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在线查询网 > 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 赤水市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赤水市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_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请输入要查询的词条内容:

赤水市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3年,全市各族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紧紧围绕“两业一城一市”的发展目标,强化“竹业强市,旅游兴市”观念,进一步推进工业化、农业化和城镇化进程,沉着应对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和自然灾害以及电力供求矛盾等不利因素的影响,扎实工作,奋力拼搏,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人民生活不断改善。

一、综合

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经测算,赤水市生产总值(GDP)达到148448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1.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0528万元,比上年增长8.13%,第二产业增加值70191万元,比上年增长12.1%,第三产业增加值27729万元,比上年增长16.7%。三次产业结构为:34、47.3、18.7。

二、农业

农业和农村经济稳步增长,农业基础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快,实现农业“三增”目标,小康建设有序推进。通过全市人民的共同努力,我市的农业生产稳步增长,粮食生产再上新台阶,取得连续第十六个丰收年,全年完成农业总产值70099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8.2%,其中:农业产值31516万元,下降1.65%;林业产值11741万元,增长21.4%;畜牧业产值23168万元,增长14.8%,渔业产值816万元,增长20%。全市粮食总产量达到142013吨,比上年增长3.35%,油料1218吨,比上年增长37.3%,农业结构调整取得明显成效,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化建设步伐加快,农民收入稳定增长。

(一)2003年,全市主要农作物产品产量较上年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

附表一:主要农产品产量如下 单位:吨

产品名称 2003年 比上年增长%

粮 食 142013 3.35

其中:夏粮 19764 4.73

秋粮 122249 3.13

玉米 12444 14.9

小麦 4186 4.05

红苕 23993 3.28

洋芋 14168 3.51

油 料 1218 37.3

花生 417 8.03

油菜籽 784 56.5

蔬 菜 103002 5.39 (二) 2003年我市共造竹9467公顷,其中退耕造竹面积7867公顷,全市实有茶园面积63公顷,果园面积2251公顷。

附表二:主要林产品产量如下 单位:吨

产品名称 2003年 比上年增长%

小杂竹 60393 4.52

棕片 242 19.8

竹笋片 1254 65.9

板栗 114 40.4

茶叶 270 0.37

水果 5870 9.82 (三)畜牧业较快发展。

附表三:主要畜产品和牲畜存出栏数 单位:吨、头

产品名称 2003年 比上年增长%

肉类总产量 23525 7.7

猪肉 21888 6.09

牛肉 163 12.4

羊肉 88 -4.34

家禽肉 1365 43.8

禽蛋产量 2083 38.2

大牲畜年末存栏数 9377 6.01

生猪年末存栏数 305623 3.69

家禽年末存栏数 644335 26.0

当年生猪出栏数 291808 6.09

当年家禽出栏数 701911 47.9 (四)渔业生产快速发展。2003年全市的内陆水域养殖面积691公顷,稻田养殖面积1854公顷。全年水产品产量859吨,比上年增长20 %。

(五)农业生产条件进一步改善,年末全市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达44268千瓦,比上年增长0.14%,农用化肥施用量(折纯)2143吨,农村用电量22621630千瓦小时,农田有效灌溉面积8067公顷。

三、工业

加快推进工业化进程步伐,工业经济稳定增长。2003年全市工业总产值达161668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7.42%,市属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65857万元,比上年增长13.9%,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19430万元,比上年增长4.82%,工业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明显改善。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品销售收入97170万元,增长7.95%,实现利税总额14395万元,下降13.2%;亏损企业5个,亏损面比上年下降3.92个百分点。

附表四:规模工业企业主要工业产品产量

产品名称 计量单位 2003年 比上年增长%

合成氨 万吨 35.7 -0.99

尿素(折纯) 万吨 28.3 -1.84

自来水生产 万吨 18.6 6.92

胶合板 立方米 17509 40.1

机制纸 吨 4593 -18.4

发电量 万千瓦时 12540 -14.9

竹地板 万平方米 18.6 -44.0

甲醛 吨 11576 27.9

电石 吨 16006 -0.44 乡镇企业总产值达216679万元,实现营业收入240022万元,实现利润9042万元,上交国家税金3695万元。

四、固定资产投资

2003年,我市继续抢抓西部大开发的战略机遇,认真贯彻落实《中共遵义市委关于加快城镇化进程的决定》精神,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城市经营理念,加大了对太平东路、河滨中路等交通、城市和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有力地拉动了内需,促进经济总量的增长。全年我市共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98070万元,比上年增长26.7%,其中:基本建设投资额为61706万元,比上年增长55.3%。更新改造投资额为8292万元,比上年下降16.4%,房地产开发投资额为11921万元,比上年增长8.13%,全年房地产开发施工房屋面积达324805平方米,比上年增长5.88 %,其中:住宅面积271074平方米,增长2.94 %。全年竣工房屋面积为223920平方米,比上年增长95.63%,其中:住宅面积189785平方米,增长91.56%。

五、商业

消费品市场销售平稳增长,市场物价有所回升。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28058万元,比上年增长19%。分城乡市场看,城镇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9556万元,比上年增长14.4%,农村市场消费品市场零售总额6474万元,比上年增长31.3%。

