布状况,将崇明国家地质公园划分为“一核多极”,他们分别是:一核为世界河流博物馆、五极为五个主要景观区:分别为新城三角洲文化区、西沙地质科学景观区、东滩湿地遗迹生态景观区、东滩滩涂国际候鸟景观区、东滩河口中华鲟生态景观区。

整个景区布局规划如下:

世界河流博物馆,是整个地质公园建设的核心工程,位于崇明新城。主要依托崇明岛,建设世界一流博物馆,主要展出世界河流独特自然生态、水利工程及文化遗迹。

新城三角洲文化区,是地质公园的重要景观区,位于崇明新城内东门路以东,老效港以西,鳌山路以南一直到长江边滩的区域,控制面积300公顷,规划面积100公顷。功能定位为主要展三角洲文化。通过雕塑、展柜和各文化博物馆,展示长江三角洲的悠久古文化和崇明岛独特的围垦文化等。

西沙地质科学景区,是地质公园的光环区,位于崇明岛西端绿化镇的新建水闸以东,明珠湖以西,沿江大道以外的区域,区内建设河口地质博物馆和西沙边滩湿地观光区。其中,河口地质博物馆控制范围150公顷,规划范围60公顷。西沙边滩湿地观光区控制范围500公顷,规划范围360公顷。在河口地质博物馆内通过各种手段展示长江三角洲独特的地质地貌,在西沙边滩湿地观光区通过栈桥展示湿地的实际的潮沟、沙波等地质地貌和生态景观。给游客一个强烈的大河口地质地貌概貌,兼顾旅游服务功能。

东滩湿地生态景观区,是地质公园的重要景观区,位于崇明东滩1992大堤和1998大堤之间,东滩大道以北的区域,控制范围200公顷,规划范围150公顷。功能定位为主要展示封闭性的潮滩湿地各种地貌生态遗迹,开展各种休闲娱乐活动。让游客感受优美的湿地生态环境,享受优美环境下的美好生活。

东滩国际候鸟生态景观区,是地质公园的核心生态景观区,位于崇明东滩1998大堤之外,控制范围2000公顷,规划范围600公顷。同时也是地质公园生态敏感区,为国际候鸟观赏区和保护区。区内不进行任何重大建设。

东滩河口中华鲟生态景观区,是湿地地质公园的主要景区,位于东滩南侧赢东村南分场,控制范围70公顷,规划范围10公顷。为河口珍稀鱼类观赏保育区。

崇明岛国家地质公园的重要意义


1、适应上海未来城市定位及其内在需求

崇明国家地质公园的建立,明确将崇明独特的淤泥质潮滩地貌、植被、鸟类等地质遗迹、生态景观和崇明岛著名的人文历史景观作为国家品牌的地质遗迹和景观进行规划、保护和宣传开发,大大提高了崇明天然资源环境的资本价值。无疑对发展上海生态旅游度假、会议会展生态观光、研发创新,运动休闲、教育科普等提供了更多的实质性的内涵和机遇。

2、适应崇明生态岛建设目标要求

党中央、国务院、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崇明发展,2005年,上海市政府通过了《崇明岛域总体规划》,明确提出到2020年将崇明建设成为集森林花园岛、旅游度假岛、生态住区岛、科技研发岛于一体的面向西太平洋沿岸的国际性“海上花园”,成为国际一流、国内领先的具有人文生态活动和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示范作用的“生态岛区”,成为上海国际大都市辐射长江三角洲和中国沿海大通道新增加的“北翼纽带”。

2005年3月上海市科委正式启动崇明生态岛建设科技重大专项。促进崇明岛社会、经济与生态和谐持续发展。目前,该重大专项已形成《崇明岛生态岛建设科技支撑方案(2005~2007)》,启动了崇明生态科技创新基地一期工程—上海市生态研究中心,生态六大实验室,10个优先生态项目等具体工作。国家科技部高度重视“崇明岛生态建设”专项,将其作为“部市合作”重要工作予以推进。市科委还邀请本市科技、经济、社科界专家,成立了“崇明生态岛建设”科技咨询专家委员会,翁史烈院士、陈吉余院士等32位资深专家首批获聘。

尽管《崇明岛域总体发展规划》描绘了生态岛的发展前景,解决了做什么的问题。尽管市政府已经启动了崇明生态岛建设科技重大专项,在诸多方面进行有成效的建设。但是,崇明岛真正实现集森林花园岛、旅游度假岛、生态住区岛、科技研发岛于一体的“海上花园”尚缺乏骨干依托产品或景观,生态保护范围内容单一,旅游缺少博物文化场馆,科普缺少基地和内涵,景观缺少旅游吸引力,资源缺少研发内涵力,形象缺少国际知名度产品。另外目前崇明的发展还面临污染加重、生态退化(湿地面积减少)、产业落后(第一产业比重大)、基础设施滞后、经济薄弱(人均GDP水平仅为全市平均水平的1/4),人口文化程度较低(农村人口接近50万)等现实状况。在上述薄弱的基础上,如何做到生态保护与社会、经济发展协调发展,真正把崇明建设成生态岛,是目前急需考虑和规划的大事。

建设崇明岛国家地质公园为如何挖掘崇明科研内涵,开发和引导利用资源,扩大生态保护内容,拓展生态旅游,塑造崇明国际形象,提高国际知名度,促进旅游产业化,教育科普产业化方面提供了创新思路,为生态岛大手笔建设提供了的内涵和基础。

