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在线查询网 > 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 冲突的解释

冲突的解释_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请输入要查询的词条内容:

冲突的解释




基本信息


作 者:陶飞亚

出 版 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1年11月

定 价:35.00

I S B N :9787549503636

内容简介


《冲突的解释》主要内容简介:20世纪80年代以后,中国大陆史学界对近代基督教的研究发生了重要的范式转移。一般而言,人们可以把这个变化概括为从无到有。从中国史学整体来看,这一领域从极度的边缘化逐渐变成了一块新的“边区”;专题研讨会和著作几乎可以追步当年一些史学热点问题的讨论。这种转变不仅包括了方法的转变和研究者背景的转变,也包括了研究主题的转变。从单向度地研究基督教与中国社会的冲突,扩展到多维度的研究其在文化、社会方面对中国的影响;从单纯的反洋教叙事转向对基督教与中国社会互动的研究,尽管这场互动是在两个人数规模极不相称、社会制度不同的群体之间进行的。80年代后,学界关心的问题不光是以前帝国主义如何利用基督教侵略中国,也注意考察基督教在中国到底进行哪些活动,中国人是怎样对待基督教或西方文化的输入的,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以及基督徒和教会团体同周围的社会环境之间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总起来说,现代化范式的取向是很明显的。

作者简介


陶飞亚,上海嘉定人,上海大学文学院执行院长,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先后获得山东大学历史学学士、硕士,香港中文大学哲学博士学位;华中师范大学中国近代史所兼职教授,中国义和团研究会副会长、中国宗教学会理事、上海市教委第五期重点学科“近现代中国社会文化史”学科带头人,上海大学“宗教与中国社会研究中心”学术总监。

目录


“文化侵略”源流考/1

一、“文化侵略”提法的形成与含义/3

二、“文化侵略”口号的历史轨迹/8

三、“文化侵略”提法在文化方面的影响/17

中国的基督教乌托邦为什么会解体:与《牛津基督教史》中一个观点的商榷/23

一、外部环境的变化/25

二、从内部改革到要求“分家”/29

三、与西方基督教乌托邦的一个比较/38

抗战时期中共对基督教会的新政策/44

一、早期的政策/45

二、抗战时期政策的转变/47

三、太平洋战争以后对基督教的政策/49

四、政策与实际/52

共产国际代表与中国非基督教运动/58

一、共产国际与非基督教运动的发起/61

二、发动非基督教运动的政治动机/66

三、对中国非基督教思想的影响/73

19世纪山东新教与民教关系/80

一、适应山东环境的布道策略/81

二、比较慎重地吸收教徒/84

三、新教教案的分析/89

晚清知识分子非基督教倾向的文化原因/93

山东反教斗争与“扶清灭洋”思想/116

一、民教矛盾剖析/117

二、士绅与反教斗争/128

三、官方态度及其影响/135

文摘


第二,保护教会财产。抗战前外国人在边区境内设立许多教堂。抗战以后,传教士和地方上宗教负责人大都逃亡。晋察冀各根据地政府于1942年4月1日颁布关于外国教堂财产的明文规定,要求在全区内切实维护教会的财产权。②

第三,保护和尊重外国传教士。1942年2月2日,中共中央机关报《解放日报》发表长篇社论《在信教自由的旗帜下》,对共产党的宗教政策作了详细的说明。更为重要的是这一政策不仅限于中国基督教徒,而且也包括了外国传教士。社论认为:传教士“有许多人在华已有多年的历史,同时和自己的本国还保持着密切的联系,他们可以成为加强中国与英美等国国际关系的桥梁。对于他们,我们应尽一切力量加以尊重和爱护,使他们对于抗战事业能多所协助”。社论对各宗教团体在抗战中的贡献,特别是基督教会的活动作了充分地肯定,赞扬了“各国在华的传教士则给予我们各种宝贵的同情和援助,曾尽不少努力,这一切是我国人民所不能忘记的”。社论还认为不仅在抗战而且在建设新民主主义社会中,基督教会也将发挥作用。这篇社论很快在《晋察冀日报》、《新华日报》华北版、《大众日报》等报转载。在延安和各根据地报纸上这样高度评价基督教会和外国传教士,表明了中共当时对这一问题的重视。

相关分词: 冲突 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