六、交通、邮电通讯业

交通运输业运营能力不断增强,交通条件大大改善,赤切路改造工程全面完工并投入使用,马合公路改造基本完成,4条公路镶边工程及改造100公里通村公路建设任务基本完成,长途旅游车站、赤水河航道整治工程完成了进度目标,赤长路正式动工修建。

邮电通信业加快发展。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4475万元,年末全市固定电话用户达到25884户,年内新增用户2100户,比上年增长8.82%,其中:小灵通用户达3177户,移动用户达2.7万户,年内新增用户2000户,比上年增长8.0 %。信息网络建设迅速发展,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网络建设基本完成。

七、竹产业和旅游业

竹产业和旅游业建设取得新进展。竹产业发展势头强劲,黔北20万吨竹浆林纸一体化项目顺利开工建设,推进了竹产业的健康有序发展。全市引进撑绿竹种苗176.3万株,开展了全市杂竹资源普查工作。市属竹工业产值实现58000万元,同比增长20%。竹业总产值达89000万元。

旅游业发展态势良好。创建全国优秀旅游城市工作有序推进,宣传推介进一步加强,成功举办了广州、深圳等城市旅游推介系列活动。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完成四洞沟、十丈洞、竹海景区公路和停车场建设。积极探索旅游体制创新,规范旅游行业管理,努力克服“非典”等不利因素影响,全年接待游客27.5万人次,实现门票收入625万元,旅游综合收入12400万元。

八、财政、金融

进一步深化财政体制改革,建立健全公共财政体制,实行财政综合预算管理,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制度,杜绝“坐收坐支”。推行政府采购制度,加大财源建设力度,依法加强税收征管,确保了财政收入稳定增长,树立勤俭节约和过紧日子的思想,控制财政支出,确保了财政收入平衡。2003年全市全年完成财政总收入11901万元,同比增长10.8%,其中:地方财政收入完成7378万元,同比增长4.65%,全年财政一般预算支出19091万元,比上年增长16.1%。

2003年,我市金融运行平稳,金融存贷款业务量继续增加。至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存款余额达198240万元,比上年末增长24.3%,其中,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10349万元,增长2.82%,各项贷款余额为56007万元,较上年末增长2.13%。

九、教育、文化、卫生

2003年教育事业加快发展。至年末,全市现有各级各类学校196所,在校学生44668人,其中:职业高中2所,在校学生829人,小学152所,在校学生24116人,初中15所,在校学生11740人,普通高中3所,在校学生2327人,幼儿园22所,在园人数5566人。普通中学招生3981人,毕业4060人,小学招生5603人,毕业4407人。

基础教育改革进一步深化,积极推进素质教育,“两基”巩固提高工作和“普实”工作通过遵义市检查验收。全年中学生入学率为105.7%,小学生入学率为99.28%,小学适龄儿童全部做到就近入学。初中辍学率为2.06 %,小学流失率0.24%,小学、初中、高中毕业班毕业率为100%,教育基础建设投入加大,积极发展多元办学,民办教育健康发展。

文化、新闻、广播电视事业稳步发展。群众文化生活丰富多彩,年内成功举办了贵州省少儿游泳锦标赛、赤水市首届运动会等大型体育赛事。开展了新春文艺汇演、迎春文艺晚会和新春谜语竞猜等系列文化活动。2003年全市拥有文化活动中心17个,村村通广播电视稳步推进,广播覆盖率达66.5%,电视覆盖率达95%以上,全年举办各类文艺演出97台,2003年末市图书馆藏书10万多册。

卫生事业健康发展.到年末,全市共有卫生机构59个,拥有卫生机构床位数638张,卫生机构人员总数760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538人,其中医生140人,农村新型合作医疗试点工作正式启动,医药市场得到进一步整顿和规范,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进一步加强,建立健全了突出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自理机制,实现了我市非典零目标。

十、社会保障和再就业工作

认真抓好就业和再就业工作,实现1438名下岗人员再就业,超额完成全年再就业安置任务,城镇失业率为26%,继续巩固“两个确保”成果,切实做好“三条保障线”的衔接,社区建设工作取得初步成效,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

十一、人口、计划生育

2003年末,全市总人口293285人,比2002年增加1604人,其中:农业人口223618人,非农业人口69667人,全市年末总户数88790户。

人口与计划生育主要指标完成较好,做到人口、生态、环境、资源的协调发展,计生率达96.51%,人口自然增长率为4.08‰,低生育水平进一步巩固。

十二、人民生活

随着全市经济总量的增加,综合实力增强,城乡居民收入进一步提高,人民的生产水平不断得到改善。

2003年,全市在岗职工劳动报酬总额为18014.5万元,在岗职工年平均劳动报酬12800元,同比增长16 %,农民人均纯收入2105元,比上年增加108元,增长5.41%。

城乡居民居住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2003年全市竣工住宅面积达189785平方米,全年商品房住宅销售面积134585平方米,销售额64万元。

注:1、公报中国内生产总值、农业总产值、工业总产值的绝对数按当年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2、人口数为公安年报数。