崇明岛国家地质公园体现的7大价值


1、生态环境价值——全面提升崇明生态保护内涵

崇明生态岛建设前提就是生态保护,没有生态保护,就没有生态岛的建设。崇明国家地质公园建设,明确将崇明独特的淤泥质潮滩地貌、植被、鸟类等地质遗迹、生态景观和崇明岛著名的人文历史景观作为国家品牌的地质遗迹和景观进行规划、保护和宣传开发,这无疑对崇明生态保护内容、手段等提供了更多的实质性的内涵和机遇。利用崇明国家地质公园的建设,可以充分全面提升崇明生态保护内涵,对崇明环境保护具有重要的意义。

2、产业价值——快速提升崇明产业结构

崇明生态岛建设的内在需求必然要求崇明必须坚持走跨越传统工业化的一条生态型现代化的发展之路,必须走依托上海的强大生态需求、通过优质生态化与经营自然环境资本带动社会经济全面发展的生态型现代化之路。崇明国家地质公园的建设,正好能适应上述要求,通过规划建设和开发崇明国家地质公园,建设崇明形象工程—世界河流博物馆,保护典型的生态型地质遗迹景观点观光设施,设计科学旅游地质公园的旅游线路,拓展生态旅游空间。这样就能充分挖掘利用组合崇明岛自然资源,带动崇明岛的以旅游光为主导,会议会展、科研教育为主要内容的第三产业的发展,带动调整崇明得产业结构调整。真正实现生态保护和经济协调发展。

3、品牌价值——迅速打造崇明形象

崇明岛国家地质公园的建设特别是公园内规划建设世界河流博物馆,对于提升崇明形象,迅速促进崇明旅游产业至关重要。崇明要实现生态岛的建设理念,不管如何发展,其中一条是必然要成为世界级的旅游名胜区,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吸引国内外的人们到崇明进行旅游观光、才能成为会议会展中心,才能成为海上花园。实践表明:旅游名胜区的发展的根本经验有两条:一是要通过规划建设,引导人们旅游;二是要塑造世界级品牌效应,吸引人们旅游。崇明岛是世界第一大河口冲积岛,记录了典型的现代大河口动力沉积过程和三角洲发育演变过程。在这里建设世界级的河流博物馆,理所当然,而且纵观国内外,还没有河流博物馆。通过大投入,建设世界河流博物馆,并引导其成为崇明未来的形象工程,使崇明岛以新的姿态在国际上亮相,成为世界上独特的可持续发展的著名地质公园,成为国际旅游者的休闲场所至关重要。

4、旅游、休闲价值——促进崇明旅游产业化升级

上海现有人口1300万,流动人口达300万之多。人们工作繁忙,工作之余找一个安静的、有文化价值的休闲空间的需要日益提高。崇明岛国家地质公园建设符合这样的需求。既为上海大都市开辟旅游、休闲园地,又同时为2010年世博会增添地质—生态环境旅游胜地。

5、科研价值——带动崇明研发创新产业

建造地质公园,能认识青藏—喜马拉雅隆升与河口三角洲建造的响应;认识潮滩沉积动力、沉积地貌学;认识海陆相互作用—冲淡水、盐水楔现象以及社会效应;认识长江河口南、北支成因及其对河口环境演化的作用;认识河口最大浑浊带的形成机理——化学、生物、物理相互作用与效应;河口区重力沉降作用及其机理;认识潮汐运动、季风和风暴潮的运动规律;了解湿地生态循环机理,理解候鸟迁徙的知识;认识流域人类活动与河口的相应关系;认识人与环境协调发展的重要性。

6、文史教育价值——促进崇明教育科普产业

崇明岛优美的自然景观和生态环境是进行环境美学和环境意识教育的资源,丰富的生物资源和生态类型是进行环境意识、环境知识教育的载体。兴建崇明国家地质公园,普及宣传可持续发展理念,对实施可持续基本国策,走经济社会生态协调发展之路,具有重要价值。

7、美学价值——塑造上海美好形象

崇明岛装饰图案似的滩面波痕、复杂的潮沟系统、优美的沙波图案、活泼雀跃的破浪,翩然起飞的黑颈鹤、悠然觅食的鸻鹬、无不昭示着大自然动若脱兔,静若处子之美。展示生命与环境的和谐美。

崇明岛国家地质公园对崇明其他行业的影响


崇明岛国家地质公园具有科研、生态环境、科普教育、文史、经济开发以及美学游览6大价值,公园的建成一定会带动整个崇明的旅游业和其他行业。因此这不仅是对崇明生态旅游品牌的完善,更是上海提升国际大都市地位的需要。其实这个问题也是纽约、伦敦、东京、香港等世界上著名城市共同的问题。这些城市经济的繁荣是不容置疑的,而生态的繁荣是他们发展的更高阶段。

崇明岛的定位历来就是一个生态岛,生态岛的发展是以旅游、会展等第三产业为主的。求知欲旺盛是城市居民精神品质的一个体现,因此生态旅游就是一种高层次的旅游模式。地质公园集地质、地貌科普展示与旅游观光于一体的功能恰巧能满足这种高层次的需要,整个崇明岛也就因此具备了更高的品牌价值。建成后,崇明旅游不再只限于抓鱼、抓螃蟹这样的渔家乐,而是使得这一上海的乡村旅游品牌升级为全国品牌,如果以后申报世界地质公园成功,那就又能升级到世界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